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单通道检测在发酵尾气分析中的应用
论单通道检测在发酵尾气分析中的应用
公维丽1,2,刘仲汇1,2,马耀宏1,2,史建国1,2
(1.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生物传感器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发酵尾气分析技术在业内的应用已逐渐展开,但人们对单通道检测的认识依旧模糊 。从尾气 分析的意义、生物过程的“实时性”以及发酵过程的“临界点”反映发酵状态的改变等方面,阐述了发 酵尾气分析应采用实时、连续、在线检测;通过以尾气分析获得的“临界点”在发酵工程中的应用(指 导转速调整、流加补料、乳糖诱导及处理异常发酵),进一步阐明只有单通道检测才能真正做到检测 的实时、连续、在线,捕捉到有价值的“临界点”信息。
关键词:发酵;尾气分析;单通道;检测
中图分类号:Q8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214(2022)04-0217-05 DOI:10. 16774/j.cnki.issn. 1674-2214.2022.04.009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single channel detection in fermentation tail gas analysis
GONG Weili1,2,LIU Zhonghui1,2,MA Yaohong1,2,SHI Jianguo1,2
(1.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Biology Institute,Jinan 250014,China;
2.Shan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Biosensors,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Thetechnologyoffermentationtailgasanalysishasbeengraduallydevelopedand applied in the industry,but single-channel detection is still poorly understood.In this paper, we expounded that fermentation tail gas analysis should adopt real-time continuous online detection from the significance of fermentation tail gas analysis,the “real-time”of biological process,and the criticalpointoffermentationtailgasanalysiscurvereflectingthechangeinformationof process state,and the critical point obtained from tail gas analysis in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guidanceofspeedadjustment, flowfeeding, lactoseinductionandtreatmentofabnormal fermentation)illustrated that only single channel detection can achieve real-time,continuous and online detection,and capture valuable “critical point”information.
Keywords:fermentation;tail gas analysis;single channel;detection
收稿日期:2022-09-01
基金项目:齐鲁工业大学科教产融合试点工程基础研究类基金资助项目 (2022PY067);齐鲁工业大学科教产重大创新专项(2022JBZ01-06);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重大关键技术)(2016ZDJS07A20)
作者简介:公维丽(1988 — ),女,山东临沂人,副 研 究 员,研究方向为生物传感器技术 、微生物发酵工程,E-mail:15264110812@163.com。
通信作者:刘仲汇高级工程师,E-mail:sws2605384@163.com。
发酵尾气分析指在发酵过程中在线检测尾气中 的 CO2 和 O2 的体 积 分 数,计 算 呼 吸 代 谢 参 数 CO2 释放率(Carbon dioxide evolution rate,CER)、摄 氧 率(Oxygen uptake rate,OUR) 和 呼 吸 商 (Respira- tory quotient,RQ),得到细胞代谢信息,是发酵工程 的一种过程分析技术(Process analysis technology, PAT)。无论 是 在 微 生 物 生 长 阶 段,还 是 在 产 物 合成阶段,CER 的变化都与菌 体 生 长 状 态 、碳 源 的 消耗和供氧情 况 密 切 相 关 。OUR 虽然取决于菌体浓度,但是也与发酵 液 的 营 养 成 分 、溶 氧 水 平 、菌 体 的比生长 速 率 以 及 碳 源 的 种 类 和 浓 度 等 因 素 有 关 。RQ的变化反 映 了 微 生 物 胞 内 代 谢 的 变 化,揭 示 了发酵过程中微观代谢途径通量的变化,是 微 生 物 菌体生长 、能量代谢维持 、产物和副产物合成代谢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这些参数及相关性分 析,可 以 更好地对发酵过程进行监测 、分析,从而深入了解发 酵规律,优化发酵 工 艺,控 制 发 酵 过 程,提 高 发 酵 产 率和产量,降低成本,加快新品研发和产业化 。
与溶解氧和 pH 检 测 相 比,尾 气 分 析 得 到 的 参 数 CER,OUR 和 RQ 在 一定 程度上反映了发酵过 程的部分特质,揭示了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具有生物 学意义 。尾气分析时仅采集 发酵罐排出的尾气,不 影响发酵罐 结 构,不 接 触 发 酵 液,无 染 菌 风 险, 更容易被业界接受,故成为现代发酵工程的重要分析 手段,已被应用于发酵、制药、生化、农业、环保和食品 等领域 。虽然该技术已在业内得到应用,但是由于历 史原因以及设备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对检测设备是否 需要采用独立的单 通 道,认 识 依 旧 模 糊 。因 此,笔 者 从理论与实际应用两方面对该问题加以分析探讨 。
1 发酵尾气分析应实时连续在线
在 发 酵 过 程 中,微 生 物 生 长 一 般 需 要 经 历 迟 缓 期 、对数生 长 期 、稳 定 期 和 衰 亡 期。常 规 的 液 态 好氧分批发酵周期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天 。在看似较 长的发酵过程中,发酵状态的转变 往往发生在很短 的时间内,某些代谢变化可能用时更短 。
张嗣良等 在《多 尺 度 微 生 物 过 程 优 化》及 相 关论 文 中 详细阐述了生 物 过 程 的 “实 时 性 ”: 1)从生物 过程发生的时 间以及 生物技术发展特点 来看,对于以活细 胞为主体的细胞 大规模培养的生 物反应过程,可粗分为在以基因水平的分子尺度 、代 谢调节的细胞尺度和工艺控制的反应器尺度上发生 的;2)可将微 生 物 和 细 胞 在 酶 活 性 水 平 上(包 括 酶 的激活 、抑制,亚基的结合和解离以及共价修饰和降 解) 控制的时间常数描述在毫秒至秒的范围内,在基 因表达调控水平上(诱 导 、转 录的阻遏和去阻遏) 描 述至分钟 。考察微 生 物 和 细 胞 代 谢 调 节,在 以 秒 为 单位的时间尺 度 上 是 合 适 的 。 因 此,作 为 动 态 观 测 记录细胞代谢状况 的 发 酵 尾 气 分 析 设 备,应 对 排 出 的尾气进行实时连续在线检测,只有这样,才能准确 捕捉到发酵过程中代谢的改变 。
2 合理利用发酵过程中的临界点
2.1 发酵过程中的临界点
李强等 在《微生物发酵 中 二 氧 化 碳 释 放 速 率 变化规律》中,通过青霉素 、古龙酸 、二元酸和葡萄糖 酸 4 个体系的发酵实验及动力学分析,对 CER 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 究,研 究 结 果 表 明:无 论 是 霉 菌 、酵 母菌 、细 菌 、单 液 相 体 系 、双 液 相 体 系,还 是 纯 种 发 酵 、混合菌发 酵,CER 的 变 化 都 与 体 系 状 态 变 化 有 着密切联系;CER 曲线上的转 折 点 对 应 的 就 是 发 酵 状态的转变点 。 由该文献的 CER 曲线可以发现:在 这些转折点处曲线发生了方向性改变,即 由 升 转 为 降,或者由降转为 升,曲线出现明显的峰或谷,发 酵 体系的状态都发生了显著改变 。
在发酵过程中还存在另一类极具价值 的 变 化 点,即发酵体系的状态变化由缓慢到快速,或由快速 转为缓慢的时间点,比如在微生物生长由迟缓期进 入对数生长期,由 对数生长期进入稳定期以及由稳 定期进入衰亡期的那些时间点上,都有可能出现该 情况 。在这类时间点上,虽然发酵体系的 CER 曲线 没有发生方向性改 变(由 升到降或由降到升),但 是 发生了变化速率的 显 著 改 变,或者说发生了从一个 发酵阶段转变到另一个发酵阶段 。这类变化点在发 酵过程中普遍存在,不仅有着明确的生物学意义,而 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可将发酵过程中这类 变化速率显著改变 的 点,以及发生方向性改变的转 折点统称为临界变化点,简称“临界点”,其特征是发 酵体系发生了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改变,亦 或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改变 。
应用发酵尾气分析技术进行实时连续 在 线 监 测,可方便 、直观地获得发酵过程中的临界点 。这些 临界点提供的丰富信息可以帮助人们辨识发酵过程 状态,为 调 整 搅 拌 转 速/通 气 量 、流 加 补 料 、基 因 诱 导,以及异常 发酵处理等一系 列 工艺操 作提供 明确 指导,同时也为工艺放大提供对比数据 。充分重视和 利用这些临界点信息对优化发酵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
2.2 利用发酵过程临界点指导操作
2.2.1 利用临界点调整供氧
溶解氧是好氧发酵微生物生长及产物合成所必 需的 。在发酵过程 中,特 别是在高密度工程菌培养 中,溶解氧往往 成 为 限 制 性 因 素 。如何适时调整搅 拌转速和通气量以达到最适溶解氧,是 发 酵 工 艺 的 关键点之一。一般根据溶解 氧 DO、pH 及 镜 检 结果等进行调整,比较粗放,而利用尾气分析曲线的 临界点,则可以准确把握调整时机 。
在山东省科学 院 生 物 研 究 所 承 担 的“植 酸 酶 工 程菌高密度发酵智能控制关键技术”(山东省重点研 发计划项目 2016ZDJS07A20) 项 目 中,在 10L 实 验 室发酵罐上,采用 FGA 发 酵 尾 气 分 析 仪,对 重 组 毕 赤酵母表达植酸酶过程进行实时在线检测 。发酵温 度 30 ℃,初 始 发 酵 液 体 积 7L,通 气 量 5L/min,搅拌转速 200r/min 。发酵 6h5min 时,CER 开 始 缓 慢上升;发 酵 25h26 min 时,CER 出 现 快 速 上 升, 曲线上形成明显的 临 界 点,预示发 酵进入对数生长 期,此时 立刻调整搅拌转速至 400r/min;之 后 随 着 CER 的上升,阶段性小步调整搅拌转速达 530r/min, 并保持至 发 酵 48h30min,之 后调整搅拌转速至 500r/min,直至 发 酵 结 束 。该 发 酵 过 程 的 CER 变 化曲线如图 1 所示 。在该过程中,发 酵 15h 时 进 行 甲醇诱导,诱 导 5h 后 开 启 蛋 白 表 达,SDS-PAGE 检 测植酸酶表达见文献,最终酶活达 3 000U/mL。
图 1 植酸酶工程菌高密度发酵尾气 CER 曲线 Fig.1 The tail gas CER curve ofengineered phytase productionstrain in high density fermentation
由图 1 可知:在临界点改变搅拌转速后,细胞快 速进入对数生长期 。实验中根据临界点及曲线变化 趋 势,恰 当 掌握搅拌转速 调 整时机,满 足 供 氧 需 求,使植酸酶表达量及酶活均达较高水平 。
2.2.2 利用临界点进行补料
流加补料-分 批 发 酵是现代发酵工 程 普 遍 采用的方式,可以较好地解决底物阻遏,按设备能力 供氧,减缓代谢有害物的不利影响;尤其对于基因工 程菌高密度发酵,流加补料是实现高密度发酵必不 可少的手段 。流加补料技术的关键是对补料时机的 把握,利用发酵尾 气分析曲线中的临界点能够比较 精准地掌控补料时机 。
某大型药企在重 组 大 肠 杆 菌培养白细 胞 介 素- Ⅱ 生产过程中,在 1t 生产罐上应用 FGA 发酵尾 气 分析仪,监测尾 气 变 化,其 发 酵 过 程 CER 曲 线 如 图 2 所 示 。 由 图 2 可 以 看 出 CO2 的 整 体 变 化 规 律: 1)发酵开 始 后,CER 先 有 极 短 的 平 缓 区,很 快 在 1h32min时曲线 出 现 快 速 上 升 的 临 界 点,预 示 重 组大肠杆菌生长进入对数生长期,此时开始流加补 料,并根据 DO反馈值调整搅拌转速,保 持 DO 在 较 高水平 。2) 在 CER迅速上升的对数生长期,逐渐提 高流加补料速率,在达到峰值,出现临界点时,流加速 率达到最大 。3)在 发 酵 后 期,补 料 速 率 维 持 在 某 一 稳定水平,直至发酵结 束 。整 个 发 酵 过 程 约 10h,产 物表达量 占 菌 体 总 蛋 白 的 40% 。发 酵 过 程 中 对 数 生长期起点和终点(临界 点) 的 出 现 都 发 生 在 1 min 内,如非采用实时连续在线检测是难以观察到的 。
图 2 重组大肠杆菌培养白细胞介素-ICER 曲线
Fig.2 CER curve of interleukin-I production strain of recombinant Escherichiacoli2.2.3 利用临界点进行诱导
在重组大 肠 杆 菌 发 酵 过 程 中,通 常 采 用 IPTG 诱导剂进 行 诱 导 。IPTG 诱 导 剂 具 有 一 定 毒 性,对宿主和代谢产物有抑制作用,且 费 用 高 昂,在 工 业 化 大规模生产中较难推广 。乳糖是一种廉价资源,可以 作为碳源被大肠杆菌代谢利用,有报道在重组蛋白培养中用其作诱导剂,但尚不普遍,究其原因,除诱导机 理复杂外,乳糖诱导时机不易把握也是重要因素 。
张毅 等在 LB 培 养 基 中,分 别 在 对 数 生 长 期 的早 期 、中 期 以 及 后 期 对 融 合 蛋 白 表 达 菌 BL21 (DE3)(pFu) 进行 乳 糖 诱 导,发 现:乳糖的加入会造 成菌体生长迟滞,在 早 期 、中 期 进 行诱导均不理想, 只有在后期进行诱 导 效 果 最 佳,此 时既可以得到较 高的表达产物,又可以获得较高 的 菌 体 密度 。有 研 究报道 表明:在培养基葡萄糖刚刚耗尽,细胞浓 度增加缓慢或略有下降时开始诱导,效果最佳 。
应 用 发 酵 尾 气 分 析 技 术,可 以 直 观 地 辨 识 菌 体 生长的各个阶 段 。一般在对 数生长期的后期,即 培 养基中葡萄糖刚刚 耗 尽,细胞浓度增加缓慢或略有 下降时,尾气分析的 CER 曲线会出现一个由上升转 为下降的临界点,利用该临界点可 以方便地确定诱 导时机,及时进行乳糖诱导 。
2.2.4 利用临界点处理异常发酵
虽然微生物发酵是一个非线性时变系统,包含了 生物、化学及物理的各种变化,过程较为复杂,但是当 各 种 条 件 固 定 后,微 生 物 细 胞 代 谢 又 遵 循 一 定 的 规 律 。从发酵尾气分析得到的大量数据来看,在某种发 酵体系中,当工艺条件确定后,其 分析曲线整体形态 是确定的,一旦发生改变,通常 预 示着某种代谢的改 变 。因此,捕捉那些异 常 临 界 点,对异常发酵的及早 发现和处理很有意义,特别是对工业大生产和高附加 值的生物制药更是如此 。就此而言,尾气分析的敏感 性和实用性均超过了 pH 、DO等其他现有检测手段 。
在广东某高校进行的重组大肠杆菌发酵 药 物 蛋 白实验中,发酵开始后,经过短暂的迟缓期,CO2 曲线 开始缓慢上 升,约 2h 后 发 酵 快 速 进 入 对 数 生 长 期; 20min后,CO2 曲 线 突 然 出 现 了 下 折,CO2 体积分数 迅速下降,在不到 30min 的时间内下降到接种前水平, 镜检观察,发现此时发酵液中的工程菌已经消失,判断 感染了噬菌体,随即停止发酵,并迅速进行灭菌处理。 该实验过程的 CO2 体积分数变化曲线如图 3 所示。
图 3 重组大肠杆菌培养蛋白药物 CO2 曲线Fig.3 CO2 curve of recombinant Escherichiacoliin protein drug fermentation process
3 实时连续在线检测
3.1 实时连续在线检测的意义
利 用 发 酵 尾 气 分 析 技 术,特 别 是 利 用 分 析 曲 线 上的临界点,监测发酵过程中细胞的代谢变化,可以 为发酵操作及进一步工艺优化提供 依 据 。发酵尾气 分析技术的关键在于对发酵过程中尾气的 CO2 及 O2 进行实时连续在线监测,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发酵状 态改变的临界点,监测到细胞代谢状态的改变 。 由于 发酵过程中临界点的出现和状态的改变往往 发 生 在 极短的时间内,所以实时连续在线检测尤为重要 。
3.2 采用单通道确保实时连续在线检测
随 着 现 代 科 技 的 发 展,发 酵 尾 气 分 析 所 采 用 的 各检测部件本身的响应时间非常短,一般在毫秒级, 但从发酵罐排气口到检测腔,尾气的传输需要时间, 相比之下检测时间 可 忽 略 不 计,故完成一次检测的 时间主要取决于尾气的传输时间 。
虽然采用一套检测部件加转换开关对多 套 发 酵 设备分时切换轮巡检测的方式,可以实现一套尾气分 析系统测定多点尾气,降低发 酵 设 备 的 平 均 成 本,但 是在切换过程中,气路转换无 法 瞬 间 完 成,必 须 反 复 用后一通道的尾气顶出前一通道的尾气,会造成尾气 混合带来检测误差,此外还存 在 传 输 时 间 长 、信 号 延 时等问题,也增加了 染 菌 风 险 。因 此,在 进 行 发 酵 尾 气分析检测时,应 该 采 用 独 立 的 单 通 道 检 测,即一套 检测设备连接一个发酵罐,唯有采用此方式才可以实 现实时连续在线检测,捕捉到那些极其重要的临界点。
4 结论
应用发酵尾气分析技术可以深入了解细胞的代 谢状况 。分析曲线上的“临界点”往往反映了发酵过 程状态的改变,对研究发 酵工艺至关重要 。要 捕 捉 这些临界点就需要进行实时连续在线检测,唯 有 采 用独立的单通 道检测方能做到 。 目 前,发 酵 尾 气 分 析技术日臻成熟,尾气分析装置也成为发酵罐的标 准配置 。随着设备的普及和尾气分析在多方面应用 的深入开展,业界对其应用效果的期望愈来愈高,单 通道检测 在发酵尾气分析中 的 意 义 会 日 益 清 晰 明 了,该检测方式有望被业界广泛接受 。
参考文献:
ZHAO L,FU H Y,ZHOU W C,et al.Advances in process monitoring tools for cell culture bioprocesses.Engineering in life sciences,2015,15(5):459-468.
BIECHELE P,BUSSE C,SOLLE D,et al.Sensor systems forbioprocessmonitoring .Engineeringinlifesciences, 2015,15(5):469-488.
储炬,李友荣.现代工业发酵调控学[ M].3 版.北 京:化 学 工 业 出版社,2016.
叶勤.发酵过程原理[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王萍,王泽建,张嗣良.生理代谢参数 RQ在指导发 酵 过 程 优 化 中的应用.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3,33(2):88-95.
刘仲汇,史建国,朱思荣,等.尾 气在线检测分析在发酵中的应用.发酵科技通讯,2012,41(4):32-35.
王泽建,王萍,张琴,等.微生 物 发酵过程生理参数检测传感器技术与过程优化.生物产业技术,2018(1):19-32.
徐有斌,章海红.尾气检测在泰乐菌素发酵中的作用.生 物化工,2020,6(6):61-64.
HAUSMANN R,HENKEL M,HECKER F,et al.Present status of automation for industrial bioprocesses[ M]//Current developmentsinbiotechnologyandbioengineering. Amster- dam:Elsevier,2017:725-757.
HüTTEL S,MüLLER R.Methods to optimize myxobacte-rial fermentations using off-gas analysis.Microbial cell fac- tories,2012,11(1):1-11.
沈萍.微生物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张嗣良,储炬.多尺度微生物过程优化[ M].北京:化学 工 业 出版社,2003.
庄英萍,田锡炜,张嗣良.基 于 多尺度参数相关分析的细胞培养过程优化与放大.生物产业技术,2018(1):49-55.
李强,曹竹安.微生物发酵中二氧化碳释放速率变化规律.生物工程学报,1996,12(增刊 1):237-242.
LüP J,QIANG S,LIU L,et al.Dissolved-oxygen feedback controlfermentationforenhancing β-caroteneinengineered Yarrowialipolytica .Scientificreports,2020,10 ( 1 ):
17114.
LOMAN A A,ISLAM S M M,JU L K.Production of Ara-bitol fromenzymatichydrolysateofsoybeanflourbyDe- baryomyces hanseniifermentation.Applied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18,102(2):641-653.
GUO J J,WU Y X,TANAKA T,et al. Development of redox potential-drivenfermentationprocessforrecombinant proteinexpression.Biotechnologyletters,2021,43 (1): 99-103.
王悦鹏,吴涛.微 生 物 发 酵 产 L-色氨酸的研究进展.发 酵科技通讯,2020,49(3):153-160.
孙新强,陈 克 杰,杨 一 恭,等.营 养 条 件 和 温 度 对 利 福 霉 素 B生产强度的影响.发酵科技通讯,2020,49(2):63-67.
韩庆晔,公维丽,史建国,等.通过参数相关性分析对发酵控制策略在植 酸酶高密度发酵中的作用探讨 .工 业 微 生 物, 2021,51(1):8-17.
CHANG Y H,CHANG K S,CHEN C Y,et al.Enhance-ment of the efficiency of bioethanol production by Saccharo- myces cerevisiaeviagraduallybatch-wiseandfed-batchin- creasing theglucoseconcentration.Fermentation,2018, 4(2):45.
YU C L,WANG H P,QIAO T S,et al.Afed-batch feeding with succinicacidstrategyforastaxanthinandlipidhyper- production inHaematococcuspluviualis.Bioresource tech- nology,2021,340:125648.
LIU W C,INWOOD S,GONG T,et al.Fed-batch high-cell-
densityfermentationstrategiesforPichia pastorisgrowth and production.Critical reviews in biotechnology,2019,39 (2):258-271.
张毅,屈贤铭,杨胜利.乳糖 作 为诱导剂对重组目的蛋白表达的影响.生物工程学报,2000,16(4):464-468.
樊祥臣,陈瑞东,刘佳,等.L-谷氨酸氧化酶高密度发酵及催化合成 α-酮戊二酸.过程工程学报,2016,16(2):292-297.
林 晓 栩,林 新 坚,邱 宏 端,等.乳糖诱导对重组大肠杆 菌 表 达CGTase 的影响.食品工业科技,2015,36(17):114-120.
TIAN H S,TANG L,WANG Y,et al.Lactose induction increases production of recombinant keratinocyte growth fac- tor-2in Escherichiacol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ptide research and therapeutics,2011,17(2):123-129.
WURM D J,VEITER L,ULONSKA S,et al.The E.coli pET expression system revisited:mechanistic correlation be- tween glucoseandlactoseuptake. Applied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16,100(20):8721-8729.
FANG S Y,LI J H,LIU L,et al.Overproduction of alka-line polygalacturonate lyase in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li byatwo-stageglycerolfeedingapproach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1,102(22):10671-10678.
KITTLERS,KOPP J,VEELENTURF PG,etal. The Lazarus Escherichia colieffect:recovery of productivity on glycerol/lactose mixedfeedincontinuousbiomanufacturing .Frontiersinbioengineeringandbiotechnology,2020, 8:993.
(责任编辑:应艳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