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发酵工业论坛专家群简介! 发酵原料样品在线申请! 2016食品与医药发酵产业联展
发酵企业数据库,火暴抢购中! 大量发酵技术文献免费下载 发酵工业网专家组,技术服务内容
发酵人才招聘! 美谷分子仪器高效微生物筛选技术资料下载! 《发酵科技通讯》杂志及年会征稿要求!
查看: 2877|回复: 2

三达膜科技与蓝伟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昨天 10:13
  • 签到天数: 1971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08-8-14 12: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100系列生物传感分析仪快速、精确测定葡萄糖
    三达膜在全中国做维生素、头孢菌素等三大医药品种发酵液的分离技术,所有做VC的药厂都用三达的工艺
    $ g: t% _! k6 I; R% A7 ]# S# }6 K* ~6 k+ s2 [3 U; B
      很难想象,一种叫“膜”的东西能够成为亿万财富“核裂变”的催化剂,但正是这种大量运用在医药、印染、化工、石油、水处理等领域的高科技产品,在蓝伟光手中变成了摇钱树。
    5 @0 P" a' H& a. l, R3 h. s
    1 y6 x+ L$ E& x' X6 U  “蓝博士是个‘空中飞人’,一年到头就在厦门、上海、北京以及新加坡、美国、欧洲等国内外城市不断飞来飞去,”他的秘书丘女士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年时间他大约只有1/3的时间在厦门。”但是,这种“飞人”生活并不妨碍他领导三达创造财富奇迹。
    # h. {! q! C: @$ a' A3 r0 _! B4 j7 I. ?) N/ b# G; Y
      新加坡上市
    1 d/ h5 v3 C' k1 ~7 p- m6 D9 x; M7 o; Y5 U
      2003年6月18日,蓝伟光创办的新达科技集团暨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以每股0.44新元的价格在新加坡上市(股票代码:SINOMEM),第二天,股票价格扶摇直升40%,随后,一度冲顶每股0.82新元的高位。随之一飞冲天的是蓝伟光及其家族的财富,截至目前,蓝伟光与妻子陈霓合计持有新达科技68%股权,身家超过11.27亿元人民币。! F3 C( p" i$ {/ R% R) v+ F2 z) K

    0 @4 C2 N- }$ B$ ?  而让人惊奇的是,蓝伟光及其家人最初仅仅用了六年时间,就完成了亿万财富的“核裂变”。1 n  B  Q# [& H9 T- _8 W

    6 l0 u" X: [2 D! _0 X* P  1985年,从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的蓝伟光在集美大学教书,月薪48元。1990年,蓝伟光收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留学通知,奖学金每月1000新元。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完博士学位后,蓝在新加坡一家水处理厂工作。1996年,蓝回到厦门创办新达科技集团的前身——三达膜科技公司,这也是第一个在厦门火炬高科技园安家的留学生创业企业。蓝伟光的母校厦门大学为他提供了实验室。随后,蓝伟光将他的化学膜技术应用于维生素生产,获得市场广泛认可。
    & k8 X% b# K, S# b8 K
    + Z# U* T2 m( {9 j% B  短短几年时间,他就根据中国传统企业缺乏膜软件开发能力的实际情况,开发创新出一系列适合中国传统工业分离的膜工艺过程,成功占领了全国100%的维生素C和90%以上的青霉素、抗生素、染料生产等领域的膜应用市场,年销售额近2亿元。8 L  C7 [: c: P8 A% S# Y+ s  t
    & ]; P: }# p" I5 m% {0 x
      “全中国做维生素、头孢菌素、青霉素三大医药品种发酵液的分离技术都是三达做的,所有做VC的药厂都用我的工艺。”哈药、华北制药(600812,股吧)、石药、鲁抗、东风药业、海正药业(600267,股吧)、丽珠……看着销售合同上不断增加的企业名单,蓝伟光豪不讳言厦门三达是中国膜应用的领头羊,“我们已经树立了品牌,现在只有国际性公司在国内能和我竞争。”
    5 M5 T: X& C: X7 q$ z0 |" m" M
    % u6 a4 ]7 D/ b2 F  核心竞争力是技术3 p! p2 I2 b' a5 n6 `
    ) \# z+ E& O; V5 s. W
      技术出身的蓝伟光喜欢用很专业和深奥的词汇来解释自己的膜理论,他始终坚持认为:“三达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优势。”
    - B8 N! {* e& J0 D) d! \
    6 m5 E1 ^4 c1 L  }  他说:“膜元件和膜设备好比硬件,膜工艺好比软件,后者才是膜技术的主体。”污水处理对提纯精度要求不高,看重膜设备的安装使用;而药液提纯不能受到温度和化学变化的影响,需要附加价值极高的个性化流程设计。制药业的另一个利润点在于发酵液过滤对膜零件更换和清洗服务需求量大,至少1年就得更换,而水处理用膜3至5年才更换一次。这些服务性收费在新达的销售收入中也占了大约1/5的比重。
    ( A" J5 Y( n3 }, Z
    1 {9 X6 R; b; P+ ~  2004年起,上市公司新达集团36%的毛利率就已经超过了新加坡最大的上市水处理公司——凯发集团。
    9 j' S( N" n% e) x$ n" [3 y4 [& H! W
      “新达利润激增,主要因为找到了适合的商业模式。”蓝伟光说。1999年以前,厦门三达只卖膜软件,为制药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流程设计。这样的销售模式缺乏持续性,工艺也容易被他人拷贝。2000年,蓝伟光开始尝试统包服务,将膜硬件和软件打包销售。但由于当时膜设备全部从美国进口,造价高昂,许多国内客户无法承受。经过一年多在研发和基础设施上的大规模投入,新达从2002年开始自行生产和组装膜设备,降低用户的引进成本,客户数量当年即增加25%。新达商业模式为它带来很好的现金流。
    9 }5 H( y4 Q/ @1 {3 C
    . `) l5 T3 g8 v  “西方国家70%的工业生产都用到了膜,我希望把技术推广到中国所有分离领域。”蓝伟光表示,新达计划将无污染的膜分离工艺更多地推广到高污染的化工染料和饮料食品行业。
    欢迎邀请新人加入发酵工业论坛!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昨天 10:13
  • 签到天数: 1971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08-8-14 12: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台塑模式的启发9 K$ r8 a! X1 {  c6 z: A

    , n8 j% E/ m+ X# r2 ]  1999年,蓝伟光去了趟台湾,他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台塑在台湾所有的企业看了个遍,王永庆庞大而有序的产业链布局让他着了迷。
    & a1 H+ T& E; l: t" }1 g  [# L1 n5 ?4 o
      2002年2月7日下午,蓝伟光下定决心离开让他感觉拥挤的膜科技大厦。厦门火炬园的领导苦口婆心地挽留着这只产金蛋的金鸡,但蓝伟光去意已决,他想找个更广阔的空间来布局三达的产业链。9 H1 k; b" Q. F5 n

    7 `' s/ i0 C% k% v; i3 P1 Y# }  蓝伟光选中了厦门杏林开发区一块十万平方米的土地,在签约的当天下午,蓝伟光带着一帮朋友开车绕着三达未来的基地转了一圈,“以后厦门就成为三达的膜技术研发基地,膜软件、膜设备以及膜材料的配套的研究、生产就在这里。”蓝伟光说,想借鉴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建立中国的膜产业链。
    8 v3 g- {+ N- W2 c: [7 I# V5 G+ [/ y1 q- z' v3 Q$ f. S4 @
    2008北京奥运 幻灯:看比赛逛秀水 布什一家玩转北京 中国14日夺金看点0 y. t3 a1 ^" A7 \" Z
    国奥兵败谢亚龙官位无忧 视频:韩乔生想解剖菲尔普斯 视频:实拍漂亮篮球宝贝 奥运礼仪小姐:损失数万收入 女排被古巴逆转 24小时直播 露天电影院 奥运举牌美女   在蓝伟光的计划里,从膜软件起家的厦门三达,已经在着手布局自己的产业链:膜工艺依旧是其核心;而在其上游,三达重组了龙岩市福建金鑫粉末冶金股份有限公司,这样可以利用当地的粉末冶金、高岭土等加工成纳米材料,生产无机金属膜、陶瓷膜等,为三达提供上游的膜材料;而在产业链的下游,三达投资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准备和石药建一个生物技术厂做酶,同时,重组后的福建金鑫三达也可以利用膜技术,深度加工钨金产品。
    . }) z+ l) m  f& w' z
    * K6 D, Y) T) Y1 d/ K+ t3 ]  围绕这个产业链,一个三达系浮出了水面:厦门三达、福建金鑫三达和新加坡三达,分别担负着营销研发、生产和技术,而在其外围,紧密围绕着三达投资的软件和生物技术公司。) H! H! T& i0 T; |

    9 {( W! u2 H" g$ {# m. X  在厦门,面积为10万平方米的三达膜基地已经初具规模,这里也将成为未来中国膜科技的中心。但蓝伟光觉得还不够,他要把三达的布局向外挪,于是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最好的地段,三达落下了一枚又一枚战略性的棋子。6 L/ B+ a& _0 W7 K+ O- V
    ; e0 P7 q9 V* K" K
      “像一个金字塔,其他人是从下向上发展,最后到达技术领先,三达走了一条完全相反的道路。”蓝伟光表示,三达先是攻克其他人很难攻破的技术难关,从软件到技术、再到下游的资源,从而实现三达产业链的整合。“今后还将采用BOT模式,把技术和设备借给没有投资能力的企业,让他们分期还款。”
    # Y8 }) C/ \& N/ X3 K6 e9 e  A; P& ?. o
      23年前,蓝伟光从福建贫穷的武平县走向外面的世界。2001年,他以已故父亲的名字设立了教育慈善基金,并捐献130万元帮助家乡的孩子上学。“拥有一辆自行车曾经是我最大的梦想,”蓝伟光说,“我希望家乡的孩子也能有机会靠知识改变命运。”
    欢迎邀请新人加入发酵工业论坛!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昨天 10:13
  • 签到天数: 1971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23: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膜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最新进展暨北京大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场题为“膜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最新进展暨北京大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报告会,日前在北京大学报告厅举行。报告人就是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董事长、我国膜技术领域的领头羊蓝伟光。; C/ x8 u" d8 u" O' z& n) p
      出身小山村的海归博士
    ' E% r, i3 G- m" Y1 Z, A  1964年7月,蓝伟光降生于福建省武平县城厢乡礤文村。小时候,世界创业实验室(http://elab.icxo.com)消息:蓝伟光对数字特别敏感。他中学时就显示出了在数理化方面的独特天分,高考时以全省化学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进了厦门大学化学系。从厦大毕业,他被集美大学水产学院聘为助教,成为集大助教中惟一获得农业部科学基金的拔尖人才,还获得了赴新加坡攻读博士学位的公费留学机会。. r! ^6 \0 D. L9 D0 G% U# u- `
      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后,他先后在国际著名的分析化学与生物化学杂志发表论文14篇,并仅用两年多时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2 f* w  k' b& B
      与“膜”亲密接触
    5 U& |) @. W- w; J9 O  1993年,作为海归一族,蓝伟光加入了以色列某膜设备公司,担任该公司的中国区域负责人,开始了与膜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r$ [7 p( ^0 K6 {" W3 o/ K; B, _. H
      一次偶然的机遇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在一次供需会上,他了解到一家膜设备公司需要改良技术以节省资源开支,而提供技术的公司却无法做到,需要专业技术顾问。他自告奋勇,承担起了这个顾问角色,之后很快就为供需双方解决了技术难题。这也为其事业发展攒下了第一桶金。
    ' b# }' W4 N' x4 X7 Q( ~  1996年,蓝伟光借助这笔钱在厦门火炬创业园安家落户,创办了属于自己的科技公司,专门开发膜应用技术,涉及医药、燃料、生化、食品、环保等行业。他的公司成为厦门火炬创业园第一家由留学回国博士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
    8 Q* \: j3 Y( t; x6 L6 u1 Y* p  艰难创业终获成功
    # k3 c" z% ]3 z- X5 j& d8 l  上世纪90年代初,对大多数人来说,要接受膜这个概念无异于痴人说梦。蓝伟光拉着两个弟弟,开着0.75吨的小皮卡,载着实验装置,到药厂去免费帮人做分离实验。试好了,没有问题就卖一套。就这样,一辆小皮卡载着兄弟三人和蓝伟光的膜技术走遍了全国。他的膜技术概念开始慢慢为国人所接受。
    5 }$ z1 Y  D1 h' ], d)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7年起,蓝伟光开始获得丰收,他所建立的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成为中国领先的膜分离技术提供商,占领了中国工业分离膜应用市场20%~25%、医药领域膜应用市场50%以上、染料领域膜应用市场80%以上的份额;在新加坡创建了科技园。2003年6月,三达膜集团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
    2 u* i/ `$ H! R+ b: E* A. {$ m, M  科技创新成就辉煌
    , x) ]& p9 ~( ?4 c" y. o! A  为巩固自己膜技术的领头羊位置,蓝伟光投资1.3亿美元,致力于以膜为核心的膜材料—膜设备—膜软件—膜应用产业链研发,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2004年,人事部批准设立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三达膜公司正式启动,当年公司‘基于先进分离技术的维生素C生产工艺’项目获得厦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公司并购德国原赫司特公司膜研究技术部Microdyn-Nadir公司,进入产业链的上游膜材料领域。2007年,三达膜公司‘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项目通过鉴定,并成功举办了2007膜分离技术新进展与用膜经验交流研讨会。
    欢迎邀请新人加入发酵工业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站内搜索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
    !4!
    • 电话咨询

    • 13720223167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酵工业网 ( 浙ICP备12009778 )|网站地图

    GMT+8, 2025-2-22 00: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