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生料工艺(大米—粉碎—拌料—加安琪酿酒曲—发酵—蒸酒)
1)把大米进行粉碎(能通过1.2—2.0毫米的筛为宜)
2)用300斤温水(水温35-38℃均可,60-70℃最好)进行拌料,待温度自然冷却到35℃时准备加酒曲,在此期间要进行适当的搅拌,以防沉淀。
3)将0.3-0.5斤酒曲放入6-10斤温水(35℃)溶化,搅拌。约15分钟后即可加入缸中进行发酵,发酵5-12天后即可蒸酒。
注意事项:
1)发酵第一天温度控制在35-38℃,此后温度控制在28-36℃(最好是32℃),短期内最高温度不要超过38℃,温度低于26℃应采取保温措施。
2)对于大米原料可采用颗粮或碎米直接发酵,但发酵周期会延长几天。
3)发酵周期的长短与原料品种、原料的粉碎度、酒曲用量和发酵温度有关,一般原料粉碎越细、酒曲用量大或发酵温度高时,发酵周期短;反之周期长。
2、熟料工艺(大米-淋洗-蒸饭-摊凉-加安琪酿酒曲-加水发酵-蒸酒)
1)淋洗、蒸饭和摊凉与传统工艺相同。
2)当饭温降至37℃左右,加入0.3-0.5斤酿酒曲,充分搅拌入缸糖化。
3)饭在缸内的厚度15厘米,在饭的中央挖一空洞,以便有足够的空气进行培菌糖化。待温度降至32-34℃时,将缸口盖密,进行培菌糖化,在此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但最好控制在37-39℃,糖化8-12小时即可(糖化率可达80%)。
4)向缸内加入140-200斤水,搅拌均匀,发酵6-7天即可(温度控制在32-37℃)蒸馏。
3、发酵异常原因分析
1)发酵迟缓
现象:投料48小时后发酵液面较平静,气泡少而无力,无刺激鼻气味,液面无翻动和声响现象。可能原因如下:
² 加水量过大(超过原料5倍)且水质不好;
² 物料搅拌不均匀有团块、夹心;
² 配料温度、室温和发酵温度过低(低于15℃)或过高(高于40℃)
² 酒曲用量太少且质量差,糖化发酵能力弱;
² 原料颗粒过大;
² 杂菌严重污染;
2)发酵迅猛
现象:投料6小时后发酵液剧烈翻动,有大量气泡产生,24小时后发酵迅速减弱,气泡少,翻动无力,发酵呈前猛后弱态势。可能原因如下:
² 配料温度、室温或发酵温度高于38℃,造成酵母早衰;
² 用曲量过大;
² 昼夜温差过大,影响主发酵;
² 严重感染杂菌;
3)发酵酸败
现象:发酵液酸度过大,涩味重并伴有馊酸味,气泡大而无力且经久不散,液体混浊,糟液不分离。
² 主要是原料、辅料、生产用具或环境中醋酸菌和乳酸菌的浸然,大量繁殖而影响酵母菌的正常代谢造成酸败。
4)出酒率下降
现象:原料出酒率同比下降5-10%。可能原因如下:
² 原料霉烂、虫蛀、杂质多、水分高或淀粉含量低;
² 原料颗粒过大,配料搅拌不均匀,有结块生心;
² 酒曲质量差,糖化发酵力弱;
² 感染杂菌严重,发酵异常;
² 发酵温度未控制好,温度时高时低;
² 发酵时间不够,糖化发酵不完全,不彻底,发酵不均匀;
² 发酵时间过长,发酵结束后未及时蒸馏造成酒份挥发(特别是气温高时)
² 蒸馏过程密封不严跑酒汽或冷凝器漏酒;
² 流酒温度过高;
² 酒尾未吊净,酒糟中含酒精过高。
5)苦味
² 原料本身代有苦味,如腐败的原料和辅料
² 用曲量过大产生苦味
² 发酵中由于管理不善,酒液中产生大量的青霉菌,发酵容器密封不严,所盖
薄膜破口而进入大量空气而产生苦味。
² 发酵温度过高,细菌大量繁殖都能产生苦味或涩味。
² 由于大部分苦味都是高沸点物质,蒸馏时温度高,压力大,也把一般情况下
蒸不出来的苦味蒸馏出来。
6)辣味
² 产生辣味的主要是醛类物质,如乙醛、丙烯醛、糠醛等。
² 发酵温度过高,操作不卫生,产生大量杂菌,如异乳酸菌作用于甘油后产生
刺激性极强的丙烯醛(俗称辣味大王)
² 发酵期不适当的延长,造成酵母在困倦中产生较多的乙醛(辣味与醛类物质
成正比)
² 未经储存或未经人工催存的新酒辣味大;
7)涩味
² 单宁和木质素含量较高的原料和辅料,未经处理,蒸馏时又采用大火;
² 用曲量过大,操作不卫生,使酒液中乳酸 或乳酸乙酯含量过大
² 发酵容器漏气或通气
广东广州佛山中山湛江茂名 惠州 韶关 汕头 梅州 广西南宁桂林全州百色河池柳州梧州贺州 糖化酶
酵母 安琪酵母 淀粉酶 酒饼酒曲 酒用香精香料 糖化酶 酵母 安琪酵母 淀粉
酶 酒饼酒曲 酒用香精香料 南宁赛华发酵制品有限公司 电话07712428816 网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