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泡沫的控制
一、泡沫的产生、性质及变化产生原因:①外界引入,在通气过程中,伴随机械搅拌、空气被分成细小的气泡,从溶氧的角度讲,气泡越细越好,使空气中的氧和发酵液中的CO2能充分的进行交换,这些气泡升到发酵液面形成泡沫。
②由发酵液内部产生微生物在进行发酵活动时,往往产生一些气体,如CO2,这些代谢气体凝结形成气泡,冒出到发酵液面,成为发酵泡沫,菌体代谢越旺盛,这部分泡沫的产生量越多。
性质:泡沫实际上是气溶胶构成的胶体系统,其分散相是空气和代谢气,连续相是发酵液,泡沫间隔着一层液膜而被彼此分开不相连通。
发酵过程中泡沫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指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液面的泡沫聚集的量的变化。根据泡沫产生的原因,我们总结出泡沫变化的规律:从通气搅拌方面来看,通气量越大,搅拌越剧烈,则产生的泡沫越多;从发酵液的性质来看,培养基中蛋白质含量越多,发酵液的粘度,浓度越大,则生成的泡沫稳定性就越高。从菌体方面来看:菌体旺盛生长时,产生的泡沫多,当发酵液中营养基质被菌体大量消耗时,浓度下降,则气泡的稳定性也减弱,在发酵后期,伴随菌体的自溶,使发酵液中蛋白质浓度又上升,则发酵液的起泡性又增强。因此,发酵周期中,各阶段泡沫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时期变化较大,应具体分析。
二、泡沫对发酵的影响
发酵过程中产生过多持久的泡沫会给发酵带来很多不利:
①减少发酵的有效容积,若不加控制,过多的泡沫通过排气管溢出,造成发酵液流失;
②过多的泡沫可能从罐顶的轴封渗出罐外,这就增加了染菌的机会;
③使部分菌体粘附在罐盖或罐壁上,而失去作用;
④泡沫严重时,影响通气搅拌的正常进行,妨碍代谢气的排出,对菌体呼吸造成影响,甚至使菌体代谢异常,影响生产率。
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应控制泡沫的产生。
三、泡沫的控制
泡沫控制的目的在于打碎泡沫液膜,使气相和液相分离。因此,可以通过化学方法,降低泡沫液膜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灭,也可利用物理方法,使泡沫液膜的某些部分局部受力,打破液膜原来的受力平衡而破裂。
(一)化学消泡
1.消泡剂选用依据:
①表面活性剂,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内聚力弱),消泡效果明显。
②对气-液界面的散布系数必须足够大,才能迅速消泡;
③无毒害性,且不影响发酵菌体;
④不干扰各种测量仪表的使用;
⑤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以保持持久的消泡性能;
⑥来源方便,使用成本低;
常用的一些消泡剂:①天然油脂;②高碳醇、脂肪酸和酯类;③聚醚类;④硅酮类;
2.应用:在消泡剂的使用时主要是让其有足够的分散性能,除用机械方式协助其扩散外,还用载体以助其分散,具体使用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消泡剂 + 载体;
②复合消泡剂;
③消泡剂 + 乳化剂
(二)机械消泡
化学消泡最显著的缺点是影响氧气的溶解,使其减少1/3~1/5,这对微生物供氧极为不利;机械消泡能克服这一缺点,但其应用效果不如化学消泡迅速可靠,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引起稳定泡沫的因素。
1.消泡装置设计依据:
①动力小;②结构简单;③易清洁;④运行可靠;⑤维护费用低;
2.机械消泡方式:罐内消泡;罐外消泡;
第四节补料的控制
一、补料的意义、内容、原则
意义:补充菌体营养,延长发酵期(推迟自溶期),提高发酵产量;
内容:补充C源、N源、无机盐、诱导酶的底物;
原则:根据菌体生长代谢规律;生产需要;
(二)补料操作
时间:为达到生产目的,在需要时加入;
方式:以不引起发酵液成分剧烈波动为前提;
补量:加入与消耗平衡; dddddddddddddddddddd 提高罐压,较少通气量。 提高罐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