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昨天 09:55 |
---|
签到天数: 2000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 作者:admin
( C3 o/ u! n8 b/ r-- 发布时间:2005-11-8 9:35:23
& o5 j) ?7 L: {7 K; z-- 山东西王集团9 Y: p6 m% @1 G7 a8 N
我们西王村共有140户,570口人,企业职工1500余名,党员214名。2000年6月,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成立了山东西王集团党委。十几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们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广大群众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抢抓机遇,发展经济,成为拥有4.3亿元固定资产的大型企业集团。2000年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3.5亿元,实现利税3360万元,创外汇150万美元。目前,西王村人均收入6000元,人均存款1.5万元以上。几年来,我们先后获得了“全国农业科技开发村级示范单位”、“山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西王集团的“带头人”王勇同志也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5 B9 \, `0 G; z$ c$ I一、更新观念闯富路
D' F0 @2 J0 r+ E( E, d" Z5 ]2 I1986年以前,西王是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小村。1050亩土地,除了种粮食就是种棉花,结构单一,集体没有工副业项目,群众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富裕,对大多数西王人来说,还是一个遥远的梦。
9 {0 g# G9 w0 A. O; z( a1986年,西王村新一届支部成立,办面粉厂发家致富的王勇当选为支部书记,一批年富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进了支部班子。面对父老乡亲一双双期盼的眼睛,我们支部一班人握紧拳头,对着党旗宣誓:一要不负重托,为群众趟出一条致富路,尽快让群众富裕起来。支部连着开了三天会,找出了西王村落后的原因,一是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发挥不够,二是干部群众的思想不解放,小农意识太浓厚。经过一番深刻反思,支部一班人统一了思想:西王村要想大发展,必须换脑筋,闯市场,破除单一a业观念,在发展村办企业上作文章。于是,我们支部一班人背上干粮,开始了“南征北战”,到乡镇企业发达的地方参观,去外地考察市场,进科研单位请教专家。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察论证,决定充分利用地处粮棉产区的优势办榨油厂。办一座小型榨油广,需要资金40多万元,这对当时的西王村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群众顾虑重重。为了筹集资金,更为了表示发展村办企业的决心,支部书记王勇把自已经营多年、价值二十余万元的面粉厂无偿交给了集体,有的支委把为儿子娶媳妇的钱也拿了出来,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办起了全村第一个村办企业。榨油厂86年底动工,87年建成投产后当年就实现利润23万元。祖祖辈辈土里刨食的西王人第一次尝到了办企业的甜头,从此坚定了办企业兴村富民的信心。随后几年榨油厂不断添置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了脱绒、榨油、精炼一条龙生产线,1989年产值达到1300万元,实现利税150万元,成为全省同行业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榨油厂办成后, 我们又想到了当地丰富的玉米资源。我们再一次走进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拜访能人,求计问策,决定搞玉米淀粉。1990年初,我们投资200万元建起了玉米淀粉厂,成为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
+ W9 }" L: O8 S$ k随着村办企业的发展,群众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降低,投入减少,管理粗放。而企业产品的下脚料得不到充分利用,污染了环境。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到北京、济南等地求教专家,经过支部一班人反复研究,决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根据这一构想,1991年西王村将1000余亩土地划为粮食种植区、经济承包区、工业小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范化经营、农林牧渔全面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占地256亩,分种植、养殖、加工和科技服务四个小区,种养加一体化,形成了有机结合的“生物链”,实现了农业、畜牧业产品多次加工增值、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的良性循环,每亩纯利达7000多元。中科院、农业部及省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亲临视察指导,给予了充分肯定,《人民日报》也在头版显著位置予以介绍推广。
; n( \1 g- `$ ]1 F |二、招贤纳士创大业
k B$ ^$ U. h) H“小村也能办大事”,这是原省委书记赵志浩94年4月考察西王村时讲的一句话。创业的初步成功,既给西王带来了荣誉,也给村“两委”带来了压力。要在高手如林的市场经济中站稳脚根,必须把企业这块“蛋 糕”做大。而要做大“蛋糕”首先就要有人才。
5 l; f9 [1 U7 ]* ^) t' X起初,由于受“小农意识”的影响,在人才观和用人机制上我们也走过一段弯路。因为“肥水不流外人田”, 各企业的“一把手”全部用本村人;也曾经因为害怕“大权旁落”,使外聘人员的决策权受到限制。是市场使我们逐渐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十几年来,公司由小作坊式的小厂迅速发展成为集科、工、农、贸于一体的大型集团,正是得益于党支部念好了“人才经”。针对人才偏少的问题,支部一班人上北京、下江南,到科研单位、进大专院校,攀高亲、找后盾、招贤纳士,先后与中科院、山东大学、武汉粮科院、无锡轻工业学院等十多个单位建立了密切联系。仅中科院就聘请了16名专家当顾问,就发展方向和技术问题定期咨询。我们先后聘用了60多名高级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吸纳学有专长的大中专毕业生260余名,其中本科毕业生5人。我们三聘总经理,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技术、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企业文化。党支部还安排西王村的干部群众轮流请外聘人才到 中吃饭,以增进感情,使“新鲜血液”尽快融于西王的“水”中。由于聘者应心,干者舒心,用者放心,外聘人员在关键岗位上施展着自己的才华。集团项目办公室和总工办8人中,有6人是外聘人才。 整个集团到处呈现“人人都讲环境,人人都是环境,人人都创环境”的人才氛围。
4 r9 f; I' O1 q& h- ?8 {7 w6 `" q在大力实施“借脑工程”的同时,我们还积极进行“自我充电”。为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我们委托滨州专修学院定向培养专业人才,目前已培养100多名。我们通过举办青年精英强化班、带班长、工段长综合培训班和高级管理人员研修班等班次,从“兵头将尾”到决策者,从销售人员到生产车间工人,都积极“充电”,从而提高了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一大批技术、管理人才脱颖而出,成为西王集团发展的后起之秀。) C3 N! M: _1 \1 T6 E
高科技人才的聚集无疑为西王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有了人才和技术作后盾,我们的珞子越走越宽,步子越迈越大。1990年,年产一万吨的玉米淀粉生产线仅四个月就在西王建成,当时采用了国内中型淀粉企业的最新生产工艺,最先使用了蝶片分离机设备。1991年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在西王召开了全国淀粉新技术推广会议,西王淀粉当时被作为中小淀粉企业技术发展的典型在全国推广。1994年建成了3万吨淀粉扩产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了4万吨,工艺技术也进入了全国先进行列。1994年初,我们又出资52万元购买无锡轻工业学院“七五”攻关成果“发酵法制取甘油”专利技术,探索高新技术发展的路子。一年之后,投资2400万元的甘油厂建成投产,成为全国第一家将发酵甘油技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厂家,在全国同行业中获得建设速度快、投资低、技术完整、产品质量好四个第一。
; L" f9 d+ j! _2 D三、踏平坎坷铸辉煌3 p2 F# z/ I, L/ I7 O
我们“西王人”在搏击市场风浪的过程中,从不为到有为,从难为到能为,经历了多少坎坷,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的。这中间我们遇到过经营上的道道难关,更承受了与旧的观念进行决裂的阵痛。我们引以为自豪的甘油厂,受市场价格大幅度滑坡的影响,一年之后,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工厂刚投产时,一吨甘油卖两万多元,才一年的时间,一下子跌到不足万元,大大低于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得不停产。工人放长假,产品积压在仓库里,银行贷款利息分摊到其他企业承担。由此导致整个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水平下降,出现了亏损。一时间,针对村“两委”的各种议论随之而来,有的说市场没拿准,当时不该上;有的说投资太大了,不该背上这个大包袱;有的对企业前途悲观丧气,失去信心。面对种种议论,党支部一班人坐下来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当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等,等市场好转,价格回升之后再干;另一种是改,玉米淀粉经过糖化之后可生产多种产品,工艺变化不大,甘油不行,可改产别的产品,没有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针对这两种观点,支部连续召开了党员群众、企业干部等几个座谈会,围绕“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展开了大讨论,最后统一了思想,改!支部适时提出了“解放思想、二次创业”的口号,号召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敢于面对困难,继续发扬西王人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和勇于拼搏、敢打硬仗的精神,干群同心,共度难关,尽快实施转产改造,使企业获得新生。我们又走进大专院校,请来了上海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冯容保教授、浙江工业大学王志仁教授和上海液化喷射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帮助我们会诊把脉,提出了几个产品生产方案,经过综合分析比较,最后确定转产谷氨酸。我们千方百计筹集资金800万元,在原甘油设备的基础上,经过近半年的技术改造,投料试产成功,甘油厂2400万元的资产得到盘活。企业当年实现产值6000万元,利税900万元,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党员职工人数的不断增加,去年6月,我们成立了山东西王集团党委。党委在下属11个单位和企业中建立了1个党总支,8个党支部,党员人达到了214人。党委的成立,既是我们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的起点,同时也给我们抓好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更快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把握以下几点:
2 y- l% }4 Z4 z0 F/ m5 i( a一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按说,我们班子成员在村里都是比较有本事的人,哪一个自己干一年至少也得弄个十几万元。但是,我们都没有那样做,有本事要在集体事业中发挥,带领大家走集体富裕的道路。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部。几年来,我们坚持以实干带群众,干部真正带了头,群众也就跟上了。十几年来,我们班子成员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在甘油厂转产、投资上几个大项目的过程中,干部累病了去吃点药打一针回来继续干。外出联系业务,曾创下了九天跑六省一市的记录。村民都说:“西王富了,是党支部带领大伙干出来的”。# I1 G1 X& z/ ]8 L
二是加强班子教育不放松。几年来,我们始终把班子自身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来抓,坚持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从思想教育入手,狠抓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每年一大整顿,半年一小整顿,使党员干部克服小富即安的情性心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党的十五大召开以来,我们从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入手,经过充分讨论、统一思想,研究确定了“稳定企业创效益、新上项目增后劲”的发展思路。在企业经受了甘油项目的挫折后,我们定下这样一条思路是相当不容易的。如果不解放思想,我们就不可能与北京特兴公司合作上市,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超常规发展。
$ w$ x$ P* S9 g1 u4 f( V三是坚持各项制度不松懈。我们始终坚持用规章制度来约束规定党员、干部的行为,建立了廉洁勤政制度、干部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同时,为把制度落到实处,在集团内部建立了“四个一”运行机制,即:每周一例会与党员干部职责履行情况相结合;每月一审计与党员干部制度执行情况相结合;每季一总结与支部民主生活会相结合;每年一评比与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相结合。“四个一”运行机制,强化了党员干部与企业负责人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提高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H- Z$ x; h4 q3 n, o7 [5 a& F1 f9 m
四是坚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减弱。为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在坚持各项制度、过好组织生活的基础上,着重强化党员的科技意识,增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根据每个党员的爱好和特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培养锻炼,注重发挥一技之长。在集团成立党委之前,全村48名党员中" v2 `, A( E. Y% [- ^$ W9 B7 I. k
虽然甘油厂转产成功了,但由于企业生产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正常运营。正在这个时候,我们和北京特兴粮油有限公司走到了一块。特兴公司是国家粮食储备局的下属企业,拿到了上市指标,欲寻找资产进行重组上市,来西王找到了我们,条件是要购买西王集团部分资产,并且要占大股。这就意味着企业的控制权要让给别人。当时,别说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刚学“游泳”的群众,就连一部分干部也不理解,有的群众甚至骂干部们是“败家子”,有关部门也持怀疑态度。一时间众说纷纭。怎么办?机不可失,时不我待。西王要想大发展,就必须超常规。经过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充分讨论,村两委采断拍板:卖!不管企业谁来控股,只要企业在西王,就得向当地政府纳税,就得有大量人员就业,就能带动村内乃至地方经济的发展,我们就干。就这样,从九八年初,我们与北京特兴公司开始了合作上市。现在重组设立的北京先锋粮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上市,“先锋粮农”总部在北京,西王为其生产基地。资产重组近三年来,我们先后扩建和上马了谷氨酸、淀粉糖、热电厂、6万吨淀粉等项目,成功购并了国家大型企业碧云洞集团。三年中项目总投资达到4.7亿元,企业真正实现了超常规、跨跃式发展。当群众亲身体会到资本运营带来的好处时,由衷地说,“跟着支部走,没错”!+ p4 t; u) `; |0 h. A
我们西王村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村,发展成为大型企业集团,靠的是有一个团结务实、敢于拼搏、勇争一流、一心为群众谋利益的领导班子,靠的是抓党建,促文明而产生出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随着企有26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18名是中层以上干部,16名具有中级职称。目前,集团200多名党员也大都在重要岗位上,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党委组建一年来,有4名同志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有3名同志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20多名同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0 v, I: c2 b- c/ i: j7 w五是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不间断。我们安排一名党委成员与企业副总主抓思想政治和宣传工作,各支部书记带头做思想政治工作,集团还成立了工会、团委,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工网络。每逢重大节日,公司都组织篮球、乒乓球、方队表演比赛和文艺演出。清晨,一支支朝气蓬勃的青工队伍,迎着朝阳跑操,体现出企业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成立党委后,我们还编辑出版了内部刊物《企业动态》,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我们投资40余万元建立了电化教育室,设立了职工学校,购置了照相、摄影器材,建立了妇女、共青团、民兵活动室,成立了西王文艺宣传队,建立了图书室,购进图?/SPAN>5000余册,订报刊50余份。除此之外,我们还组建了一个负有特殊任务的老年协会,对村两委工作进行监督,对农村中的陈规陋习、封建迷信、坏人坏事、歪风邪气进行批评和抵制,还可过问和审查企业的财务收支,协助处理民事纠纷,成为党委的有力助手和参谋。) Y" g# F% { c7 C: M- J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在我村结出了丰硕成果。现在,村民分别住进了80-90平方米的宿舍楼和130-l60平方米的二层别墅式楼房,80%的家庭安装了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全村拥有私人大货车80余部,轿车8部,村民的提留和义务工全部由集体负担,并享受医疗补助,小学生免收学杂费,60岁以上老人每月按标准供应粮油,每年老人节包车组织老年人外出旅游。村里家家庭院整洁,人人精神振奋,邻里和睦,民风纯正,陈规陋习绝迹,呈现一派现代农村文明祥和、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
r" j9 P* `5 }5 M* O1 L1 B& M--------------------------------------------------------------------------------
$ Q. ]5 m. |- ^2 Z& {, K
) P% P2 B& r, {% n) F9 @& p-- 作者:xiaohe5 @/ w$ |- d/ h( l; \) l3 h
-- 发布时间:2006-10-10 20:47:15. X6 ?" b" ?' ^5 B: H7 m
-- Re:山东西王集团
. x, G f: s, Q( Y h; \
4 \) J0 e7 y w$ F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推动新农村建设7 W2 T4 M2 f6 B9 }7 e% x
山东西王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新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百强示范企业及兴村富民百佳领军人物评选命名活动”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
A5 u$ @/ v K, ?* d' e- t$ x3 r; X7 m" w9 r6 }# m2 N
; P8 o1 S [' {' r
* F) l9 o- K1 }- b' \+ f# F
山东西王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建新
. b2 a7 k4 S: N! A: n$ `7 ~8 g' g- [8 ~
尊敬的各位领导、媒体记者:7 t* @- o' @0 ~3 |5 ?
) H7 S8 x2 e- S! ?8 Z
首先我谨代表西王村党委书记、西王集团董事长王勇向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农业部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给予西王集团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7 G; [1 x5 ]) m) L3 @+ U
( A0 Y1 U) p! B# \ 西王集团建立二十年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以兴村富民为己任,把握时代赋于乡镇企业新的历史契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锐意改革,企业由小作坊式的油棉厂迅速发展为拥有总资产64亿元、职工5000余人的全国大型工业企业集团。我们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以产业强村,以企带村,反哺农业,富裕农民,使西王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穷村,发展为名闻遐迩的经济强村,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该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村”等称号。王勇同志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乡镇企业家”、“全国乡镇企业科技进步先进工作者”、“全国乡镇企业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个人”、 “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我们的做法是:. O: k3 l5 ?" ?, C1 {% i9 s
) p- z5 v/ \8 P0 I
一、围绕工业兴村、反哺农业做好大文章,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H6 i* y# b* k
0 E) u5 b+ p" n* w
多年来,西王集团致力于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不断探索促进企业发展的新路子,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西王集团现年加工玉米150万吨,年产100万吨淀粉、100万吨淀粉糖、8万吨赖氨酸、25万吨玉米油等,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远销亚、欧、非、澳的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1—9月份完成产值453843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52732万元,利税37516万元,出口创汇4401万美元,同比增长43%、44%、57%、127%。企业实现了“健康、有序、科学、快速”的发展。公司荣列中国制造业500强第409位、国家农副食品及产品加工业第6名、山东省百强企业第90位和山东省工业百强第74位(较去年上升了13个位次);荣列福布斯首届中国顶尖企业100榜第68位。2005年12月9日西王糖业控股公司成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2006年5月西王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糖都”称号。企业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先进单位”、 “全国乡镇企业大型企业”、“国家环境友好企业”、连续两届“全国淀粉糖二十强第一”等称号。 q% _" j+ O1 R- D
. Q* e6 S8 s2 L9 u! ~. g
我们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作用,通过不断延伸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使农民从农产品加工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我们建立的“公司+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企业通过以高于市场价格采购玉米等方式,带动近50万农户参与产业链,带动种植面积近300万亩,仅价格一项,群众获益近5000万元,使2500多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3 ^# {/ g0 {
5 L& X1 G- E; E1 ? F' H 西王集团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认真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项目。企业逐步建立起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形成了原料、产品、能源的循环利用。尤其在玉米深加工过程中形成了原料循环利用、产品梯次开发的循环经济模式,玉米原料总利用率达99%以上,产品总收率达97.5%,在全国同行业中最高,仅原料成本一年就可节约1.48亿元。企业狠抓了水的综合利用,实现了污水的零排放和沼气发电再利用,西王集团的一半利润是“省”出来的,循环经济成为企业的亮点之一。
3 c' N, z- Z& `' a9 r8 _3 E, v2 k' A2 Y# h8 G" o
二、展现以人为本、富裕农民的时代风采,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o T; l" o0 W
+ _; d; e# o" t2 a' ]- c 西王集团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带动西王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标,使群众走上文明富裕之路。企业为村民和企业职工缴纳了社会养老保险;西王村群众全部住进了别墅式和公寓式楼房,公司投资500万元兴建了高标准的老年公寓,65岁以上的老人全部入住,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不断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据统计,西王村每名村民每年享受的福利待遇达3000元。开展“五型文明户”评选活动,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等等,推动树立崇尚科学、遵纪守法、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的良好村风。我们努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实行了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西王村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土地集约化、农民居民化、居住社区化、农村城镇化。" h/ D5 v+ M4 \6 }& q6 @
0 z$ i; }" ^8 G2 F$ a8 K. S+ u
我们积极开展了爱心捐助、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西王村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建设新农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坚决走集体致富的道路。党委不断加强班子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做到“不增负,办实事”。西王村十分重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大力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推行了“三务公开”,极大提高了村级组织管理的民主化程度。增加了村政透明度,构建起了群众监督评价体系。
! }( m0 R$ w$ x# ^
i0 l5 M& m7 s/ H3 p. T 三、实施人才兴企、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增强自身发展能力0 I R9 ?6 O8 {
* Z: e0 K# H6 @/ x8 H 企业建立了“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良好机制,吸引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到西王建功立业。公司吸纳了20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13名硕士、博士(其中1名洋博士)。目前,西王集团的大中专毕业生占员工总数的60%以上;外聘的较为高级的企业管理、专业技术、市场营销人才110多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90多人。企业做到“信任、放权、支持、监督、激励、包容”,并以“健康、灵敏、大胆、激情、毅力、品德、能力、知识”的八大标准培养、提拔干部,做到了“四个结合”,即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结合,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结合,知识分子与农民职工的结合,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梯队和文化素质结构。
8 i) S! f: d( w- G3 y/ K0 `( i# n& k- n
企业始终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的引擎。从2002年至今,公司技术开发中心自主研发的卧式连续结晶新工艺、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水循环综合利用技术、结晶果葡糖等3项新工艺技术和产品均通过了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其中卧式连续结晶新技术属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2005年在国际上首创利用结晶母液发酵生产赖氨酸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赖氨酸产品的竞争能力。目前,西王集团在整个玉米深加工过程中已经拥有34项自主产权,有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开发中心被确定为省级技术开发中心、中国发酵工业协会葡萄糖质量检测中心。凭着这些原始创新技术,西王占据了结晶葡萄糖开发技术的“制高点”。
8 I0 }: s/ m4 M7 p2 S+ O6 J! e
2 K) F. @/ O0 _0 E# W 近年来,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农业部领导要求还相差很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认真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积极承担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社会责任,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l* Q# u! P- r6 e6 }' B4 T
8 i- c: B8 O- g
谢谢!
3 Q! v; Z6 y, e& [" S3 Y, ]3 L* j4 S
3 F1 i$ C; R" Y5 n- W; L7 P--------------------------------------------------------------------------------
$ a' u- E- L% O' T. M r 2 z* v, O4 |( x" r* Y- H
-- 作者:lwangd
+ o! r" \& [1 h-- 发布时间:2007-4-27 11:47:50
+ X& Y6 h a4 ~3 k* n- W9 c--
7 R" H) B. f# ]' t3 N, L先锋股份(600246)以邹平发酵厂3359.77万元固定资产出资与山东西王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组建山东西王糖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7000万元,该公司以租赁方式使用公司土地30155平方米,期限为50年。
4 _8 n! [$ @# R/ A" U# [7 i[cc]flash/player.swf?videoID=33192_270286&autoStart=false[/cc]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