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发酵工业论坛专家群简介! 发酵原料样品在线申请! 2016食品与医药发酵产业联展
发酵企业数据库,火暴抢购中! 大量发酵技术文献免费下载 发酵工业网专家组,技术服务内容
发酵人才招聘! 美谷分子仪器高效微生物筛选技术资料下载! 《发酵科技通讯》杂志及年会征稿要求!
查看: 5828|回复: 0

生物与农业领域--国家863项目部分成果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194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07-11-11 1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100系列生物传感分析仪快速、精确测定葡萄糖
    名称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HAb18放射免疫诊断剂及治疗剂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细胞工程研究中心
    通讯地址:陕西西安长乐西路17号第四军医大学细胞工程研究中心
    联系人:陈志南
    电话:029-3374547
    项目介绍:本成果主要用于肝癌病人体内导向诊断和治疗。基本原理是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特异性肝癌单抗,经标记放射性同位素组成导向药物,系统质量控制后,从静脉或肝动脉插管注入体内进行放免显像和治疗。131I肝癌单抗放免显像剂已获得国家I类新药I、II期临床批号进入临床,阳性显像率达到90.9%,并能检出0.5cm直径的肿瘤;131I-肝癌单抗导向治疗剂已获得国家I、II期临床批号进入临床,成为低毒、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其完全缓解率达4.1%,部分缓解率达53.1%。
    应用领域或产业:生物技术领域
    市场前景分析:本成果已达中试阶段。世界肝癌四大高发区:为中国、日本、东南亚和中部非洲。尤其是我国,每年肝癌死亡人数为11万人。但目前为止,体内肝癌单抗放免显像剂和治疗剂在国内外尚未见有正式生产的产品,因而本成果在获准新药证书后,将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效益分析与预测:年需求分析如下:

     
    国内市场
    国外(境外)市场
    产值
    “放免显像剂”
    10 万人次(500元/人次)
    10 万人次(1000元/人次)
    1 . 5 亿元
    “治疗剂”
    2 万人次(4000元/人次)
    1 万人次(10000元/ 次)
    1 . 8 亿元
        已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在全国多家医院进行临床应用,获得较好的诊断及治疗效果。
    项目转化所需投资:2000万元
    建议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名称抗VEGF人/鼠嵌合抗体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通讯地址:北京趄阳区潘家园2258信箱病毒室
    联系人:杨治华
    电话:67781331-8439
    项目介绍
    该项目已成功地完成了抗人VEGF人/鼠嵌合抗体的构建及在真核细胞表达的实验研究。证明了该抗体能抑制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在体内能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其抑制率可达49%-70%。同时实现了该抗体在真核细胞的高产量表达,目前表达产量可达20μg /ml。最终的表达产量可达到50μg /ml以上,这样的真核表达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超过国际公认的抗体产业化表达水平(10μg /ml以上)。为该抗体的产业化解决了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也为该成果的转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市场前景分析:本成果目前处于实验室成果阶段。可用于多种恶性肿瘤,血管异常性增生性疾病的治疗,有着良好的应用前量和巨大的市场。
    效益分析与预测:光能开发成治疗肿瘤及血管异常增生疾病的生物药品,预计年销路额可达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项目转化所需投资:已具有生物制药厂房条件的情况下,需投入开发资金约600-800万元人民币
    建议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技术转让

     
     
    名称基因工程抗膀胱癌免疫毒素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通讯地址:北京安外大屯路遗传所
    联系人:黄华
    电话:64857285
    项目介绍:免疫毒素是指抗体与毒素蛋白相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蛋白。其中抗体部分主要负责引导毒素蛋白与靶抗原特异性结合,毒素部分则主要是实施对细胞的杀伤作用。
    基因工程免疫毒素是第三代免疫毒素,克服了第一、二代免疫毒素存在的缺陷:分子过大,难以进入肿瘤的核心部位;在体外用化学方法将抗分子与毒素蛋白分子偶联,效率低、成本高、抗体容易失活;在体内抗体分子与毒素蛋白分子容易解离,毒性大。
    免疫毒素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路线主要有三个特性以区别于其它治疗方案。其一是免疫毒素对细胞的作用方式不依赖于其它试剂或寄主的免疫系统。其二是免疫毒素对正常细胞无害,但能有效地被内吞入靶细胞。最后一点是免疫毒素杀细胞的机制与传统的化疗、放疗的方法截然不同。
    抗膀胱癌免疫毒素与现行的放疗、化疗比较,有如下特点:
        1.放疗、化疗不分青红皂白杀伤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副作用极大。而膀胱癌免疫毒素只杀伤膀胱癌细胞,副作用很小。
        2.化学药物在体内呈弥散分布要很大剂量才能在肿瘤部位达到有效浓度,而膀胱癌免疫毒素是导向药物,小剂量即能达到有效浓度,因而比化学药物治疗效率高得多。
        3.可以用膀胱内灌注法把免疫毒素从尿道注入膀胱内杀死癌细胞,不需作手术。即使癌细胞已转移,免疫毒素仍能治疗。
        4.用其他肿瘤的单链抗分基因置换膀胱癌免疫毒素的抗体部分,即能得到治疗其他肿瘤的免疫毒素。
        5.用大肠杆菌发酵生产、成本低。
    应用领域或产业:医药
    市场前景分析: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发生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国外统计膀胱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4%,国内是3.5-4%。其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3%,占男性恶肿瘤病死率的第七位。它是多发性,多病灶的,并且在经过化疗和放疗等标准治疗方法后,还有很高的发病率。抗膀胱癌免疫毒素在疗效和副作用低方面较之放疗和化疗有独到的优势,因此其市场需求应不存在问题。况且,基因工程的免疫毒素是名副其实的高科技术产品,难以仿制和造假。所以,只要营销策略得当,其市场风险极小。
    效益分析与预测:每一疗程需用10支,每年如有30000个病人使用,销售额为30000×10×500=1.5亿元,需30000×10×0.002=600克免疫毒素。如按每支针剂2mg,售价500元计算,1克免疫毒素价值25万元。
    项目转化所需投资:从实验室到获得新药证书:4000万元;生产设备(不包括厂房):1200万元
    投入产出比、利润率:按年产600克计算,0.222亿,利润率25%
        建议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名称岩藻聚糖硫酸酯生产的中试技术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山东洁晶集团股分有限公司、青岛海洋大学
    通讯地址: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联系人:薛长湖
    电话:0532-2032274
    项目介绍:采用发明专利“可变分子量岩藻硫酸酯的制备方法”从海带或海带加工废弃物生产岩藻聚糖硫酸酯。岩藻聚糖硫酸酯是海带或其它褐藻中存在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降血脂、抗肿瘤、抗菌素、抗辐射、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理功能。工艺特点是将微孔过滤、分子量降解、超滤分级、反渗透浓缩、H2O2脱色和离子交换树脂脱盐等工艺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并能根据不同用途与功能制备不同分子量的产品。具有工艺简单、步骤少、成本低、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等特点。
    应用领域或产业:海洋药物、保健食品
    市场前景分析:该产品是目前日、美等发达国家的研究热点。产品分子量不同,其生理活性也不同。低分子量产品具有较强的抗氧化特性,在抗癌、治疗心血管、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效果明显。市场前景看好。
    效益分析与预测:工艺流程短,成本仅为国外产品的1/3-1/4。特别是本工艺与藻类综合利用企业的治污相结合,每生产1Kg产品,不仅能处理污物100Kg,而且还能获利1.0-1.5万元,效益十分明显。
    项目转化所需投资:年产2吨,需投资300万元
    投入产出比、利润率:投入产出比:1:3
        建议合作方式:面议

     
     
    名称内辐射治癌用玻璃微球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同济大学材料学院
    通讯地址:上海市武东路100号863信箱
    联系人:黄文
    电话:65901283
    项目介绍:本成果涉及用于介入性内辐射玻璃微球的制造方法。本方法是分别将含钇或磷的化合物,高温熔化成玻璃液,淬冷得到玻璃块,粉碎后重熔用火焰喷射法制得相应的玻璃微球。再经原子反应堆中子轰击激活,使分别含磷或钇的玻璃微球,激活成分别含钇-90或磷-32核素的玻璃微球。核素在蜕变时能释放出纯β射线,将此两类玻璃微球介入人体内的癌细胞附近,放射出的β射线能杀癌细胞,不伤及其他健康器官。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且无副作用。经上海中山医院1991年的临床试验,21例中有2例患者生存期已超过6年。解放军总医院的临床试验表明33例晚期肝癌患者,32个月后随访,存活28例。山东潍坊医学院83例晚期肝癌患者作了试验表明1年存活率达84%,2年存活率达72%,3年存活率达67%。
    应用领域或产业:新材料
    生物医学
    市场前景分析:本课题已达工业化阶段。我国每年癌症患者为750-800万人,其中死于肝癌患者达50-60万人。占世界的40%。如果有1/3人居住在城市,得到治疗的话,那末治疗肝癌将有广阔的市场。
    效益分析与预测:每个癌症患者的内辐射治疗费约3000元。其中玻璃微球及辐射活化为3500元,手术费200元,税收及杂项300元,治疗每一个患者的净利润为1000元。
    已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尚在临床试验阶段,玻璃微球未作产品销售;社会效益十分明显,晚期肝癌患者的年活率达67%。有近10%患者存活期超过六年。
    目转化所需投资:申办新药药准费用200万元,推广使用广告费:100万,设备更新100元,总投资约400-500万元。
    投入产出比、利润率:三年后,可获得药准号,每治疗一名患者可获净利1000元,每年按2万病人计,可有2000万元净利。
    建议合作方式:合资生产

     
     
    名称高效固氮大豆基因工程根瘤菌HN32的构建和应用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华中农业大学、黑龙江农科院、广西农业大学
    通讯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
    联系人:周俊初
    电话:027-87393766-2102
    项目介绍:本成果以慢生型大豆极瘤菌22-10为受体,采用构建供体菌基因文库→三亲本杂交→植物筛选的技术路线,将来自快生型大豆极瘤菌B52的3.7kb增效基因导入22-10并通过盆栽试验从获得的转移接合子中筛选出增效菌株HN32。该菌株在小区试验中较受体菌增产7.8%,比不接种对照增产16.8%。在扩大的31个小区试验中平均比受体菌增产7%。经在黑龙江、广西和四川等地进行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试验结果表明HN32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应用前景。
    应用领域或产业:农业
    市场前景分析:本成果已进入中试。在取得农业部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商品化的批准后,该成果在大豆主产区和新发展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效益分析与预测:按我国大豆播种面积的一半需要接种估算,每年将需要根瘤菌剂1万吨以上,本成果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已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在黑龙江、广西和四川推广重组大豆根瘤HN32,191.5万亩,平均增产12.2%。获经济效益几千万元。
    项目转化所需投资:若建厂实施本成果,投资1300万无可建成年产1万吨根瘤菌剂的工厂。
    投入产出比、利润率:按菌剂销价6000元/吨计算,可创产值6000万元,除去年生产成本2000万元,可创利润4000万元。
    建议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名称家蚕生物反应器专用蚕品种及规模化生产工艺路线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通讯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四摆渡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联系人:何家禄
    电话:0511-5616659、5615044
    项目介绍:1.宿主式家蚕生物反应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家蚕表达系统)桑叶饲养专用蚕品种JY1;适应低成本人工饲养的广食性品种P81C,专用不结茧高表达裸蛹品种U02-G,杂交一种P81C×U02-G(即P93);单位表达量比JY1高30-50%的杂交组合S16×A1及二个亲本品种;
        2.适用于宿主式家蚕生物反应器专用蚕品种人工饲料饲养的人工饲料配方及生产工艺;
        3.家蚕生物反应器的无菌规模化人工饲料饲养工艺;
        4.家蚕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技术;
        5.宿主式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基因工程产品的工艺路线;重组病毒的繁殖、保存、接种与产物的收获,精纯前的处理,获取半成品。
    应用领域或产业:饲料和食品加工业
    市场前景分析:该成果已进入中试阶段。预计到2000年、我国配合饲料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5亿吨。这些饲料中10%应用家蚕生产的植酸酶添加饲料,年需要饲养50万张家蚕生产。一个年饲养200张蚕种的小农场,生产的值酸酶产品可添加到400万只鸡的饲料中,可使张种产值从700元提高到4000元,总产值由14万元提高到80万元。这可以推动目前处于困境的养蚕业生产。
    效益分析与预测:一条家蚕生产的植酸酶,可制成,2.5kg减少75%磷的大龄肉鸡饲料,饲养三周后比100%磷正对照增重0.1315公斤,比减少75%磷负对照增重0.2151公斤,增重为12.1和21.5%,试验区食下的饲料降低0.0387公斤。加入家蚕植酸酶的饲料可促进钙及微量元素吸收,降低粪便的40%磷排除量。如按全国鸡的饲养量的10%(相当于江苏省的饲养量)应用该植酸酶添加饲料,仅此,一年就可使农民增加纯收入4亿元以上。
    建议合作方式:面议

     
     
    名称促家畜产肉、产奶性能的新型核酸生物制品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

    通讯地址
    联系人:孟庆勇博士
    电话:010-62891142或62893393转1110(或1116),010-62891327
    项目介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肉、奶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的比重日益增加,人民对肉、奶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提高猪、羊的生长与产肉性能和奶牛的奶产量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1、技术的先进性与独占性
    借鉴人类基因治疗理念和原理,该产品通过一次性注射的方式将高效基因工程体细胞表达载体(DNA物质)注入动物体肌肉内,从而实现活性蛋白的动物体自身异位表达,对动物生长、生产、肉用品质进行调理,增加奶的生产量。
    这是一种不同于转基因(GMO)的技术,是完全适应动物体生理生化过程的安全辅助途径。因为注入的核酸物质并不与动物体的基因组整合,并不参与动物的传代过程,更不可能通过消化道将该物质传递给食用者。因此它是一种不同于GMO的安全放心的促生长产品。
    该项技术由我方独立完成发明创新,技术水平领先于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尽管国外目前也有该类产品的研发,但尚未有商业化报道。因此,加快该产品的产业化不仅仅是着眼于我国市场的经济及社会影响,同时也是我国生物技术产品抢占国际市场滩头的排头兵。因此这是一项填补国内外产业空白的技术转化项目。
        2、潜在的巨大市场
    本项目以高科技为依托,能够快速地进行成果转化。发展迅速、利润可观是其一个显著特点。数据表明:本产品规模化生产后将有望实现肉猪、肉羊的产肉率平均提高20~25%;对于奶牛的产奶量提高15~20%。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数据来说明该产品的市场潜力:

     
    现有头数或年出栏数
    按 1%市场占有计算的头数
    使用该产品后每头提高的增产量
    1%市场占有的总体提高量
    肉猪
    6.12亿头
    612万头
    增产肉 3-5公斤
    增产 1800-3000万公斤
    肉羊
    1.57亿头
    157万头
    增产肉 3-5公斤
    增产 470-780万公斤
    奶牛
    500万头
    5万头
    增产奶 1000公斤
    增产 5万吨
    肉牛
    1.2亿头
    120万头
    增产肉 23-35公斤
    增产 2700-4200万公斤
        如果只按市场1%的家畜使用该产品,其净增利润包括:(1)养猪工业可增加净利润1.5亿元;(2)养羊业可增加净利润0.8亿元;(3)奶牛工业可增加净利润1.2亿元;(4)养肉牛工业可增加净利润2.5亿元。
    将由此可见,提高家畜产肉、产奶性能的新型核酸生物制品的应用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产业化成熟时可实现年产10,000克的产量,同时实现年销售额达到5,000万的企业规模。
        3、技术的成熟度
    本产品自主研发,并已申请专利。目前本产品已经基本完成了中试,通过一定规模的检测,使用本产品后促生长效果显著而且无副作用,其功效性及安全性均是可靠的。
    目前本产品已经可以实现肉猪产肉率提高15%、肉羊的产肉率平均提高22%;对于奶牛的产奶量提高14%。
        4.投资规模
    投资预算——资金累计投入5,200万元,其中约4000万投入用于无菌生产车间的建成(包括基建设施的建设2000万;购置配套生产设备以及生产废料处理设备1500万;设备安装调试先期佣工费用500万);试验设备200万元,主要用于优化生产,深入研究规模化生产的条件,佐剂的配置与使用,降低生产成本以及规模化生产的研究;生产流动资金1000万,包括生产原料、生产雇工、市场开拓等。
    生物技术是一种高投入,但同时也是一种高回报的产业。依赖成熟的技术与广阔的市场需求,同时辅以正确的商业运作,必定会带来丰厚的商业回报。
    我们认为20世纪的生物技术主要是科研阶段,产业建设还处于初期;而21世纪的生物技术将进入广泛的大规模产业化阶段,是它对人类社会作出大贡献的时期,而且这一时刻已经到来。因此,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从发展生物技术长远战略考虑,开发生物技术产业配套技术,加快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才能使我国21世纪畜牧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名称“人源化”牛奶工业化生产的研究与开发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通讯地址
    联系人:孟庆勇博士
    电话:010-62891142或62893393转1110(或1116),010-62891327
    项目介绍:1、产品的性质与意义
    牛奶在我国以及国外人民的膳食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即乳汁及其相关产品是营养最为丰富、并具有免疫调节和疾病防治功能的营养保健品,这一观念的形成应该是源于乳汁中的蛋白是幼畜或婴儿高速生长和免疫保健的唯一源泉的事实,这一观念无疑是正确的。这也使得牛奶及其相关产品拥有了巨大的消费市场。然而牛奶毕竟不是人奶,人奶和牛奶在许多成份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导致饮用牛奶的营养保健功能受到了限制更有甚者会产生一些明显的副作用,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牛奶的消费。科学研究表明,人奶具有2种牛奶不具有的功能:一是人奶具有对人中枢神经系统营养的功能,因此能够延缓衰老、提高智商;二是人奶具有大量的分泌型抗体和抗病原体蛋白,因此能够极大促进人体的免疫力。为此,许多科学家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试图将牛乳进行人乳化,前人的尝试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难以彻底解决上述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最佳途径就是用人乳的蛋白成份替代牛乳的蛋白成份。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出现、发展与成熟为实现这一理想奠定了技术基础,使这一梦想的实现成为了可能。
        2、技术先进性
    所谓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就是通过细胞、胚胎等的操作将我们感兴趣的基因转入动物体内,使之在动物的特定的组织中进行表达,从而获得我们所需要的蛋白,而且这种基因能够顺利地传递给后代,通过繁育可以获得大量的能够生产我们感兴趣的携带外源基因的动物,这种转基因动物很像是一个发酵灌,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我们所需要的蛋白,因此被形象的称为动物生物反应器。在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领域中乳腺生物反应器最为成熟前景也最为灿烂。
    中国农业大学长期从事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工作,并在国际上率先将通过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源化”牛奶的设想付诸实施。该项目拟利用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技术改造牛奶的蛋白成份,使之成为用人奶的主要蛋白替代牛奶相应蛋白的乳产品。据研究,人奶或牛奶的蛋白成份虽然非常复杂,但奶蛋白中的六种蛋白占去其总量的95%以上,因此利用转基因技术只要将6种人奶蛋白基因转移给奶牛,就可以使这些转基因奶牛生产几乎全价的人奶蛋白,因而该开发项目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并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产品的市场分析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2000万婴儿出世,其中有一半的婴儿即1000万左右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获得母乳喂养,因而以其他代乳品作为主要食物来源,其存在的缺陷已是众所周知。而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畜牧也的不断发展已经有约30%以上的人形成了饮用牛奶的习惯,如果更适合我国人民体质的具有重要保健功能的“人源化”牛奶问世,这一数字预计将会有一个巨大的提高,这将是一个更加巨大的潜在市场,本项目的成果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够解决许多社会问题(如一些妇女不能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婴儿等),对提高国民的营养与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积极意义。据市场调查分析,仅婴儿、老人、慢性病人等的潜在市场就达到80亿元人民币/年以上。
        4、研发进度及投资规模
    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中国农业大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1987年开始进行转基因动物方面的研究,相继生产出了转基因猪、转基因兔、转基因山羊和转基因奶牛。1994年开始以转基因老鼠为模型,进行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与开发实验。目前,又在体细胞克隆山羊、体细胞克隆奶牛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2003年,中国农业大学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在我国率先生产出了3头转基因奶牛,并且能够表达具有极高“人源化”价值的重要蛋白的转基因牛也将在年内产生,而且目前已经获得了上述六种主要奶蛋白基因并完成了载体构建和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研究,获得了这些基因的高效表达结构。未来1-2年内将有更多大量的携带不同的具有重要“人源化”价值的基因的转基因牛问世。而敲除主要致敏因子β-乳球蛋白的转基因牛也将在不久的将来问世。因此“人源化”牛奶转基因牛的制作技术已经成熟,其产业化前景非常灿烂。
    对于“人源化”牛奶的产业化,需要建立一个符合转基因安全标准的转基因牛饲养繁育基地,同时还需要一套产品加工储运设施,约需投资6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名称糖尿病一体化检测微系统开发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通讯地址: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联系人:李光
    电话:13858068126
    项目介绍:作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第三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在全世界的患者已逾1.3亿。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监测血液中多种生化指标,以维持血液中适当的葡萄糖水平和胰岛素量、防止心血管病、眼病和神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仅以血糖测试而言,严重糖尿病患者一天须做数次血糖检查:美国的1600万糖尿病人,2002年家用糖尿病测试用品的消费额达到32亿美元;全球的糖尿病测试用品量达到40亿美元。
    采用一次性使用试纸条的家用血液生化测试仪器,为广大糖尿病人带来了极大便利。中国有糖尿病人4300万(卫生部2002公布资料),即便只有十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使用便携式血液生化测试仪、每周测试两次血糖,每年消耗的试纸条总数将达43000万条,以每个试纸条售价2.8人民币(相当于进口产品价格的50-60%)计算,其市场容量可达12亿元人民币。再加其他糖尿病相关的血液生化参数检测,则市场需求更加可观。
    由浙江大学承担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糖尿病一体化检测微系统开发”(2002AA404530)以产业化为主要目标,于2003年7月25日通过验收。其成果便携式家用血液生化测试仪及试纸条,利用微量血液(2-5微升/每参数)在一台便携式仪器上即可实现血糖、总胆固醇、乳酸、酮体和尿酸五种生化参数的检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样机通过卫生部临检中心的临床检测评估和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临床试用,已经达到实用化要求。
    投资本项目5000万元,可以建成符合GMP标准的大型家用血液生化检测仪器生产线,两年内即可达到1亿元人民币产值的生产能力,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需投资经费:2000-5000万元
    预计经济效益:两年达到4000万-1亿元产值

     
     
    名称水果品质实时检测与分级机器人系统研究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通讯地址: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联系人:应义斌
    电话:0571-86971140
    项目介绍: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农业产值很低。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我国农产品产后处理的水平太低,这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为迅速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被列为我国“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第1项,我国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本成果通过自主创新,研制了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柑桔进行智能化实时检测与分级的机器人系统,填补国内空白。这一智能化水果品质检测与分级机器人系统将包括计算机视觉系统、分级机器人、机械输送系统和系统集成技术等部分,计算机视觉系统置于能够同时完成水果快速均匀翻转和输送的机械输送系统的上方,视场覆盖整个传送带的宽度,实时采集快速运动水果的动态图像,并传输给在线计算机,由计算机对数字图像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同时提取柑桔分级国家标准所要求的形状、大小、色泽、果面缺陷和损伤等全部外观品质指标的特征信息,判断图像中每一水果的等级,并确定每个水果的位置信息,然后将指令传输给分级机器人,由分级机器人根据水果分级的国家标准完成水果分级。本项目的研究结果不仅对推动我国的主要水果------柑桔的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而且进而可以实现对苹果、梨、桃子和西红柿等其它农产品的智能化实时检测与分级,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将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价值,并增加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迄今为止,课题组已经申请与本项目相关的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其中已经获得授权的国家专利8项。另外,还有2项国家发明专利的申请书正在撰写过程中。具体清单如下:
    ①.水果品质实时检测和分级机器人系统(发明专利)
    ②.能实现准球形水果自动成单列输送并均匀翻转的装置(发明专利)
    ③.水果品质智能化检测与分级生产线
    (实用新型,已授权)
    ④.基于循环队列控制分级的水果品质实时分级控制系统(实用新型,已授权)
        ⑤.利用移位寄存器控制的水果实时分级控制系统 (实用新型,已授权)
    ⑥.分级机用双锥式滚子水果输送翻转装置(实用新型,已授权)
    ⑦.水果自动分级装置 (实用新型,已授权)
    ⑧.基于机器视觉的水果分级机器(实用新型,已授权)
    ⑨.采用单片机进行同步控制的水果分级机器(实用新型,已授权)
    ⑩.推挽式水果自动分级装置(实用新型,已授权)
    采用移位寄存器控制的机器视觉水果分级系统(发明专利)
    需投资经费:500万元
    预计经济效益:每年可新增产值4000~5000万元,预计每年利税约1000万元

     
     
    名称人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的研制和临床研究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通讯地址: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联系人:张耀洲
    电话:0571-869714146
    项目介绍:本研究成果以家蚕作为生物反应器,通过重组家蚕杆状病毒,在家蚕体内高效表达人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经过纯化处理、剂型加工,制成hGM-CSF口服胶囊,按照国家3+4类新生物制品标准,进行临床前药理、病理及毒理研究,对口服有效机制进行了研究,口服的有效率达到85%以上。上会并获得了I期临床试验批文(批件号:2003L02511)。实现了在国内外首次以家蚕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用生物制品的突破。
    经查新表明,国内外有两篇专利涉及到蚕表达hGM-CSF有关的口服制剂,但它们均为该项目委托人的发明成果。其他研究均不涉及hGM-CSF的口服制剂。所以本项目属原始创新性研究。本研究成果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98124614)。
    基因工程药物一般为针剂,价格昂贵,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而且副作用较大。本项目利用家蚕生物反应器适合于口服的特点,将rhGM-CSF变为口服剂型,使之价格降低,使用方便,副作用也减少,可大大扩大它的应用范围并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成果以蚕蛹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基因工程口服药物,可实现自动化操作,解决了家蚕生物反应器实现产业化的问题。这条路子一旦走通,可有更多的产品可供开发,可形成企业的核心技术和技术平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rhGM-CSF胶囊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肿瘤病和艾滋病人放化疗后的骨髓抑制,对骨髓衰竭、白血病、骨髓移植等均有治疗或辅助治疗的效果。在hGM-CSF支持下,癌症患者和艾滋病患者可接受高剂量的放、化疗,促进骨髓从因化疗而导致的抑制状态中迅速恢复,减少因白细胞水平下降导致的微生物感染。本项目投产后,产品因其服用方便、价格低廉和疗效明显的优势,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将在国内外拥有强大市场覆盖面。
    需投资经费:1000万元
    预计经济效益:1亿元

     
     
    名称一类治疗乙型肝炎新药海鞘醇肝靶向缓释微球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解放军第三O二医院
    通讯地址
    联系人
    电话
    项目介绍:乙型病毒(HBV)性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传染病,发病率高,在我国可达10%,迄今为止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手段。且治疗费用昂贵,预后差,每年约有100余万人死于HBV感染,80%的肝细胞肝癌由HBV引起。我国每年因病毒性肝炎所致的直接医疗费用达300~500亿元,因此,研究开发高效、低毒且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抗HBV特异性药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九五”期间,解放军传染病研究所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单位,以抗病毒生物活性测定为导向,从我国优势海鞘品种中分离得到了具有明显的体内外抗乙肝病毒活性化合物海鞘醇,并申请我国发明专利。“十五”期间,在国家863项目的资助下,将其研究开发成肝靶向缓释微球,该制剂单次给药可维持有效浓度7天,体外对乙肝e抗原抑制率可达70%,毒副作用极低,且原料丰富已得,预计其成品价格将低于Lamivudine,有望成为一个新型的抗乙肝病毒一类新药。目前已建立一个规模化野生海鞘养殖基地,研制了较成熟的海鞘醇微球制剂工艺,制订了海鞘醇微球质量标准,完成海鞘醇微球部分药效学和毒理学实验,为了加快研究进程,使其早日进入临床,欢迎企业介入。

     
     
    名称抗老年性痴呆新药HSH-971简介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通讯地址
    联系人
    电话
    项目介绍: HSH-971是一种海洋酸性寡糖,于1997年立项进行研究,于2001年获国家海洋“863”资助(Ⅰ类抗早老性痴呆新药HSH-971的临床前研究(课题编号:2001AA624140)),目前已基本完成临床前研究内容,即将进入临床研究。
    在药学研究方面,确定了HSH-971制备工艺路线(包括反应条件、精制方法)、化学结构、完善了其原料药的质量标准、进行了原料药的初步稳定性实验,并正在进行制剂学研究;
    在生物学研究方面,完成了HSH-971体内外的主要药效学试验研究、完成了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药理学研究,并即将完成长期毒性试验、特殊毒性试验和药代动力学试验研究。体内试验发现HSH-971对D-半乳糖、东莨菪碱及Aβ脑内注射致衰老模型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体外试验发现其作用机制与抑制Aβ的纤丝形成、拮抗Aβ毒性有关;毒性实验结果显示HSH-971口服给药的LD50为19.17g/kg;药代动力学研究证明HSH-971服用后进入了脑脊液,目前正在进一步开展利用同位素定位标记方法和免疫学方法研究HSH-971体内过程的工作。
        HSH-971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作用机制独特的抗老年性痴呆的海洋新药, 根据实验室实验条件估算,其成本每粒胶囊(50mg/粒)为1.0元/粒,销售价为5.0元/粒,1吨原料药可生产2000万粒,产值为1亿元,成本为2000万元,增值为8000万元;若年产量为10吨原料药,则年产值为10亿元,增值为8亿元。该药研究如获成功,预计与同类治疗药物相比,无论在疗效上,还是在价格上都有其强大的竞争力,有着广阔的产业化前景。

     
     
    名称抗心律失常海洋一类新药的研究与开发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中山大学药学院中药与海洋药物研究室
    通讯地址
    联系人:许东晖
    电话:020-84113651, 013602859142
    项目介绍:本项目为国家海洋863资助项目。目前世界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超过6亿,在中国有八千多万。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在我国已跃居第一位,心律失常是当前发病率很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本项目成功地将人心律失常疾病相关基因Kv1.5克隆在蟾蜍卵母细胞上,建立高通量抗心律失常药物筛选模型,对我国南海海域多种海洋活性物质进行筛选,并进行结构修饰,评价出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新化合物A1998。该方法因直接采用人类疾病相关基因进行药物筛选,可保持与临床试验结果的相关性,大大降低新药开发的风险。
    本新药的创新性在于:在多种动物心律失常实验模型证明,A1998抗心律失常疗效优于我国治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安全性远高于胺碘酮。大剂量A1998对比格狗连续口服给药270天,对动物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无出现类似胺碘酮所具有的肺、肝、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副作用。A1998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合成成本降至2500元/公斤,一个70kg成年人每天用量只需50mg, 原料药成本低于0.13元,可代替胺碘酮占领市场,具有很强的市场开发价值及竞争力。现已经成功开发出口服胶囊剂型。新化合物A1998的化学结构及医药用途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并已申请国际发明专利优先权PCT,受到国家及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本项目研究需投入资金5000万元,3-4年内可获得新药证书。

     
     
    名称I类抗肿瘤新药重组藻胆蛋白-雷普克的研究与开发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通讯地址
    联系人
    电话
    项目介绍:雷普克是海洋生物来源的经生物工程技术得到的重组藻胆蛋白。其较之天然藻胆蛋白(色素和蛋白质复合物)化学成分简单(为一60KD的多肽单体),氨基酸序列清楚,高级结构稳定性好,抑瘤效果更加显著。已有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ZL 96 1 20236.X; 国际专利主分类号:C12N 1/21)。经国家“863”资助进行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发现,其在体外无任何毒性;体内急毒试验证明小鼠静脉注射雷普克,LD50>1.5g/kg,属无毒微毒物质;同时具有明显的抑制小鼠肝癌生长作用,抑瘤率达50-60%;抗肿瘤药理机制研究发现它可明显增强T细胞的功能。我们的研究证明雷普克是一种极有潜力的高效低毒生物技术类抗肿瘤候选药物。
    肿瘤在我国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中位居第二,我国每年约有150万人死于癌症,每年治疗这些疾病的费用高达数百亿美元。本课题的研究不同于传统的细胞毒化疗药物,它的特点是高效、低毒,通过本项目所建立的海洋生物重组藻胆蛋白-雷普克的临床前研究及其所产生的专利技术和产品,将直接或间接地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于研究开发雷普克作为I类抗肿瘤新药,需要大量的资金(约需3000-5000万元),如果企业能加入我们的研究工作,将可大大提高研发效率,使雷普克早日进入临床试验,早日投放市场,届时企业也可得到丰厚的回报。

     
     
    名称抗肿瘤新药K-001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北京华世嘉业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
    联系人
    电话
    项目介绍:国家一类抗肿瘤生物新药——K-001是北京华世嘉业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B-GAP)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
        B-GAP主要从事生物医药及医学保健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拥有专业科研队伍;及多项国家级科研成果,具有较强的科研攻关能力。在对海洋微生物的研究过程中,B-GAP发现了具有明确抗肿瘤功效、且毒副作用极小的生物活性组份,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国家一类抗肿瘤新药——K-001.
        与临床上现已使用的抗肿瘤药物相比,K-001具有效果明确、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机理新颖、价格便宜等特点。
        K-001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证明其安全性很好,并已在晚期肿瘤病例中显示出疗效。B-GAP已在全国9个临床试验基地同时开展II期临床试验。
        K-001已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并申请美、日、欧等国发明专利,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药物之一。
    我国新增肿瘤患者200万人/年。B-GAP具有在3-5年实现5亿元以上年销售额的实力。K-001享受20年专利保护期,其产品生命周期内销售额不低于200亿人民币元。
        K-001产业化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用于临床研究、研发及生产中心建设和营销准备工作。新股东以现金出资对B-GAP增资扩股。对于首批注资的新股东,B-GAP将给予更多的优惠。所有投资者都享有与其投资股份相应的权益,主要股东可获得董事、监事名额。

     
     
    名称猪鸡肉质性状分子标记遗传效应分析及其应用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通讯地址
    联系人:徐宁迎
    电话:86971199
    项目介绍:本研究首次系统地测定了实验猪群的胴体组成、肉的工业质量性状、鲜肉产品的感观质量及其加工性状、脂肪的质量性状,包括pH值(pH1、pHu)、系水力(%)、肌间脂肪含量(%)、剪切力(N)、嫩度、肉色(分)、贮存损失(24h、96h)、熟肉率、肌纤维直径(um)、大理石纹(分)等肉质性状,通过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在肉质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的3个中国地方猪种(金华猪、香猪、梅山猪)和3个著名的外国品种(杜洛克、长白猪和大白猪)进行比较分析,建立不同猪种肌肉和脂肪组织的cDNA文库,采用基因芯片(cDNA Microarray)结合生物信息数据库综合分析和猪基因组文库分离、鉴定与猪肌肉品质和脂肪沉积相关的新基因,通过资源家系筛选出能明显区分外来猪种(大白、长白等)和地方品种猪(梅山猪、金华猪等)的候选基因和核苷酸多态性,建立了适宜的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技术,对所有试验猪进行分子检测;同时,根据已知肉质QTL所在染色体区域和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利用资源家系通过基因组扫描技术筛选肉质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通过进行连锁分析和QTL定位,筛选出具有遗传效应十分显著的DNA分子标记,最终筛选出影响肉质性状的主基因和遗传效应十分明显的遗传标记,完成了用于育种实践的分子诊断试剂盒。




    名称微生物细胞表达产品过程优化技术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通讯地址
    联系人:岑沛霖
    电话:0574-87951220
    项目介绍: SAM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小分子化合物,在医药上具有多种功能,如:SAM具有消炎、减轻疼痛及组织修复功能,对关节病疗效明显;SAM在抑郁症的治疗上有显著疗效,80年代就在欧洲被推荐用作抗抑郁药;给肝病患者外源补充SAM将提高病人体内的SAM水平,进而提高肝脏内GSH水平,可以减轻甚至消除肝脏损伤;SAM还可改善帕金森氏症的失运和僵硬不调,能够改善血液流动,对动脉硬化和脑血栓具有良好的疗效;SAM还具有诱导入睡、改善睡眠、促进皮肤的再生和延缓皮肤衰老等功能。
    本项目采用了酵母细胞高密度发酵的方法,开发了一套适用于小型发酵罐的精确流加发酵控制系统,通过对发酵培养基的改良,并对细胞高密度培养与生物转化两个阶段的控制策略分别进行了优化,在实验室10升发酵罐中,最终的酵母细胞密度达到了108g/L,SAM和GSH的产量分别达到了9.5g/L和0.9g/L,SAM对蛋氨酸的转化率达到了60%左右。初步建立了从酵母细胞中分离提取SAM的工艺路线,使SAM的收率达到了60%以上,所获得的产物谱图与标准品一致。
    本项目已经具备中试条件,已经列入浙江省重大招标项目,将与浙江省横店集团家园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发。

     
     
    名称高效单抗导向溶栓剂的基因工程制备及应用研究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苏州医学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通讯地址:苏州市人民路48号
    联系人:阮长耿
    电话:0512-5101708
    项目介绍:利用基因重组PCR技术,构建了SZ-51H u-scuPA融合基因,转染小鼠骨髓瘤细胞得到能持续分泌融合蛋白SZ-51H u-scuPA的细胞株。其表达产物SZ-51H u-scuPA为兼有抗人活化血小板特性和纤溶酶原激活剂特性的双功能抗体导向溶栓剂。该融合蛋白与uPA进行的溶栓比较结果表明,SZ-51H u-scuPA嵌合分子显示出比uPA更高、更快的溶栓效率,体外提高4.12-8.4倍,体内提高3. 9倍。为进一步降低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并获得分子量更小的导向溶栓剂。将SZ-51单链抗体基因与scuPA32KD基因拼接构建了SZ-51ScFv-scuPA32KD融合基因并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本产品属第三代溶栓剂的研究开发方向之一。SZ-51H u-scuPA和SZ-51ScFv-scuPA融合蛋白有望替代第一、二代溶栓药物用于人体。目前国际上尚未见抗人活化血小板单克隆抗体与溶栓剂的基因重组产品报道。
    应用领域或产业:医药制剂。
    市场前景分析:现处于实验室成果,血栓性疾病临床上十分常见,溶栓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措施。第一、二代溶栓剂在取得肯定疗效的同时也有许多缺陷。利用抗备用栓成分的单抗作为导向剂介导溶栓是今后的发展方向。SZ-51H u-scuPA即是具有这一作用的产品。
    效益分析与预测:SZ-51H u-scuPA作为具有导向和溶栓的双功能分子,如能大规模生产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投入产出比、利润率:不计一次性投资,每天一炉的投入与产出为1:1,利润率约为50%。
    建议合作方式:合作开发、技术转让

     
     
    名称抑制新生血管的新型抗体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通讯地址:北京中关村北1条13号
    联系人:阎锡蕴
    电话:62633718
    项目介绍:采用一种新技术研制出了一系列特异识别新生血管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基因工程抗体。临床病理分析这类抗体识别20多种肿瘤组织中的血管而不与大多数重要脏器的正常血管反应。荷人瘤裸鼠动物实验表明抗体及其偶联物均能抑制多种肿瘤的生长。抗体单独使用即可抑制肿瘤生长的现象是十分罕见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抗体是一种杀伤性抗体,具有诱发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
    这类抗体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价值:1)广谱高效抗肿瘤一类新药;2)肿瘤的辅助诊断和预后测定;3)体内肿瘤显影和手术导向治疗;4)用于人口控制及血管生成有关的疾病;5)发现新的血管标志物,可用于肿瘤疫苗以及新型先导化合物的筛选;6)作为重要的研究工具研究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相互作用,以及胚胎植入与肿瘤侵润的相似性和本质的差异性。
    应用领域或产业:医药
    市场前景分析:本发明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市场前景好。
    项目转化所需投资:500万元。
    建议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名称超高油高芥转基因油菜的中试及深度开发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绿洲农业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
    联系人:陈锦清
    电话:0571-86404170
    项目介绍:反义PEP转基因超高油油菜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首席专家、留日归国博士陈锦清研究员依据其首倡的“底物竞争”假说,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反义PEP基因导入浙江省油菜主栽品种,经多年分子跟踪和农艺性状选拨后选育而成。
    陈锦清博士从光合产物分配的角度出发,根据蛋白质和油脂生物合成以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为共同底物的代谢原理,原创性提出调控籽粒蛋白质/油脂含量比率的“底物竞争”假说和反义PEP基因提高种子含油量技术途径。在该技术思想的指导下,自主克隆油菜PEP基因并构建成反义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其导入油菜基因组,成功获得两个籽粒含油量均比受体品种提高25%以上的超高油转基因油菜新品系,即“超油1号”和“超油2号”,其中“超油2号”的含油量高达52.82%,为世界甘蓝型油菜含油量最高值。该项研究经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由院士领衔的专家委员会鉴定认为,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被568位两院院士评选为2002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点评该成果时指出,这是育种理论与实践的一场革命,为农作物的定向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将来从植物中提取物质作为石油替代品,保持能源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的“利用反义基因调控籽粒蛋白质/油脂含量的方法”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多国国际专利已在美国、法国、加拿大和德国公示,其实用性、创造性和新颖性已被认定。目前,反义PEP超高油油菜的安全性评价已通过中间试验和环境释放试验,并已获准进行生产性试验,可在生产上大面积试种示范,从而成为国内首批进入生产性试验的主要转基因农作物。同时,为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反义PEP超高油油菜的杂交化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标志着反义PEP超高油油菜的产业化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
    以反义PEP转基因油菜高含油量技术入股与大型企业合资组建了浙江绿洲生态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为转基因超高油油菜的研发提供了350万元的风险投资,并投入巨资在浙江省绍兴县海涂经济开发区建立转基因油菜中试与制种基地,面积达2000亩,这一基地的建成为超高油油菜的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附:反义PEP转基因超高油油菜简介
        1.超油1号
    “超油1号”主要特征特性和农艺性状与受体品种“浙油758”相仿,表现植株高大,结角层厚,着角密,每角粒数多,千粒重高,田间生长整齐,遗传稳定。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含油量47.48%,比受体品种的38%提高25%,具有受体亲本的双低特性,芥酸含量0.72%,油酸含量63.03%,亚油酸含量20.84%,油酸+亚油酸含量>80%,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7%,菜籽饼中硫苷含量<30μmol/g饼,达到了高油、低芥、低硫的国际优质食用油标准。“超油1号”产量高,小区折亩产185.6公斤,略高于亲本的172.7公斤,是油菜高产、优质、高油的突破性品系。
        2.超油2号
    “超油2号”主要特征特性和农艺性状与受体品种“浙优油1号”相仿,植株高大,叶色浓绿,多枝多果,丰产性较好,含油量高达52.82%,比受体品种的42%提高25.7%,超过报道的甘蓝型油菜含油量最高值。小区产量165.6公斤/亩,高于亲本的143.2公斤/亩。该品系的育成,除了生产应用以外,还可作为自然界不存在的超高含油量油菜种质资源,为超高油、高芥工业用油菜新品种培育提供良好的起始材料。

     
     
    名称大麦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新品种培育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通讯地址
    联系人:杨建明
    电话:0571-86404151
    项目介绍:成果简介1
        1.品种名称
    优质饲料大麦专用新品种“浙皮6号”。
        2.审(认)定时间和部门
    优质饲料大麦专用新品种“浙皮6号”(原名浙96-113),系用92034与浙皮4号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于1999—2001年度连续2年参加浙江省大麦区域试验,2001-2002年度参加浙江省大麦生产试验,2002年9月15日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浙江省种子管理站的审(鉴)定。
        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高产、稳产
    饲料大麦专用新品种“浙皮6号”于1999—2001年度连续二年参加浙江省大麦区域试验,产量与综合性状均表现突出。其中1999—2000年度区试,全省8个试点平均亩产264.1公斤,居8个参试品种首位,比对照种浙农大3号增产3.41%;2000—2001年度区试平均亩产231.8公斤,位居参试品种第二位,比对照浙农大3号增产9.3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1-2002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58.9公斤,比对照浙农大3号增产7.30%。二年省区试和一年生产试验产量平均,浙皮6号亩产251.6公斤,比对照种浙农大3号增产6.7%。
    (2)早熟、穗粒结构协调
    二年省区试平均,“浙皮6号”全生育期162.5天,比对照早熟品种浙农大3号还短0.2天,特别适用于多熟制大麦产区种植。“浙皮6号”株高82.8厘米,茎秆粗壮;穗粒结构协调,每亩有效穗30.5万,每穗总粒数26.2粒、实粒数24.8粒,结实率94.7%,千粒重39.5克,分蘖力较强,芒长中等。穗层整齐,后期青秆黄熟。
    (3)优质、特别适合于生产大麦型配合饲料
    “浙皮6号”饲用品质优良,根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浙皮6号”籽粒蛋白质含量15.75%,赖氨酸含量0.59%,β-葡聚糖含量1.99%,粗纤维含量2.18%,符合优质饲料专用大麦品质标准。经大麦型配合饲料试产,“浙皮6号”生产的大麦配合饲料品质上佳,饲喂瘦肉率高,生产成本比玉米饲料低10%左右,深受农户和企业的欢迎。
    (4)抗病、抗逆性优良
    “浙皮6号”对当地病害表现为一高抗、二中抗。经浙江省农科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二年田间抗病性鉴定,“浙皮6号”的黄花叶病株发病率1.2%,赤霉病穗发病率32.0%、病情指数6.5%,病粒率2.3%,白粉病叶发病率19.8%,抗病反应型的鉴定结果为高抗黄花叶病、中抗赤霉病和白粉病。“浙皮6号”在生产示范试验中还表现出较抗网斑病,抗倒性较强,耐湿性较好。
        4.推广应用前景
    (1)实际推广面积
    优质饲料大麦专用新品种“浙皮6号”已在浙江省海盐县、海宁市和江苏省盐城市等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根据浙江省种子管理站春花作物分品种面积不完全统计,“浙皮6号”在浙江省的历年推广面积为:2001-2002年度3.1万亩,2002-2003年度7.2万亩,累计推广面积10.3万亩。另据江苏省种子管理站统计,“浙皮6号”已在该省示范试种,其中2002年度试种0.8万亩,2003年度种植4.8万亩。
    浙江、江苏两省二年累计,“浙皮6号”已推广种植15.3万亩,其中2003年度推广11.4万亩。由于“浙皮6号”刚审定,在未来3年内才是推广高潮,种植面积将迅速扩大。
    (2)预计推广面积
    大麦是一个优良的饲料作物,其饲用价值决不亚于玉米。在全球对大麦的需求中,饲料大麦的市场份额占到70%左右,可以说大麦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畜牧渔业的饲料。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制的大麦型配合饲料生产技术获得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大麦型饲料的生产成本比玉米型饲料降低5-10%,在养殖企业中应用效果良好,大麦型配合饲料开始在我国南方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利用南方大片冬闲地、海涂盐碱地大力发展饲麦生产,对于解决我国南方地区饲料的供需矛盾,促进该地区畜牧渔业的发展将发挥重大作用。“浙皮6号”就是根据大麦型配合饲料生产需求而专门选育的优质饲料大麦专用新品种,在南方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将在浙江、江苏、福建等省适宜地区扩大种植,预计最大年推广面积可达50万亩以上,累计推广面积将在200万亩以上。
    (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已经实际推广的15.3 万亩面积计算,优质饲料大麦专用新品种“浙皮6号”已增产大麦230万公斤,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50万元。预计未来3年“浙皮6号”将在适宜地区推广种植200万亩,可增产大麦3000万公斤,增加社会经济效益3300万元;同时可生产大麦型配合饲料80多万吨,将增加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牧养殖户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
    成果简介2
        1.品种名称
    啤酒大麦专用新品种“浙皮7号”。
        2.审(认)定时间和部门
    优质饲料大麦专用新品种“浙皮7号”(原名浙98-26),系用(上93—1758/浙90—142)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2001—2003年度连续二年参加浙江省大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高产、稳产。2003年8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浙江省种子管理站的审(鉴)定。
        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高产、稳产
    饲料大麦专用新品种浙皮7号在浙江省大麦区域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其中2001-2002年度省区试平均亩产244.85公斤,比对照种浙农大3号增产15.4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居所有8个参试品种首位。2002-2003年度省区试平均亩产260.4公斤,比对照浙农大3号增产9.2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仍居所有参试品种首位。二年省区试平均,浙皮7号亩产252.63公斤,比对照增产12.35%,达极显著水平。在大面积生产示范试验中,浙皮7号亩产可达350公斤以上,深受种植户的欢迎。
    (2)饲用品质优良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测定,浙皮7号籽粒蛋白质含量高达17.90%,赖氨酸含量0.54%,β-葡聚糖含量2.15%,粗纤维2.38%,饲用品质优良。有望成为饲料生产企业的以一个原料品种。
    (3)穗大粒重
    浙皮7号全生育期162天,比对照长3天,每亩有效穗25.7万,每穗总粒数26.7粒,实粒数25.5粒,千粒重47.1克,株高83.6厘米。表现为大穗大粒,茎秆粗壮,抗倒性强,青秆黄熟。
    (4)抗病性强
    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病圃连续二年诱发鉴定,浙皮7号黄花叶病株发病率0.9%,赤霉病病情指数4.6,白粉病叶发病率23.9%。鉴定结果为高抗黄花叶病、中抗赤霉病和白粉病。
        4.推广应用情况
    浙皮7号已在浙江麦区开始示范种植5万多亩。并将在未来三年内迅速扩大种植面积。
    成果简介3
        1.品种名称
    优质啤酒大麦专用新品种“苏啤三号”。
        2.审定部门和时间
    苏啤三号原名单95168,系用日本啤酒大麦品种Kinugu taka和Kanto nijo25的中间材料与沪94-043杂交后经花药培养选育而成。2001—2003年度连续二年参加江苏省大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3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丰产性好
        2001年秋播已推荐参加江苏省大麦区域试验,苏啤三号充分发挥了丰产抗倒的优势,在全省7个大麦区试试点上,个个试点增产,其中6个试点名列第一位,一个试点第二,平均亩产401.46公斤,比对照单二大麦增产14.24%,在12个参试品种中第一位。2002-2003年度省区试平均亩产342.75公斤,比对照单二大麦增产6.38%,也达极显著水平,在10个参试品种中居第三位;两年区试平均亩产为372.11公斤,比对照单二大麦增产10.49%,在10个参试品种中居第一位。2002-2003年度江苏省大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为375.34公斤,比对照增产11.91%,达极显著水平,居第一位。
    (2)矮秆、耐肥抗倒
    苏啤三号株高比单二大麦矮10-15cm,正常株高在75-80cm,株高与扬农啤二号相仿,株型紧凑,特别适合棉麦套种和机械化种植,是本轮江苏省大麦区域试验中抗倒性最好的品种。
    (3)抗病、抗逆性强
    苏啤三号弱春性,耐寒抗冻性强,苗期叶色浓绿,幼苗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亩有效穗为60万穗,麦穗较大,约5.5-7.0厘米,长芒,每穗粒数为25粒左右,千粒重为40-45克,正常情况下比单二大麦高1-2克,籽粒外观较好,皮壳薄,腹沟浅,色泽淡,产量三要素较为协调,成熟期较单二大麦早2-3天,后期转色正常。高抗大麦黄花叶病,轻感白粉病和网斑病。
    (4)麦芽品质好
        2001年经中国食品发酵所测定,苏啤三号的蛋白质为12.5%,细粉浸出物为81.3%,粗粉浸出物为79.7%,粗细粉差为1.54,α-氨基氮为204mg/100g,糖化力为239.9WK,库尔巴哈值为40.64,粘度为1.50cp,达到了国家一级啤麦标准,是单二大麦理想的接班品种。2002年经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测定,其浸出物78.7%,α-氨基氮243mg/100g,库尔巴哈值42%,糖化力359WK,综合指标均优于对照品种港啤一号,是国内最有希望替代进口啤麦的特优质啤麦专用新品种。
        4.推广应用前景
    苏啤三号已在盐城地区繁育推广20万亩。
    我国的啤酒年产量已达到24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但由于国内专用啤酒大麦品种选育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较差,麦芽品质一直较低。至“九五”期间,其国产啤麦的麦芽浸出率也仅达到78%左右,长期落后于进口啤麦,造成进口啤麦大幅增加,进口啤麦已占国内啤麦原料需求量的60%左右,严重制约了国内的啤酒大麦生产和啤酒工业的稳定发展。本课题通过花药培养DH育种技术选育出麦芽浸出率超过进口啤麦的苏啤三号,有望提高国内啤麦原料的竞争力,恢复和发展国内啤麦原料的生产和市场,降低进口啤麦的冲击,促进我国啤酒大麦生产和啤酒工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江苏是我国三大啤酒大麦主产区之一,而江苏的啤酒大麦主要集中在盐城地区,盐城啤酒大麦种植面积150-180万亩,单产水平300公斤,均居全国之冠,啤酒大麦品质比较稳定,是传统的啤酒大麦产区,十多年来在全国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目前每年啤酒大麦原料的外销量25-30万吨,已具有可观的规模。盐城已成为我国啤酒大麦主要生产和供应地之一。苏啤三号具有耐肥抗倒、丰产性好、品质较好的优点,有望在近二、三年内取代单二大麦,成为江苏省的大麦主栽品种,可推广500万亩以上。
    成果简介4
        1.品种名称
    啤酒大麦专用新品种“浙大8号”。
        2.审(认)定部门和时间
    浙大8号,原名浙农99-18,系用上90-0988与90-10杂交选育而成,2000-2002年度二年参加浙江省大麦区域试验,表现高产、稳产。2003年8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浙江省种子管理站的审(鉴)定。
        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001年浙江省大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20.55公斤,比对照浙农大3号增产4.01%,2002年度省区试260.3公斤,比对照浙农大3号增产9.19%,达极显著水平。该品种属春性二棱大麦,株型紧凑,穗大粒多,植株矮壮,增产潜力大。两年区试平均,浙大8号亩产240.43公斤,比对照增产6.6%,全生育期160天,比浙农大3号长1天。分蘖能力强,整齐度好,株高适中,穗大粒多,每穗实粒数达28粒,千粒重39.9克,皮薄色淡,抗倒性强,芒长,后期熟相好,易脱粒。中抗赤霉病,高抗黄花叶病。
        4.推广应用前景已开始在浙江省示范试种,将在江、浙大麦主产区推广应用。

     
     
    名称双低、高含油量、高产、多抗油菜新品种选育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通讯地址
    联系人:张冬青
    电话:027-86811834
    项目介绍: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参加本项目,目前已育成双低油菜新品种5个,其中2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3个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正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双低品种2003年夏收在浙江省的种植面积已达200万亩,占油菜总面积的50%以上。
    浙江省食用植物油紧缺,常年进口量达25万吨左右。菜籽油中芥酸含量降低,对人体有利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提高,有利于人民心脑血管健康,浙江省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对优质健康的低芥酸菜籽油一定颇受亲昧。浙江省地少人多,畜牧业和饲料加工业发展较快,常年植物蛋白质饲料调入量达300-350万吨,油菜籽饼粕含蛋白质38-40%,且含硫氨基酸含量较高,是畜禽理想的蛋白质饲料源,过去菜饼中硫苷含量高,硫苷的分解产物硫、睛酸盐对畜禽有毒害作用,因此菜籽饼粕只能作肥料,不能饲用。该项目育成的双低品种将硫苷含量从120umol/g左右降到国家规定的30umol/g以下,使菜饼从肥用变为饲用,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





    名称天然彩色棉特异优良种质材料的创新及其利用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通讯地址
    联系人:邱 新 棉
    电话:0571- 86404092
    项目介绍: 2002年6月12日,本子课题组与浙江帅马服饰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合作开展天然彩色棉系列产品开发的协议”,浙江帅马服饰有限公司作为本子课题组的产品开发基地。应用本子课题组选育出天然彩色棉新品种,在浙江帅马服饰有限公司现有产品开发力量的基础上,共同进行天然彩色棉系列服饰及相关织物的研究开发。双方还共同成立了新一代环保型天然彩色棉系列产品研究开发攻关小组,我方担任攻关小组组长,作为技术依托单位,提供原料、技术等,浙江帅马服饰有限公司作为产品开发基地,反馈给本子课题组技术咨询费4万元,网上技术开发(合作)合同65万元,目前正在共同审报浙江省网上技术开发(合作)项目,开展全程绿色整理工艺研究、浙江帅马服饰有限公司2001年(未与本课题组签订“关于合作开展天然彩色棉系列产品开发的协议”前)销售额不到1000万元,2002年(签订协议后)作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天然彩色棉产品基地,已成功开发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天然彩色棉产品系列6个,已进入杭州、上海、深圳、南京、哈尔滨、广州等各大超市和大型百货商店,还出口东南亚、韩国、美国、日本、欧盟等国,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去年仅天然彩色棉服饰就销售5000多万元,创利税500多万元,并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帅马”品牌荣获“中国知名品牌”称号。今年被浙江省科技厅授予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称号,成为舟山市重点工业企业,浙江省纺织行业重点企业,今年预计可超过1亿多元,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天然彩色棉服饰生产基地,目前正在联合筹建“天然彩色棉科技生态园”。
     
     
    名称新微生物农药抑霉菌素创制研究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浙江省农科院植保与微生物研究所
    通讯地址
    联系人:施跃峰
    电话:0571-86404070
    项目介绍:近年来大棚瓜果蔬菜跳跃式发展,其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恰似一个巨大的真菌培养箱,因此,设施农业很少能幸免真菌病害,绝大部分是一轮紧接一轮滚动式暴发,尤其是白粉病和灰霉病。如连续使用化学农药,不仅难于防治,而且极易造成严重的药害和残留。各地的放心菜工程急需高效安全的生物农药上市。抑霉菌素是我们自主创制的抗真菌生物农药新品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估计我国仅设施园艺及露地蔬菜防治面积的20%采用抑霉菌素,就需年产2%抑霉菌素3万吨以上,潜在市场非常巨大。
    该项目目前主要指标如下:
    ⒈原材料:淀粉、黄豆饼粉等常见农副产品,来源广泛。
    ⒉工艺水平:通过小罐中试,效价14000μg/ml。
    ⒊投资估计:以年产750T 2% 抑霉菌素规模计,设备投资约250万。主要设备有:空气系统、发酵罐、薄膜浓缩器及罐装设备等。抗生素生产厂家原有设备即可通用。
    ⒋效益估算:以年产750T抑霉菌素水剂生产能力计,吨成本14000元,出厂价32000元/T,年毛利达1350万元

     
     
    名称乙肝治疗性疫苗系列产品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复旦大学,复旦悦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
    联系人:袁正宏,闻玉梅
    电话
        项目介绍:-干扰素和拉米夫定,但疗效有限且存在较大副作用。以接种病毒的抗原或相应成分(疫苗)、通过激发、增强和调控机体抗HBV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而达到治疗乙肝目的的乙肝治疗性疫苗自20世纪90年代来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已成为研究和探索治疗乙肝患者新途径的热点之一。乙肝表面抗原、抗体组成的免疫原性复合物(IC)及乙肝表面抗原-抗体-DNA三重复合物型乙肝治疗性疫苗是在863计划资助下发展起来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制品,a乙型肝炎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目前抗病毒治疗主要应用已分别在1997,1999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01年获得美国专利, 在HBsAg阳性转基因鼠中证实可不同程度地使清除鼠血清中HbsAg,并产生抗-HBs, -干扰素及CTL。目前,g诱生 HBsAg-HBIG(IC)型乙肝治疗性疫苗已完成三批产品的试制、通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所鉴定、完成临床I期实验,正准备进入临床II期试验; 乙肝表面抗原-抗体-DNA三重复合物型乙肝治疗性疫苗则已基本完成实验室研究,正准备申报临床研究。在“十五”863的资助下, HBsAg-HBIG(IC)型乙肝治疗性疫苗拟完成临床研究, 获得新药证书,进入市场; 抗原-抗体-DNA三重复合物型乙肝治疗性疫苗则完成生产工艺研制,获得临床研究批号。
    鉴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的多样性与病毒株的生物学特性和机体的免疫应答有关,不同动物机体对HBV诱生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的强弱可以不同, 可诱生机体产生不同类型和程度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乙肝表面抗原、抗体组成的免疫原性复合物(IC)及乙肝表面抗原-抗体-DNA三重复合物型乙肝治疗性疫苗将可满足不同类型患者的需要, 将为广大慢性乙肝患者带来福音。
    技术水平:
    本项目在理论和技术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具体表现在:
        1.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复合物型治疗性疫苗是在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基础上发展的专有技术, 而乙肝表面抗原-抗体-重组质粒DNA三重复合物则已分别获得中国和美国专利,均为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制品,属国家生物类一类新药。一类新药享有12年的市场独占保护期。
        2.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上述治疗性疫苗的作用机理及疗效均较明确,在技术和理论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尚无可替代产品的研究报道。重组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复合物型治疗性疫苗是针对我国众多乙肝患者感染特点作大量研究的结果,已明确其作用机理为增强抗原提呈细胞对乙肝表面抗原的提呈和加工、从而促进机体的免疫应答;除在乙肝表面抗原转基因鼠中证实可使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水平降低、可诱生免疫耐受鼠产生特异性抗体外,在慢性乙肝患者中也已获得可使血清中HBV DNA、HbeAg转阴的初步结果。目前正在进行临床II期试验。
        3.鉴于乙肝患者病情的多样性,已形成了可适用与不同乙肝患者的系列乙肝治疗性疫苗,如重组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复合物型治疗性疫苗面向的主要群体是乙肝患者,而乙肝表面抗原-抗体-重组质粒DNA三重复合物及DNA疫苗主要用于乙肝病毒携带者。而其它研究单位和公司的治疗性疫苗则比较单一,无系列产品和可替代产品。
    知识产权情况:
    本系列产品的专利情况:

    专利名称
    专利
    内 容 简 介
    1、一种新型免疫原性复合物制剂及制备方法
    ZL93112409.3
    本发明一种新型有免疫原性复合制剂,属免疫调节制剂领域。本发明由抗原一抗体组建,抗原量多于抗体量,利用抗原抗体复合物为载体,携带抗原,改变抗原递呈形式,增强机体疫苗性。本发明不加固体介质,可避免因固相介质引起的不良反应。对治疗持续性病毒感染具有较好的效果。本发明制备方法简便,实用。经过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治疗实验有较好的效果。小鼠免疫应答实验的抗体滴度较对照组高。
    2.一种新型DNA疫苗载体
    中国专利公开号 CN1382492A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是一种新型的可适合于人体内使用的 DNA疫苗用载体,由CMV启动子/增强子、BGH转录终止信号、多克隆位点、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可有效刺激人免疫系统的免疫刺激元件及外源蛋白编码基因组成。可有效刺激人免疫系统的免疫刺激元件为具有5'-AGCGCT-3'、5'-AACGTC-3'结构的寡核苷酸。DNA疫苗用载体接种机体后可诱生有效的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可有效刺激人免疫系统的寡核苷酸与蛋白抗原同时使用可提高诱生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的能力。两者均可用于疾病的预防或治疗。

    本发明也涉 及 所述 DNA疫苗用载体及可有效刺激人免疫系统的寡核苷酸的构建及筛选方法。
    3. 抗原-抗体-重组DNA复合型疫苗
    中国发明专 ZL97106291.9
    美国专利号 6221664 B1
    本发明是一种抗原一抗体一重组 DNA复合型疫苗。本发明由微生物抗原一抗体与带有编码微生物的一种或几种基因的重要质粒DNA制备成复合型疫苗,通过诱生对微生物感染处于免疫应答低下或免疫耐受产生应答,可显著提高机体的特异性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具有抗原提呈形式多,诱生免疫应答速度快,而且用量少,稳定性高等特点,不仅可用于注射免疫,还可用于呼吸道粘膜等局部免疫,经小鼠试验,抗体阳性率和效价以及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均高于对照组。
    4. 一种可增强基因枪接种DNA疫苗诱生Th1型免疫应答的新策略

     
    中国专利申请号 :03142099.0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可增强基因枪接种 DNA疫苗诱生的Th1型免疫应答的新型策略,它是在基因枪接种质粒DNA疫苗的同时共导入一定比例的合成的寡核苷酸CpG DNA(CpG ODN)作为佐剂。动物免疫实验证实:该策略能增强基因枪接种DNA疫苗的Th1型免疫应答水平,包括总IgG,IgG2a,特异性CTL活性,抗原特异的IFN-γ产生能力。该策略有利于克服基因枪接种DNA疫苗诱生低水平Th1型免疫应答的缺陷,可用于肿瘤及病毒持续性感染等的治疗。本发明也涉及制备质粒DNA-CpG寡聚核苷酸包裹金颗粒的方法。
        风险与对策:
        (一)、加入WTO有否影响?
    生物制药是一个需要高投入的新兴行业,1997年美国对生物工程的风险投资已超过500亿美元,而且每年追加50亿美元。而我国十几年来的总投入才40多亿人民币。我国在生物制药研究上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新产品的研究上极其缺乏竞争力。加入世贸组织后,将不断受到国外新产品的冲击。根据有关专家的观点,尽管我国的生物制药面临不利的局势,但在该行业中仍将有从中受益的公司。一些拥有自行开发的新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将是加入WTO的最大受益者,因为它们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不会受到冲击,产品的出口渠道将变得更加通畅。
    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由于实验室非常注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的研制开发,特别未来的主要产品之一——抗原-抗体-重组DNA复合型疫苗已经获得美国等专利,这对于将来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因此,加入WTO以后对从事的业务影响不会很大,相反凭借实验室基础理论的研究优势,以及科研人员的敬业精神,可以依靠比国外低几十倍的投入换来巨大的收益。
        (二)、技术风险
        1. 开发风险
    对于新产品来说,开发失败的风险是肯定存在的,国外一般来讲,一个生物工程药品的成功率仅5~10%,时间需要8~10年,投资需要1~3亿美元。
    而实验室的许多成果的前期开发工作已经完成,目前的主要工作是进行中试和产业化,因此失败的风险已经很小,另外前期的投资也比较小,估计3000万元人民币基本可以完成产品的中试。
        2. 仿冒风险
    “抢注新药证书、抢占市场占有率”是开发技术转化为产品时的关键,也是不同开发商激烈竞争的目标,若被别人优先拿到药证或抢占市场,也会前功尽弃。因此只有加快中试的步伐,在国内外尚未有此类产品面试之前,抢先上市,独占市场。
    从另一个角度,由于实验室的两个主要产品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其中一个已获得美国专利,因此这两个主要产品至少可以有十几年的独占保护期,在这段时间内,可以获得能够的利润开发新的产品。一般一种新生物药品一般上市后2-3年即可收回所有投资,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利润回报能高达10倍以上。
    美国Amgen公司1989年推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1991年推出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1997年的销售额已分别超过和接近20亿美元。
        3.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新的替代产品的出现对现有技术的冲击。但一种新产品的出现必须有其强有力的理论背景,如现在最热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实验室在乙肝病毒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因此在近几年内出现新的替代产品的可能性不大,相反本产品对国内外的同类产品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研究开发单位情况介绍:
    (1) 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于1985年经卫生部批准建设,1986年开始运转,2001年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教授担任学 术 委员会主任, 袁正宏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确定的主要学术方向为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及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基因变异、致病性和机体防御机理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目标是从分子生物学及分子免疫学两个方面研究病毒及细菌性感染的机理,探索终止感染的途径,为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病毒和细菌性感染提出新思路和新方法。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选择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乙型肝炎为重点分别从病毒分子生物学及分子免疫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近五年,获得国家863,973计划,欧盟合作基金等30多项课题的资助,到位经费1000多万元;发表论著200余篇,其中近20%在国际杂志发表。已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已成为一个在国内领先、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实验室,已与美、英、德、澳大利亚及香港大学等的多个国际著名实验室建立了合作关系。
    (2)上海复旦悦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复旦悦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9月10日,是由复旦大学与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等股东共同出资组建而成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5000万元。公司首席科学家为中国微生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教授,总经理为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袁正宏研究员。
    公司以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在病毒持续性感染的机理与对策方面形成的独特理论及技术体系为核心,充分利用股东单位在学科综合、科研、人才以及资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致力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爱滋病毒等)及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基因变异、致病性和机体防御机理的研究,设计新的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分子或药物,开发预防和治疗性疫苗,研制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
    目前,公司已经建立并正在积极发展包含研发、诊断试剂及技术服务三方面的业务。
    合作方式:
    与有志于在生物医药领域发展的投资者对现有的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共同组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后将充分利用复旦大学医学院在医药和临床方面的优势、实验室在科研、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和投资者的资金、经营管理的优势,致力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爱滋病毒等)及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基因基因变异、致病性和机体防御机理的研究,设计新的抗病毒的分子或药物,开发预防和治疗性疫苗,研制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形成集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一体的生物技术公司,不断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填补我国医药领域的空白,向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造福于人类的生物医药制品和服务,为投资者取得丰厚的投资回报;促使实验室发展成为规模和水平均为世界一流的实验室、成为国际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基地,同时使公司成为世界生物医药工程领域的中坚力量。

     
     
    名称重组葡激酶及新剂型研制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成都金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
    联系人
    电话
    项目介绍: 2003年7月8月,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DA)批准了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简称植生所)与成都金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金鹏公司)研制的溶血栓创新药物(新生物制品第一类)-“注射用重组葡激酶”的新药注册,颁发了新药证书。全世界第一个“注射用重组葡激酶”基因重组创新药物在我国诞生,研究者率先注册了以汉字命名的生物制品的新药,并首先制定了新药的质量标准和使用说明书。该项研究已获得多项中国发明专利,是一个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该药的临床试验是由北京协和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研究负责单位,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第三临床医学院等国内15家重点医院参加研究,经过I、II期临床及对照试验、开放试验,历经六年时间,完成了300多例临床病例,经国家药监部门对试验结果的综合评价,证明该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创新——是技术研发的灵魂,正是由这一理念驱使,该项目的研究者们完成了第一阶段研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由于重组葡激酶有较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所以研究工作还在继续进行,研究单位将认真总结经验,继续走创新之路,争取研究工作取得更大成果。现将项目概况简介如下:
    技术水平:
    重组葡激酶 (Recombinant Stapylokinase r-Sak )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制备的一种新型溶血栓药物。用于由血栓引起的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并有治疗外周血管血栓及由血栓引起的缺血性组织坏死类疾病的应用前景,也可开发成预防治疗血栓病的药物。它与目前临床使用的链激酶 (SK )、重组链激酶 (r-SK ) 、尿激酶(UK)、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相比,具有溶血栓速度快、毒副反应小、成本低且易于生产等优点。因此,新型高效的r-Sak被列入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和“十五”重大科技专项(863计划)的重要课题,是国家规划研制完成的十种一类新药之一。r-Sak在国际生物医学领域也是一个研究热点,世界卫生组织(WHO)目前推荐六种溶血栓药物在急性心肌梗塞和脑梗塞进行临床应用和大规模临床研究,r-Sak是其中优先推荐的药物。
    本课题对r-Sak的研究始于1982年,1985年研究负责人王家驯等人率先发表了“产生葡激酶的溶原性转换噬菌体的研究”的论文(病毒学报1985年第一卷第二期),并在1990年在国内率先克隆出葡激酶的基因,此后成功构建了r-Sak工程菌株。1995年植生所与金鹏公司合作,组成联合研制小组,由金鹏公司负责,开始进行中试研究,探索并建立了大规模发酵、纯化和冻干的生产工艺,并对r-Sak的23项检控质量指标进行研究,编制了制造检定规程,期间对该药物进行了系统的临床前动物药理、药效、毒理、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1996年11月本品向原卫生部药政局药品审评中心申请进行临床试验。1997年12月经原卫生部药政局批准【(97)制申体第48号】,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I期临床研究。1999年3月药品审评中心组织专家对本品的I期临床及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进行了审评,并批准进入Ⅱ期临床研究【(1999)制申体字第24号】。按批件要求Ⅱ期临床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临床研究负责单位北京协和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在完成第一阶段试验后,经审评批准进入了Ⅱ期临床第二阶段试验,试验工作在15家医院进行。2001年7月开始进行开放试验。临床研究历经六年时间,完成了300多例临床病例。2003年7月8日获得SDA的批准,r-SaK获新药注册,取得新药证书。
    专利情况:
    本研究已申请了三项中国发明专利,其中两项已获得中国专利授权。
        1、溶血栓药物重组葡激酶,已获授权,专利号:ZL00112674.1
        2、一种重组葡激酶的生产方法,已获授权,专利号:ZL00112673.3
        3、新型溶血栓药物重组葡激酶抗体的制备和检定方法,专利公开号:CN1316438A
        除中国专利外,本研究受到国家科技部的专项资助,已委托专利代理公司向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新型溶血栓药物重组葡激酶及生产方法>的国际发明专利。为该项技术和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做充分准备。
    溶血栓药物的动态市场需求分析:
    溶血栓药物在实际应用中已经显示:三期动态(治疗、疾病控制、可持续稳定地增长)市场运作模式。因此,特作以下分析:
        1、溶血栓药物的应用需求量评估:包括以下:
        1.1 治疗性溶血栓药物应有需求量分析
    表1:

    国家及地区
    人口(亿)
    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及人数
    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率及人数
    血栓性疾病使用人数
    微血栓疾病使用人数
    应用需求量(人口×发病率加使用人次)
    中国 (大陆)
    12.7
    257,326万
    197,250万
    40-50万
    4.5万
    625.5万
    北美
    3
    179,54万
    267,80万
    7-12万
    1万
    144.5万
    欧盟
    2.5
    179,45万
    213,53万
    5-9万
    1万
    106万
    中东
    1.5
    179,27万
    232,35万
    3-5万
    0.6万
    66.6万
    亚太 (日本

    和澳大利亚)
    2
    237,47万
    185,37万
    4-5.5万
    0.8万
    89.8万
    俄罗斯
    1.5
    197,30万
    247,37万
    3-5万
    0.7万
    71.7万
    印度
    10
    227,227万
    215,215万
    25-35万
    3-4万
    475.5
    小计
     
    756万
    707万
    104.5万
    12.1万
    1579.6万
        说明:发病率与患病率均为1/10万计量。上述地区的平均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208/10万;平均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率:222/10万。基本代表WHO的标准。
        1.2 中期开发的用于疾病控制水平溶血栓药应有需求量
    表2
        (人口统计同上)

    国家及地区
    脑出血的发病率及人数
    心绞痛的发病率及人数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早期控制率及人数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及人数
    高血压晚期的患病率及人数
    应用需求 (人口×发病率或患病率)
    中国 (大陆)
    111,141万
    400,508万
    500,635万
    300,381万
    250,317.5万
    1982.5万
    北美
    80, 24万
    600,180万
    500,150万
    300,90万
    200,60万
    504万
    欧盟
    80, 20万
    400,100万
    500,125万
    300,75万
    200,50万
    370万
    中东
    80, 12万
    400,60万
    500,75万
    300,45万
    250,37.5万
    229.5万
    亚太
    100, 20万
    500,100万
    500,100万
    250,50万
    200,40万
    310万
    俄罗斯
    80, 12万
    500,75万
    500,75万
    250,37.5万
    200,30万
    229.5万
    印度
    100,100万
    400,400万
    500,500万
    200,200万
    250,250万
    1450万
    小计
    329万
    1423万
    1660万
    878.5万
    785万
    5075.5万
        说明:平均脑出血的发病率:90/10万;平均心绞痛的发病率:457/10万;平均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早期控制率:500/10万;平均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271/10万;平均高血压晚期的患病率:221/10万。
        1.3 预期开发的用于缺血性疾病控制的溶血栓药应有的需求量分析

    国家及地区
    人口(亿)
    抗粘 (手术后)连制剂需求人数
    结缔组织疾病的发病人数
    慢性神经卡压疾病发病人数
    估计预期可开发的应有需求量 (人数)
    中国 (大陆)
    12.7
    约 5000万
    约 500万
    约 1000万
    约 6500万
    印度
    10
    约 4500万
    约 450万
    约 1000万
    约 6000万
    港、澳、台
    0.3
    约 100万
    约 10万
    约 20万
    约 130万
    小计
    23
    约 9600万
    约 960万
    约 2020万
    约 12630万
        说明:预期可开发的需求量是在治疗与疾病控制需求量完成后的适应症范围扩展!
    小结:上述应用需求量的列表分析,全部经国内外文献资料核实后并提示: 1、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应用需求量市场在三个动态市场上均很大,是因为人口的因素所决定; 2、心绞痛的发病率包括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二个侧面的发病率。几乎各占一半(WHO的评价)。3、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控制率即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减去其发病率的指数,平均指数均为500/10万左右(WHO的评价)。
        2、溶血栓药物实际使用量的分析:
        2002年溶血栓药为在治疗领域的使用量分析
    表4

    国家及地区
    尿激酶
    人数
    键激酶
    人数
    tPA类
    人数
    降纤酶
    人数
    蛇痛类
    人数
    葡激酶
    人数
    需求量占有率 %
    使用份额占有率 %
    中国
    (大陆)
    43万
    1万
    16万
     
     
     
    10
    A:71.7,B:1.7,C:26.6.
    北美
    30万
     
    71万
     
     
     
    70
    A:30;C:70.
    欧盟
     
    41.4万
    27.6
     
     
     
    65
    B:60;C:40;
    中东
    7万
    7万
    9.31万
     
     
     
    35
    A:30;B:30;C:40:
    亚太
    31.43
     
    31.43
     
     
     
    70
    A:50;C:50;
    俄罗斯
    13万
    13万
    17.2
     
     
     
    60
    A:30;B:30;C:40
    印度
    24万
    24万
     
     
     
     
    10
    A:50; B:50
    小计
    148.43
    86.4
    172.54
     
     
     
    407.37
    A:36;B:21;C:43:
        说明:溶血栓药为在治疗领域的使用量,是实际应用于ICU的人数。在占有率表现有二个方面,即整个需求量的占有率和单味药在整个使用药物中的占有率。A:尿激酶;B:键激酶;C:tPA;D:蛇毒类;E:降纤酶。其中:需求量占有率=使用溶栓药人次总和÷应有需求量×%;使用份额占有率=各溶栓药使用人次÷使用溶栓药人次总和×%。
    提示:目前溶血栓药在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文化、医疗设施与法律的水平较高,需求量占有率较高,使用溶栓药的份额以tPA和尿激酶为主流,在各国的市场比重大。而链激酶主要在欧洲市场上使用高。发展中国家的需求量占有率虽低。但市场有很大的治疗性扩展用药空间。
    溶栓药在疾病控制应用方面的使用量分析
    表5

    国家及 地区
    尿激酶 人次
    键激酶 人次
    tPA类 人次
    降纤酶 人次
    蛇毒类 人次
    葡激酶 人次
    需求量占有率 %
    使用份额占有率 %
    中国 (大陆)
    35万
     
     
    45万
    20万
     
    5
    A:35;D:45;E:20:
    北美
    176.4万
     
     
    176.4
     
     
    70
    A:50;D:50:
    欧盟
    120.25万
     
     
    120.25
     
     
    65
    A:56;D:50
    中东
     
     
     
    28.75
    28.75万
     
    25
    E:56;D:50
    亚太
    86.8万
     
     
    43.4万
    86.8万
     
    70
    A:40;D:30;E:40:
    俄罗斯
    55.2万
     
     
    27.6万
    55.2万
     
    60
    A:40;D:30;E:40:
    印度
    30万
     
     
    30万
    90万
     
    10
    A:20;D:20;E:60:
    小计
    503.65万
     
     
    471.4
    280.75万
     
    1255.8
    A:40;D:37.5;E:22.5:
        说明:溶栓药在疾病控制方面的使用量高于溶栓药在疾病治疗方面的使用量。
    提示:目前溶栓药在疾病控制方面的使用量。发达国家由于医疗保险和社区控制措施的完善,需求量占有率(使用量)也是很高。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其需求量占有率低,证实溶血栓药在疾病控制方面,发展中国家有很大的用药开发空间。注意:疾病控制用溶血栓药物与治疗性药物有较大的区别,偏重于抗血粘度极高,作用缓的溶血栓药。
    小结:溶血栓药的需求占有率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治疗和疾病控制领域的应用存在巨大的反差,发达国家目前市场扩充主要是用药质量的扩充,而发展中国家市场扩充主要药品服务数量的扩充。
        2.3  溶栓药在预期开发适应症中的使用量的前瞻性分析(主要考虑在神经卡压方面和抗手术粘连的液态制剂方面,使用量从2004年国内预期使用量):表6

    药物名称
    神经卡压人数
    手术后粘连人数
     
    各种扭伤
    各种关节伤
    各种韧带伤
    心血管手术
    神经手术
    骨关节手术
    腹部手术
    葡激酶
    10万
    10万
    20万
    2万
    1万
    5万
    50万
    尿激酶
    20万
    20万
    20万
    5万
    2万
    10万
    100万
    小计
    30万
    30万
    40万
    7万
    3万
    15万
    150万
        市场应用性分析提示:1、市场应有需求量提示:溶血栓药分动态三期的适应症开发,在发达国家;主要是溶血栓药质量和新适应症的开发。发展中国家主要是溶血栓药的服务数量与服务医疗基础建设的开发。2、市场需求量占有额度分析提示:治疗和疾病控制所需求的空间还很大,作为第三代溶血栓药市场份额,在占有率空间,还基本是零阶段,其中葡激酶,由于在第三代中,价格,使用效率,副反应等占优;因而,无论质量和数量均有市场竞争优势。3、溶栓药的后续科研及换代产品,或多品种,多剂型产品的新适应症范围特广,这为可持续发展和产品后继开发提供了市场基础。4、葡激确的市场开发点,应于在疾病控制方面、疾病健康、到治疗方面,在剂型开发方面,新适应症扩展上,投资规模上。估计葡激酶产品具市场前瞻性,可持续增长的销售评价优势。
    溶血栓药物风险分析:
    威胁国人生命的两大杀手——心肌梗死与缺血性中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为45至55/10万人,其死亡率极高,城市32.39/10万人,农村17.99/10万人。25岁以上人群因急性心梗损失的调整伤残寿命年(DALY)在2000年为3.57/千人口。急性心梗直接医疗费用平均为28257元/例(据2000年卫生部属医院统计),仅2000年测算急性心梗疾病的治疗费用约为40亿元(按平均发病率20%患者得到治疗计算)。中国中风发病率男女分别为89.6至314/10万人、76.7至212.2/10万人。中风的死亡率是急性心梗的4至6倍。2000年中风死亡率城市127.96/10万人,农村115.2/10万人。25岁以上人群因脑血管疾病损失的调整伤残寿命年在2000年为12.5/千人口。缺血性中风的直接医疗费用2000年为10489元/例(据2000年卫生部属医院统计),2000年缺血性中风的治疗费用约为66亿元(按平均发病率20%患者得到治疗计算)。在上述治疗费用中使用溶栓药物的费用为40%,约为42亿元。
    资料显示:从全国主要城市典型医院用药情况来看,有20多个品种进行临床使用,其主要的抗血栓形成药有tPA(23%)、氯苄吡啶(16%)、蚓激酶(14%)、尿激酶(11%)、低分子肝素钠(6%)、阿特普酶(6%)、肝素钠(4%)、蕲蛇酶(4%)、西洛他唑(4%)和依诺肝素钠(3%),前10位品种的市场份额超过九成。

    排名
    品种
    医院市场竞争格局
    1
    TPA
    23%
    2
    氯苄吡啶
    16%
    3
    蚓激酶
    14%
    4
    尿激酶
    11%
    5
    低分子肝素钠
    6%
    6
    阿特普酶
    6%
    7
    肝素钠
    4%
    8
    蕲蛇酶
    4%
    9
    西洛他唑
    4%
    10
    依诺肝素钠
    4%
        但上述统计有以下缺陷:1,缺乏对抗血栓药的三种类药的基本认识,即抗血栓三种类药。2、其作用方式、作用点不同,但是是协同的作用。3、三种类药可并行使用。因此不应等同为一种份额评估。4、不能真实反映各类抗血栓药的个体所占份额,只能作参考。
    比较真实地反映重组葡激酶的预期市场的前瞻性分析是以下提示:
        3.1、葡激酶2004-2008年治疗用预期销售分析
    表7

    年份
    销售数
    治疗性使用
    疾病控制使用
    年销售额折合人民币
    国内所占溶栓药的比值 %
    所占市场份额 %
    2004年
    5万支
    2万支
    3万支
    1亿元/年
    0.5
    5
    2005年
    25万支
    10万支
    15万支
    5亿元/年
    1
    12.5
    2006年
    50万支
    20万支
    30万支
    10亿元/年
    5
    20
    2007年
    100万支
    50万支
    50万支
    20亿元/年
    10
    30
    2008年
    200万支
    100万支
    100万支
    ≥ 40亿元/年
    15
    40

    说明:每支按2000元人民币/支计测,每人每次使用2支。国内所占溶栓药的比值%:葡激酶的年销售额÷溶栓药应有年需求量×%。所占市场份额%:葡激酶的年销售额÷溶栓药应有年使用量×%。计算葡激酶在市场上的销售产值增长幅度为:>200%。.葡激酶在市场上的市场份额的增长特性为:>200%.
        3.2、2004-2008年国内外治疗性溶栓药物的市场变化率估计
    表8

    年份
    北 美
    欧 盟
    印 度
    俄 罗 斯
    中国大陆
    需求量占有率 %
    第三代产品占有率 %
    需求量占有率 %
    第三代产品占有率 %
    需求量占有率 %
    第三代产品占有率 %
    需求量占有率 %
    第三代产品占有率 %
    需求量占有率 %
    第三代产品占有率 %
     
    2004年
    75
    15
    65
    15
    15
    5
    65
    15
    20
    5
    2005年
    80
    20
    70
    20
    20
    10
    70
    20
    30
    12.5
    2006年
    85
    25
    75
    25
    25
    15
    75
    25
    40
    20
    2007年
    90
    30
    80
    30
    30
    20
    80
    30
    50
    35
    2008年
    95
    35
    85
    35
    35
    25
    85
    35
    60
    50

    说明:中国大陆数值仅限葡激酶在市场上国内需求量。其增长幅度为:>200%。
        3.3、2004-2005年国内外疾病溶栓药物的市场销售增长指数
    表9

    年份
    北 美
    欧 盟
    印 度
    俄 罗 斯
    中国大陆
    估计销售产值美元
    比上年增长率 %
    估计销售产值美元
    比上年增长率 %
    估计销售产值美元
    比上年增长率 %
    估计销售产值美元
    比上年增长率 %
    估计销售产值美元
    比上年增长率 %
     
    2004年
    40
    10
    20
    10
    2
    10
    5
    5
    3
    10
    2005年
    45
    10
    22
    10
    2.2
    10
    11
    15
    3.6
    20
    2006年
    50
    10
    25
    10
    2.5
    10
    12
    10
    4.4
    20
    2007年
    55
    10
    28
    10
    2.8
    10
    13.5
    10
    5.3
    20
    2008年
    60
    10
    31
    10
    3.1
    10
    15
    10
    7
    20

    说明:中国大陆数值仅限国内销售额。增长幅度为:>20%。高出世界一倍。
    小结:从溶栓药、葡激酶今后的销售趋势来看,应集中于:
        1、提高国内溶栓药的需求量占有率为基础的扩充,包括建立更多的ICU,集中提高医生对缺血性心血管病治疗新技术普及,普及心外科手术率,积极宣传门诊、社区溶血栓治疗的继续教育等措施,扩大溶血栓治疗的服务面。2、抓住发达国家溶血栓市场增长的优势,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特别要突出重组葡激酶,在第三代溶栓药开发中的特定优势,积极扩大销售面。例如,占领北美10%的溶血栓药销售市场,每年可增加4—6亿美元的销售产值。3、目前WHO对世界各国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经过十年追踪调查,已确定基本控制,提出了稳定发病率,降低患病率为主的方针,即加强疾病控制为主线的溶血栓药应用指导原则。因此,溶血栓药的应用要从治疗型,转为疾病控制型及健康保健型。
    目前,国外许多医药生产企业进军中国大陆,原因在于大陆的熟练、半熟练劳动力价格便宜,劳动力成本低,利润空间较大,这是在中国进行产品加工制造的重要比较优势所在,在现阶段,特别是在我国医药企业尚不具备与国际跨国医药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相抗衡的情况下,丢弃本上的比较优势,盲目到境外办跨国分公司将会得不偿失。目前,我们还是要把医药生产环节留在国内,将产品营销市场扩展到国外,在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扩大在国外市场的占有份额,积累国际化经营经验,为企业向更高层次的国际化经营做好准备。待到在中国进行药品生产无明显比较优势时,可适时将药品生产移往国外,去办跨国分公司。从长远看,有竞争力的中国医药企业必将是跨国生产经营的全球性企业,但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与企业苦练内功相伴而行的过程。
    市场分析
      北美和西欧是世界药品的主要市场,两大地区的市场占了全球60%的份额,日本大约占15-17%,剩下23%分别由拉丁美州、东南亚和中国、中东、非洲、东欧和独联体全等国家和地区所占有。世界医药市场发展趋势: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药品市场渐趋饱和,政府大多采取限制药价的政策以减少药费支出,加之目前一些受专利保护的畅销药物专利期将至,不得不降低药价,以及新的“重磅”式的专利药物开发速度缓慢等原因,国际药品市场结构发生了十大变化:
        1)、生物技术药物异军突起,到2000年销售额将达到24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幅度为12.5%,高于世界整个制药业的平均年增长速度(8%),据报道,世界一些以生物工程技术人员作后盾的小型制药企业很有可能创制50%左右的新药。从发展势头看,生物工程制药业已成为近年来美国和欧洲投资者的新一轮投资热点。
        2)、通用名药品(专利期已过的药品)在处方药品中的销售额比例将由1994年的10%增加到2000年的20-25%,大大高于世界整个制药工业的平均年增长速度。由于通用名药品是专利期已过的药品,它均以大众化的价格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3)、非处方药(OTC)的增长速度也不断加快,将由1993年的325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650亿美元左右,平均年增长幅度为14%,也高于整个制药工业的年平均增长幅度。
        4)、在药品开发领域方面,胆固醇控制、充血性心力衰竭、精神分裂症、老年记忆衰退、老年性痴呆症、糖尿病、艾滋病及各种癌症等治疗领域,研究开发速度加快,市场前景广阔。
        5)、在药物制剂型方面,透皮吸收、控缓释药物制剂前景广阔。主要是这类药物制剂能使药物达到患者病灶部位,使药物得到充分利用,并极大地减少副作用。
        6)、为了减少住院的病人数,以缓解住院病床的负担,同时节约病人和政府对医疗费用支出,将住院治疗改为门诊治疗的新药有着潜在的市场前景。
        7)、老年疾病用药以及妇女儿童用药的市场发展速度高于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据报道:仅美国目前就有71家公司正在进行132种延缓衰老药物的研制,进行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的开发约20种。同样,随着妇女在社会中地位的提高,各国对妇女儿童保健越来越重视,因而妇女儿童用药的市场也会得到迅速的发展。
        8)、预防性药物,保健、营养滋补药的发展将持续升温。近年来保健品市场发展方兴未艾,国际市场你争我夺,竞争异常激烈。
        9)、天然药物发展潜力巨大。据统计,目前全球植物药欧洲约占一半,德国和法国植物消费最高,共占欧洲市场总额的72%,其中德国占50%。美国人过去对草药冷落,近年来,思想观念起了变化,认识到草药治病的价值。所以,美国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草药市场之一。世界许多国家在新药开发方面寄托于天然药物。
        10)、新药研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而且投资大、时间长、成功率小,但开发的思想不断拓宽。
    合作方式:
    该项目的研究开发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国家经贸部、中国科学院、上海市政府、四川省政府和吉林省政府等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给予的政策、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在产品的申报审批过程中也得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所属部门的大力支持。在临床前研究、I期临床、Ⅱ期临床第一阶段、开放试验以及试验药品检定等审批和检定工作中,药品审批的有关部门都是用加快审批的程序进行工作,技术审评及行政审批的高效率大力支持了研究工作。
        r-Sak的研究从开题、试验室基因克隆及表达、中试研究、临床前研究、I、II期临床及开放试验,到批准新药注册,取得新药证书,整整花费20多年时间,耗资近数千万元人民币,30多个科研单位和大学中的约150多名科研人员先后参加了研究工作,所形成的论文及文献约40余篇,各种文件、资料总共近100万字。这些数字表明,创新药物的研究之路是漫长而艰难的,是需要各个学科的密切合作,是要付出大量艰辛的科研劳动,克服各种困难,排除干扰,并需要具有长时间忍耐寂寞的毅力,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创造性的研究工作。目前研究工作还在进行,课题组将认真总结经验,继续走创新之路,争取研究工作的更大成果,为我国创新药物的研究事业和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1996年12月,技术方(四方股东)与通化鸿淘茂药业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项目的产业化公司——通化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公司注册资金3亿元人民币,技术资产作价1.2亿元人民币投资入股。这次资产重组为项目的产业化和临床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产业化公司经过历时六年的建设和管理经营,r-Sak的生产车间已竣工并投入试运行,使用的生产设备及辅助设施均为九十年代世界上的先进产品,从1999年试运行至今,生产的多批药品通过国家药检所检定后,用于临床试验证明完全符合质量标准。目前企业已通过国家GMP认证的预检,一旦通过正式认证,即可投入大规模生产。

     
     
    名称重组腺病毒-p53抗癌注射液项目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深圳市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
    联系人
    电话
    项目介绍:深圳市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是中国首家基因治疗专业公司,位于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1998年初由留美归国人员创办。我公司已与国内外多家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美国设立了分公司。
    我公司是中国在基因治疗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领域的开拓者。公司以增进人类健康,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企业使命,致力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领导中国的基因治疗产业走向世界。
    我公司的战略是:发展基因治疗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两大技术平台:病毒载体基因转导系统和非病毒载体基因转导系统;开发两大产品系列:基因抗癌素和基因搭桥素;治疗人类两大疾病:肿瘤和心血管病。我公司现拥有国家生物高科技项目多项,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国家重大攻关计划。
    我公司的领头产品是重组腺病毒-p53抗癌注射液,国家一类新药,是一种广谱抗癌药。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生产工艺发明专利和已申请产品发明专利;是中国第一个进行临床试验的基因治疗药品,临床试验已基本完成,证明该产品安全有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2003年10月批准该产品为生物制品I类新药证书,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在中国诞生。
    我公司开发的另一基因治疗产品是“基因搭桥素”,国家一类新药,用于缺血性冠心病和外周血管病的基因治疗,即将进入临床试验。已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产品发明专利,列入了国家新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
    技术水平:
    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基因治疗产业的开拓者,在中国基因治疗领域创造了六项第一的业绩:
        1. 主编了中国第一本基因治疗专著:《基因治疗》是我国九十年代初期最早系统、全面介绍基因治疗基础与临床的一部专著,为我国的基因治疗研究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2. 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基因治疗专业公司:长期以来由国家扶持的基因治疗基础研究都集中在国有重点研究院所,以民营科技企业形式专业从事基因治疗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是我公司的特色,标志着我国民营资本开始涉足基因治疗产业,从而加快了我国基因治疗产业化步伐。在近年的全国基因治疗大会以及2002年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生物医药国际论坛,我公司总裁彭朝晖博士都作为特邀嘉宾或大会执行主席作基因治疗产业化方面的专题报告,确立了我公司在中国基因治疗产业化方面的领先地位。
        3. 自主开发了重组腺病毒-p53抗癌注射液基因治疗制品:它是我国目前已批准进入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六个方案中进入最早(中国第一个)、进展最快(已完成Ⅰ/Ⅱ期临床试验,其他5个方案:Ⅱ期1个,Ⅰ期4个)、效果最好(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证明安全有效)、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个上市的基因治疗新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其新药证书)。它的上市表明在基因水平治疗人类重大疑难疾病将成为现实,将带动一批基因治疗药物上市,迅速形成巨大的基因治疗产业;它的上市代表着一个新的生物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一个产业方向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出现。
        4. 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基因治疗制品的GMP生产厂房;该生产厂房达1400平方米(含400平方米的GLP质控实验室),严格按照生物安全原则和cGMP原则进行生产质量管理,年产量达50万支,产品质量达到FDA标准和中国SDA标准,已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验收合格;是目前世界上具有重组腺病毒制品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三大产业化基地之一(另两家在美国)。
        5. 率先建立了我国重组腺病毒制品的大规模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生产工艺发明专利。确立了中国在世界基因治疗产业的领先地位,改写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产业化落后的局面。
        6. 率先确立了重组腺病毒制品质控标准和检测技术:为我国确立了同类产品的质量检测和标准,并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负责起草了我国的《人基因治疗研究和制品技术指导原则》,该技术指导原则已于2003年3月16日公布。
    知识产权情况:
    赛百诺公司已获得或已申请的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的发明专利有:
        1) 生产工艺发明专利:一种生产重组腺病毒的方法(ZL 98123346.5);
        2) 产品发明专利:病毒载体与人肿瘤抑制基因的重组体及其应用(申请号02115228.4);
        3) 工程细胞发明专利:人胚肾293细胞亚克隆细胞株(申请号:03126889);
        4) 产品发明专利:治疗增生性疾病的腺病毒载体与p53基因的基因重组药物(申请号:03125129)
    重组腺病毒-p53注射液及其生产工艺技术科技查新报告,见附件。
    (报告编号:J2003811,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查新中心,2003年10月17日)
    关于重组腺病毒p53临床研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本项目相关数据信息,显示本项目所述重组腺病毒P53注射液为批准临床研究的新药;查新报告中检索了国外基因治疗制品-腺病毒P53 (Ad5CMV-P53)相关临床试验信息,该制剂已在日本、南韩、南美获许可, 2003年9月被美国FDA授予指定用于治疗周期性发生的、不可切除的头颈鳞状上皮细胞癌,头颈癌治疗临床试验已进phase III,其他相关癌症临床试验也已进入Phase II;另外,重组腺病毒P53抗癌因子被列入我国《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生物技术药品目录,显示其产业化应用的前景。
    本项目所述重组腺病毒-P53抗癌注射液及其生产工艺技术,采用130L生物反应器系统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Automated Bioprocess System大规模重组腺病毒制品快速纯化技术,高压液相层析系统(HPLC)分析重组病毒含量、纯度和活性,同时制定了重组腺病毒p53质控标准和方法,由此建立了重组腺病毒制品的一整套商品化生产工艺和技术,在所检数据库及文献范围内,上述工艺和技术的集成应用,国内外未见文献报道。
    市场前景: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严重的疾病,在世界上以及在中国均有巨大的市场。从最新资料WHO Date Bank 检索显示:中国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每年每十万人死于癌症的分别为255人和210人,即中国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约为265.5万人。我们初步推算中国每年新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人数大约为326.8万人。如果按二年的肿瘤发生人数来计算,我国约有653.6万肿瘤病人的市场。每年给我国带来的经济损失达2500亿元。在世界上,肿瘤病人年发生病人2200万人,每年肿瘤死亡人数超过600万人。目前对于肿瘤的传统治疗尚无明确有效的方法,且费用昂贵和存在严重副作用,还有许多病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受传统治疗而失去医疗机会。基因治疗作为一种全新的医疗手段将给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基因治疗产业是二十世纪90年代初新开拓的生物技术领域,是二十一世纪的重大产业和产业方向。基因生物技术产品和应用的市场要比传统医药技术和产品市场快3-4倍,并将保持这个势头至少十年。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火炬计划等各类层次的科学技术及产业发展计划,均把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放在重要地位,将基因治疗列为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
    重组腺病毒-p53注射液将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基因治疗产品将用于癌症治疗,预计2004年进入市场。美国权威机构对其类似产品做出预计,在巨大的医疗需求和治愈重大疾病的潜力的驱动下,基因治疗产品的销售额预计美国当年即达到20亿美元,每年增长100%,2004年将升至36亿美元,2006年达到99亿美元。一旦世界上第一个基因治疗产品被商业化推出,基因治疗行业将迅速形成巨大的市场,形成二十一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毋庸置疑,这种成功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世界上肿瘤患者每年达2,200万人,我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在肿瘤治疗方面,美国每年约有100亿美元的市场,中国每年有大于8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仅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5年内将达到200亿元人民币。按我国肿瘤病人2%的市场需求,就年需生产重组腺病毒基因治疗制品约2X1018VP,产值约12亿元人民币。本项目产品的出口目标市场为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国家。保守地预测,从2004-2005年的二年内,销售总额大于6亿元人民币,利税约3.6亿元人民币。
    风险分析:
        1.市场竞争优势:上述两基因治疗制品的经济寿命期可达数十年。前5年为市场接受新产品的初始阶段,市场的扩散速度、销售量年增长可达50%以上,此阶段利用本项目技术水平高,竞争对手难于模仿追随及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有患者及医务人员对新的治疗药物的迫切需求,在没有其他竞争对手(包括国外公司)的情况下可迅速占领国内市场;第5~10年,巩固国内市场,同时向香港及亚太等国家和地区拓展市场,产品在此阶段处于经济寿命的高峰期;第10年以后,因国内或国外同类产品的进入,产品的经济寿命处于平缓发展时期。
        2.市场风险分析
        A.市场容量:我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需治疗肿瘤病人约600万,每年有大于8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按我国肿瘤病人2%的市场需求,就年需生产重组腺病毒基因治疗制品约2X1018VP,产值约12亿元人民币。因此,肿瘤基因治疗潜在的市场容量巨大,市场前景广阔。同时,本项目具有治疗多种肿瘤的疗效,并可生产系列的产品,这为公司获得尽可能大的潜在市场打下了基础。
        B.市场竞争能力:目前,世界同类产品均在临床试验进行中,尚无产品正式上市。国内尚无其他同类产品。本项目产品是中国第一个重组腺病毒基因治疗产品。产品生产工艺、检测手段的核心技术水平高,并申请了生产工艺的专利,别的公司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仿效;若国外类似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亦须进行申报和进行临床试验,完成该过程至少需要3-4年。所以在新产品上市后4年内不可能有同类产品的竞争。因此,重组腺病毒-p53抗癌注射液在市场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并有希望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垄断利润。
    合作方式:投资参股





    名称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分子内佐剂疫苗研究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通讯地址
    联系人
    电话
    项目介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人群中有40%-60%的高的感染率,估计我国Hp感染者可达6亿人。用抗生素联合治疗Hp感染,毒副反应大、易复发、耐药性广泛、费用高、且不能彻底杀灭Hp,所以,Hp疫苗的研究就成为抗HP的最佳选择。
    第三军医大学邹全明的科研人员运用基因融合技术将佐剂(LTB)与亚单位嵌合在一起成功构建了分子内佐剂疫苗菌株,经口服免疫动物试验表明,该分子内佐剂疫苗能在体内有效启动Th2免疫应答途径,产生良好的粘膜免疫应答,对小鼠的保护率达90%以上。由于临床前研究中表现出了良好效果且毒副作用较小,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分子内佐剂疫苗已获得SFDA的批准,进行临床试验。
    在这项研究中,目标产品分子采用的是自主创新设计的全新融合蛋白,通过卓有成效的创新,确定了先进、稳定的蛋白纯化工艺。他们还建立了先进实用的抗胃酸、抗胃蛋白酶的多聚微囊包裹制剂工艺,保证了Hp疫苗的稳定性与有效性。

     
     
    名称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胶囊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浙江中奇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
    联系人:
    电话:
    项目介绍
    浙江中奇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张耀洲负责开发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胶囊”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I期临床试验批文。
    浙江中奇公司用高效表达rhGM-CSF的重组杆状病毒大规模接种蚕蛹,利用佐剂和填料的变化制成rhGM-CSF胶囊。按3+4类新生物制品报批要求进行毒理、药理、生物利用度等项目的临床前实验工作。rhGM-CSF口服药物经肠道吸收的途径,口服的有效率达到85%以上。建立了病毒大规模接种、胶囊制备以及其它的生产工艺,设计和完成了大规模生产工艺。
    通过rhGM-CSF口服药物经肠道吸收的途径和分子机理研究,他们探索了可能的保护GM-CSF进入体内的因子的作用机制,以使将来更多的基因工程药物能够口服化。

     
     
    名称成体干细胞治疗产品及其临床应用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
    通讯地址
    联系人:裴雪涛
    电话:010-66932240
    项目介绍:技术特点:本研究项目主要进行造血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体外扩增、定向诱导分化及其相关产品的临床前应用研究。
    成果形式与应用范围:利用造血干/祖细胞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对脐带血来源的造血干/祖细胞进行高效扩增和体外定向诱导分化,改善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性能,使扩增的干/祖细胞及诱导的红系和巨核系细胞能够有效而安全地应用于临床。目前已经完成所有的临床前实验工作,正在进行“脐带血红系祖细胞注射液”和“脐带血巨核系祖细胞注射液”两个造血干细胞工程产品的临床报批。脐带血干细胞工程产品主要应用于临床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及癌症晚期等的支持治疗。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可塑性,诱导其向肝脏、心肌以及胰岛样等细胞分化,部分干细胞治疗已完成疗效、安全性和应用方案等临床前研究,进入临床前报批,这些扩增和诱导分化的细胞将有望应用于糖尿病、肝脏疾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替代治疗和再生治疗。
    市场预测与效益分析:组织器官的缺损或功能障碍是人类健康所面临的主要危害之一,也是引起人类疾病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据美国的一份资料显示,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患有各种组织、器官丧失或功能障碍,每年需800万人次手术进行修复,年住院日在4000-9000万之间,年耗资超过400亿美元。硬组织(骨、牙)替代材料是组织器官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世界生物材料产业的年交易额已达到120亿美元,其中涉及硬组织修复和替代材料的约为23亿美元。我国每年烧伤、烫伤病人达500-1000万例;乙肝病毒携带者为1.2亿,丙肝病毒携带者为1500万,其中部分患者转化成肝硬化或肝癌,肝癌的年死亡率为40/10万;癌症每年新发病例数为160万,死亡率为128.03/10万;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62%;心肌梗死年发病率为0.2-0.6‰;60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为1.5%,70岁以上人群上升至2%。由此所形成的市场和经济效益巨大,每年世界上用于这些疾病的治疗费用高达数千亿美元。除直接用于组织器官的替代治疗外,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研究还将在功能基因组研究、发育生物学、新药研发与评价等方面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同样十分巨大。
    现有基础:有多年从事干细胞生物学和临床应用的人才、理论和技术积累,获得国家863农业与生物技术领域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北京市248重大创新工程以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与美国华盛顿大学、杜克大学、德国Miltenyi生物技术公司等相关研究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广州南方医院、重庆新桥医院等国内10余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建立了研究与临床应用合作关系。申请20余项项国家发明专利。
    投资规模与合作形式:约1800-2600万元,合作形式可风险投资、技术转让、合作开发或合作兴办新企业均可。

     
     
    名称骨髓原始间充质干细胞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组织工程研究中心
    通讯地址
    联系人:赵春华
    电话:010-65125311
    项目介绍:技术特点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近年来,人体干细胞因为其在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组织损伤修复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倍受人们的重视。人体干细胞的研究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制高点。
    骨髓原始间充质干细胞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体外培养扩增骨髓原始间充质干细胞,制备成临床制剂,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因其技术和理论的创新性,治疗范围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到其它难治性血液病、其它系统的恶性肿瘤以及其它需要造血和间质组织修复或移植治疗的多种损伤和疾病。该制剂具有费用低,方案先进,制备技术简捷,治疗范围可扩大等优点。具体如下:
    成果形式
    高新技术产品,“骨髓原始间充质干细胞”,已完成临床前研究,正在申报临床批文,已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
    应用范围
    白血病和其它难治性血液病、血栓性心脑及周围血管病、恶性肿瘤、急性放射损伤、难治性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结缔组织病、以及其它需要造血和间质组织修复和移植治疗的多种疾病,老年和有主要脏器功能异常的人群也可接受该治疗。
    市场预测
    目前恶性肿瘤,包括血液系统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全球恶性肿瘤死亡人数超过1000万人,亚洲地区占约650万人。我国现有血液病患者400万人,白血病患者每年增加4万人,其中大约50%是16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每年至少有近万名患者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才能挽救生命。
    现有基础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在干细胞的基础与临床前期研究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经过大量的研发工作、临床前研究、工艺流程的确立、质量检测标准的制定,GMP中试车间的改造,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已掌握了“骨髓原始间充质干细胞”制备的核心技术,已经制备出“骨髓原始间充质干细胞”成品,符合国家生物制品规范要求。
    已经开展小规模的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亟待资金注入,在临床推广应用。
    投资规模:一期投入不少于人民币1000万元。

     
     
    名称组织工程化骨构建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上海组织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
    通讯地址

    联系人:舒朝锋
    电话:021-54641589
    项目介绍:组织工程骨是成骨细胞与可降解生物材料形成的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复合物在体内特定部位或者在体外一定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活体骨组织,是目前最佳的骨缺损修复供体之一。其优点有三:1、创伤小,采集小量的骨髓体外扩增后可修复大块的骨缺损;2、永久性修复,同时组织工程化骨的细胞来源于患者自身,无免疫排斥,组织工程化骨最后成为自身骨的一部分。3、完美的形态修复,通过计算机预成形技术对材料进行塑形,可达到对骨缺损的完美形态修复。。因此,组织工程化骨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理想的骨缺损修复生物骨。
    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培养了大批组织工程专业人才(包括:硕士、博士、博士后共计40余名);同时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建立了多项生产标准及临床应用标准。在这些基础上形成具有自主产权的技术及生产体系。
    组织工程化骨是应用组织工程技术形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骨组织为特点,可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组织缺损的修复,脊柱融合,骨囊肿填充等,在修复重建外科中应用十分广泛。在我国骨损伤患者高达一千万余,其中需使用骨修复材料的约占50万例,目前骨修复材料60%-80%依赖国外进口,价格昂贵,更不要说是人工骨。可见骨组织工程技术及其相关产品面临着一个极大的、极有潜力的医疗市场,其产业化必将带来极大的社会利益及经济利益目前,上海组织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已完成骨组织工程系统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在低等动物(裸鼠)、高等动物(山羊、狗)上证明骨组织工程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已在多家医院开展临床试验,长期的随访结果表明骨组织工程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效果。为将来产业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开始产业化的前期准备。
    我们寻求资金雄厚的个人投资者或投资公司,可以以风险投掷或合作开发等形式共同开拓组织工程化骨的医疗市场。具体情况可来信、来电咨询。

     
     
    名称高效生物农药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通讯地址
    联系人:朱 昌 雄
    电话:68919561
    项目介绍:农抗120:防治真菌性病害生物农药,现有6家企业生产,产品规格有2%、4%、%WC、10%WP,生产已达产业化水平,年产值4千多万元。
    中生菌素:防治细菌性病害的生物农药,现有1家企业独家生产,产品规格有1%WC、3%WP,生产已达产业化水平,年产值1千多万元。(十五攻关项目)
    木霉菌:防治土传真菌性病害的生物农药,现有1家企业生产,产品规格为3*107厚垣孢子的可湿性粉剂,生产处于中试生产阶段。(十五攻关项目)
    苏云金杆菌:防治蔬菜、水稻、棉花和玉米等作物的鳞翅目为主的害虫,现有湖北康欣农用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生产规模已达产业化水平,Bt年产值有5-6千万元。



     
    名称蔬菜无土育苗基质和农用嘧肽霉素制备工艺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通讯地址
    联系人:周宝利
    电话:024-88421124
    项目介绍:(1)蔬菜无土育苗基质。该技术是由草炭、蛭石、营养物质、吸附剂、缓释剂等多种成分,按照一定配方制作的新型蔬菜育苗基质、是替代营养育苗的新兴产品。该产品生产工艺简单,操作简便,适合各种蔬菜育苗中心或大型蔬菜生产基地进行专业化生产,其产品适合黄瓜、番茄、茄子、辣椒、甜瓜、西瓜、甘蓝、菜花等多种蔬菜育苗是使用,该产品具有使用方便、省时省力、持续供给营养、促进秧苗稳健生长的特点,应用广泛,市场前景广阔。初始投资规模100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4、5。合作方式为专利转让或者合作生产。具体事宜可面谈。
    (2)农用嘧肽霉素(STREPTOMYCES TZ)及其制备工艺。嘧肽霉素产生菌的发酵培养基以花生饼粉为最佳有机氮源,硫酸铵为最佳无机氮源、淀粉为最佳碳源,发酵效价达到18000单位。该产品为微生物发酵液,具有低毒、易降解、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属于无公害生物农药。产品的制备工艺已申请国家专利,进行了发酵条件优化和工厂发酵中试,嘧肽霉素中试生产30吨。已获得国家农业部农药登记证和国家经贸委的生产许可证。嘧肽霉素防治番茄病毒病,防效达82%,推广应用8万亩;防治辣椒病毒病,防效81%,推广应用6、5万亩;大白菜、瓜类等作物推广应用2、2万亩,防治效果达85%;防治烟草病毒病8万亩,防治效果达65%。初始投资规模200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4。合作对象为农药生产企业,合作方式为专利转让或合作生产,具体事宜可面谈。

     
     
    名称基因工程酶法制备菊粉寡糖工程技术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通讯地址
    联系人:王建华
    电话:010-62145735
    项目介绍:菊粉寡糖(IOS)是重要的新型抗生素替代品、功能性食品、饲料添加剂和新型药物原料。本项目以高含菊粉的菊芋或菊苣为原料,利用构建的基因工程菌株高效表达菊粉内切酶,水解菊粉制备高纯度的菊粉寡糖。本项目开创了低聚寡糖来源的新途径,其技术成果已于2003年8月16日通过农业部科技成果鉴定(2003农科果鉴字第053号),并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CN03153636.0)。
    技术特点:
        1.构建工程菌株Pichia pastoris GS115/9891 可高效表达菊粉内切酶,解决了天然菌株产酶活性低制约菊粉寡糖工业化生产的技术难题,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工程菌株Pichia pastoris GS115/9891具有以下优势:产酶诱导时间短,仅需48—60h即可达到最高产酶水平1500U/mg,全程发酵时间在100h内;新的发酵工艺还降低了发酵设备腐蚀率和改善了车间环保水平,同时降低了细菌污染率;
        2.术制备的菊粉寡糖纯度高(90%),成分单一,易于分离纯化;
        3.技术所用原料为廉价的天然植物块茎和块根,成本低;而且由于菊粉单糖单位为30-50左右,以菊芋水解生产果寡糖生产所需酶量少;
        4.在我国西部、北部推广种植菊芋有利于带动和优化种植业结构调整,防止沙漠化发展,具有生态建设功能。
    产业化前景:
    预期本成果在菊粉产业发展中有良好推广应用前景,能够产生较大社会经济效益。未来5年全球食品、饮料、医药、饲料等领域的潜在市场需求预期数据为:17万吨菊粉寡糖产品,需要菊粉内切酶1700吨,酶产值17亿元,菊粉寡糖75亿元,合计产值92亿元。利润按照30%计算为27、6亿元。

     
     
    名称安全新型饲用抗生素替代物研究开发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浙江大学
    通讯地址
    联系人:詹 勇
    电话:0571-86971314
    项目介绍:糖萜素饲料添加剂是浙江大学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安全新型饲用抗生素替代物研究及开发》课题[2001AA246090]研制成功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新型饲用抗生素替代物。糖萜素饲料添加剂有效成分是从山茶科饼粕中提取三萜和寡糖类活性物质;研究表明:糖萜素具有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改善畜产品品质作用。
    糖萜素饲料添加剂核心技术已获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亚和加拿大7个国家发明专利权。2003年农业部318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糖萜素饲料添加剂已批准在畜禽中应用。糖萜素饲料添加剂在国内已进行示范推广应用,并批量进入意大利、英国、美国、和韩国。预测国内市场每年需求量5400吨,欧美和日本市场每年需求量88000吨。近年来,抗生素对人类危害已引起欧美和我国政府重视,禁用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生产安全优质的动物产品,是未来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安全新型饲用抗生素替代产品-糖萜素具有广阔的国际和国内市场。
    国内在浙江大学已建成糖萜素饲料添加剂中试基地并获农业部生产许可证[饲添(2001)1025]和在宁波建成年产1000吨糖萜素饲料添加剂产业化基地,企业通过ISO9001验收。《糖萜素饲料添加剂产业化》项目已通过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列项[计办高技[2002]915号]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评估[咨农水(2002)1059号]。项目总投资规模:10047万元,生产规模:5000吨/年糖萜素饲料添加剂,投资利人率:35、41%,投资回收期:5、49年。
    合作者应有生物制药和饲料添加剂制造基础,并且具有开拓国际市场能力。通过专利技术许可使用和风险投资,进行糖萜素饲料添加剂产业化和国际市场的开拓。





    名称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国际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通讯地址

    联系人:杜小鸿
    电话:010-88436740
    项目介绍:项目主要研究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专家系统(ES)技术和变量颗控农机位代表的现代高新技术的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探索精准农业技术在减少农业生产投入,减轻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及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方面的作用。
    项目构建了社和我国特点地精准农业技术平台,形成了适合农业大田作物精准生产地系统软件和硬件产品,在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较发达地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目前该成功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应用示范,依据生产规模投资规模在500-10000万元左右。对合作者无具体要求,合作形式是技术转让和合作开发。

     
     
    名称利用蛛毒基因克隆进苏云金杆菌发酵生产高效广谱生物杀虫剂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通讯地址
    联系人:夏立秋
    电话:0731-8872298
    项目介绍:本项目发明研制一种含有Bt霉素和蛛毒蛋白地双效杀虫工程菌制剂,属于当前重点发展地绿色微生物杀虫剂,具有持效、高效、速效和广谱地杀虫特点。
    在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曾明确指出:到2000年要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化学农药地销售和使用,生物农药地用量达到60%。国际上发达国际已下令取缔有残留地化学农药,要求生物浓浓要占农药总量地60%以上。我国计划到2005年和2015年,要求生物农药发展到分别占农药总量地30%和50%。全国农药耗用量每年达100万吨以上,按此比例,年需生物农药量至少在50万吨以上。目前我国生物农药年产量约2万吨,仅占农药总量地5%以下,可见发展微生物杀虫剂在我国具有巨大地潜在市场。
    本项目需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设备3000万元、原料等1000万元。拟建立2*100吨级发酵罐生产线,计划年产值40000万元,利税可达6000万元。本项目新产品市场好、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属于高技术、低投入、高利润项目。合作方式可采用技术转让、对方投资共同开发的形式。

     
     
    名称基因工程人幽门螺杆菌疫苗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通讯地址
    联系人:邹全明
    电话:023-68752316
    项目介绍:技术特点:该疫苗系将幽门螺杆菌(Hp)保护性抗原与粘膜佐剂亚单位融合基因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使其高效表达分子内佐剂疫苗蛋白,经高度纯化后,加入稳定剂冻干制成。该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为国内唯一批准进入临床研究的幽门螺杆菌疫苗,为国际上第一个进入临床研究的分子内佐剂疫苗。
    成果形式:Ⅲ期临床研究批文或新药证书。
    应用范围:用于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相关胃病,主要用于儿童及其他未感染Hp的人群,从而有效控制或减少人群Hp感染率,显著降低Hp感染所致慢性胃炎、胃十二肠溃疡、胃癌等相关疾病。
    市场预测:按3000万人份/年、100元/份计算,年销售收入30亿元人民币。
    现有基础:该疫苗项目研究历时8年,在完成系统的临床前研究基础上,于2003年5月19日获得Ⅰ、Ⅱ期临床研究批件(2003L01782),现已完成Ⅱ期临床研究,正在申请Ⅲ期临床研究。依托本项目修建的中试研究基地总面积4 000 m2(其中包括1000 m2的中试车间和3 000 m2的实验室),严格按照GMP和GLP标准设计修建。研究室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医药中试核心设备与仪器,建立了成熟稳定的基因重组、高密度中试发酵、中试纯化、药物制剂、质量检定及动物试验等生物医药研究的关键技术平台,培养了一批从事生物医药研究的中高级人才。
    投资规模:8000万元人民币。
    对合作者要求:资金实力雄厚,具有医药产品或疫苗生产及销售的成功经验。
    合作形工及合作意向:面谈。

     
     
    名称植酸酶高效生产技术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通讯地址
    联系人:姚 斌
    电话:010-68975126
    项目介绍:植酸酶(Phytase)是一种能使饲料中植酸磷降解成无机磷酸和肌醇的单胃动物饲料添加剂, 其对动物的饲喂效果已得到了广泛的确证。它可使植物性饲料中磷的利用率提高60%, 粪便中磷的排出量减少40%, 从而减少饲料中无机磷添加量的80%以上, 它还可降低植酸盐的抗营养作用, 因此对提高畜牧生产效益及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有重要意义。
    高效表达高比活植酸酶是进一步提高植酸酶发酵效价、降低植酸酶生产成本的构建出了高效、稳定表达植酸酶的重组酵母, 进一步通过重组酵母的发酵来廉价生产植酸酶。重组酵母在生产水平上的表达量达到2.4mg/mL发酵液, 校价达到7.5×106IU, 远远领先于国内外同行, 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合作意向: 技术转让

     
     
    名称小麦化学杂交剂BAU9403及其应用技术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通讯地址
    联系人:张爱民
    电话:010-64889347
    项目介绍:BAU9403是中国农业大学合成筛选的小麦化学杂交剂,在小麦生育期中一次喷施可以诱导不同小麦基因型产生100%的雄性不育。该化学杂交剂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项目近有成功的开发出规范化的应用技术规程,应用该化学杂交剂已选育出GC001,GC002,山农杂1号,SNCH2-1等强优势组合进入国家和省市区域试验。该化学杂交剂已最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注册登记并工业化生产,应用BAU9403开发小麦杂交种其前景广阔。愿与东北育种单位或种子公司合作利用BAU9430开发小麦杂交种并建立新的种子企业。
     
     
    名称重要病原微生物检测生物芯片项目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天津生物芯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通讯地址
    联系人:安娜
    电话:022-66229587
    项目介绍:技术特点:“重要病原微生物检测生物芯片”针对临床致病菌(55种)、肺炎链球菌、志贺氏菌及大肠杆菌等临床细菌进行检测,具有时间短、准确率高、可靠、灵敏,高通量分析、计算机自动分析、检测成本低;可操作性并适用于临床等特点。
    成果形式:拥有多项高科技专利的检测生物芯片产品。
    应用范围:该产品是根据医院临床检验市场的需求而设计完成的,可以指导医生合理用药,同时做到药效观察及时、直接、较全面。
    市场预测:该产品有利于医生的对症下药和药效跟踪,具有极大的市场容量和竞争能力,产业化前景极为广阔。我们正在不断地充实检测内容和完善操作方法,使其更加符合临床检测需要。
    现有基础:公司于2003年9月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公司总面积6000平方米,拥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基因组学实验室、功能基因组学实验室、蛋白组学实验室、分子病毒学实验室、单克隆抗体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信息学平台和一个具有局部百级洁净度的中试车间。
    投资规模: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
    效益分析:根据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年患感染性疾病和肠道疾病人数约为3亿多人次。快速准确的检测生物芯片可以弥补现有传统检验方法的不足,使临床检验领域的一次革命。我们预计至2006年我们将实现年销售150万片,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人民币。
    合作形式:
        1.依靠自身优势,服务于生物医药企业。
        2.与生物医药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开发生物医药产品。
        3.成果转让与核心技术转让。

     
     
    名称生物工程酶法转化淀粉制取海藻糖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南宁中诺生物工程公司
    通讯地址
    联系人

    电话0771-3215228
    项目介绍:过去海藻糖的生产方式主要是用干酵母提取,由于成本太高而限制了它的应用。本项目采用现代生物工程的酶法手段转化淀粉生产海藻糖,成本降低近100倍,使海藻糖的售价从以前的几千元一公斤降低到目前的几十元一公斤,由于海藻糖可广泛地应用于制药、食品、化妆品、文物保护、农业抗旱抗寒等领域,成本上的大幅度下降将加快它在上述领域的推广应用。根据美国Cargill公司的估计,到2010年,全球对海藻糖的需求量将会突破30万吨。本项目目前已经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预计到2005年上半年生产规模将会达到5000吨。如果有8000万元的投入,生产能力将会达到一万五千吨,产值将超过七亿元人民币。
     
     
    名称组织工程骨、肌腱、生物膜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通讯地址
    联系人:杨志明、解慧琪
    电话:028-85422083
    项目介绍:生物衍生组织工程骨修复材料:已进行10余年的基础研究,进行了从小动物鼠、兔,到大动物羊、猴等的动物实验。已完成标准制定、检测、部分临床验证,设计研制了特殊生产设备,建立了中试生产线,种子细胞已进行了产品检验。已获授权专利1项,公开专利1项。全国每年有约900万人需要植骨,如果加上颌面外科、颅脑外科、牙槽嵴垫高的植骨,植骨量需求量将达到每年1300万人。本产品适用范围包括:局灶性骨缺损充填、牙槽嵴缺损、骨不愈合植骨术、关节端松质骨骨折及粉碎性骨折,脊柱、关节融合术的植骨、良性骨肿瘤切除后的植骨等。
    生物衍生组织工程肌腱:已进行16年的基础研究,进行了从小动物鼠、兔,鸡到大动物猴等的动物实验。已完成标准制定、正在进行检测,组织工程肌腱修复韧带、跟腱损伤已进行了部分临床验证。已获授权专利1项,已公开专利1项。产品适用范围:各种原因所致的肌腱、韧带损伤。
    生物衍生膜产品:已进行多年的基础研究。已完成标准制定、正在进行检测,已进行了初步临床试验。已申请专利。一类产品适用范围:各种原因导致的皮肤缺损,对难治性糖尿病皮肤溃疡、感染创面、神经性溃疡、放射性溃疡有特殊治疗效果。二类产品适用范围广泛,包括:(1)软组织:皮肤烧伤;皮肤溃疡;腹壁缺损;盆底修复。(2)心血管系统:心肌缺血;心脏瓣膜病变;血管损伤。(3)消化系统:食管缺损;胆管、胆道损伤;小肠损伤修复。(4)泌尿系统:膀胱、输尿管、尿道损伤、狭窄或畸形。(5)运动系统:肌腱、韧带损伤、缺损;半月板损伤。(6)神经系统:硬脑膜及硬脊膜缺损的修复。(7)呼吸系统:气管壁损伤修复。(8)眼科:角膜溃疡、巩膜缺损、眼部损伤。

     
     
    名称组织工程化人工关节系统的研发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解放军总医院
    通讯地址
    联系人:王 岩
    电话:010-88219860
    项目介绍:技术特点
    本课题技术组成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1.应用骨组织工程学(Bone tissue engineering)方法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关节。即在金属假体表面形成与假体表面结合牢固的组织工程化骨,此部分由假体表面的细胞载体支架黏附种子细胞,并在成骨诱导下形成。组织工程化人工关节优越性在于使结合界面由传统的骨-金属界面转变为骨-组织工程化骨界面,从而为解决假体植入松动开辟崭新途径。目前应用组织工程化骨大多数实验局限于治疗骨缺损,未见应用其加速植入体固定的文献报道。
        2.设计符合中国人骨骼特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髋、膝关节。此部分需要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 /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 /CAE)、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 manufacture/CAM)。目前国内临床上所应用的人工关节大部分以国外人种为标准,并不符合国人骨骼特点,本课题目的之一既是设计符合国人骨骼特点的人工关节,打破国外垄断。
    成果形式
    建立国人髋、膝关节几何参数数据库;
    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工程(CAD/CAE)技术设计出人工髋、膝关节系统;
    结合转基因、干细胞定向分化技术,建立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诱导成骨分化的干细胞组织工程化平台技术;
    应用组织工程学技术结合CAM技术及电脑数值控制(CNC)机床研制出组织工程化人工髋、膝关节及配套手术器械样品,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通过专家鉴定。
    应用范围
    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无菌性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骨肿瘤、交通事故及意外创伤造成关节损伤的患者。
    市场预测
    据统计每年全世界约有二百万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在我国,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为0.3%,骨关节炎发病率为3%,按12亿人口估算,仅上述两类关节炎病人就分别为360万和3600万。此外,因先天畸形,无菌性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骨肿瘤、交通事故及意外创伤造成关节损伤的患者数量也较大。随着人的寿命的延长、社会的老龄化,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的治疗要依赖于人工关节置换。 理论上估计,我国每年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人数应在100~150万。但实际上,限于国人的经济条件限制,预计今后三至五年内,人工关节的市场容量将达到10万套左右/年的水平。如按7000元-8000元/套平均价格计算,市场总额为7~8亿元。预计本项目研制的人工关节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后,按国产关节占30%计算,将使人工关节的年销售额达到2.1-2.4亿元左右,并可以有10%~20%的产品销往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每年可使约3万余名患者减少痛苦,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及劳动能力,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现有基础
    (1)研究条件
    本项研究条件主要有组织工程实验室,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组织)培养室、材料加工制作室、检测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CT机、生物力学试验机、生物学检验仪器、材料力学试验机、材料微观分析仪器、CAD/CAE/CAM软件平台、CNC机床、表面处理设备等。在这些研究条件中,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组织)培养室、检测实验室、动物实验室、CT、生物力学试验机、生物学检验仪器等解放军总医院已经具备。材料力学试验机、材料微观分析仪器等可使用百慕高科的现有条件。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可购买获得或其它材料研制单位提供、此外百慕高科股份公司已购进英国DelCAM公司的DelCAM Solutions软件系统、美国EDS公司的Unigraphics Solutions软件系统,同时正在引进四轴加工中心、三轴车削中心、八轴双工位车铣中心等先进的CNC设备,计划采购美国ADAMS公司的Figure Human Modeler软件系统。百慕高科股份公司已掌握了各种表面处理工艺技术,实验所需的个别设备可通过外委协作的方式加以解决。
    因此,本项目已基本具备所需的研究条件。
    (2)技术基础
    成立于1953年的解放军总医院是全军规模最大的一所综合性医院, 年门诊病人100多万人次,收治2.0万余人次;拥有进口螺旋CT机等先进的诊疗设备。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所属一、二、三、四病区、师干、军干病区共有床位200张,年门诊量达23万人次,每年可进行各种人工关节置换手术600余例;同时是国内最早从事人工髋关节假体研制与应用的医院之一,20世纪70年代初即在国内首先开始人工关节设计及实验研究,设计制造了第一代国产人工髋关节,并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此后又进行了人工膝关节的系列开发研究。80年代初在国内首先进行无骨水泥人工关节的系列研究工作。该项工作的开展不仅使我国实验手段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在理论上也证实骨内生长的可靠性及其生长规律。在临床应用大量病人证明其对防治松动可达到国际水平,在全国8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这一系列研究工作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及全军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及二等奖。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是国内科研单位中唯一单一学科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学科,中华骨科学会人工关节学组历任组长均出自总医院骨科。
    本项目负责人王岩教授现任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主任,中华骨科学会人工关节学组秘书长,亚太人工关节学会常务理事等,在国产人工关节的开发研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每年均进行了大量人工关节置换术,积累了丰富经验。已利用CT对国人髋关节三维重建假体系列的开发研制进行了系统研究,于2001年与百慕高科共同研制开发了我国第二代JHB人工髋关节系统,该型假体系列目前已获三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证(国药管械〔准〕字2004第346008号、国药管械〔试〕字2002第3040016号和国药管械〔试〕字2003第3050271号)并获国家专利两项;该系列研究课题日前已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假体系列已在国内40余家医院临床应用,现已达到3000余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采用新型国产髋关节置换的初期结果显示:股骨假体和髋臼假体的固定可靠,随访期内无松动及骨溶解发生。
    任何一款新型假体的研制,都需要经过临床前期基础医学实验以及临床期患者的试用。解放军总医院人才人才济济,科研实力雄厚,课题组主要成员分别来自临床和基础研究机构,在骨科临床和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方面具有多年丰富经验,这为实验成功提供了人员和技术保障。组织工程实验室具备冷冻离心机、电泳仪、酶标仪、PCR仪、超净工作台等各种必要设备,医院还具有螺旋CT、磁共振成像仪、电镜、流式细胞仪等大型仪器,这些为研究提供了物质保障。可以顺利的完成临床前期基础医学实验等工作;同时,由于总医院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完成的例数多,积累总结了丰富的术前登记﹑术后随访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可以较为客观系统的记录分析新型假体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缺点不足,为假体的改造提供第一手材料。
    百慕高科京航生物医学工程中心是国内人工关节生产的龙头企业之一,首家通过了国家医疗器械质量认证中心的ISO 9000质量体系的认证。20余年来,已有10余万套(件)产品植入人体,积累了丰富经验。JHB全髋人工关节系统采用了CAD/CAM技术,并已获得了国家试产注册。京航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已掌握了人工关节制造中的多项关键技术。因此,本课题立项具备良好的研究基地和坚实的技术基础。
    (3)人力资源
    解放军总医院参与本项目的研究的医师中,具备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4名,中级技术职称人员6人。其中博士后2人,博士7人,硕士3人。
    百慕高科京航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参加本项目研究的技术人员中,具备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4名,中级技术职称人员3人,初级技术职称人员3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3人,学士4人,使本课题的完成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4)产业化条件
    解放军总医院已具备组织工程实验室中的细胞(组织)培养室、检测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百慕高科正在对京航生物工程中心进行技术改造,包括建立以CNC为主要生产设备的人工关节先进生产线和配套手术器械生产线,预计两条生产线于近期开始投产。因此,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可很快转化成生产力,为国人做出贡献。
    (5)主要仪器设备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组织工程细胞(组织)培养室:超净工作台、培养箱、低温冰箱、冷冻离心机、水纯化装置、电泳仪、酶标仪、PCR仪、高压蒸汽消毒装置、电热干烘箱、过滤除菌装置等,组织工程实验用。
    检测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可以进行相关检验和动物实验。
    软件系统:
    ①英国DelCAM公司的DelCAM Solutions CAD/CAM
        ②美国UGS公司的Unigraphics Solutions高端CAD/CAE/CAM软件系统
    ③美国MDI公司Figure Human Modeler人体动力学及运动学分析模块
    计算机工作站:CAD三维实体模型及产品原型设计
    生物力学实验系统:人工关节磨损与疲劳寿命的评价
    材料力学试验机、材料微观分析仪器:人工关节材料的应用研究。

     
     
    名称重组疟疾疫苗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上海万兴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
    联系人:丁 颖
    电话:021-58993708-11
    项目介绍:疟疾疫苗是全球优先发展的三大疫苗之一。本项目研制的重组疟疾疫苗已获准进入临床试验,并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具体表现在:①国家SFDA批准该疫苗临床试验;②世卫组织批准的该疫苗在国外的临床试验;③世界卫生组织伦理委员会批准该疫苗临床试验方案及其它临床试验文件;④WHO作为申办者(SPONSOR)主持该疫苗的临床试验;⑤比尔盖茨基金会多次专程来华考察评估该疫苗项目,并定于今年7月中来华商谈该疫苗合作开发的具体事宜;⑥有关该疫苗的知识产权已申请了国内专利,并已进入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和德国的专利申请;该疫苗的前期基金资助包括:⑦世界卫生组织专项基金(70万美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基金、上海市重大科技专项等;⑧本公司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了该疫苗合作开发和销售的备忘录。
    该疫苗的技术特点:本疫苗抗原系恶性疟原虫融合抗原2(PfCP-2.9),该疫苗与国际上同类在研疟疾疫苗相比具有以下优势:①表达产量高:本疫苗在毕氏酵母中分泌表达量在2.6克/升以上,比国外同类疫苗产量高五十至数百倍。②高免疫原性:本疫苗将两个疟疾疫苗候选抗原融合为一个蛋白,其免疫原性得到显著增强,比单个抗原提高20~50倍,并显示出很强的体外抑制疟原虫生长的活性。③本疫苗采用法国SEPPIC公司生产的佐剂。我们的实验结果已表明,这种佐剂能诱导本疫苗很强的应答反应,是本疫苗理想的佐剂。④联合作用:本疫苗融合蛋白中的两个抗原诱导产生的抗体均能抑制疟原虫体外生长,是一种多价联合疫苗。⑤严格按国际GCP标准开展临床试验。
    市场预测:疟疾为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资料显示,约世界人口的40%(即24亿人)生活在疟疾流行区,分布于100多个国家。若疟疾疫苗成功,这些人群均需要有疫苗免疫,以每个免疫者最低费用5美圆计算,每年可带来数目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进入疟疾流行区,如,法国每年去疟疾流行区旅游的人数达200多万,其中数千人患了疟疾。可见旅游者应用疟疾疫苗将是一个很大的潜在市场。此外,部队调动,难民迁移等均需应用该疫苗。目前,全球疟疾防治费用也相当可观。以非洲为例,现每年用于疟疾防治费用高达40亿美圆。若疟疾疫苗研制成功,即可用疫苗预防替代传统的疟防措施,这样,既可降低全球疟疾防治费用,又可确保疟疾疫苗研究的经济效益。
    合作形式:该疫苗临床试验需在多个疟疾流行国家进行,需有较大资金的投入。对此,我们寻求合作者进行联合开发。合作形式可采用项目融资等方式。

     
     
    名称木材(竹材)/农业剩余物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通讯地址
    联系人:周定国
    电话:025-85427518
    项目介绍:技术特点:以农业剩余物为原料生产人造板,提高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增加农民收入。
    成果形式:专利、鉴定成果和成套技术。
    应用范围:农业废弃物加工利用领域;木质人造板加工企业。
    市场预测:本项产品预计可占领全国人造板市场的20~30%。
    现有基础:已完成小试和中试,形成了年产5万m3规模工业化生产线成套技术
    投资规模:一条年产5万m3秸杆人造板的工业化生产线,全部投资4000万元
    效益分析:年产值7500万元,利润率15~20%,农民卖草增收840万元,每亩地增收50元。
    对合作者要求:投资者需拥有秸杆资源和足够的资金。
    合作形式:可以采用成果转让的形式帮助投资者建厂。

     
     
    名称防治植物青枯病、枯萎病微生物农药——康地蕾得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通讯地址
    联系人:李元广
    电话:021-64250964
    项目介绍: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成功地开发出了一种防治植物青枯病和枯萎病的高效微生物农药――0.1亿cfu/克多粘类芽孢杆菌细粒剂(商品名:康地蕾得)。确定了生产工艺,制定了产品质量标准,获得了防治植物青枯病的农药临时登记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申请了PCT专利和中国发明专利。康地蕾得已通过上海市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为国内外首创,达国际先进水平,并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进行了病理学和环境生态试验,康地蕾得为微毒生物农药,环境相容性好。
    康地蕾得为防治植物青枯病、枯萎病微生物农药,已建成年产500吨康地蕾得生产线,即将实现工业化生产,目前正进行康地蕾得防治青枯病的示范推广和进行防治植物枯萎病的补充登记。使农作物中分布广、危害大、素有植物“癌症”之称的青枯病和枯萎病能被有效控制。
    康地蕾得的成功开发,可解决植物青枯病防治这一难题,满足国际市场对防治植物青枯病农药的迫切需求,其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依照国内青枯病和枯萎病的发病面积测算,中国市场每年对康地蕾得的需求量超过10万吨,即康地蕾得在国内的潜在市场销售额每年将超过20亿元,企业净利润每年将超过9亿元,每年挽回因青枯病和枯萎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效益)达600亿元,产业前景广阔。
    目前已确定了康地蕾得工业化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标准,并已在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生产工艺成熟、稳定。已建立了康地蕾得小规模生产线,生产出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要求的康地蕾得约20吨。目前已在江西省、福建省、湖南省、广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海南省、广西省等地对康地蕾得防治植物青枯病进行了大量的田间试验和示范,面积近千亩,康地蕾得具有很好的防治植物青枯病的功能,在收获后期,对番茄、茄子、辣椒和烟草青枯病的田间防效可达70%~92%(甚至当对照发病率高达97%时防效也是如此),最高增产率达493%;同时大田试验还发现康地蕾得对真菌土传病害(如西瓜、香蕉、黄瓜、甜瓜、番茄、茄子、辣椒、冬瓜、以及烟草赤星病和番茄猝倒病)和其他细菌性病害(如芋头软腐病等)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防效达70%)。这预示着康地蕾得很可能会成为一种防治植物青枯病为主的广谱生物农药。此外,康地蕾得对植物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可使田间植株高度比空白对照区增加10~30厘米;甚至在植物不发青枯病时,康地蕾得也可使番茄地产量增加27.5%。
    对任何感兴趣的合作都表示欢迎。

     
     
    名称高效杀蝗绿僵菌生物农药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重庆重大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
    联系人:李东进
    电话:023-89054365
    项目介绍:杀蝗绿僵菌生物农药是在国家“十五”“863”项目支持下研发的专一性生物杀蝗剂,具有不杀伤非靶标生物,害虫难以产生抗药性,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对东亚飞蝗、飞蝗、土蝗、竹蝗、稻蝗等蝗科害虫有特效,在7-10天内田间防效可达90以上。生产菌株(CQMA102)性状稳定、抗逆性强、产孢率高,生产工艺成熟可靠,孢子产率、防效和用药成本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主要剂型“500亿/毫升杀蝗绿僵菌油悬浮剂”已经获得中国农业部农药登记。项目已经完成中试,2年大面积应用示范共10多万亩。“杀蝗绿僵菌生物农药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已由国家发改委立项进行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达产后年产绿僵菌油悬浮剂500吨和“真菌农药稀释液”1000吨以上,可满足2000万亩蝗虫防治的需要,每年减少化学农药用量2000吨。
    蝗灾是世界范围的严重生物灾害,全球蝗灾常年发生面积达4680万Km2,目前蝗虫防治大多采用化学农药,仅中国国内每年需治蝗药剂数千吨。
    项目总投资7300万元,将建成年产杀蝗绿僵菌农药及真菌农药稀释剂1500吨的现代化真菌类生物农药生产基地和新产品研发基地,实现年销售收入6500万元,利税2000万元/年。
    项目合作形式包括合作兴办企业以及参股等形式。

     
     
    名称组织工程化皮肤及其相关产品的研究与产业化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通讯地址
    联系人:金岩
    电话:02983376147
    项目介绍:技术平台: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组织工程中心位于西安市,也是第四军医大学组织工程中心和西安市组织工程中心。主要从事研究组织工程皮肤、骨、软骨、神经、牙体牙周、颌面间充质干细胞等研究工作,目前正负责国家863计划组织工程皮肤的重大专项,走在国内组织工程产品产业化进程的最前列。
    产品特点:本中心研发的组织工程皮肤系列产品主要有:组织工程全层皮肤、组织工程去细胞真皮、组织工程双层人工皮肤等。可广泛用于皮肤烧伤、皮肤溃疡、皮肤创伤和多种原因造成的皮肤缺损与畸形的修复。其中组织工程全层皮肤是一种体外重建的含活细胞的皮肤,包含表皮层和真皮层,该产品目前已通过中检所的型式检测,获得药检局批准进行临床试验的文件,在西安、北京、广州等地已经开展临床试验并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组织工程去细胞真皮是一种组织工程技术制备的去细胞真皮,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中加入人成纤维细胞分泌的胶原蛋白、多种生长因子,最终将细胞去除,是一种生物活性的人工真皮。目前也正处于报批阶段。组织工程双层人工皮肤有含细胞的Ⅰ型和不含细胞的Ⅱ型两种,主要是在组织工程真皮上添加合成惰性表皮。已经制定了国内第一部组织工程产品标准,已申请相关专利10余项。
    市场预测:非战时皮肤创伤(以烧伤和部分溃疡为统计依据)在中国每年的发生率: 在中国,需皮肤移植病人:>3,263,300人 /年 ,平均每个烧伤病人需要移植5000cm2的皮肤。而以上系列产品成本可控制在¥10圆左右,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20。同时组织工程全层皮肤有望成为国内上市第一个组织工程产品。
        投资规模:预计投资¥1000万元。
    建议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合作兴办新企业等方式,具体形式面议。

     
     
    名称重组葡激酶的临床研究及新剂型研制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成都金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
    联系人:赵培荣
    电话:028-85197964
    项目介绍:2003年7月8月,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DA)批准了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简称植生所)与成都金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金鹏公司)研制的溶血栓创新药物(新生物制品第一类)-“注射用重组葡激酶”的新药注册,颁发了新药证书。全世界第一个“注射用重组葡激酶”基因重组创新药物在我国诞生,研究者率先注册了以汉字命名的生物制品的新药,并首先制定了新药的质量标准和使用说明书。该项研究已获得多项中国发明专利,是一个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该药的临床试验是由北京协和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研究负责单位,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第三临床医学院等国内15家重点医院参加研究,经过I、II期临床及对照试验、开放试验,历经六年时间,完成了300多例临床病例,经国家药监部门对试验结果的综合评价,证明该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创新——是技术研发的灵魂,正是由这一理念驱使,该项目的研究者们完成了第一阶段研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由于重组葡激酶有较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所以研究工作还在继续进行,研究单位将认真总结经验,继续走创新之路,争取研究工作取得更大成果。现将项目概况简介如下:
        1、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在各种疾病中,血栓病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死亡率较高。急性血栓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急性心肌梗塞,另一类是脑梗塞。据统计,国内急性血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64.55人/10万人,心肌梗塞平均发病率为42人/10万人;而国内脑梗塞年平均发病率为216.6人/10万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急性血栓病的发病率在世界上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还比较低,但分布不平衡,目前北方大城市已接近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而且随着营养状况的改善,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病率呈增长趋势,根据预测,年均增长率可达到5%左右。
    目前国外有关r-Sak研究文献仍在陆续发表,主要集中在新的临床适应症的研究以及降低免疫原性和长效剂型的研究方面,其结果对r-Sak的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的评价是肯定的。据研究证实,心肌梗塞的发病是由于微血管形成的血栓向主血管逐渐淤积而触发的。在临床研究中还发现,在施行了溶栓和介入治疗的心肌梗塞患者,有超过50%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再闭塞,其原因也是由于溶栓后的血栓残片由微血管再向主血管倒流形成的,因此临床上需要治疗微血管血栓的药物。此外,r-Sak具有高稳定性、长半衰期、易于制备及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可以通过改变给药途径或方法,使r-Sak适用于多种血拴病的临床治疗。还可以通过改构新的剂型,使其成为无抗原、长效型的具有保健功能的药品,用于心脑血管及其他血拴病的预防性治疗,该药将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目前新的临床适应症的研究以及新剂型的制备及临床前研究工作正在进行。
        2、项目的产业化情况
        1996年12月,技术方(四方股东)与通化鸿淘茂药业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项目的产业化公司――通化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公司注册资金3亿元人民币,技术资产作价1.2亿元人民币投资入股。这次资产重组为项目的产业化和临床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产业化公司经过历时六年的建设和管理经营,r-Sak的生产车间已竣工并投入试运行,使用的生产设备及辅助设施均为九十年代世界上的先进产品,从1999年试运行至今,生产的多批药品通过国家药检所检定后,用于临床试验证明完全符合质量标准。目前企业已通过国家GMP认证的预检,一旦通过正式认证,即可投入大规模生产。
        3、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
    该项目的研究开发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国家经贸部、中国科学院、上海市政府、四川省政府和吉林省政府等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给予的政策、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在产品的申报审批过程中也得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所属部门的大力支持。在临床前研究、I期临床、Ⅱ期临床第一阶段、开放试验以及试验药品检定等审批和检定工作中,药品审批的有关部门都是用加快审批的程序进行工作,技术审评及行政审批的高效率大力支持了研究工作。
        r-Sak的研究从开题、试验室基因克隆及表达、中试研究、临床前研究、I、II期临床及开放试验,到批准新药注册,取得新药证书,整整花费20多年时间,耗资近数千万元人民币,30多个科研单位和大学中的约150多名科研人员先后参加了研究工作,所形成的论文及文献约40余篇,各种文件、资料总共近100万字。这些数字表明,创新药物的研究之路是漫长而艰难的,是需要各个学科的密切合作,是要付出大量艰辛的科研劳动,克服各种困难,排除干扰,并需要具有长时间忍耐寂寞的毅力,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创造性的研究工作。目前研究工作还在进行,课题组将认真总结经验,继续走创新之路,争取研究工作的更大成果,为我国创新药物的研究事业和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名称新型生物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生产和应用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清华大学
    通讯地址
    联系人:陈国强
    电话:010-62783844
    项目介绍:技术特点:微生物发酵和有机溶剂法提取
    成果形式:聚羟基脂肪酸酯粉状产品
    应用范围:医学:PHA是性能强于PLA的生物材料,可作为手术试纸、绷带及手术用手套的润滑粉。也可做与血液相容的膜。还可用做血管移植物或脉管替代物以及骨裂固定盘等,同时,还可作为植入材料如骨板、骨钉,以及做出三维支架用于组织工程应用,美国Metabolix公司也正用PHA开发上述应用

        可开发为高档包装材料和复合材料。如高级化妆品的包装材料(P&G已用本材料做了市场开发,已有试用品在美国市场上市
    在农业领域,作为药物或农药的缓释载体(开发中)。
    用PHA作为静电印刷的上色剂,解决纸张回收遇到的塑性油墨难以与纸脱离的问题(已少量应用)。
        PHA的气体阻隔性使其适于食品包装,或代替PET作饮料瓶。
        PHA还可用作纸和膜上的涂层材料。
    最近PHA已经被成功的纺成纤维丝,用于制备高保温的衣服(市场试用)。
    塑料增塑剂(已应用)。
    市场预测:在未来五年可能成为一个至少10亿元的市场。
    现有基础:已经建起一个年产280吨PHA的发酵基地,需要能进行有机提取的合作者。
    投资规模:如果已经有有机提取的车间,只要对厂房进行改造就可以了。否则投资规模要有5000万人民币。
    效益分析:在未来五年可能成为一个至少10亿元的市场。
    对合作者要求: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有进行有机提取的经验或者技术设备。
    合作形式及合作意向:面谈。

     
     
    名称重组人内皮抑素腺病毒注射液体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广州达博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
    联系人:王玉亭
    电话:13710526410
    项目介绍:重组人内皮抑素腺病毒注射液,是一种抗肿瘤基因治疗药物,属国家一类新药。其原理是利用人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内皮抑素的抗血管生成作用,通过腺病毒载体,定向作用于肿瘤部位,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使得肿瘤逐步凋亡,达到治愈的目的。该产品可广泛用于肺癌、肝癌、胰腺癌、肠癌及前列腺癌等各种实体肿瘤的治疗。该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授权号:01127894.3),国内外尚无同类产品。
    该项目为广州达博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联合研制,被列入863计划(计划编号:2001AA217081、2003AA216061),公司总裁、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博士生导师、留美博士黄文林教授担任该项目负责人。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该项目产品能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从而抑制肝癌和鼻咽癌等恶性肿瘤的生长。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临床前实验,并已上会进行了临床研究审评,将于近期开展I期临床研究。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癌症患者250万以上,每年在治疗患者600万以上,治疗费用在1500亿元以上。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实体肿瘤患者占癌症患者的比例达到85%。按照实体肿瘤的治疗用途、5%的患者保守使用率计算,这类产品的年需求量可达255万剂,以参考价格1000元/剂计,国内市场容量将突破25亿元/年,市场前景极为广阔的。
    本项目的目标是成为继p53腺病毒之后的又一个上市基因治疗药物。实现这一目标,还需引进资金2500万元,可采用出让股份、间接融资等形式。引入资金主要用于:I、II及III期临床研究,GMP中试基地及其基因治疗药物的研发。

     
     
    名称高产工程菌株发酵生产医药级甘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四川天晨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

    联系人:杨滔
    电话:0816-8019585
    项目介绍:项目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甘油工程菌株kaiya-0917,发酵生产医药级甘油发酵生产工艺中首次采用了射流技术,絮凝一色谱分离净化技术,使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发酵行业有良好的技术示范作用。该技术育2003年6月通过了四川省科学技术网组织的成果鉴定,认定:“该技术整体水平在国内领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建设以菌种繁育、制糖、发酵、提制等车间组成的甘油生产线。配套建设动力、空压、质检、库房以及相应的公用工程设施,项目同时建设一个工程菌选育、新产品开发的技术研发中心。
    项目总占地70亩,总建筑面积为15786平方米,购置设备300余台、套,形成年产医药级甘油10000吨的能力。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2600万元,平均利税3543万元,年上缴税收1419万元。(项目业主现有总资产7.22亿元,净资产3.4亿元,资产负债率52.9%,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10039万元,税后利润3252万元,拥有生物、化工、土建、营销、融投资等专业技术队伍,具备承担本项目建设的实力。已取得地方配套及银行贷款承诺书。)

     
     
    名称激光雕刻类正弦NiTi合金支架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通讯地址
    联系人:齐民
    电话:0411-84708441
    项目介绍:据美国心脏协会统计,20-30%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外周血管疾病,并且这个比例正在不断的增长,其死亡率高达30%,因此外周血管疾病的治疗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注意。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年轻而充满活力的专业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在很大范围内可以替代外科手术。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的范围已从原来的肢体动脉发展到大动脉以及静脉,甚至全身几乎所有的血管。目前,外周血管内支架支架主要由原来采用316L医用不锈钢逐渐发展到由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统称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成份为等原子比的镍钛合金由于其超弹的性能,经过输送器送到病变部位后可以自行膨胀到加工后的形状。这使得镍钛合金超弹性支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编织工艺的局限,使得编织的支架一般壁厚较大,且编织花样比较简单。另外,编织支架要想有足够的支撑力,必须保证一定的编织密度,这就极大的降低了支架的柔顺性和压缩比例。支架压缩比例越小,则支架越难放入到小尺寸的输送器中以输送到病变部位。
    本项目充分发挥激光雕刻支架和镍钛合金材料的优点,使支架性能达到最佳。最终获得的支架结构能够满足以下要求:①支架具有自膨胀的性能;②支架膨胀开以后具有良好的径向支撑力;③支架柔顺性好,容易通过弯曲的管路;④支架压缩比例大,能够放入到小尺寸的输送器中;⑤支架定位后不容易滑移。
    我们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外周血管支架的加工及后处理工艺。目前,一套外周血管支架售价在18000元左右,而成本只有3000-5000元,并且目前国内的同类产品只是依靠进口,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国产支架的市场前景非常看好。我们希望能够尽快的实现产业化,这首先需要一个三类医疗器械的生产单位为依托,尽快申请国家药监局的注册证。本项目投资在200-500万之间,合作方式有:技术转让及合股经营。

     
     
    名称基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创新药研发组合平台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上海先导药业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
    联系人:陈于法
    电话:021-51320020
    项目介绍:本项目针对疾病靶标蛋白质结构,运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及虚拟高能量筛选技术,获得新型结构的小分子药物和新生物制品。同时进一步完善生物学筛选、化学合成、动物学研究等技术平台,形成创新药研发组合平台。
    本项目旨在建立一个系统的创新药物研究开发的组合技术平台。其应用的范围可包括:全新分子结构创新药物的设计与筛选、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生物学筛选与结构改造、候选化合物的动物学筛选与药理毒理测试及临床前研究。
    先导药业的新药研发组合技术平台在整体上互相支持接续,在此基础上先导药业开发得到数十个全新结构的化合物,并已确认其中数个有希望成为新药。同时组合平台的各部分在配合其它部分的功能之外,又是独立发展的环节。其中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与生物学筛选已成功完成数项对外技术服务,化学合成研究平台除提供有机合成工艺开发技术服务外,在该平台基础上还进行了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动物实验则在完成常规药物动物学研究的同时,提供在动物体水平进行药物筛选的功能。
    先导药业在完成自主开发项目外,提供各种形式及组合的技术服务。技术服务的内容包括:根据药物靶点设计小分子化合物,或从化合物结构库中高速筛选得到一系列候选化合物;特定化合物或药物的化学合成及生产工艺开发;化合物或药物的生物学高通量筛选;药物的动物学药理、毒理研究及临床前研究。基于上述技术平台,先导药业欢迎各种形式的技术、产品开发、生产及市场方面的合作。

     
     
    名称动物体细胞克隆和转基因克隆的研究与应用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通讯地址
    联系人:李宁
    电话:010-62893323
    项目介绍:本课题组围绕牛体细胞克隆和转基因体细胞克隆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系统的体细胞克隆牛和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牛的生产技术平台。在体细胞克隆方面:2002年,我们在国内首次获得体细胞克隆优质黄牛(中国红系冀南牛)-波娃,为我国珍稀动物品种的保护成功地探索了新的途径。同年, 培育出一批体细胞克隆高产奶牛,标志着一套完整、系统的体细胞克隆牛的生产体系的建立,为大规模扩繁高产奶牛和优质种公牛奠定了基础。2003年,成功地培育出世界首例以冷冻卵母细胞为胞质供体的体细胞克隆牛-鸾娃,拓宽了卵母细胞来源,为非季节性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的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2004年,将象征中加友谊的由加拿大政府赠送给朱镕基总理的顶级种公牛“龙”成功克隆,获得2头健康克隆个体。
    在转基因体细胞克隆方面:2003年,培育出国内首例转基因克隆牛-乐娃。用双标筛选载体的转基因成功率达到100%,解决了动物转基因筛选的瓶颈难关。同年, 成功克隆出了转有人岩藻糖转移酶等3种外源基因的体细胞克隆牛-岩娃,使其在牛奶中表达产生岩藻糖抗原,用于结合人体内的幽门螺杆菌,阻止它与胃肠细胞结合从而预防感染或降低感染的严重程度。这在胃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将会有重要意义,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目前,已获得了分别转有人乳铁蛋白基因、人乳清白蛋白基因和人溶菌酶基因的转基因囊胚, 部分囊胚已经移入受体母牛,预计2004年将会有转有上述基因的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牛诞生。
    动物体细胞克隆和转基因克隆的研究是目前生物技术领域最具活力的研究热点。由于具有先期投入高,技术性强及回报率高等特点,当今世界仅有少数国家掌握该项技术。体细胞克隆动物和转基因体细胞克隆动物的生产可以广泛应用于农业、人类医学、生物技术以及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等诸多领域。利用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可以大量扩繁性状优良的家畜、培育转基因动物、挽救濒危动物、进行治疗性克隆;而转基因动物的培育又可以用于人类珍贵药用和营养蛋白的生产、异种器官移植、基因表达调控的探索等等。
    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可以大量繁殖优质高产奶牛和顶级种公牛,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奶牛业的落后局面,快速推进我国奶牛业乃至畜牧业的发展进程。而通过转基因克隆技术生产转基因动物,利用动物生物反应器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珍贵药用和营养蛋白产生的经济效益就更加明显。以人乳铁蛋白为例,全球每年对含人乳铁蛋白的奶粉需求市场可达50亿美元,因而其开发潜力非常巨大。
    本课题组已经掌握了体细胞克隆牛和转基因克隆牛生产的全部技术过程,建立了稳定的操作程序,可年产克隆胚胎1万枚。目前,已经成功培养体细胞克隆克隆牛20余头,转基因体细胞克隆克隆牛6头。本课题组在国际上率先利用冷冻卵母细胞为胞质供体成功地培育出体细胞克隆牛,拓宽了卵母细胞来源,为非季节性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的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同时,成功克隆出了转有人岩藻糖转移酶等3种外源基因的体细胞克隆牛,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名称含硒人工酶治疗白内障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开发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吉林大学
    通讯地址
    联系人:陈智立
    电话010-88377340
    项目介绍:本课题为“九五“和”十五“国家高新技术(863)两度资助课题。本课题经过近10年的研究,模拟生物体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抗氧化酶,并获得了系列高抗氧化活性高稳定性的含硒人工酶。所构建的基因工程抗体酶和人源化单链抗体,其抗氧化催化活力均达到或接近天然酶的水平。根据抗体酶的设计思想,设计合成10多个小分子硒(碲)化环糊精和小肽(15肽),其酶活力已达到48个酶活单位,小肽酶活为300个酶活单位,均大大优于目前国际上已商品化的Ebeslen。
       药学研究方面,获得了确切的治疗白内障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在完成亚细胞水平含硒人工酶抗氧化性能研究基础上,完成含硒环糊精对半乳糖致大白鼠白内障治疗作用的研究。试验证明含硒人工酶对治疗白内障效果显著。完成含硒人工酶(单链抗体酶和硒化环糊精)对大鼠心机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异丙基肾上腺(ISP)诱导大鼠心肌损伤动物试验,以及硒化环糊精对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脑卒中治疗作用的研究。
       试验证明含硒人工酶治疗心肌损伤作用明显,对脑卒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在毒理方面,我们开展了含硒环糊精小鼠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证明,LD50=3334mg/kg,硒环糊精在用药计量(16mg/kg以下)未发现毒性反应。
       通过项目实施,申请专利3项,其中两项获得专利授权。
       目前,正在完善治疗白内障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前研究。欲寻找共同开发生物工程新药的合作者。合作形式可多样化。

     
     
    名称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
    领域:生物与农业技术
    完成单位:深圳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

    联系人:张 玲
    电话0755-26980921
    项目介绍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 (注册商标名“今又生”)由深圳市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制成功,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和准字号药品生产批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准上市的基因治疗药。这一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生物高技术领域的里程碑,将对医疗卫生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今又生”是由5型腺病毒载体和人p53肿瘤抑制基因重组,形成有活性的重组腺病毒颗粒,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其特点是:1.广谱抗癌;2.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3.使用安全;4.疗效明确,单药使用有效、联合放疗、化疗或热疗有协同抗癌效应。5.预防肿瘤复发。
    在项目的研究开发过程中,赛百诺公司率先在国内建立了重组腺病毒制品大规模生产工艺关键技术平台和质控技术平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体包括:建立了两大主要原料库,即单克隆主代细胞库和重组病毒母液库;攻克了三大关键产业化技术: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FPLC 快速纯化技术、HPLC质量检测技术。赛百诺公司拥有本项目的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得和申请发明专利5项,包括生产工艺、工程细胞等。
    本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得到了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先后被列入“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863计划项目、创新基金项目等。目前,“今又生”已正式在全国各大医院开始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为满足巨大的临床需求,同时继续保持我国在基因治疗领域内的国际领先地位,赛百诺公司目前正在深圳建立20000平米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因治疗研发和生产基地。
    赛百诺公司竭诚希望与有关单位合作,共同推动“今又生”的临床应用,使之为广大的肿瘤患者服务,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欢迎邀请新人加入发酵工业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站内搜索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
    !4!
    • 电话咨询

    • 13720223167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酵工业网 ( 浙ICP备12009778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 22: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