lwdfjw 发表于 2008-4-16 11:35:40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周祥山老师介绍


周祥山
生物化工专业 硕士生导师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 硕士生导师

 
周祥山,男,1974年9月出生,生物化工博士,副研究员。

主要学习及工作经历:
1996年9月——1999年6月,无锡轻工大学发酵工程,获发酵工程硕士学位
1999年9月——2002年6月,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工,获得生物化工博士学位
2001年9月——至今,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师
2004年9月——至今,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
微生物制药,包括目的基因及表达载体的优化,微生物高密度培养,蛋白质分离纯化

主要研究工作
1、重组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产水蛭素研究。横向项目,第二负责人,现在水蛭素hir65产量达到2.7g/l,为文献报道最高水平。
2、i类抗肿瘤新药重组海蛇毒素的临床前研究。863项目,子课题负责人,项目已完成。
3、贝类生物反应器高密度育苗技术。863项目,项目副组长,项目已通过验收,并进入二期滚动。
4、系列酪氨酸激酶蛋白的表达与制备。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横向项目,第二负责人,项目正在进行中,目前已成功从家蚕蚕体中纯化出表达产物。
5、基因工程降钙素中试研究。项目正在进行中。

b.获奖:一种在线检测溶液中甲醇浓度的传感器, 2002年获上海市高校“三枪杯”创造发明奖。
c. 编著:第十五章:微生物油脂,434~472.见:吴时敏主编,功能性油脂.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isbn 7-5019-3049-x/ts 1846
d.专利:张元兴, 周祥山, 陆健, 范卫民. 一种在线检测溶液中甲醇浓度的传感器.中国发明专利,已授权。

e. 近期发表的部分论文:
1. xiang-shan zhou, jian lu, wei-min fan, yuan-xing zhang. development of a responsive methanol senso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ichia pastoris fermentation. biotechnology letters, 2002, 24(8): 643-646
2. xiang-shan zhou, yuan-xing zhang. decrease of proteolytic degradation of recombinant hirudin produced by pichia pastoris by controlling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 biotechnology letters 2002, 24(17): 1449?1453.
3. 周祥山,范卫民,张元兴. 不同甲醇流加策略对重组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生产水蛭素的影响. 生物工程学报,2002,18(3):348-351
4. 周祥山,范卫民,张元兴 甲醇抑制时重组毕赤酵母发酵的特性研究。生物工程学报 2003,19(5):618?622
5. 周祥山,周卫斌,范卫民,张元兴,董美玉 重组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表达水蛭素过程中的产物生成和降解。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3,16(1):24?27.
6. 周卫斌,周祥山,张元兴. 毕赤酵母发酵液的脱色和重组水蛭素的分离. 生物工程学报, 2001, 17(6): 683~687
7. jizhong yang, xiang-shan zhou, yuan-xing zhang. improvement of recombinant hirudin production by controlling nh4+ concentration in pichia pastoris fermentation. biotechnology letters, 2004, 26(12): 1013-1017.
8. 杨继忠,周祥山,尤金花,解锡军,解福生,张元兴*. 毕赤酵母发酵生产中的水蛭素降解顺序. 微生物通报,2004,31(5):24-27.
9. 张凌,周祥山,邵明非,张元兴 两阶段法发酵法培养重组酿酒酵母生产乙肝表面抗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5,68-71.
10. 刘海峰 ,周祥山,庞甲佩,解锡军,张元兴*. r-pa和il-11两种融合蛋白的柱上酶切.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出版中.


联系方式
tel:086-021-64253065
fax:086-021-64253025
e-mail: zhouxs007@263.net(

lwdfjw 发表于 2008-5-29 10:10:50

华东理工大学发酵工程精品课程网

华东理工大学发酵工程精品课程网
http://jpkc.ecust.edu.cn/24/

《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一门最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其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体系的编排和设置对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酵工程基于生物学知识和工程学概念,解决的是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是工业生物技术的核心。《发酵工程》课程教学跳出具体的产品,而是按发酵产品的典型流程编排教学内容,强调对发酵工程生物学与工程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强调对发酵过程的共性规律的掌握,同时也能了解生物过程研究的多样性。此外安排实验实践环节的训

练来加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应用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通过《发酵工程》的学习,将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与发酵工业的操作实践结合起来,为今后从事生物工程的有关科研和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有理论课程48学时,配套的实验课程60学时共108学时。

课程特色
1、依托学术沉淀,采用教学与科研互动的教学模式。

2、强调科学基础,建立“一条主线、两个基础、四个层次”的课程框架。
一条主线:即将发酵工程中各研究对象共性的规律提炼出来,……。
两个基础:即生物学基础、工程学基础,坚持两个基础并重,……。
四个层次:即围绕初级代谢、次级代谢、基因工程产物、动(植)物细胞培养这四大典型……。

3、坚持以人为本,设立多层次的教育和实验体系。
按照 基础、综合、创新 三个层次编制实验内容。
   
课程负责人
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主任、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生物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1963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抗生素制造工学专业,长期来以微生物反应与发酵工程为研究对象,取得了一系列生物医药产品生产技术的重大突破,1997年至今,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多次的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为推动我国生物医药等行业的技术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又进一步提出了生物反应过程的基因、细胞与反应器工程多尺度研究的工程学方法,提出了基于细胞代谢流检测与控制的多参数相关分析的方法,发明了专门用于生物反应过程优化与放大研究用的装置,并将这些理论与方法运用到二十多个产品的生产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作为学科领导,在参与创建我校国内最早的生化工程学科、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作出了贡献,又致力于青年人为主体的学科队伍建设和博士生培养。1991年被授于"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1年获中共上海市优秀党员,2003年获中国药学学科发展奖,2004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lwdfjw 发表于 2008-12-5 15:06:31

李元广 
 男、1966年7月生于安徽和县,中共党员,生化工程教授,生物化工、发酵工程、农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生物化工、海洋生物学、农药学专业硕士生导师。1994年3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生物化工与食品化工研究所。
  1995年以来先后创建华东理工大学海洋生化工程实验室、海洋生化工程研究室、海洋生化工程研究所,曾协助筹建“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曾任华东理工大学海洋生化工程研究所所长、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主任助理、华东理工大学生化工程研究所海洋生化工程研究室主任、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兼职教授(2001~2003年)。
  现为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生化工程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微生物生物技术分会理事。
  已独立培养硕士毕业生19人,协助培养已出站博士后1人、已毕业博士3人,目前正在指导博士及硕士研究生近20名、博士后2名。开设研究生课程“海洋生化工程原理及其应用”和本科生课程“海洋生化工程概论”。
  享受1998~2000年上海市科委科技人员特殊津贴,获1997年和2000年东理工大学青年骨干教师激励奖等奖励,被评为2001年华东理工大学先进工作者,2000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06年获上海化学工业区理工教学奖。
  主要研究方向
  以生化工程技术为基础,将其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的相关应用领域,针对所涉及领域的特点,对其中存在的生化工程问题进行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产业化和商品化开发工作。研究和开发工作所涉及的生物技术相关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被誉为“第三代生物技术”的海洋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生物制药、空间生物技术等。
  承担主要科研项目
  (1)目前承担和参加的科研项目(9个)
  1) 温州市重大科技难题招标计划项目“光生物反应器饵料微藻高效培养系统及培养工艺优化与放大”(N2004A022),2004~2006年,负责人。
  2)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防治青枯病、枯萎病新农药――多粘类芽孢杆菌(康地蕾得)的产业化”(04EFN213100093),2004~2006年,负责人。
  3)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农药先导化合物合成新技术研究和微生物农药新剂型研制” (044319235),2004~2006年,负责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