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发酵工业论坛专家群简介! 发酵原料样品在线申请! 2016食品与医药发酵产业联展
发酵企业数据库,火暴抢购中! 大量发酵技术文献免费下载 发酵工业网专家组,技术服务内容
发酵人才招聘! 美谷分子仪器高效微生物筛选技术资料下载! 《发酵科技通讯》杂志及年会征稿要求!
查看: 3857|回复: 0

山东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前天 10:49
  • 签到天数: 192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08-3-8 11: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100系列生物传感分析仪快速、精确测定葡萄糖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的通知

    鲁政发〔2008〕42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二月十六日

    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

      鲁南经济带是山东省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之一,加快鲁南经济带规划建设,是我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工作指导转变,展开“一体两翼”总体战略布局,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重大举措,对于促进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基础条件与发展环境

      (一)基础条件。

      鲁南经济带包括日照、临沂、枣庄、济宁、菏泽5市43个县(市、区),面积5.05万平方公里,人口3210.5万人,分别占全省的32.1%和34.5%。2006年,鲁南经济带生产总值达到4666.4亿元,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15.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900多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27.6亿元,年均增长22%。三次产业比例为14.5:53.9:31.6。

      加快鲁南经济带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

      1.地理位置比较优越。该区毗邻江苏、河南和安徽,位于新亚欧大陆桥东端,处在泛太平洋经济圈、中日韩经济圈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交汇点,也是华东与华北、山东半岛与中原地区以及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淮河流域的结合部。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具有承南接北的作用,可以同时接受环渤海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的辐射。

      2.资源优势比较突出。一是矿产资源丰富多样。该区已发现矿产60多种,其中济宁、菏泽、枣庄3市预测煤炭地质储量450亿吨,占全省的70%以上,其中已探明保有地质储量220亿吨,煤炭产量目前占全省的70%以上;菏泽的石油、天然气预测储量分别为16亿吨和3000亿立方米;水泥用石灰石工业储量约660亿吨,石膏370亿吨,花岗石、大理石60亿吨,具有建设大型优质建材基地的优越条件。二是水资源充沛。区内拥有南四湖、中运河、沂沭河、独流入海四大水系,黄河又从菏泽进入山东,河流、湖泊、水库众多,水资源总量约166亿立方米,占全省的54%,人均水资源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6%,是我省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三是劳动力资源充裕。劳动力资源总数超过2100万人,其中从业人员1845万人。鲁南人民诚信朴实,勤劳恳干,且人力资源成本较低,2006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比全省低15%,其中菏泽低38.2%。四是文化及旅游元素丰富多彩。儒家文化闻名世界,济宁的水泊梁山,临沂的文韬武略、蒙山沂水,枣庄的冠世榴园、微山湖红荷湿地,菏泽牡丹花都、日照滨海风光,以及南四湖、京杭运河等,人文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3.交通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该区已经形成了海运、铁路、公路、航空、内河航运纵横交错的立体运输网络。日照港吞吐量已突破1亿吨,成为全国第九大港口;菏兖日铁路与京九、京沪和胶新铁路在鲁南境内相交,形成三纵一横铁路主框架;公路四通八达,以5条高速公路和9条国道为骨架,形成了11纵3横的公路交通网;区域内有临沂、济宁两处机场,临沂机场已成为国内中型机场中较为繁忙的空港;京杭运河济宁以南段航道通过能力达到2500万吨。

      4.产业体系比较健全。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期间的大规模建设,鲁南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更好更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农业基础地位稳固,该区域是全省粮食的主产区,占全省总产量的近40%,有济宁、菏泽两个国家级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油料、肉类、淡水产品、蔬菜产量在全省均占有重要位置,具备发展现代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良好条件。工业体系比较完善,初步建立了以能源、化工、医药、机械、建材、纺织、服装、食品为支柱、门类比较齐全、配套协作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能源供应充足,发电装机占全省三分之一。培植了一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酒店餐饮业、房地产业等为主体的服务业发展迅速。

      (二)发展机遇。

      鲁南经济带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开发建设面临许多战略机遇。

      1.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为鲁南更好地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带来良好的机遇。近年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步伐不断加快,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也出现了发展空间不足,土地、水、电、矿产资源紧张,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商务成本持续增高等问题,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产业呈现加速转移的势头。这有利于鲁南经济带凭借广阔的市场、丰富的劳动力和成本较低的优势,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承接先进技术、资本和产业转移。

      2.国家宏观政策调整为鲁南加快发展带来环境机遇。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大统筹城乡和统筹区域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鼓励和支持能源、服务业、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事业,扶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这些方面是鲁南具有独特优势和急需加快发展的重点领域,为鲁南开发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

      3.“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为鲁南加快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为推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将鲁南经济带作为重点开发区域,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鲁南经济带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该地区相对于发达地区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各种能源资源比较充足,开发潜力和发展后劲巨大。通过学习借鉴国际国内的先进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可以降低发展的环境成本,迅速赶超先进地区,实现跨越发展。

      (三)制约因素。

      加快鲁南经济带开发建设具备了良好的条件,但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面临的挑战和制约因素也较多。

      1.经济总量偏小,竞争力不强。鲁南地区人口、面积约分别占全省三分之一,但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地方财政收入不到全省的六分之一。人均GDP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2%,比山东半岛城市群、省会城市经济圈平均水平分别低19800元和9817元。在全省30个经济强县中该地区仅有4个,但在30个经济欠发达县中却占18个。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科技投入少,创新能力不强。2006年,鲁南5市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仅占全省的11%,其中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全省的9%,新产品开发经费不足全省的7%。

      2.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趋同问题比较突出。产业结构层次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依然偏高,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工业企业规模偏小,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不够多,技术含量较低,仍以资源粗加工为主,资源优势远未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服务业发展滞后,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发展趋同现象明显。各市支柱产业主要集中在建材、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和领域,同业竞争较为激烈,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雷同问题突出。

      3.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高,经济外向度偏低。2006年,鲁南5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40.5%,比全省低11.8个百分点;城市规模普遍偏小,带动能力不强,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7.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6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不高,进出口规模小、商品结构档次偏低。2006年进出口总值96.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6亿美元,分别仅占全省的10.1%和9.6%。

      4.周边区域竞争压力大。近年来,苏、豫、皖3省出台扶持政策,边界经济发展迅猛,鲁南地区发展面临强大竞争压力。因此,加快鲁南经济带发展,提高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对于我省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中巩固战略腹地、拓展发展空间具有重大意义。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加快工作指导转变,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东依半岛城市群,西拓陇海沿线腹地,南联淮海经济区,北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依托区域资源、区位优势,以港航路和输油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为核心,以打造“六大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文化旅游商贸业,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把鲁南建设成为鲁苏豫皖边界区域新的经济隆起带、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发展布局。

      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原则,鲁南经济带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总体功能定位应为重点开发区域。为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形成整体合力,根据鲁南经济带区位、资源、交通和产业基础状况,在今后的发展布局上,按照“一带、三区、六大产业基地”的总框架进行规划建设。“一带”即沿菏兖日铁路、日照到东明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的菏泽至日照岚山高速公路、枣庄至临沂铁路等,在贯穿鲁南经济带东西的大通道两侧,形成集中布局、产业集聚的大产业带。“三区”即以日照、临沂为主体建立临港经济区,以济宁、枣庄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以菏泽为主体依托京九和新乡到日照铁路大通道建立京新沿路菏泽经济区。“六大产业基地”即食品及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能源及煤化工基地、精品钢铁基地、优质建材基地、机械制造基地、商贸物流基地。

      (三)发展目标。

      按照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鲁南经济带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综合经济实力、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使其成为山东区域经济、淮海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发展更好更快的一个地区,建成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新鲁南,与全省基本同步实现现代化。

      到2010年,区域生产总值达到7900亿元,与2006年相比年均增长14%,人均GDP按目前汇率计算超过3000美元。地方一般预算内收入达到430亿元,年均增长17%。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为9:55:36,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000元和5800元。万元GDP综合能耗年均降低4.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幅度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指导原则。

      一是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在更好更快上下功夫。

      二是坚持市场化运作,加强政府引导。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指导协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区域发展中的问题。

      三是坚持统一规划,错位发展。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鲁南经济带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四是坚持开发与保护节约并重。全面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合理有序开发利用资源,强化节约环保意识,大力加强生态建设,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

      五是坚持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内部活力,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六是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把提高居民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发展中促进社会和谐。

      三、打造三大经济区

      (一)临港经济区。

      该区拥有鲁南经济带惟一出海口,与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苏北两大经济板块紧密相连。日照港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鲁南扩大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资源,是山东省南部及其他内陆腹地外贸物资、能源、化工、粮食、水泥、矿石、木材干线大港和集装箱支线港,区内交通网络完善,商贸物流发达,具备发展临港经济的得天独厚条件。

      规划建设鲁南临海产业区。加快鲁南经济带开发,必须搞好载体建设。要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在日照临海地区划出一块区域,规划建设鲁南临海产业区,实行产业集中布局、联合共同开发,着力构筑临港产业体系。规划范围覆盖岚山区和日照经济开发区及东港区的全部地域。重点打造钢铁及配套产业、能源、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粮油加工、浆纸制造、造船、水产及食品、木材加工、汽车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物流仓储加工产业等“十大功能板块”,建成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生产力布局合理、科教支撑有力、生态环境优良,工业区、港区、城区、物流区有机融合的山东南大门“黄金产业带”。

      突出发展商贸物流业。积极培育“中国商贸名城”,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综合竞争力强的市场群体,把临沂建成功能齐全的物流基地和重要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发挥商贸流通和区位资源优势,依托龙头企业,积极发展配套关联项目,带动中小企业群体化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工程机械、纺织服装、化工、建材、医药、木材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

      (二)运河经济区。

      京杭大运河贯穿整个区域,将济宁、枣庄两市紧密相连。区内交通便利,工业较为发达,经济综合实力相对较强。充分发挥京杭运河的功能,对优化该区产业布局将起到推动作用。

      大力发展沿运河经济。发挥水运投资省、占地少、运能大、运价低等优势,加快运河航道整治和港口工程建设,完善沿运河路网建设,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改善沿运河地区投资环境,积极发展以京杭运河为依托的工业园区和以港口为依托的优势产业集群。

      以两大“三角区”城市群为依托加快产业集聚。一是以济宁中心城区和兖州、曲阜、邹城为一个“三角区”。坚持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中心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加速膨胀城市规模。推进济宁城区、兖州、曲阜、邹城、嘉祥组群相向发展,加快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一体化步伐。重点培育煤化工、机械制造、生物技术、医药食品、纺织服装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商贸流通、文化旅游两大特色产业。二是以枣庄市中、薛城、滕州为一个“三角区”。促进薛城、市中、峄城三片城区的一体化整合,东西轴向发展,形成中心城市;构筑枣薛滕三角形城镇密集区,统一规划布局,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大力发展煤化工、机械制造、能源、建材四大重点产业,积极培育高技术、商贸物流、纺织、食品、造纸等优势产业集群,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升级。

      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该区内枣庄市许多煤矿资源逐渐枯竭、报废封井,新建矿井外迁,带来生态环境恶化、就业压力增大等社会问题。应抓紧建立和实施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支持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尽快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京新沿路菏泽经济区。

      该区地处鲁苏豫皖4省交界,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京九产业带和陆桥产业带的连接点,具有东接沿海港口、西连中原市场、承东启西、引南联北的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

      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提高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完善园区功能,搞好市场化运作,吸引更多大项目落地。重点发展能源和煤化工、石油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培育能源、化工、食品、纺织、林木、机械等六大产业,形成加工业产业集群。抓好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规划建设一批能源和煤化工项目。大力推进陆路口岸、现代物流园区和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建设,加快形成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加强与中原油田和中石化、中石油集团公司的合作,提升石油化工产业,打造东明石油化工基地。

      进一步加大“突破菏泽”的力度。把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创新帮扶机制,拓宽帮扶领域,加大帮扶力度,提高帮扶成效。一是激发内在活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和竞争意识。二是完善政策措施。确保省里已出台的有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同时,针对新情况,研究新政策,把帮扶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三是落实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考核的各项指标体系,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出结对帮扶工作的成绩,充分调动帮扶各方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繁荣发展服务业和打造制造业强省的机遇,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骨干企业带动、工业园区带动、技术创新带动和外向经济带动战略,突出发展支柱产业、优势企业和品牌产品,以建设六大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加快建设六大产业基地。

      1.食品及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充分发挥物种资源丰富等优势,围绕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通过调整生产结构、推动科技进步、完善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集中培植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优势产区与加工企业集中配套的农产品基地,形成布局合理、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粮食。突出抓好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扩大优质专用粮食生产规模,搞好以精制食品、淀粉、白酒和饲料类产品为主的粮食转化和精深加工,形成以菏泽、济宁、临沂、枣庄为主的优质商品粮生产加工基地。

      油料。围绕花生、大豆加工为主的精制食品和食用油系列,加快发展高油、高蛋白等优质专用花生品种生产,建设油料生产加工基地。

      蔬菜。推进生产、保鲜、储运、加工一体化经营,以常规瓜菜和大棚反季节瓜菜为重点,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培育形成以长江三角洲及豫皖地区为主要市场的鲁南瓜菜基地。

      林果。突出山地丘陵林业特色,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形成以银杏、板栗、核桃为主的优质干杂果品出口加工生产基地。结合林纸一体化、人造板产业群、桐杨木系列制品、条柳编系列产品的加工,在黄河故道、黄河沿线等平原地区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形成以毛白杨、桐木、杞柳为主的林木生产加工基地。

      畜牧。重点突破良种繁育、规模养殖、皮革加工三个关键环节,重点搞好鲁西黄牛、小尾寒羊、青山羊、微山麻鸭等名特优品种的繁育、推广,促进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重点培植兖州绿源食品公司、金锣集团、华盛江泉集团、盈泰集团、日照福源食品有限公司、菏泽富士达食品有限公司、山东神州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畜禽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搞好以畜禽屠宰加工为主的肉类和皮革产品系列,形成全省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水产。济宁、枣庄、菏泽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品牌渔业,加大涝洼地、塌陷地、废旧窑坑和水塘、滩区的开发利用,搞好沿湖、沿运、沿黄地区鱼、藕、苇、蒲综合开发;临沂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养殖,借助华东水产批发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扩大淡水鱼的对外出口;日照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的健康养殖,加大渔业资源修复力度。建设名优海产品生产基地、优势品种繁育基地和加工出口基地。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严格控制近海捕捞,大力发展远洋渔业。

      绿茶。发挥气候、土壤等优势,以无公害绿茶、有机绿茶为发展重点,着力提高制茶加工工艺和技术水平,培育全国知名品牌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形成以日照为重点的全国高档绿茶生产加工基地。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努力扩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各项投入。各级财政用于“三农”投入的增量要逐年提高,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抓紧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各级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要向农村倾斜,重点加强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建设,搞好村庄规划编制。二是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加强产业化经营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通过龙头企业之间,产品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兼并联合、协作重组等方式,推进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经营规模化、龙头企业集群化。三是引导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切实加强农村供销社、信用社、专业合作社和邮政物流四大载体建设,大力培育和扶持社区服务组织、农民自办的各种专业协会及专业性购销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承贷承还、贷款担保、技术信息等各类服务。四是培植壮大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在资金、人才、技术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提高龙头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加强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努力培育知名品牌,尽快形成一批规模大、优势突出、市场竞争能力和农户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五是完善农业科技、标准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加强生态农业技术和农产品储藏保鲜、深度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整合科研院所、高校科技资源,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实施农业良种产业化工程,搞好各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搞好100项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严格推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鼓励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使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

      2.能源及煤化工基地。立足鲁南丰富的煤炭资源,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加强资源勘探,开发建设济宁矿区、巨野矿区等煤炭基地。优化生产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延伸煤炭工业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以煤电二次能源转化为重点,按照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的要求,推行煤炭脱硫、洁净煤技术,积极开展节能技术创新,大力发展超临界、超超临界大容量机组,努力降低供电煤耗。推广和应用低氮燃烧、煤炭气化液化、洁净煤燃烧、水煤浆、空冷、特高压输电等新技术,努力提高能源转化效率。优化发展高效燃煤火电,推进煤热电一体化经营,鼓励发展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和太阳能,规范发展热电和综合利用电厂,严禁发展纯凝小火电,将鲁南打造成山东省重要的电源基地。到2010年原煤产量达到1.2亿吨,占全省的比例提高到80%,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左右。

      鲁南地区是国家规划的七大煤化工产业区之一,拥有国家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工程研究中心,煤炭间接液化、新型水煤浆气化、洁净煤气发电与甲醇联产等一批关键技术及新型水煤浆气化炉等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要发挥煤炭、水资源丰富及技术领先优势,围绕煤炭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完善产业配套,促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区域集成优势,积极促进煤化工产业集聚。依托兖矿鲁南化肥厂、国泰化工、海化薛焦、滕州凤凰化肥、盛源宏达化工、柴里焦化、国宏化工、国际焦化、久泰化工、山东铁雄新沙集团、肥城矿业集团、金沂蒙集团化工、日照焦化等支柱企业,以煤气化、煤焦化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合成氨、清洁能源、碳一化工、煤基烯烃与新型合成材料四大产业链,形成以化肥、甲醇、甲醛、醋酸、清洁燃料等为主的煤化工产业体系,将鲁南建成国家级的煤化工基地。到2010年主要煤化工产品年新增生产规模,合成氨150万吨,焦炭1050万吨,甲醇400万吨,煤制烯烃60万吨,醋酸100万吨,二甲醚25万吨,粗苯精制25万吨,煤焦油综合加工85万吨。

      煤化工重点发展领域:

      煤气化。消化吸收先进工艺技术,延伸碳一化学系列产品,重点发展甲醇、二甲醚、甲醛、聚甲醛以及醋酸、酸酐、醋酸纤维系列及延伸产品,以煤基烯烃高新技术为龙头,甲醇为纽带,发展乙烯、丙烯及下游衍生产业。鼓励氨醇联产,大力发展尿素、复合肥、控释肥等产品。

      煤焦化。按照行业准入标准,实行科学布点、集中加工,重点发展焦油加工及苯、萘、蒽、酚等系列产品,开发改质沥青、针状焦、UHP高功率电极等产品。

      3.精品钢铁基地。通过加快全省钢铁工业布局调整,整合现有资源,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省内钢铁企业的兼并联合重组,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规划建设大型临港精品钢铁基地。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按期淘汰小钢铁企业和落后生产能力。以此为契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原则,立足国际先进水平,在日照规划建设2000万吨规模的大型钢铁基地,其中新建精品钢铁1500万吨,主要生产国内和省内短缺的高档热轧薄板、宽厚板、大无缝钢管、冷轧板、不锈钢、硬质合金钢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到2010年建成一期钢铁项目1500万吨,“十二五”初期全部建成。

      4.优质建材基地。以生产企业集团化、基地化为方向,以产权为纽带,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加快现有企业重组、兼并、联合,组建区域大型企业集团或联合体,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促进建材产业适度集中,形成枣庄、临沂、济宁和日照四大建材中心,建设我省乃至华东地区的优质建材生产基地。一是依托枣庄中连鲁南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鲁宏、榴园、申丰、沃丰等品牌,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旋窑水泥、浮法玻璃、高档装饰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和石膏深加工产品,提升建材行业的整体水平,形成以水泥、平板玻璃、墙体材料为主体的枣庄建材中心。二是以促进产品品种、规格多样化,产品质量、档次高档化为方向,建设以水泥、花岗石板材、墙地砖、耐火材料制品为主体的临沂建材中心。三是依托金塔王、大宇水泥、中材里能、兖矿科澳铝业等骨干企业,形成以水泥、玻璃纤维、金属门窗、各类砖制品、铝材等为主导产品的济宁建材中心。四是利用临港优势和石灰石资源,重点推进莒县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和山水水泥、大宇水泥等粉磨站建设,鼓励发展规模化石材加工,大力发展墙体材料及轻型建材,扩大对东南亚、南非、欧洲市场的建材产品出口,形成以出口为主导的日照建材中心。

      水泥。主要是调整结构,上大压小,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旋窑水泥,加快淘汰落后立窑水泥生产能力。研究开发可利用废渣的超细粉磨等节能环保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的特种水泥。到2010年,水泥产量达到70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所占比重由目前的45%提高到80%以上。

      玻璃及制品。重点发展优质浮法玻璃,开发超薄、超厚及大规格产品和着色玻璃、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等,形成建筑玻璃、日用玻璃、工艺玻璃、特种玻璃为主的玻璃及深加工系列产品;抓好硅质原料开发,实现玻璃硅质原料的标准化供应。突出金州玻璃、太平洋玻璃的带动作用,抓好菏泽华鹏玻璃、巨野华尔润浮法玻璃等项目,提高建筑玻璃、日用玻璃、工艺玻璃和特种玻璃的深加工水平。

      建筑卫生陶瓷。发展大规格、多花色、多品种以及防潮、抗冻、抗菌和高强度产品;改善燃料结构,鼓励采用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等洁净燃料,逐步淘汰以煤和重油为燃料的工艺。

      新型建材。大力发展节土、节能、利废、环保、多功能墙体材料,逐步实现生产和应用的集约化、系列化、标准化。积极开发长寿耐材、精炼用耐材特别是不锈钢精炼炉耐材,大力拓展建材、化工等其他领域耐材。大力发展煤矸石烧结砖、粉煤灰砌块、河泥制砖等建筑节能材料,扩大轻钢结构型材、铝塑型材等产品生产。

      5.机械制造业基地。以工程机械、加工机械、汽车发动机及零配件、变压器、造船等为重点,推进关键技术创新,促进加工、生产、服务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着力提高行业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努力打造鲁南机械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履带式推土机、挖掘机、大吨位系列装载机、压路机、叉车等工程机械和矿山机械整机产品;积极发展数控机床、中小机床、加工中心、数控专用机床及汽车维修检测系列设备,形成集铸造、机械加工、铂金、模具、电机、配套件等为一体的机电产业链;突出大型化、多功能,形成以大中马力拖拉机、高效联合收割机等为主的系列农用机械;大力发展汽车发动机、轮胎、车轮、轴承、冲压件和电子自动控制系统等汽车零部件,实现整车、零部件、汽车贸易“三位一体”以及引进、研发、生产同步发展;提高船舶制造产业集中度,向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重点开发高性能内河运输船舶、旅游船和新型游艇、内河集装箱船,建成国内先进的内河船舶设计开发制造基地。充分利用日照港口和岸线优势,建设大型造船企业集团。重点建设10万吨级以上的修造船坞,优先发展集装箱船、油船、散货船、冷藏船、远洋捕捞船、游艇、赛艇等产品。逐步形成以造船为主、修船为辅、配套能力较强的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沿海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

      6.商贸物流基地。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原则,集中发展大物流、大批发、大商贸,采取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和多方共建的方式,在港口、交通要道、大宗工业品和农副产品主产区,规划建设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中心、物流园区、批发市场,着力打造以临沂为中心的商贸流通中心,以日照为龙头的港口物流中心,以济宁、枣庄为重点的运河物流中心,以菏泽内陆口岸为主的商贸物流中心,努力形成连接南北、辐射周边的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到2010年,形成商品交易额超过100亿元的专业批发市场1家、过50亿元的5家、过10亿元的45家;营业额过1000万元的物流企业达到50家。

      商贸流通中心。临沂市作为鲁南商贸重镇,要进一步强化商贸龙头地位。加快改造提升现有商贸市场,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在巩固提高传统交易方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商务代理等新型物流业态,着力培育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以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为标志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建设以临沂公路运输枢纽荣庆物流中心、临沂交运沂蒙物流中心等为主体的辐射全国的综合性现代物流园区,以鲁信国际会展物流项目、立晨物流保税仓库为龙头的国际性、专业化现代物流园区。推广莒南县“十百千工程”经验,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便民超市为重点,优化网点布局,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形成覆盖城市乡村、延伸周边地区的商贸流通网络。

      港口物流中心。主动顺应现代港口从“运输中心”经“配送中心”向“综合性物流中心”发展的新趋势,充分发挥港口集疏快捷、水陆交通便利、腹地深广的区位优势,以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为重点,以市域配送物流为补充,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一是加快建设重点物流园区。依托日照港石臼港区功能,建设以煤炭、矿石、粮油、浆纸、钢铁等大宗货物为主的物流园区;依托岚山港区功能,建设以木材、化工产品、矿石等为主的物流园区;依托日东高速公路入口,建设以建材、特色农产品等为主的物流园区。依托日照、岚山两港疏港通道交汇处,建设以矿石、煤炭、木材、集装箱等为主的连通港口与腹地之间的日照市综合物流园区。二是进一步畅通港口集疏运系统,扩大内陆辐射范围,尽快形成以港口为端点、以内陆为集散点、与国际接轨的综合物流中心。三是不断完善现代物流支撑系统,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推进“绿色物流”的发展,大力打造现代化物流基地。

      运河物流中心。充分发挥京杭运河“黄金水道”的优势,大力发展水运物流,建设和完善以煤炭、水泥、农产品、化工产品等大宗货物为主的转运型物流中心,加快内河水运融入现代化物流业的步伐,积极打造“运河物流”品牌。依托港口集疏运网络,建设枢纽转运型物流园区;依托港口仓储运输设施,建设配送型物流园区;依托临港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基地型物流园区。完善水陆联通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建设以大宗货物集散为主业,南联江浙,辐射苏鲁豫皖的商贸专业市场群、综合性临港物流园区。同时,规划建设专业物流配送中心,搞好化肥、农药、种子、塑料薄膜等农资物流配送,做好种植、饲养、加工、销售等环节物流衔接,为建设农业、林业、畜牧业基地服务。

      内陆口岸商贸物流中心。充分发挥菏泽内陆口岸和交通枢纽优势,以建设保税物流中心为龙头,大力发展内陆口岸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以区域物流为重点,以生产生活配送物流为支撑,西联中原,辐射苏豫皖的区域性、综合性的内陆枢纽物流中心。依托菏泽“米”字型交通运输网络,建设以煤炭、粮油、棉花、林产品、蔬菜、化工产品等大宗货物为主的物流园区;依托京九、新石铁路菏泽站,建设以石油、煤炭、农产品、畜产品为主的物流园区;依托9个省级工业园区,建设生产基地物流园区;依托中心城区市场群,建设牡丹商贸物流园区,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商贸物流基地。

      (二)积极发展加工制造业。

      1.石油化工业。按照大型化、精细化、集约化的要求,依托东明石化、玉皇化工、洪业化工、圣世化工等骨干企业,围绕做大规模总量和提升效益水平,以原油及天然气为原料,延长油气化工产业链,重点发展塑料、橡胶助剂、复合肥、聚氯乙烯、褐藻酸钠、甘露醇、柠檬酸、二甲醚、醋酐、苯乙烯、间戊二烯、丙烯、甲醇、己内酰胺、环己酮、己二酸等优势产品,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优势企业膨胀,形成以原油加工为龙头,以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精细化工为主体的石油化工产业集群。

      2.纺织服装业。以培植品牌服装为龙头,以高档面料的开发为切入点,以提高染整等后处理技术为突破口,尽快提升棉纺、毛纺、染整、面料、服装、纤维等产品档次。加快新型化学纤维的开发和纺织工业的改造,压缩初、粗加工能力,大力发展各类差别化、功能化和绿色环保纤维,提高产品的档次和市场竞争力。突出发展西服、时装、高档针织品、休闲运动服装、机制地毯等五大系列产品,以如意、华龙、真情、国人西服、东升、云龙家纺、艺达家纺等名牌企业为依托,采取自主开发、引进和挂靠名牌产品等形式,着力打造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

      3.浆纸业。以亚太森博等大型骨干企业为依托,大力扩张原料木浆的生产能力,改善原料结构。以高档涂布白板纸为龙头,带动发展制浆及纸制品业,积极发展木浆造纸和高档高强纸、高档文化纸以及工业用纸、生活用纸等产品,加快发展白卡纸、牛皮箱板纸、液体包装纸、薄页纸、无碳复写纸等,支持发展进口替代产品,着力延伸以废旧纸张—纸浆—纸—纸制品为主体的造纸产业链,形成大型造纸及原料产业集群。

      4.医药业。充分利用鲁南地区医药原料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新产品、新剂型,开拓半合成、头孢类抗生素应用新领域。采用先进的提纯和制剂技术,推进中药现代化。依托鲁抗医药集团、鲁南制药集团、菏泽睿鹰制药集团、山东步长制药公司、枣庄三九药业、益康药业、日照长富洁晶制药公司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抗生素系列产品、中成药深加工、生物工程药,打造鲁南医药生产基地。

      (三)培植壮大高技术产业。

      立足区域内的资源优势,依托骨干企业,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为重点,加强产业技术和工程研究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实施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着力培植壮大一批技术先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成长性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区域高技术产业集群。

      1.电子信息产业。以清华同方鲁颖电子、沂光电子、新光量子、金泰电子、神运电子、亿盟电子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电子材料、新型元器件等产品,打造国内新型片式电子元器件的科研和生产基地;积极发展光纤、光缆、智能交换系统、光隔离器等光通信产品;鼓励发展高精密金属电阻、数字变容等新型电子元器件产品;大力开发智能税控机、高低压变频调速器、数字卫星电视接收机、矿井安全信息系统及设备等产品。

      2.新材料产业。以电子基础材料、特种陶瓷、特种纤维与复合材料为重点,加快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导高频软磁铁氧体材料及相关系列产品;重点开发硅单晶片、多晶硅、碳纤维及高分子材料、高纯石墨、电子级覆铜板、泡沫镍、大容量锂离子手机电池材料、新型电力绝缘材料等产品,大力发展高比容电极铝箔、电子级玻璃纤维和超薄铜带等电子材料及稀土深加工产品。

      3.生物产业。大力发展长碳链二元酸及下游聚合材料等生物单体材料及核糖核酸、生物饲料制剂、真菌免疫多糖等生物产品,积极研发生物化学、工程菌发酵、蛋白质工程等关键技术,加快心血管新药、器官免疫抑制剂、手性药物、单细胞蛋白酶、氨基酸类生物制品及系列产品的研发步伐,推进高效抗菌素、胃动力新一代药物、赖氨酸、谷氨酸、核苷酸、谷氨酰胺等生物工程项目进度,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生物产业集群。

      (四)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特色产业。

      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是鲁南经济带加快发展的一大特色优势。要加强统筹规划,深度挖掘,搞好资源整合,实现合作共赢。

      1.发展特色旅游业。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共同开发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和特色项目,重点搞好“五区、三线”建设,即“圣人、红色、花都、山水、阳光海岸”五大旅游区和“水浒、运河、湿地”三大旅游线。着力构建以阳光海岸为特色的日照海滨度假游;以绿色生态、汉晋文化和红色景点为特色的沂蒙逍遥游;以曲阜、邹城儒家文化,滕州墨学文化和汶上佛教文化为特色的访古朝圣修学游;以平原森林和牡丹花卉为特色的菏泽观光游;以冠世榴园和雄崮奇峰为特色的山林养生游;以黄河文化和乡村风情为特色的访古民俗游;以秀水、运河和湿地为特色的南四湖湖滨休闲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体系,促进鲁南旅游业的大发展。

      2.打响特色文化品牌。树立文化经济观念,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宗旨,把加快“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作为重点,精心组织,精心策划,争取尽早立项、开工建设。将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紧密结合,深度挖掘,打造精品,扩大中华优秀文化影响力和号召力。发祥于鲁南的儒家文化、莒文化具有鲜明特色,运河文化、佛教文化具有广泛影响,要做好规划和发展的文章,使之成为促进鲁南发展的“重要名片”。在更高层次上打好孔子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档次、扩大影响,切实把孔子文化节办成对外合作交流的平台,加强儒学文化研究,确立世界儒学研究交流中心的地位。打好运河文化品牌,支持古运河沿岸特色文化聚集带建设,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气息的“中国运河之都”品牌。加快中都佛苑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打造“千年佛都、儒贤圣地”旅游品牌。开展中华文明发源地研究。打好红色沂蒙、铁道游击队和台儿庄大战品牌,发展红色旅游。打好莒文化、龙山文化品牌,大力开发相关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加强文化和旅游结合,扶持旅游企业和文化企业组建大企业集团,延长旅游产业链;扶持大型文化旅游演艺活动的开发,鼓励旅游景区开发大型文化演艺活动。

      重点旅游区和旅游线:

      圣人旅游区。以曲阜、邹城、滕州为中心,以儒家、墨学文化为内涵,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合理保护开发“三孔”、“四孟”、曾子庙、墨子纪念馆等主题景点,重点恢复曲阜明故城整体空间结构,开发建设黄帝城、墨子文化城和尼山圣地、民贵苑等项目,办好孔子文化节和国际墨学研讨会,打造“孔子故里、百里三圣”的品牌形象。

      红色旅游区。围绕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孟良崮战役遗址、枣庄铁道游击队纪念地、台儿庄大战遗址、烈士陵园、羊山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冀鲁豫革命纪念馆、梁山刘邓大军过黄河处等红色旅游景区,搞好重点项目的规划建设,积极开发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红色旅游项目。

      花都旅游区。充分发挥牡丹资源优势,以曹州牡丹园区为核心,以古今园、百花园为依托,搞好牡丹景区建设,采用先进技术延长牡丹观赏期,开发新品种,扩大种植面积,并配以各色花木,办好国际牡丹花会,将菏泽建成驰名中外的四季花都及中国平原森林城市。

      山水旅游区。对区域内山水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开发,整合五莲山、九仙山、浮来山、蒙山、沂山、阿掖山等旅游资源,加快开发峄城冠世榴园、抱犊崮—熊耳山国家森林地质公园、莲青山省级地质公园、南四湖、济宁北湖、泗水泉林、临沭苍马山省级重点旅游示范区等生态景区,形成山水湖林兼备、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山水旅游区。

      阳光海岸区。以建设滨海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为目标,以百公里海岸旅游开发为重点,以山海天省级旅游度假区为依托,搞好太阳城旅游度假区、鲁南海滨森林公园、刘家湾赶海园、四季海水浴场的开发建设,打造水上运动之都,积极推动具有日照特色的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培育提升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渔家乐”民俗旅游,整合旅游资源,形成以海滨旅游为特色,海山古林兼备、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民俗民情兼容并蓄的旅游格局。

      水浒旅游线。以济宁梁山、菏泽郓城为中心,联合泰安东平、聊城阳谷,以《水浒文化旅游专项规划》为指导,充分挖掘水浒文化,修复文物古迹,加快水浒山寨、博物馆建设,利用声光电技术再现水浒故事场景;搞好宋江武校及宋江故里开发,扩建郓城武术学校,形成以农民起义历史遗址及武术修学为主题的旅游线。

      运河旅游线。以京杭大运河为轴线,突出“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城市名片效应,搞好市区段古运河整治,建设运河文化博物馆,按明清风貌恢复具有地方特色的运河古镇、古码头、历史街区和特色建筑;沿京杭大运河开发绿色风景观光长廊,规划建设旅游码头,完善运河水上公园,开发民俗文化、乡村风情等旅游项目,形成微山湖风光和运河文化民俗风情旅游线。

      湿地旅游线。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处理好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关系,以南四湖为中心,充分挖掘湿地生态、历史和文化资源,重点做好滕州微山湖红荷湿地、菏泽黄河故道湿地、滨湖旅游度假区等景区建设,打造山东精品旅游线。

      五、提高支撑保障能力

      强化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鲁南城镇化步伐,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搞好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区域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搞好以交通网络为重点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因素。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共建共享的要求,全面提高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水平,为区域发展提供基本支撑条件。

      1.交通运输。以港口建设为龙头,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骨架,优化布局,完善网络,综合提升海运、空运、陆运、内河航运和管道运输能力,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立体化、网络化、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

      港口。充分利用日照港深水优势,加快港口建设步伐。加强与青岛港的联合,积极发展多种物资的综合运输和对外贸易服务,不断拓展港口腹地,完善港口功能。以建成我国东部沿海极具竞争力和辐射力的多功能、国际化、现代化港口为目标,加快建设深水泊位、专业码头、集装箱泊位和深水航道工程,搞好港口与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等交通主干线的联结,增强港口集疏运能力。加快建设日照鲁南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为港口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到2010年日照港生产性泊位达到62个,年吞吐量突破2亿吨。

      机场。以建设覆盖鲁南、苏北地区客货支线机场为目标,加快临沂机场的搬迁扩建、济宁曲阜机场的配套建设,积极开辟新航线,扩大机场服务半径,增强服务功能,实现与干线机场的空中对接,形成鲁南经济带空中客货运输的两个支点。201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40万人次。

      铁路。以完善路网结构、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为目标,重点加快推进菏兖日铁路电气化改造和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建设枣庄至临沂、东都至平邑、台前至兖州、日照至连云港、日照至黄岛铁路及坪岚铁路复线,形成区内互通、对外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网络。

      公路。以提高路网等级和通达深度为重点,搞好日东高速与同三、京沪、京福、德商高速公路交通干线交叉点运输网络和站场建设。加快规划建设日照经临沂、枣庄、跨微山湖至菏泽的高速公路,形成鲁南经济带的第二条贯穿东西的高速公路大通道。建设德州—商丘、东平—济宁—徐州、日东高速公路东明至鲁豫界段、青州-鲁苏边界等高速公路。加强鲁南各市市际间及对外公路联接,规划建设日照至潍坊、新泰至台儿庄高速公路。建设曲阜—汶上—梁山—郓城—菏泽等旅游快速干道,提高原有公路等级。

      内河航运。加快京杭大运河济宁至枣庄段航道提升工程,到2012年航道通过能力达到5000万吨。加大投入,完善设施,疏通支流,扩建码头,配套路网,实现内河交通的有机联结,延伸运河物流的纵深腹地,形成“一干多支”的内河航运网络。结合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加快京杭运河主航道向北延伸至东平湖的建设步伐,打通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往来的水上通道。

      管道运输。规划建设由日照岚山港区至菏泽东明的石油输送管道工程。

      2.水利设施建设。坚持兴利除害并重,当前与长远兼顾,抓住机遇加快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搞好综合治理,增强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和防洪除涝能力。一是搞好大型调水工程建设。2010年前完成南水北调输水干线建设任务及重要的配套工程,具备利用长江水和淮河水的条件;加快实施日照市西水东调工程;加强沂沭河蓄水工程建设,开展沂沭河洪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前期工作,优化水资源配置。二是继续实施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争取2008年基本完成,使沂河、沭河、泗河、南四湖及枢纽建筑物达到防御50年一遇洪水标准。三是完成日照小仕阳、巨峰、石亩子,临沂大山、杨庄、石岚、昌里,枣庄石咀子、户主水库,菏泽浮岗等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枣庄庄里、灰山口、两河岔,济宁太平、郭仓,菏泽刘楼、魏楼、菜园集、巨野大野、东明集、鄄城雷泽等大中型水库,扩建菏泽太行堤水库,续建枣庄荆山口水库。四是加快淮河流域重点涝洼地治理步伐,实施世行贷款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项目,继续推进淮河流域湖洼及支流治理工程建设。五是继续实施临沂小埠东、龙窝、马头,济宁陈垓、国那里,枣庄胜利渠、岩马水库,菏泽苏泗庄、闫潭、谢寨、刘庄、杨集、旧城、高村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六是搞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水污染防治工作,使重要水源地和主要水功能区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3.信息基础设施。搭建共享型、数字化信息平台。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数字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现代网络技术,加快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口岸和公共信息应用系统,构筑鲁南各城市间发达的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和信息资源共享。

      (二)构建完善城镇体系。

      按照“轴线集聚、极化带动”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以区域内交通干线为轴线,重点培育5个区域中心城市,膨胀县域中心城市,发展中心镇和重点镇,调整优化经济布局,完善城镇功能定位,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构建特色鲜明、功能互补、配套发展的城镇发展新体系,加速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

      1.重点培育区域中心城市。按照强化优势、突出特色、产业带动、集约发展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重点培育枣庄、济宁、日照、临沂、菏泽5个区域中心城市,通过优化产业配置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城市规模,提高集聚扩散效应,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到“十一五”末,临沂、枣庄中心城区人口分别达到145万人和85万人,日照、济宁、菏泽分别达到80万人、70万人和50万人。

      2.加快膨胀县域中心城市。以重要工矿区、交通枢纽、旅游景区、商品集散地为依托,积极发展县域城市,重点培育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县级中心城市,选准城市功能定位,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做强特色主导产业,注重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和支撑条件,提高生产要素和产业聚集度,尽快形成一批综合竞争力较强的中小城市,在接受大城市辐射和引领城镇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争取到“十一五”末,有10个左右的县城和县级市人口达到20万人以上。

      3.积极发展中心镇和重点镇。以县城为中心,加强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搞好小城镇建设,建立有利于小城镇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重点培植100个左右区位优势明显、专业特色鲜明、综合实力较强的中心镇和重点镇。积极推广“园区”建设模式,强化产业支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小城镇建设投入,搞好小城镇道路、给排水、环境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信息网络等公用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增强小城镇的吸纳和承载能力,引导社会资本、乡镇企业、乡村人口加快向中心镇集中,成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纽带,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4.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行城乡统筹、产业协调、工农联动,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县域工业,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各类经济园区为载体,培育壮大优势产品、优势企业、优势产业,带动发展中小企业,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迅速膨胀壮大县域工业经济。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因地制宜发展山区经济、湖区经济、滩区经济、平原经济、边界经济和临港经济,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县域经济新格局。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环境,培育一批重点民营企业,增加就业岗位,致富城乡居民,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实施促强扶弱战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推动18个经济弱县尽快走出欠发达县行列。科学制定村镇建设规划,以路网、水网、电网、信息网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引导形成以县城为核心、小城镇为骨架、中心村和农村社区为基础的新型村镇结构。

      (三)加强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重点搞好农村义务教育,加大政策倾斜和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中小学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健全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开展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试点,进一步巩固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围绕鲁南地区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完善多元化办学格局,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通过挂钩帮扶等途径,搞好骨干职业院校和区域性职业教育训练基地建设,建立科技推广和教育培训网络,大力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和实用性、技能型人才。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优化区域布局,通过挂强联名等多种形式,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到鲁南联合办学,加强高水平学科和大学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努力造就大批杰出人才。重点加快日照大学科技园建设,构筑区域性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成果孵化基地。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根据产业布局和市场需求制定科技扶持政策,推进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紧密结合,依托济宁学院加强煤化工技术研究,支持鲁南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高起点建立科研机构,重点扶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积极支持鲁南水煤浆及煤气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鼓励高校、科研单位与煤化工骨干企业联合开展研究和技术攻关,为鲁南煤化工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依托菏泽学院加强石油化工技术研究,支持东明石化、玉皇化工、洪业化工等重点企业建设高水平的研发中心,加快推进重点科研项目,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为石油化工基地的逐步壮大提供支持。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支持鲁南地区企业实施高技术成果产业化,对其承担的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项目优先给予资金匹配。设立并实施鲁南星火产业带,依靠科技重点培育鲁南地区的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扶持科技招商项目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建设。加快培植特色产业链和特色高技术产业基地,带动鲁南地区高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鼓励省内先进地区到鲁南建立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分支机构。

      3.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共享机制。围绕鲁南开发建设重点和市场需求,加强高素质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分层次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造就一支适应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需要的高素质管理人才队伍。加强鲁南农村实用人才和乡土人才的培养,扩大劳动力输出,把劳动力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制定发布鲁南5市急需专业人才目录,有针对性地从国内外引进人才和智力。加快建设鲁南留学人员创业园,建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吸引留学回国人员到鲁南地区创业。采取多种方式,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到鲁南开展科技咨询、技术开发、项目合作等活动或到企业兼职。制定激励措施,鼓励省直单位、东部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和青年志愿者到鲁南服务,吸引有招商经验、项目资源的人才到鲁南经济带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作。

      建立人才共享机制。加快区域人才一体化平台建设,实现人才交流和资源信息共享。统一政策规范,破除人才流动壁垒,促进人才自由流动。建立区域性人才协作机制,推进鲁南5市异地人事代理、业绩档案建设、诚信认定、人才派遣服务等项目合作,形成区域性人才引进、培训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用人环境,努力形成广纳群贤、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四)搞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

      将环境生态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搞好生态治理和保护。对南四湖及周边湿地、南水北调沿线两侧5公里范围内以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应列为禁止开发区,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政策。对日照、枣庄、沂蒙山区和鲁南各大水系河流两侧及周边区域,应列为限制开发区,实行保护性开发,坚决淘汰和限制发展有污水排放的项目。规划建设一批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示范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加强城镇园林绿化,提高绿化水平。加强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减少垃圾污染。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矿区地面塌陷和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2.加强环境保护。按照环保优先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不欠新账,偿还旧账,严把规划和项目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关,环评不达标的项目坚决不准开工建设,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水污染防治。重点抓好淮河流域、南水北调沿线污染源的综合治理,特别要加强南四湖流域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控制新建增加污染的项目。加快该地区点源治污、再提高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度。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抓好污水管网配套,提高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运转负荷率,加强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和使用,加快污水处理厂企业化改制步伐。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区域减排目标完成。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实施海洋入海排污口、海水增养殖区、海洋自然保护区及海洋垃圾的监测,加大治理力度,确保海水水质符合海洋功能区要求。

      大气污染治理。加快现有电厂脱硫改造步伐,限期脱硫达标,尽快试点和推广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制度。加强电力、化工、建材、铸造等行业结构性污染治理,淘汰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技术和设备,加大城市烟尘、粉尘、细颗粒物和汽车尾气防治力度。

      农业面源治理。实施农业“两减三保”,引导农业合理施肥、用药;积极推广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逐步实行秸秆禁烧;鼓励推广应用降解膜和农膜回收利用,有效控制农田白色污染;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进度,省辖淮河流域要率先完成。

      3.大力推行资源节约。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集约开发和有序利用自然资源。突出抓好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推广建筑节能,深化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确保鲁南地区节能降耗等约束性目标实现。

      切实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区域城乡用地,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加快产业集聚和集中布局,新建项目原则上要向各类园区集中,调整结构,挖掘潜力,盘活土地存量,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土地利用率。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高效生态经济。用循环经济的理念,积极采用新技术,搞好工业三废治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形成资源循环利用、废物零排放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六、主要政策措施

      加快鲁南经济带开发建设,关键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内部活力。同时,应加大政策支持和政府推动,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为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政策扶持,建立促进鲁南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是加大对鲁南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省财政通过不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鲁南经济带财政困难县加快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逐年增加省财政扶贫开发资金。二是支持鲁南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省各类专项建设资金的安排及国家国债资金的争取,重点支持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环保、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尤其要加大对港口公用基础设施、跨地区的能源、交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和农业等重大基础设施的投入,着力改善鲁南生产、生活环境。三是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支持枣庄、济宁争取作为国家资源转型的试点城市,同时抓紧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煤矿闭坑矿区、塌陷区的治理和开发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步伐。积极争取日照经济开发区批准列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争取设立临港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

      (二)统筹协调,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按照“发挥比较优势,整合带内资源,坚持错位发展,争创新的优势”的要求,加强统筹规划和协调,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市场壁垒,建立既分工明确又相互依存的区域性市场体系,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和优势资源合理流动,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一是基础设施一体化,坚持统一规划,全面对接,做到互联互通,共享共用。二是环境保护一体化,坚持流域内环保标准统一、污染治理同步。三是旅游开发一体化,整合区内旅游资源,做好景点线路的对接延伸,构建无障碍旅游区。四是信息资源一体化,推动区域信息网络统一平台建设,实现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五是产业布局一体化,立足各自比较优势,明确分工,错位发展,形成特色突出、整体融合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

      (三)市场运作,建立多元化投融资创新机制。

      积极创新项目投融资模式,加快项目市场化运作。特别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部分领域,要加快BOT、TOT、资产证券化融资、市政项目收益债券等项目融资方式的运用,大力发展创业投资机构,积极构筑引导、聚集民间资本进行产业投资的金融平台,从而更好地利用民间资本,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扶持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认真落实支持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大力支持区域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增加对鲁南经济带发展的贷款规模。积极支持鲁南具备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扩大直接融资的规模。

      (四)内联外接,加强与周边“板块”的融合互动。

      加强鲁南经济带与省内山东半岛城市群、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及联系和协作,搞好产业对接与融合互动,积极主动地承接省内两大经济板块的辐射带动,努力提高自身的产业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形成区域合作、互动、多赢的格局。

      加强与苏豫皖等周边地区和中原经济区、淮海经济区的产业协作与经济交流,搞好区域边界铁路、高速公路联接线及京杭运河主航道、沿海铁路通道建设,实现鲁南与苏豫皖中心城市的快速联接。特别是借助江苏振兴苏北的政策效应,加强与苏北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长三角地区企业继续北进,落户鲁南,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使鲁南经济带在更大范围成为相关产业的聚集中心,不断扩大发展腹地。

      (五)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区域内部发展活力。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以产权改革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搞好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为目标,加快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领域。

      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大力吸引国际国内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入。打造区域招商平台,逐步实现区域联动招商。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促进区域物流、制造业、交通运输等产业集聚,再造区域发展新优势。坚持引进技术、智力、管理与引进资金、项目并重,扩大先进适用技术、关键技术设备和相对短缺的资源性商品进口。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鼓励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出口,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扩大鲁南对外劳务输出规模。

      (六)加强领导,建立促进鲁南发展协调机制。

      加快鲁南经济带发展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建立统一的协调运行机制,加强鲁南地区的合作,形成整体合力。一是建立政府推进机制。省政府建立专门协调领导机制,加强对鲁南经济带开发建设的协调指导,确定区域分阶段的目标任务,研究制定区域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市场体系、生态保护等战略规划,统筹规划和研究解决深化区域合作的重大问题。二是建立市长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对接各市发展思路,确定城市之间重大利益调整的基本原则和框架,协调和解决合作过程中的相关政策及其他实际问题,明确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工作;定期对区域内资源统筹配置、跨区重大项目建设、共同开拓市场等重大问题统一政策、协调立场,及时沟通情况,增进了解,推进合作。三是建立经贸联系合作机制。通过组织鲁南经济带“高层论坛”、“经济合作论坛”、“企业家论坛”等形式,探讨跨行政区经贸合作。鼓励建立区域性行业组织,指导本行业协作与配套发展,规范行业自律行为,推动跨地区交流与合作。

      (七)强化落实,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加强规划实施和组织落实,强化规划的权威性、指导性和约束力,各市、各部门要共同努力,确保把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省直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制定扶持鲁南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编制区域内水利、交通、环保、商贸、旅游等专项规划。明确规划实施步骤,划分实施阶段,建立严格的规划落实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各级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地方政府要研究制定规划实施意见和具体工作方案,把各项任务落实到年度计划中,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指导,搞好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组织开展规划评估。完善政府与企业、民众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形成全社会支持鲁南地区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鲁南经济带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主题词:  经济管理 规划 通知  
    抄 送:  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济南军区,省军区。各民主党派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8年2月25日印发
    欢迎邀请新人加入发酵工业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站内搜索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
    !4!
    • 电话咨询

    • 13720223167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酵工业网 ( 浙ICP备12009778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1 20: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