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前天 10:49 |
---|
签到天数: 192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一、泡沫的产生、性质及变化
; r0 W2 {+ O/ v( W. m
6 a9 H+ x! b z) \产生原因:①外界引入,在通气过程中,伴随机械搅拌、空气被分成细小的气泡,从溶氧的角度讲,气泡越细越好,使空气中的氧和发酵液中的CO2能充分的进行交换,这些气泡升到发酵液面形成泡沫。" r, ?9 c& y* m. G
8 q! a8 [+ j1 j1 y& J$ M2 t. q* o
②由发酵液内部产生微生物在进行发酵活动时,往往产生一些气体,如CO2,这些代谢气体凝结形成气泡,冒出到发酵液面,成为发酵泡沫,菌体代谢越旺盛,这部分泡沫的产生量越多。( s& t6 p2 ?0 W- N% i/ {1 B& }7 j
; f# M9 p- [7 E' s, ]性质:泡沫实际上是气溶胶构成的胶体系统,其分散相是空气和代谢气,连续相是发酵液,泡沫间隔着一层液膜而被彼此分开不相连通。5 b, a6 u! L6 C
: X" @7 a, k) Y发酵过程中泡沫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指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液面的泡沫聚集的量的变化。根据泡沫产生的原因,我们总结出泡沫变化的规律:从通气搅拌方面来看,通气量越大,搅拌越剧烈,则产生的泡沫越多;从发酵液的性质来看,培养基中蛋白质含量越多,发酵液的粘度,浓度越大,则生成的泡沫稳定性就越高。从菌体方面来看:菌体旺盛生长时,产生的泡沫多,当发酵液中营养基质被菌体大量消耗时,浓度下降,则气泡的稳定性也减弱,在发酵后期,伴随菌体的自溶,使发酵液中蛋白质浓度又上升,则发酵液的起泡性又增强。因此,发酵周期中,各阶段泡沫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时期变化较大,应具体分析。# ~3 }- B" L$ {6 |. P. a
8 Y7 X( U- q9 z: U* z二、泡沫对发酵的影响
# r/ f C# @, b- R
0 Y% G2 q/ \1 ^1 d7 s! o发酵过程中产生过多持久的泡沫会给发酵带来很多不利:4 O$ E9 o. z( A7 y7 e6 ?8 V
8 w) X+ C- S- M6 D2 M
①减少发酵的有效容积,若不加控制,过多的泡沫通过排气管溢出,造成发酵液流失;& M5 F$ L" y6 S2 b( `2 J- U( u
0 _3 P, ~+ D X5 W# t, a1 Y
②过多的泡沫可能从罐顶的轴封渗出罐外,这就增加了染菌的机会;0 b: L3 q7 f; F/ y8 k) ?
6 V2 a7 b2 }/ C y6 r7 k③使部分菌体粘附在罐盖或罐壁上,而失去作用;
# i( u# G9 B3 b& g' m3 i$ K$ P3 V3 Q f' Y Z3 @& g
④泡沫严重时,影响通气搅拌的正常进行,妨碍代谢气的排出,对菌体呼吸造成影响,甚至使菌体代谢异常,影响生产率。
5 |; E6 N9 z: r; m2 ?$ ?! H' ?% R) @5 [- V
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应控制泡沫的产生。3 l+ p: t6 \- R. e$ x
* F9 F; K2 Q8 `4 N; I
三、泡沫的控制/ K) h9 l3 s( b Z; X
& x: j+ U Z' \$ M# |
泡沫控制的目的在于打碎泡沫液膜,使气相和液相分离。因此,可以通过化学方法,降低泡沫液膜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灭,也可利用物理方法,使泡沫液膜的某些部分局部受力,打破液膜原来的受力平衡而破裂。
) ~7 i3 n# \4 a) @* r3 U7 ?. e7 X
1 z" r3 L; J; ~. v$ R(一)化学消泡 e1 c7 }4 l" L7 d1 v% Z- d# N& A% ?% ^
; ^( a( V% H' H- Y1.消泡剂选用依据:* B5 _# Q7 d5 Q2 Y1 h
) u6 k0 Y2 J* ^2 O/ n* s2 A①表面活性剂,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内聚力弱),消泡效果明显。
9 N4 p S7 Y, l6 h, [+ d% r) @* |$ ^7 T9 `) ], X) N/ G
②对气-液界面的散布系数必须足够大,才能迅速消泡;
7 p0 G+ m* z& b8 s) x& z) @9 U6 ]7 x, _3 L0 P! L! S. C! I
③无毒害性,且不影响发酵菌体;
+ U- l* i+ Y/ M& H& ?/ x( b9 a8 O* T
④不干扰各种测量仪表的使用;
0 \- d$ @* Y+ `# S) ? Y5 H4 o$ ^1 s: u
⑤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以保持持久的消泡性能; T7 t8 q+ Z* q8 h) U
5 m9 L+ N& U' E3 G# G⑥来源方便,使用成本低;3 i% Q- W8 {6 G2 m) x9 b
% [' {3 g0 f! {/ c w( e: \
常用的一些消泡剂:①天然油脂;②高碳醇、脂肪酸和酯类;③聚醚类;④硅酮类;
4 L6 e4 L' U# X. k8 C3 |& ~
2 I4 Z; S% r# z7 U1 U! f2.应用:在消泡剂的使用时主要是让其有足够的分散性能,除用机械方式协助其扩散外,还用载体以助其分散,具体使用有以下几种形式:
; v* f$ Z/ g2 u$ m5 U
* G/ H" d$ o' E5 f6 @①消泡剂 + 载体;
' r; y( g1 T3 e
& X: H K( X0 a# a, n②复合消泡剂;7 \4 B8 l3 P1 y. r9 Y* P6 _& F7 n
( A8 r1 `/ B+ {& |8 O V③消泡剂 + 乳化剂7 c5 l$ Q: B# Q% { t& e. Q
- s* C4 S- ^1 a+ T+ X! c(二)机械消泡
- u9 A& F* ]' Z" Z- o# ? B6 N) ~, R' [* s# |0 M" N
化学消泡最显著的缺点是影响氧气的溶解,使其减少1/3~1/5,这对微生物供氧极为不利;机械消泡能克服这一缺点,但其应用效果不如化学消泡迅速可靠,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引起稳定泡沫的因素。
5 i: T1 Z/ ? `5 r: i6 q& d8 H) {; [# Q3 O* d. @) j
1.消泡装置设计依据:3 U9 T, q* F& K% V* y0 Y
! J/ p0 Q1 j' w5 M: P- o1 D①动力小;②结构简单;③易清洁;④运行可靠;⑤维护费用低;
, s' u1 N7 @7 ]. @$ J: F+ V0 @; A c A. ]8 J2 C
2.机械消泡方式:罐内消泡;罐外消泡;$ X% l; B1 ]6 s2 T1 n
( Y/ L5 ]( k" f3 B6 O* R: _) f第四节 补料的控制
& R! r4 H: v* V) O- @8 k* I
. R1 h4 O- y5 K9 J+ c% [9 s# `. {一、补料的意义、内容、原则6 ^4 o. C5 z' a- n2 G& f; ]
3 p& j# E) i) M3 v
意义:补充菌体营养,延长发酵期(推迟自溶期),提高发酵产量;1 t+ ^, o5 l- R4 P5 \
2 Y( ~ B6 {! _$ V( X+ |
内容:补充C源、N源、无机盐、诱导酶的底物;
; Y9 U% c2 y& Y8 l, j! u
1 X9 L" j& I. ~, s9 a ?# t5 b原则:根据菌体生长代谢规律;生产需要;
5 ~; P3 ]9 X% O' B5 I. H, O/ g' `9 Q, o( w: f m2 c1 I
(二)补料操作
" }: C8 W7 R( `
- Q" d G6 F" ~ E时间:为达到生产目的,在需要时加入;
1 N7 N3 j0 O" m' @2 v) t* o' e, Y! _ V
方式:以不引起发酵液成分剧烈波动为前提;
" Y! t' L! N/ o. i) J
2 B$ M! W( N6 o补量:加入与消耗平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