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难过 2021-10-28 08:41 |
---|
签到天数: 6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
发表于 2013-4-19 11: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yaline 于 2013-4-27 09:16 编辑
抗微生物胜肽 (Antimicrobial Peptide, AMP)
台湾大学 动物所研究生 李岱威 / 国立台湾大学 动物所 陈俊宏 教授 责任编辑
抗微生物胜肽是一群由6至59个胺基酸所构成的多肽,可以在人体、青蛙、果蝇、甚至是植物之中都可以发现。抗微生物胜肽主要的功能是抵御及扑杀外来的病原体,如细菌、真菌及病毒等。
大致上,动物体表、皮肤、肠胃道等身体部分有抗微生物胜肽的大量表现。抗微生物胜肽是动物体对抗病原体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之一环,抗微生物胜肽除了能直接扑灭病原体外,也可以刺激免疫细胞,影响细胞合成物质的速率及细胞内酵素的活性,以调控增强动物体对抗疾病的免疫力。
目前发现的抗微生物胜肽所共约800种,是认为不同生物的免疫系统早期就已经演化出现且广泛使用的免疫机制。人体所使用的抗微生物胜肽大约是29至35个胺基酸组成,且具有2至3个由胺基酸之间共价键结的双硫键,相对于平常的多肽类有更稳定、坚固的立体结构。人体的抗微生物胜肽可扑灭多种类的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黄金葡萄球菌等等。
抗微生物胜肽大多成正电荷,以及同时带有亲水端跟疏水端,以便能贴近带负电荷的病原体表面,像清洁剂分子一样插入病原体的脂质膜中,藉此行扰乱病原体外膜。由于正常细胞只有在细胞膜内侧才呈现负电性,并且正常细胞膜上还有大量胆固醇会影响抗微生物胜肽亲水端的插入(细菌等病原体的外膜含有较多电荷,故抗微生物胜肽会以亲水端进行附着,再用疏水端插入脂质膜中),故此可避免抗微生物胜肽攻击到正常细胞。
插入外膜的抗微生物胜肽可扩张病原体的表面积及破坏外膜稳定的结构,因为病原体没有足够脂质分子支撑增大的表面积,藉此使病原体的外膜越来越薄,导致病原体表面出现破洞。有些抗菌胜肽可以自行在病原体外膜组成通道,直接打破病原体进行破坏。另一些抗菌胜肽可以进入病原体内部,直接影响病原体的DNA、RNA及必需酵素的合成,以达到破坏病原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能力。
专家认为,未来抗微生物胜肽的应用及研究有助于发展非抗生素类的抗病原体用药,特别是针对目前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细菌作医疗用途,或使用在养殖渔业及畜产等产业,以避免抗生素会量累积在体内。也就是希望抗微生物胜肽能解决今日抗生素滥用后导致的病症及隐忧。一些科学家认为,抗微生物胜肽进行脂质膜的干扰作用,有助于膜流动性及外膜分子间作用的相关研究及了解。
进一步研究更发现,抗微生物胜肽会对癌细胞进行调控及抑制,因此认为若能进行抗微生物胜肽人工修饰,或许可以研发出针对癌细胞攻击的抗癌胜肽,制造成对抗癌症的一种新型用药。
参考资料
Ganz, T. 2003. Defensins: antimicrobial peptides of innate immunity. Nat. Rev. Immunol. 3: 710-720.
Kindt, T. J., Goldsby, R. A., and Osborne, B. A. 2007. Kuby Immunology 6: 52-62.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