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发酵工业论坛专家群简介! 发酵原料样品在线申请! 2016食品与医药发酵产业联展
发酵企业数据库,火暴抢购中! 大量发酵技术文献免费下载 发酵工业网专家组,技术服务内容
发酵人才招聘! 美谷分子仪器高效微生物筛选技术资料下载! 《发酵科技通讯》杂志及年会征稿要求!
查看: 3613|回复: 4

[分享] 发酵染菌应急预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6-29 17:24
  • 签到天数: 2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2-4-26 22: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100系列生物传感分析仪快速、精确测定葡萄糖
    发酵染菌应急预案(发酵部分)

    一、 染菌确认与报告
    1、染菌确认
    a、连续3个样品镜检发现有杂菌且有增多趋势,无菌试验样品发现染菌,发酵各项理化指标有明显异常变化的,可判断为染菌;
    b、怀疑染菌的罐,在不影响正常生产安排的前提下,继续培养,且取无菌样进行肉汤培养,同时做平皿划线分离,直到结论明确。
    2、 染菌报告
    发酵车间员工发现染菌和疑似染菌的情况,必须立即报告车间主任,发酵车间主任了解情况后做初步判断,并通知菌种车间、中试车间及生产部经理,共同判断、分析。
    发酵车间应首先发现本车间的发酵染菌情况,否则车间主任和工艺员应负有责任。
    二、染菌现象描述
    对染菌罐样品,应做以下描述:
    1、 发现染菌的时间
    确定从哪一个样品开始发现染菌(或怀疑染菌),之后的样品有没有同样的现象、杂菌量有无变化。
    2、 镜检描述
    菌体形态(结合美兰和品红两种染色方法染色同时判断,比较所染杂菌与生产菌变化情况的形态),染色深浅,大小,数量(与生产菌比较)。
    注:镜检应观察5个视野以上,Bt、杆菌肽发酵液样品应稀释10倍再涂片镜检。
    3、 理化指标
    pH变化情况,菌浓变化情况,对效价的影响,发酵液气味
    附样品描述记录:

    染菌分析记录表
    生产批号:
    罐号
    取样时间

    镜检情况
    备注
    分析讨论情况:
    结论:
    签名:



    处理措施:
    签名:



    预防措施:
    签名:



    三、染菌检查与分析
    1、 思想认知
    发生染菌情况后,各车间负责人应实事求是,主动查找车间范围内的问题,杜绝本位主义,做到通力协作、齐心分析、查阅书籍、逻辑推理、认真检查、严格试验、广泛讨论、不辞辛苦。
    2、染菌原因初步分析
    a、种子罐早中期染菌:母瓶种子带菌。
    空气过滤器“漏菌”。
    灭菌不到位。
    接种操作不严密。
    其他意外事件(如停电、阀门坏等)。
    b、发酵罐早中期染菌:种子罐带菌。
    空气过滤器“漏菌”。
    灭菌不到位。
    移种操作不严密。
    补料操作或补料液有问题。
    其他意外事件(如停电、阀门坏、设备漏等)。
    3、 杂菌分离、培养
    对已确定染菌和隐性染菌的罐批,应取染菌发酵液(或疑似染菌的发酵液)无菌样, 在平皿上标明样品的品名、来源与取样时间,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平皿划线分离,在37℃恒温箱内培养, 每天在灯光下检查有无杂菌生长。观察杂菌菌落特征,并涂片镜检,确定所染杂菌的类型。
    4、 杂菌耐热性实验
    取染菌发酵液(或疑似染菌的发酵液)4瓶,标明品名、来源与取样时间取1瓶作对照,另3瓶分别在110℃、115℃、121℃灭菌30分钟。然后将四个样品定量接入肉汤培养基,在37℃恒温箱内培养,观察肉汤的培养情况。
    5、 设备检查
    a、空气净化系统
    打开预、精过滤器壳体,拆检过滤器橡皮垫圈,检查是否有老化、断裂而失去密封效能;拆检预、精过滤器滤芯,检查是否有老化、断裂,滤芯外观孔目是否有堵塞、变形现象。
    拆检结束,安装壳体并对过滤器法兰接口、排污阀、空气取样阀、压力表丝口、空气阀、焊接缝等进行试压、试漏,密封性能需达到无泄漏标准;且预滤、精滤的压差应在≤0.05MPa的范围之内。
    b、罐体、阀门试漏
    准备好洗衣粉水、刷子,盖好罐盖,关闭排气阀,开启进气阀,给发酵罐加压,当罐压≥0.10MPa时,即可对该罐进行试漏。
    试压试漏方法:试外漏时,把洗衣粉水喷涂在阀门阀盖、法兰或丝口上,及阀门整体外部和管路焊缝等可能泄漏的地方。试内漏时,关闭待试阀门,把洗衣粉水喷涂在阀门排气管孔上,经涂抹部分如有气泡产生,可以确定有漏点,应及时复检。
    c、蛇管、夹层试漏
    放尽罐内积水,开空气吹干或用布擦干罐内壁.将蛇管、夹套内充满水,注意观察是否有水渗出。也可将夹套内的水放尽,将压缩空气通入蛇管、夹套内,用洗衣粉水喷涂,注意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
    6、 无菌试验
    发现染菌的设备处理后应做无菌试验:
    a、培养基配方
    原料名称 配比(%)
    酵母粉0.5
    玉米浆3
    葡萄糖1
    氯化钠 0.5
    消前pH6.5~7.0。
    b、培养条件
    37±2℃,48hr以上
    注:消后应取样涂片镜检,作为镜检对照。
    7、 菌种车间接种后,将肉汤培养基15~20ml倒入接种瓶中,与残留液混合, 37℃恒温箱内培养48hr以上。
    8、 环境检查与清洁
    a、超净工作台沉降菌检测
    b、菌种、发酵车间环境清洁
    三、 染菌处理
    1、染菌料液的处理
    参照《发酵异常现象的处理SOP》
    2、设备处理
    在染菌料液处理完后,在再次投料之前, 先彻底清洗染菌发酵罐罐体、附件, 同时进行严密程度检查,以防渗漏,然后用甲醛等化学物质熏蒸处理,再用蒸汽灭菌〈包括各种附属设备〉。
    欢迎邀请新人加入发酵工业论坛!
  • TA的每日心情

    2020-6-29 17:24
  • 签到天数: 2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22: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预防措施与基础研究
    1、 空气系统
    定时放水,保持干燥。
    定期拆检,在过滤器灭菌时要防止过滤介质被冲翻或烧灼,还要防止发酵液倒流入空气过滤器内。
    2、设备检修
    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应做到无“渗漏”,无“死角”。定期试漏。
    无菌操作室和菌种培养间定期消毒,以保持无菌状态。
    定期用甲醛熏消。
    3、操作要求
    发酵罐放罐之后,对罐体和附属设备进行全面清洗和检查,清除罐内的残渣,除尽罐壁上的污垢,清除罐内附件处的堆积物。
    培养基配制时要防止物料结块或带入异物,配料罐和输送料液系统要定时清洗消毒。
    对进入无菌室的全部物料、器械实行灭菌。
    4、人员培训
    a、对新员工培训,应采取学徒制,指定有资质的技术工当师傅,并对新员工的学习进程做好跟踪考核,保证其操作水平。
    b、对员工进行划线分离、无菌取样等基本操作培训,保证操作的准确性、一致性。
    c、定期开展岗位操作竞赛,对员工的操作质量进行考核,提高员工进行日常操作培训的积极性。
    5、 整理出公司各发酵产品正常生产时各周期的典型镜检照片各一套,收集典型的染菌料液镜检照片和各种杂菌的镜检照片。
    6、 研究不同的杂菌单独培养时的情况,如形态,生长速度,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通气、计数式接种量等因素的影响。
    7、研究不同的杂菌和生产菌种混合培养时的情况,重点是观察在不同的混合时间混合时,杂菌和生产菌种的表现情况,如形态,生长速度,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通气、计数式接种量等因素的影响。
    五、记录与存档
    发生染菌情况后所做的现象描述、各项检查、分析讨论、纠正预防措施、日常培训、基础研究等工作均应做好记录,并将记录送交工艺质量可归档保存。
    欢迎邀请新人加入发酵工业论坛!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2-8-12 10:0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4-3-18 12: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欢迎邀请新人加入发酵工业论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11-30 21: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欢迎邀请新人加入发酵工业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11-30 21: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连续生产的发酵车间怎么消毒呀?我们取样前消管道水汽很大,不知道是否会增加带菌的风险。
    欢迎邀请新人加入发酵工业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站内搜索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
    !4!
    • 电话咨询

    • 13720223167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酵工业网 ( 浙ICP备12009778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1 20: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