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前天 15:10 |
---|
签到天数: 1941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一、pH值对菌体生长和代谢产物形成的影响7 ?4 o6 V. A, h3 W
4 g) ]' x* K' T/ I
pH表示溶液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纯水的[H+]浓度是10-7mol/L,因此pH为7,pH>7呈碱性,pH<7呈酸性,pH值差1时,其[H+]浓度就相差10倍。% \% x# i' N0 [4 ?( L
; |, @7 c% i$ _& _0 U& z s
微生物生长的pH范围很广,大多数在pH5~9之间,与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相似,微生物活动的pH范围也存在最高、最适、最低三基点,其对味生物的影响主要是影响微生物活动环境的离子强度、细胞膜的透性及膜上的带电性和氧化-还原电位、酶活性。5 M9 J& o+ ]# ]( K4 s/ T
. \* u( Z/ w+ f0 d" o
根据不同微生物生长的最适pH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嗜中性微生物;同种微生物的生长最适pH和产物积累pH往往不一致,青霉菌生长的最适pH为6.5~7.2,而青霉素合成的最适pH为6.2~6.8;即使在产物积累阶段,由于pH值不同,也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发酵产物,如黑曲霉在酸性(pH2~3)时,进行柠檬酸发酵,而在接近中性时,则进行草酸发酵。
& S/ R* n" b( ~! x1 N' ~* \+ G+ B0 X; V
二、发酵过程中pH值的调节及控制
- q: t* j& L3 b( s) B( p* j2 I5 O$ [6 I \" a3 {
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随着微生物活动而不断变化,为提供菌体适宜的生长或产物积累的pH值,需要对发酵生产过程各阶段的pH值实施控监控,实际生产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s' b" [" {6 i* G9 `6 m& L& u/ _' J
& _% f3 k8 K) i( t5 ~(一)调整培养基组分:适当调整C/N比,使盐类与碳源配比平衡,一般情况:C/N高时(真菌培养基),pH降低;C/N低时(一般细菌),经过发酵后,pH上升。
9 A4 O4 C) d8 i+ D2 W7 R9 L6 _4 a( G
2 V. V" F- \1 {3 ^/ J; l(二)在发酵过程中进行控制,根据发酵液pH值的变化,进行相应控制,如过酸时,可加入NaOH、Na2CO3等碱性物质进行中和或流加尿素、蛋白质、提高通风量等;过碱时加H2SO4、HCl或流加糖类、乳酸,降低通风量等措施,具体应根据发酵生产实际灵活掌握,在生产上,主要的过程控制方法有:
/ O' B- B# V3 z# d" w$ Q$ J- v% x2 {$ j! o9 H! H0 v+ B# N$ i- Z
①添加CaCO3:当用NH4+盐作为氮源时,可在培养基中加入CaCO3,用于中和NH4+被吸收后剩余的酸,但在操作中应注意控制染菌危险。
6 C, U. Q( w( G- m5 a( e( d: M. N# C& v3 A! h6 K6 c
②氨水流加法:氨水作为一种碱,可以中和发酵中产生的酸,且NH4+可作为氮源,供给菌体营养,在操作上应采用少量多次流加的方法,避免对发酵pH引起剧烈波动。& n* |( E. f0 R' f- T
( ~: L, E6 x+ D* m% }1 H
③尿素流加法:味精厂多采用此法,以尿素作为菌体氮源时,尿素首先被菌体尿酶分解成氨,氨进入发酵液,使pH上升,当NH4+被菌体作为氮源消耗并形成有机酸时,发酵液pH下降,这时随着尿素的补加,氨进入发酵液,又使发酵液pH上升及补充氮源,如此循环,致至发酵液中碳源耗尽,完成发酵。在操作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少量多次流加,力求发酵液的pH平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