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怒 2020-6-29 17:24 |
---|
签到天数: 2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最近,喻海良老师的博文《3.19万人民币发一个7点多的期刊论文值不值?》之后,很多人又开始声讨open access论文发表方式。好象是我们中国人傻乎乎的花冤枉钱。Open access不是我们中国人创造的,也不是美国奸商发明的,是美国一群科研人员发起的,是他们傻乎乎地要自己交钱发表论文。欧美资本主义那些像狐狸一样聪明的科研资助机构(NIH,The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HHMI), the Max Planck Society,the Wellcome Trust)没有觉得自己亏了,他们还大力提倡自己资助的科研论文尽量掏钱发表。
表面上看,open access是花国家的钱发表论文。但实际上,在传统期刊上,国家一点钱也不少花。要做科研,就要阅读文献,要读传统期刊的文献就要付费。传统期刊和open access期刊的区别是谁代表国家掏钱,传统期刊论文是图书馆把国家的钱交给出版社,open access期刊论文是作者把国家的钱交给出版社。要传播和获得知识,国家总是要掏钱的。
Open access,作者付费,读者免费,无疑是一种最有利于知识传播的论文发表方式。但最理想的经常不是最现实的。共产主义社会最理想,社会主义社会次之,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和原始社会依次更差。但硬着头皮奔向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吃过苦头了。该不该在open access期刊上发表论文还要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我比较熟悉的生物医学农业领域,按科研经费大致可以把不同实验室分为四类:
一、大康型,年均经费200万元以上;
二、小康型,年均经费在50万-200万之间;
三、温饱型,年均经费在10万-50万之间;
四、贫困型,年均经费在10万以下。
贫困型实验室,那点经费还是留着买试剂和打印纸吧。说Open access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传统期刊也不是没人看。对传统非open access期刊,我建议投稿要选择特大型出版社出版的期刊,如Elsevier,Springer, Wiley等。这些出版社的期刊一般打包销售,由于其涉及面很广,各大高校和科研单位不得不购买,读者面比open access小一些,但小不了太多。这一类期刊是国家掏钱给了图书馆,由图书馆付费供大家阅读。对国家来说,钱总是要掏的。但对贫困型实验室来说,就没必要自己掏了。小型的非开放性出版社的期刊尽量别投,小出版社常被图书馆忽视掉,国家不掏钱、自己不掏钱,读者看不到,发表了论文就是进了死胡同。
温饱型和小康型实验室,包括我本人的实验室。这类实验室,我建议稍微省吃俭用一些,尽量发表Open access论文(当然像Nature communications那样收费极高的open access期刊慎重一些)。我个人不喜欢开会,我觉得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谈不出来什么东西。有意义的工作都会发表。就算是能遇到国际上的顶级人物,作用也不大。要想有用,把人家请过来做专题讨论、报告。几百人、几千人的大会,只是放松放松的机会。所以我们实验室省下开会的钱,尽量发表open access论文。这一点,温饱型和小康型实验室是可以做到的。当然,如果你觉得开会很必要,没法省下钱,那就别open了。
大康型实验室,我就不多说了。他们发表open access期刊论文,肯定是利国利民、造福全人类的好事。即使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上交高额版面费发论文,也不见得是坏事。如果段振豪多发几篇Nature communication,就没钱包二奶了,中国也就不会损失一位高水平的科学家了(哈哈,开个玩笑)。更多讨论,参见我过去写的两篇短文。
打飞的vs用经费发论文,我支持发论文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 ... =blog&id=578744
害中国、刺激外国经济的是不用于生产SCI论文的科学投资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 ... =blog&id=5787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