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怒 2020-6-29 17:24 |
---|
签到天数: 2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主流的博士,至少是二本起点,本硕博一路走来,毕业时也不到30岁,进高校公司研究所海外博后,随心选择,从容应对,因为还有大把青春可以挥霍。而我,第一学历大专,拼死的考研考博,最后36-7了才博士毕业,虽然发了四篇文章,平均单篇影响因子大于11,还包括一篇Nature子刊,最后也几近穷途末路.........
考研:大专毕业后,在最中国最基层的乡镇高中,一觉6年。那个时候没想考研,一个同事考了5次都没考上,受打击的不仅是他自己,还有我的信心,让我觉得考研太难了。后来,为了晋级需要,我参加成人高考,考上了教育界老大——北师大的函授本科,在北京的日子知道原来还有很多人考研。但我对考研了解不多,买了本《风雨考研路》,根据书里的过了人的经验介绍,买了一皮箱的考研参考书,带回家开始了我风雨考研路。那个时候我的课还比较多,一周能达20多节课,还要备课批作业,我只好抽时间学习了。为了避人耳目,我把单词书的封皮换成教课书,以免同事知道传出去影响不好,拿着书,有时间就背几个单词。我的英语基础很差,当时的大专不开英语课,所以我只有高中的底子,考研还要考听力,我就反复听。就这样,在学生厌学逃课中背单词,在同事喝酒打麻将中练听力。但这样,我觉得效率还是太低了,然后向校长提出能不能请几个月假,校长说只能请1个多月,再长不行,要么调走。我想了3个小时后找他,说我要调走,他说调走容易,想回来就不容易了,我说我知道。然后,我把工作调到一个邻村的小学,成了一名小学老师。那小学是我的母校,通过关系找个人替我带课,我请假去了合肥,和我另外一个函授班的同学一起,在合肥租了个房子,每天6点起床,跑步1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每天至少15个小时,坚持了3个月,报名的时候要回家,然后就在家自学。我同学在我走后,一个人在合肥独守空房,后来他继续坚持了1个多月,也回家学去了。报考的时候也没信心,因为中科院的公费多,所以报考了最远的中科院新疆理化所,超出分数线30多分,但复试发挥不好,调剂到中部的一个“211”,读硕士时,发了2篇文章,其中一篇因子2点多,也是所在实验室文章发的最好的了。读研期间决定考博,报国内TOP10的南京高校,英语差2分,只能找工作了。后来阴差阳错,进入一煤化工国企上班。我硕士做的化学实验,都是烧瓶啊,试管啊,上班的第一天看到就是巨型的化工管路,一下子懵了,工作环境也很差,硕士也下生产一线四班三倒,而且危险,在我走后据说发生了几次意外的事故,数人殒命。我想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决定再次考博。那个时候公司还在建,事情不多,带我的班长是我老乡,和他说好后,我就在公司外租了个房子自学。为了省钱,找个小的顶楼,春节过年也没有回家。房间里连个桌子都没有,我就在靠窗的暖气片上放了块木板当书桌,很暖和。报考的时候为了保险同时报了国内TOP10的南京和上海高校,都考上了,想着上海导师名气更大,放弃了南京,开始了上海的漫漫读博路。
读博:开始读博时年龄都32了,等毕业的时候都35、6了,第一学历又是大专,工作也不好找,想想就很迷茫。读博的时候导师要求极严,我当时表现不好,家是河南的,年龄大,有自己的主见,很难被导师驯化,一度被列为实验室最不听话的三人之首。刚开始读博的时候尝试了很多课题,都无疾而终,第二学期,接着要毕业的一个人的课题发了一篇JMC,但接下来又一年多什么都做不出来。找导师讨论,导师说,给你这么多课题你都做死了,你还能做什么呢。那段时间,很焦虑,天天早上醒的很早,就在床上想idea,一个周都能想出10几个,但不保证能做出来,所以也不敢给导师说,小文章导师看不上,大文章也做不出来。后来给导师说,换体系做吧,做碳材料试试,把实验室的发过的材料,找个电化学性能。但之前的碳材料就是形貌特殊些,性能并不好,导师一直说是我做的材料纯度不高,我把反应条件全改了,纯度提高了,但性能还是不好,想想如果做碳材料,还得做3篇毕业,而接着之前的体系再完成2篇就行了,就和导师说,还是做之前的体系吧,导师同意了。后面导师又提了一个很牛的idea,我做了半年还是做不出来,但做的过程中出来个新颖的形貌,但导师不感兴趣,说没意义,最多发CC,我坚持着,说用到XX上性能会很好,但我并不敢确定是不是真好,只是和同学讨论过。于是和别人合作,性能越优化越好,直接超过当时发到Jacs,AM上的同类材料。当时想投Angew,导师不让,就投AM上,在大年初一的时候,收到拒信,其中5个审稿人,2正3负。我不服,我的东西不比他们的差,凭什么不能发,等开学后和导师说,重投吧。导师也没信心,但支持我重投。我按审稿意见逐条回复,补了些实验重投过去,合作的导师说,你要做好改投的准备,不过最后还是接受了。后面又不知道做啥好了。导师说,这个东西别人没做过,你做吧,我心想这个太难了,但不敢说,想起之前做了半年多没做成的碳材料,把它的模板拿过来用,中间我发现了一个新的前驱体,顺利地做出一个新的形貌,也发现了这个材料的一个新性能,算是完成导师的目标,到此,加上详细的解析,估计能发Jacs,angew,但导师不满足,使劲挖掘,要冲Nature。投Nature了,送审了,被拒了。因为觉得不太可能,所以一直没什么感觉。审稿一正一负,负的说没应用,导师集实验室的所有力量,找应用,还是找不到,写了20多页的申诉意见,重投,还是一正一负被拒,负的说可以投Nature material或者Nature Photonics,但主编为了支持Nature Communications(简称NC),建议我们投NC,17天就接受了。就是这篇文章改变了我的后面的路。这个时候我博士已经四年多了,和我一个实验室都要毕业答辩,导师说投Nature的文章不能公开,不能答辩,10月底终于接收了,开始预答辩,盲审,等12月份的学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