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前天 15:10 |
---|
签到天数: 1941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楼主 |
发表于 2009-6-4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卫生部部长陈竺的演讲
尊敬的王志珍副主席,各位同道,各位来宾,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卫生部对中国基因科学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近20年来,全球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的发展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健康、食物、能源、生态和环境等重大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手段。众所周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基因组单倍体图谱计划的实施,以及数百种病原基因种的解析,不仅为基因组医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促进了医学模式的改变,产生的所谓4P医学,4P就是预测性、预防性、个体化和参与性这样的医学模式,为解决长期困扰人类的很多重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神经和精神疾病等慢性复杂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开辟了新途径,为基因科学产业化提供了重大的机遇。
我想在这里强调的是实现产业化需要有技术、政策、环境、人才,但是创新性的科学成果、科学发现,还是生物技术的最重要的源头。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80年代中期启动的863高技术计划和对于基础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支持,应该说为我国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如果说,从50年代到60年代我们老一代科学家,也包括王志珍副主席在内的科学家,当时在蛋白质科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话,我们国家的基因研究、遗传学研究一度是受到困扰的,我记得周成武先生的一句话,在他的回忆录中讲到当时的蛋白质科学得益于革命导师恩格斯的一句名言,命运的运动就是蛋白质的运动。中国科技界抓住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基因组科学,中国科学家在政府的支持下,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使我国成为继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德国之后第六个加入人类基因组国家,完成了1%的人类基因组的工作,克隆了超过1000个新基因的全长cDNA,在血吸虫基因组研究方面,最近发现的13000多个血吸虫基因,为我们理解血吸虫的生命史和致病能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我们从基因的功能和调控网络的研究,进一步理解到一个寄生虫怎么逃避肌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种知识对于最终攻克血吸虫,实现送瘟神的伟大历史任务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国家科学家在疾病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定位方面取得了很重要成就,我特别想说的是经过努力,最近我们国家科学家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策略已经在一些复杂性状疾病的致病基因识别方面取得重要历史性突破,像前不久安徽医科大学领衔的银屑病的研究,发现在我们银屑病患者中一个与皮肤表皮细胞更新速度有关的一个基因呈现异常。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技术发展,我国十一五计划将生物医药列为九大重点发展技术,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发展可以迎头赶上的领域。在各级政府大力扶持和科学家努力下,我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在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干细胞等生命科学领域已具备较高的研究水平,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药已经上市或进入临川实验,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初具规模。我们已经有世界上第一个政府批准的基因治疗制剂,有100个新药,我们国家建立了抗体药物研究重要技术平台,在若干重要传染病的疫苗研制方面取得进展。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由于对国际市场依存度相对较低,同时受医药产品消费刚性、国际市场扩张和相关政策的有利支持,产业继续保持较快政府,成为这次金融危机不利影响下表现较为突出的亮点产业之一。比如说2008年生物医药实现产值8666亿元,同比增长25.52%,其中生物制品比上年增长30.6%。
当前,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政方针已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和任务,用通俗的话讲,总体目标就是按照十七大精神建设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制度,促进人人享有医疗卫生的目标实现,为了实现这样一个目标,需要建立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四大体系,并且从管理、运行、投入、价格形成、监管、科技和人才保障、信息系统、法律制度建设八个方面进行支撑,这就是我们讲的一座大厦四梁八柱,明确2009-2011年医改五项重点工作,包括加快推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我国2011年进入全民有医疗保障覆盖的国家行列。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等,这些目标微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同时也是符合我国有特色的卫生事业发展道路客观规律的,如果看一下城乡居民前十位死亡原因,实际上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已经占到将近80%的死亡率,而我们知道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80%以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40%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随着医学进步,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改变,慢性非传染病逐步上升,所以4P医学和系统生物医学是我们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必须实现整个卫生工作的重点前移,从对疾病的治疗,特别是疾病中晚期的治疗为主,更多的转向疾病的预测、预防,也就是强化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体系,这就是医改近期重点,促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的所在。同时,我们在医疗卫生资源和力量配置下实现重心下移,既要发展大医院,更要注重社区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机构重要,这就是重点第三项,完善基层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在这里面大医院通过需要通过更好的发挥他防治结合的双重任务。
我们国家对生命科学和医学科研支撑体系从基金委、科技部的863计划、973计划到国家科技发展重大工程,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资助体系,可以这样认为,今天在中国一个比较优秀的,特别是中青年生物医学、生物技术、生物产业的科学家都不会太困难申请到钱,关键是怎么样认真的、扎实的做学问、做技术、做转化,让科研成果能够使全体人民共享。在这里我特别想提到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防治这两个国家长期重大专项已经开始实施,在新药重大规划当中,我们既有从靶标,到模型,到临床前到临床到产业化的一系列研究,同时我们注重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的研究,在强调创新药物研究同时非常注重大品种的常用药物的工艺流程、质量进一步提升,从而为医改提供基本药物。
中国医学发展既得益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的结合,而且也得益于我们丰富的遗传资源,在这方面实际上我们完全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比方说以我们国家血液界在国际上率先倡导的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方面达到五年无复发方面达到94%,可以说为早期白血病患者带来治愈希望,通过基因、蛋白质到生物的研究,这个疾病的蛋白就是三氧化二砷的靶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既为防止这些最主要的传染病的挑战奠定了科技的基础,同时他所建立的平台又为我们应对像甲型H1N1流感这样新生疾病的挑战带来了机遇。今天我不能不在这说一下甲型流感,我希望主任给我几分钟的时间,我们都知道20世纪以来人类流感大流行已经有过三次,比如说1918年西班牙流感,实际上起源于美国,在全国造成2000-5000万人死亡,1957年和1968年香港流感和亚洲流感又造成100万到400万人死亡。分析1918年到1919年流感大流行,实际上我们看到有三个峰,第一个是1918年春季出现,这个杀伤力并不厉害,但是到了当年10月以后,特别是到11月这个高峰杀伤力变得非常之强,到了1919年,又出现了杀伤力当强的第三波。所以,我想同志们可以理解我们国家为什么在现在要如此重视第一波的防范,因为如果一个病毒在人群扎根的话,应该说它的变异就变得更加容易,而且世界卫生组织提醒中国不仅有季节性流感,而且中国所处的东亚地区不是因为其他原因,而是野生鸟类选择中国这样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国家作为他的迁徙途径,所以我们有H5N1,现在H1N1的致病力不是很大的,但是传播性很大,但是H5N1是高致病性的,但是传染性不高,但是这两个疾病如果发生重配的话,我们大家一定会理解他带来的严重的后果。最近国际学术界研究表明,实际上现在进入人体主要的H1N1流感病毒最早的基因片断都是来自于水生的野禽,这次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由猪流感病毒和两个来自于人的季节性流感病毒片断以及一个禽的病毒片断组成,五个片断来自于猪,两个片断来自于人,一个是来自于禽的。科学家发现这个病毒处的位置在这个部位,总体来看他还是和典型的美洲地区的猪流感病毒存在比较高的同源性,但是他和亚欧地区的猪流感病毒之间,在这个之前曾经也有过所谓的重配。这些工作和我们国家科学家最近已经分离的猪病毒和进行全序列测定表明目前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变异性不是很大,被认为是一个好消息,就是暂时不会一下子变成杀伤力非常强的病毒。另一方面,我们现在研制和生产疫苗的话就比较有把握,不会今天刚生产出一个疫苗,明天这个病毒变异就使得这个疫苗无用了。我们国家之所以采取了重要的围堵战略,就是要为我们的技术储备、药物储备和疫苗生产赢得实现,也是为了体现我们对全球防疫工作的贡献,在这里面并不存在反应过度的问题,我们要保今年的高考、中考,我们要保到学生放假之前,在我们国家不发生社区大的爆发。所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到目前为止采取了围堵战略,包括对输入性病理的围堵,包括对社区病理的检测,就是为了防止第一波的高峰,而且第二波很有可能在11月份卷土重来,而且我们非常担心病毒进入南半球,因为南半球进入冬季,如果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季节性病毒重配的话,很可能第二波会提前。现在国际上已经提供了种子病毒猪,我们国家会收到这些,在国庆60周年之前我们国家会对重点人员可以应用的疫苗。我想这个危机可以转化为我们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的机遇,我们国家正在加快生产达菲,这是一个有效的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药物。所以,我们想一定要争取在大流感发生之前,我们工作要做在前面,把疫苗准备好,这样一方面有行之有效的围堵战略,公共卫生战略,切断传播途径,保护传染源,同时通过疫苗和药物保护易感人群,我们可以比较从容的应对第二波。
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既可以为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惠民生做出贡献,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又符合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念,我想中国科技界应该响应科协、科学院、教育部最近的倡议,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做学问,同时也要想着国家的命运、企业的发展,我们的科研成果不能只是束之高阁,或者永远走的是论文、报奖、重新申请项目这样一个循环,而是要上成果造福于每一个中国人民。所以,我到卫生部以后和同志们商量,卫生工作的科技应该体现为什么,就是让我们成果像公共产品一样造福于每个中国老百姓,而这也是我们产业强大的生命力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