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怒 6 天前 |
---|
签到天数: 2005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甘乐能(Intron A,干扰素alfa-2b)是美国先灵葆雅(Schering-Plough)公司生产的干扰素,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干扰素,1986年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甘乐能的鲜为人知的故事。7 p6 }8 A* Y: E9 F
4 `# C0 W. L A% h
在先灵葆雅公司生产基因工程干扰素之前,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生物制品。早期生产1mg的干扰素需要160,000升的发酵罐,相当于三层楼高。这么低的产量对于满足临床上的需要简直是不可能的,生产1mg的干扰素比白金都不知贵了多少倍。7 u8 w+ k8 f' s/ a; \
: x2 s* w- f( p, M' I! j' m$ l' B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洲的先灵葆雅研究所(SPRI)的科学家们经过艰苦的努力,解决了干扰素生产世界性难题,运用先灵葆雅公司独有的专利技术,生产1KG的干扰素,只要100升的发酵罐。大大提高了干扰素的产量,使干扰素全面用于临床成为现实。2 U5 J5 Q+ J+ e( ~% T7 j
5 a& H! i' A+ ?" ~0 R6 G
基因重组的干扰素是利用含有干扰素基因的大肠杆菌生产的,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是如何把细菌产生的干扰素分离出来,制成只含有干扰素的纯品,才能用于临床。如果纯化不好,任何残留的大肠杆菌成份都可能带来不良后果。甘乐能的纯化是专利的晶体纯化技术,可使甘乐能的纯度达到99%以上。
& j4 @# q6 Y" C) M + E' n' n) S8 b. b" E* U
晶体纯化技术的关键是晶体的大小,晶体越大,纯化越容易,纯度越高。由于地球的重力作用,晶体不可能太大。而在太空的失重状态下,有可能生长出更大的晶体。为了研究甘乐能在太空失重下的晶体形成,1992-1993年,先灵葆雅研究所(SPRI)、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及美国大空总署(NASA)联合制订了在太空失重状态下甘乐能晶体形成的研究计划。
; `/ [' [: g( v. d
j8 h- i* e, [4 e2 L1 r经过近10年的准备,2003年1月16日,98瓶甘乐能样品随哥伦比亚号宇宙飞船(Columbia)进入太空。
/ t6 {/ R2 ^$ j/ S0 F' g' r5 ?1 }
& I% u: i8 ]9 z哥伦比亚号升空,飞船上载有98瓶纯化的甘乐能样品
- P) F9 M* w. l3 |1 _0 b: D8 ]' p" e. S* A# ~
# x" W4 l& g8 m2 W! P9 J/ r2003年2月1号,上午9点,德克萨斯上空,哥伦比亚号在返回地面前的7秒钟发生爆炸- @8 ]' n/ B( S. J0 R$ L( ?! Q8 U
) H* _2 [; ]( I+ E* m
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 f. |+ n' k& \- Z
! G- R4 g) q6 I4 Y / a9 g( o' v6 l4 |1 f% C
随着哥伦比亚号的爆炸,98瓶甘乐能晶体样品也不知去向。就在人们还沉浸在悲痛和对宇航员无限的思念之时,在爆炸发生的2个月后,奇迹发生了,在德克萨斯(TEXAS)的一片小树林里,人们意外地发现了25瓶散落地面的甘乐能样品。更令人惊奇的是,其中3瓶竟然完好无损。
9 W0 l1 ~- D, T; P- ?% h
9 s1 L8 K6 }. M/ v目前,先灵葆雅研究所(SPRI)、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及美国航空航天总署(NASA)对这3瓶甘乐能样品的研究已经有了初步结果。在太空失重条件下形成的甘乐能晶体明显比地面上形成的晶体要大,但由于哥伦比亚号的爆炸,甘乐能的晶体结构已经受到影响,不能真实反映在太空时的真实情况。为了纪念这7名宇航员,研究甘乐能在失重条件下的晶体形成,三家研究机构正在孕酿重新启动该研究计划,将甘乐能重新送入太空。
, V+ j& W* ]; P9 I, {$ G0 g , Z0 G9 t. c$ n# P; L6 a
资料来源:先灵葆雅研究所(SPR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