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发酵工业论坛专家群简介! 发酵原料样品在线申请! 2016食品与医药发酵产业联展
发酵企业数据库,火暴抢购中! 大量发酵技术文献免费下载 发酵工业网专家组,技术服务内容
发酵人才招聘! 美谷分子仪器高效微生物筛选技术资料下载! 《发酵科技通讯》杂志及年会征稿要求!
查看: 4951|回复: 0

洁净区沉降菌监测标准操作规程(SOP)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15:41
  • 签到天数: 200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08-7-11 11: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100系列生物传感分析仪快速、精确测定葡萄糖
    原理:采用沉降法,即通过于培养皿中利用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经不少于48小时的培养,在30—35℃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4 o9 ~: y. [! n% f! W
    6 L& m: P# y+ {% |主体内容:
    - Q: U0 Z2 `- ?# M7 w1. 器材:* @3 _. `7 g( C' x* M4 y
    高压消毒锅:使用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B/ m$ f1 @6 c; ]+ f1 C6 r
    恒温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的温度计进行检定。- `% S3 U& L7 b% f/ r6 J
    培养皿:Φ90mm玻璃培养皿
    , {0 z2 x0 H" p4 B1 N- d  F培养基:营养琼脂! R5 Y* j6 D% P# W
    2. 操作程序: c4 H6 _. b( \
    2.1 采样
    2 D& z( {$ Z7 I9 e/ E  E/ o4 L将已制备好的培养平皿按要求放置,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小时,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7 K" `, D+ d- }" a
    2.2 培养:
    # k5 F2 q4 [# _; d  m" t1 t- H2.2.1 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 V" |' K3 W  _" M3 b* P% T3 s2.2.2 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48小时。
    7 w4 b0 A2 |- ^5 E2.2.3 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实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做对照实验。
    ) l4 H% R6 x/ b2.3 菌落记数
    6 @& D/ f( N; A+ F0 B3 U2.3.1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有遗漏。5 H" O& u9 p. ]4 H
    2.3.2 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4 n8 `* [6 T$ _
    2.4 注意事项; i. E+ ^& V* h
    2.4.1 测试用具要做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5 q$ z  v0 ~) A2 \$ c4 _2 I' D* ?2.4.2 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Z; d$ E! d  U- g* @/ k& }
    2.4.3 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他参数做详细的记录。' J  ]# K1 E! R9 V4 v
    2.4.4 由于细菌种类繁多,差别甚大,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须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的区别,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3 {$ w# a, h: g+ @3 V! j3 M9 U
    2.4.5 采样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  y0 @- L" o1 a% a+ u! s
    3. 测试规则1 H9 G) u3 F0 H5 A# l/ \
    3.1 测试状态
    & r* K) r7 ?  Y1 N% S  e" O" [3.1.1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的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
    ! m- T+ e5 l: C: F, R3.1.2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已经过消毒。/ K9 w; E5 d" [2 r; @" c2 [
    4.1.3 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9 D0 X  A: R0 K/ g/ k3.2 测试人员
    2 v" ]5 H8 S# ~5 V" h2 G  @, `5 K3.2.1 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级别的工作服。
    . n1 E$ {+ ^+ r1 ^7 q  N3.2.2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二人。6 K2 G& v! M7 G8 h, F- ?
    3.3 测试时间
    * N, ?3 T0 X/ S1 d! ~0 h5 M1 D4 v3.3.1 对单向流,如100级净化房间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分钟后开始。
    $ b6 q' x: w! a0 T+ ~1 `4 C3.3.2 对非单向流,如10,000级,100,000级以上的净化房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分钟后开始。
    4 N1 |( p4 Z6 H: c$ A% O1 [9 ?3.4 沉降菌计数
    ' \5 p  y0 b. V& W+ w3.4.1 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9 ]3 G2 k+ r3 X# Z+ q& A
    沉降菌测试的最少采样点数目可查表1确定。在满足最少测点数的同时,还宜满足最少培养皿数,见表2。
    & W2 B6 h# O1 y3 [; D3 V5 i, G0 b) R- }; N5 a* ^$ }4 H
    表1 最小采样点数目6 X) ?3 s4 X  K. V8 r1 @
    6 z. q" p4 U' `6 o8 ~+ n) @
    面积& U% m. |3 E% ~
    m2  洁净度级别: ^2 n' E$ A2 Z" E
      100  10,000  100,000  300,000# }8 s& T9 u5 |/ `; C
    <10  2~3  2  2  2
    0 w; {8 a" b) N$ g6 @. w≥10~<20  4  2  2  2
    , s0 |3 S' t1 {≥20~<40  8  2  2  25 T5 P, C: m$ b
    ≥40~<100  16  4  2  2" [* w) f) y9 |& S, F$ g# X% u
    ≥100~<200  40  10  3  25 O' L; F  I& p! ]$ G& b0 i* W
    注:表中的面积,对于单向流洁净室,指的是送风面积;对非单向流洁净室,指的是房间面积。! [( `: [6 x" q- \
    表2 最少培养皿数- Y! L  F( G3 k" i
    洁净度级别  所需Φ90mm培养皿数
    8 N& L* p: C6 E9 l100          14, x$ I( s+ e, f$ e
    10,000          2
    7 j4 }. ^* Y# @6 p+ ~100,000          2
    ! a4 Y7 ~4 Q6 G1 ]300,000          2# v  u6 {$ c! h7 w/ A
    3.5.2 采样点的位置3 I0 F  F) @  s  e
    3.5.2.1工作区采样点的位置离地0.8~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C$ J& d  Z$ t; o$ C6 d
    3.5.2.2 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采样点。
    ( G2 w" H* e: _) V3.6 记录:测试报告中应记录房间温度、相对湿度及测试状态。+ r! Z7 p& K" F- v7 X% l- e0 |
    3.7 结果计算/ b% C) V2 b; |5 J1 C' d# q8 W% P
    3.7.1 用计数方法得出各个培养皿的菌落数., r( v: ?& B! q, h
    3.7.2平均菌落数的计算:
    . k+ Z, [5 c  N- t3 T2 l平均菌落数=(M1+M2+…Mn)/n 3 {* t  s6 S5 r; b- h) |( U! N
    式中: M1 — 1号培养皿菌落数7 t$ D+ x! [8 g$ V$ ]7 L
       M2 — 2号培养皿菌落数: w! L$ e. s7 B: ~/ _1 o. s
        Mn — n号培养皿菌落数; g, @5 ^8 F; ~1 M$ i/ l
        n — 培养皿总数。6 p7 l( \$ D/ H- U
    3.8 结果判定6 a4 r8 M/ E1 L  y- d
    用平均菌落数判断洁净室(区)空气中的微生物数。& h6 f1 t, r" f
    3.8.1洁净室(区)内的平均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的评定标准。% C" F- T7 W6 e
    3.8.2若某洁净室(区)内的平均菌落数超过评定标准,则必须对此区域先进行消毒,然后重新采样两次,测试结果均需合格。
    / c6 X. {' N( R9 G5 P# w8 {3 v% \
    # L# F: _; J, }4 S; k# i6 l附录 5 a3 ~; `1 O* ]- F4 \
    培养基的准备及灭菌
    ; L+ f/ h, G/ T- z; s1. 培养基的准备8 R/ U. L/ m' _5 M: W9 [
    营养琼脂培养基可以外购或自行配制。自行配制方法见YY/T018 6-1995第6章无菌检查部分中关于此类培养基的配制和操作步骤。其他符合药典灵敏度要求的培养基亦可自行配制。
    1 L. N% @3 I& j7 s0 I8 e2 D2. 营养琼脂培养基平皿的准备0 {$ z, v  \6 ~: R7 y& O  _& @
    2.1 将培养皿置于121℃湿热灭菌20min或180℃干热灭菌2h。
    ; H2 \* O/ N- _3 B! a1 c$ H2.2 称取适量培养基于三角瓶中,加相应数量水加热使营养琼脂培养基溶解,用牛皮纸包扎,置于121℃湿热灭菌20min,冷却至45℃,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l。/ a# l" b& u6 ~+ f7 _6 q% I
    2.3 待琼脂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倒置于30℃~3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若培养皿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
    $ `# E* _+ v# W; _: B. d$ N* u注:培养基平皿宜在2℃~8℃的环境中存放。
    欢迎邀请新人加入发酵工业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站内搜索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
    !4!
    • 电话咨询

    • 13720223167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酵工业网 ( 浙ICP备12009778 )|网站地图

    GMT+8, 2025-5-7 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