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怒 2020-6-29 17:24 |
---|
签到天数: 2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重点:工业发酵染菌的危害;染菌对不同品种发酵的影响;感染不同种类和性质的杂菌对发酵的影响;不同染菌时间对发酵的影响;染菌程度对发酵的影响;染菌对产物提取和产品质量的影响;染菌的检查与判断;发酵染菌率和染菌原因分析;杂菌污染途径及预防;
难点:染菌的检查与判断;发酵染菌率和染菌原因分析;
第一节 工业发酵染菌的危害
一、染菌对不同品种发酵的影响
二、感染不同种类和性质的杂菌对发酵的影响
三、不同污染时间对发酵的影响
四、染菌程度对发酵的影响
五、染菌对产物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第二节 染菌的检查、原因分析和防止措施
一、染菌的检查与判断
1.镜检:染色(革氏、芽孢、鞭毛等)
2.培养:平板、斜面
3.肉汤培养方法:
用这些方法没有发现染菌并不能肯定未被污染,还应结合其他异常现象来判断,如溶氧水平、pH值等。
二、发酵染菌率和染菌原因分析
1.发酵染菌率:一年内染菌批数占总的投料批数的百分率;
2.染菌分析:
三、杂菌污染途径及预防
1.种子带菌及防止;
2.无菌空气带菌及防止;
3.培养基和设备灭菌不彻底导致的染菌及防止;
4.设备渗漏引起的染菌及防止;
5.操作不规范引起的染菌
第十四章 培养基与设备灭菌
重点:消毒与灭菌的区别;灭菌方法;加热灭菌的原理;影响培养基灭菌的其他因素;培养基灭菌时间计算;分批灭菌和连续灭菌比较;
难点:培养基灭菌时间计算;
第一节 消毒与灭菌的意义和方法
一、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二、消毒与灭菌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三、灭菌方法:干热灭菌、湿热灭菌、物理灭菌(射线、微波等)、化学灭菌(各种化学药品);
第二节 培养基和设备灭菌
一、加热灭菌的原理
1.微生物的热阻:微生物对热的抵抗力;
2.微生物的热致死动力学:对数残留方程。
菌体是一个复杂的高分子体系,其受热被杀死,主要的原因是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这种反应属于单分子反应(一级反应),因此,杂菌在一定温度下受热死亡的过程可用单分子反应历程加以描述。用N表示活菌个数,则活菌的减少率(死亡率):与N呈线性关系,即:
式中,K是反应速度常数,对灭菌来讲,是活菌的比热致死速率常数,单位是min-1 ,其值与菌的种类和加热温度有关,需通过实验才能测定。
在恒定温度下,将上式积分,边界条件 θ0 = 0 ,N = N0 ;
(θo =0 → θ = θ ;N = N0 → N = N)
式中,θ 灭菌时间(s);Nθ 灭菌开始时,培养基中杂菌个数(个/ml);N 经过灭菌时间θ后,残存的活菌数(个)。
在灭菌操作中,为达到一定的灭菌要求,即 为某值,如10-16 。则所需灭菌时间即可求出,由 。该式叫做对数残留公式。
若要求灭菌后绝对无菌,即N = 0 ,则从公式可以看出灭菌时间将等于无穷大。在生产上,通常取N = 10-3 个/罐为计算标准,即微生物污染降低到处理1000罐中只残留1个活微生物的程度,此数已能满足生产的要求,这样对于不同N0的培养基,其灭菌时间不同,即θ = θ(N0)。根据 ,在给定的温度条件下,θ与呈直线关系,其斜率为 ;当N0给定后,θ决定于K ;
3.热致死反应的速度常数K
K是表达微生物耐热性的特征常数,K除了决定于菌体的种类及存在形式外,还是温度的函数(与普通化学反应一样),因此灭菌温度的选择是灭菌操作的核心。
4.灭菌温度的选择
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特别显著,主要是影响速度常数。1889年Arrhenius总结了大量实验事实,总结出反应速度常数与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如下:
lnk
1/T
式中 ΔE为菌体死灭反应的活化能(J/mol),它是菌体死灭反应的特征常数,所以,不同菌其热死灭反应的ΔE不同。ΔE可通过实验求得:由两边取对数 ,表明 与 之间呈直线关系,其斜率为 。在不同T时做灭菌实验,求得相应的K值,即可求出ΔE 。
ΔE不是决定K值的唯一因素,而是同T一起决定K值,即K = K(ΔE,T )。为了寻求K的变化与ΔE及T之间的关系,将两边对T求导
; 表示对T的变化率,即。其值与ΔE成正相关,即ΔE愈高,变化率愈大,亦即T的变化对K的影响愈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在生产上,可利用菌体死灭与营养成分被破坏的ΔE之差,来作为工艺选取的依据。通常,菌体死灭的ΔE约在200~400KJ/mol;而维生素被破坏的ΔE约在8~100 KJ/mol,灭菌中,温度升高,菌体死灭速率的增加远大于营养成分被破坏的增加,这就是高温短时间灭菌的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