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难过 1 分钟前 |
---|
签到天数: 192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发表于 2009-2-20 19: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聊一聊青霉素生产之空压站,动力,设备及其它
空压站为青霉素生产提供空气。没有空气,好氧的产黄青霉菌根本无法生长。空气质量不好,供气量不足也对产量有很大影响。空气质量是指洁净度,温度和湿度。洁净度可从两方面入手:取气口的位置和过滤。
写到这想起培训时听老师讲的一件事。建国初期,国家决定建立抗生素厂。苏联提出选址的原则其中就有关于气候方面的要求。具体是些什么记不得了,就记住了不能湿润多雨。
湿润多雨的天气对空气的影响就是湿度大。湿度过大,空气系统的耗能就大;此外,湿润的空气容易引起空气带菌。当时就想,这是不是南方没有什么生产抗生素工厂的原因?梅雨,台风,想想就够了。
老师关于空气系统的取气口如何选取讲了好些内容。5米高的取气口如何,10米高的又如何等等。我当时听得是昏昏欲睡。反正我是不会去设计空压站,什么公式之类一点兴趣都没有。现在拼命地回想,就记住取气口越高,空气中的尘埃就越少,不过取气口高了,系统的功耗又大。反正有一些经验和相关的公式,设计人员就据此来确定取气口的高度。
空气进入空压机前要经过过滤以去取较大的尘埃。这一步只是简单的过滤。输入到生产车间的空气还要经过两级过滤后才能达到生产要求。空压机出口的空气压缩后温度会升高,然后要降温。冷却器中冷却水的压力不能高于空气压力。如果有泄漏的话,冷却水也不会进入到空气系统中。为了防止空气中有油和水,还要有去水和除油的装置。
动力是电,蒸汽,冷却水的总称,由动力车间负责。变电所把高压转换成生产用电和生活用电。华药的蒸汽是从石家庄热电厂买来的。蒸汽的要求是压力要恒定,不能有很大的波动,还不能夹带大量的冷凝水。冷却水一般是指循环水和七度水。加化学药品的水,经晾水塔降温后由泵加压输送到生产车间的设备,换热后经管道回到动力车间,于是叫循环水。循环水到了夏天就不能满足生产要求了:夏天气温高,经晾水塔降温的效果不明显。温度降不下来,发酵罐发烧可是一件了不得的事。到了夏天,动力车间要运行制冷机组为生产提供温度更低的冷却水。顾名思义,七度水就是指温度为七摄氏度的冷却水。其实到了用水的高峰有时候水的温度会上到十几摄氏度。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032495.html
最大型的设备是发酵罐。华药最大的罐有120立方米。立方米这是书面用语。工厂中常用语是吨。罐越大,经济性就越好。不过还要考虑相关的问题:空气输送能力,冷却能力,维护能力等等。我上网查到的资料说最大的罐有500吨。也不知这么大的东西怎么装,怎么配搅拌电机。罐最初是碳钢罐,后来发现铁离子对青霉素生产不利,就改用搪瓷罐。搪瓷罐在使用中经常会掉瓷,逐渐被不锈钢罐所代替。发酵罐要有搅拌,要有通气口,要有冷却水接口,要有测量仪器的接口。上图说话。
上面的图中,发酵罐是用夹套冷却。这种设计一般用于中小型罐。
上面的图中,左边的罐也是用夹套冷却。右边的发酵罐是用盘管来冷却。盘管在罐内,还可以起到挡板的作用。盘管的换热效果也比夹套好,大型罐一般采用这种方式。
其它的大型设备有制冷机组,空调机组,各种泵,没有什么特殊的,不说也罢。
抗生素生产消耗的培养基数目是很大的。培养基主要成分由玉米制成。这也是抗生素厂建在北方的原因之一:离玉米产地近,运输压力不大。华药有专门的淀粉厂来加工玉米。注射药的小瓶由专门的玻璃厂生产。质检处,负责最后产品的质量检验。没有质检的质检报告,分装好的产品不可能出库。质检处还有一个部门叫动物场,饲养小白鼠,兔子来作试验。刚出生的小白鼠很可爱,经常被爱好小动物的女职工带到宿舍养着玩。所以在华药女单宿舍中的老鼠都是灰的:黑鼠和白鼠杂交的后代。
为了可持续地发展,研究所是必不可少的。销售很重要,采购也是必不可缺。林林总总,组成了一个整体。
最后简单说一说我国青霉素生产的历史。最先是在上海开始的。大规模生产是从58年成立的华北制药厂开始。华药建厂是我国建国初期156引进项目之一。人员中有一部分是上海调入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了九十年代,形成青霉素的四大家。华北制药,河北制药,哈尔滨制药和鲁抗医药。而最新的资料显示现在国内生产能力超过万吨的是华星和石家庄制药。华星是河南新乡的一个乡镇企业,建于1985。石家庄制药是原来的河北制药和石家庄一药合并后的制药集团。
由于发达国家土地价格昂贵、环保要求 高和工资成本高及动力能源消耗大等因素,发达国家纷纷停止生物发酵原料药生产,向我国来购买原料药。这也是为什么在2000年后青霉素原料药价格突然上涨的原因。现在,中国成了全球青霉素最大的生产国,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在这背后,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不知道过上几十年,我们会不会后悔。
写完了。可算写完了。这文章写得心虚得不行。很多方面的知识只了解些皮毛,一写才发现无从下笔。写到第一个题目菌种就觉得写不下去了。这下深刻体会到硬着头皮的滋味了。除了专业知识,还发现自己的文笔也不行,距离河里的大拿们太远了。没有办法,人和人的差距就是太大了。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我硬着头皮,磕磕吧吧写完了。欧也。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