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12 小时前 |
---|
签到天数: 2000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2003年,中、印两国经贸关系在出现了转折性变化,但是两国间有许多非常特殊的问题要解决。
: [4 T; e9 L7 J) p0 H3 s
3 v( i. [, w6 z# m2003年8月初,英国经济学人信息中心(EIU)公布了最新季度报告指出,2004~2007年,中国和印度将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之一,使亚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 ^2 n1 n* i9 c: S6 j
; I, p2 P1 a+ a, \- U1 R
该报告认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整体增长将高于其他新兴地区,但这归功于中国和印度的强劲经济表现。2004年,中国仍有望实现经济增长7%。印度在2003~2004财政年度的经济增长可达5.9%,下个财政年度将达到6.7%,其主要推动力是服务业。
$ Z: \" {9 J; p. |* d8 ?$ y' L' q- ?/ |. y" a
该报告出台的前两个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问了中国。瓦杰帕伊的到来表明中印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此次访华对双边关系推动最大的将在经贸领域。
2 {2 P, g: {" R! |3 B7 a7 ]- u( P1 Y, K4 S5 Q
突破性进展的中印关系自然有许多潜能有待挖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仍存在许多负面的制约因素,中国和印度之间应该在合作与竞争中求得共赢。
. C$ F: I. C9 U' p9 v. w' L# g/ m
一、复苏的中印关系
. |2 j2 h+ y. e8 |% p; O" `
$ y ?* n+ v0 e' h: o: W7 o) ?中、印两国经贸关系经历了互补、中断、恢复、增长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印两国的关系是多变的,当时由于双方都不是对方的主要贸易伙伴,而且两国经济落后,可以互补的极有限,所以双边经贸的规模很小。1950~1962年,双边贸易总额仅为2.6038亿美元。 5 A6 k( s" a8 [0 z- D8 Z
8 m' e: N, S# K! a. T2 W此后双边贸易中断了14年,到1977年才得以恢复。虽然基本趋势是稳步增长,但贸易额仍很小,1990年仅为2.64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速加快,2002年达到创纪录的49.5亿美元。 ' j. L& R- R) b& W. j8 n; z
/ U; T9 d! k$ @2 `" d% M中、印两国企业之间的投资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但数量少、规模小、增长慢,还只能说是刚刚起步。. l( h* c% Q3 \6 b/ r; ^
" U, [( |, r$ d$ E1 S9 m近年来,中国一些家电业巨头相继进入印度。1999年,康佳进入印度,先与印度企业合作,2001年建立独资公司,销售额达2.2亿卢比。2000年,TCL进入印度,与巴朗国际有限公司建立合资公司,销售TCL的产品,同时开设6家装配厂。2001年,海尔进入印度,与热线电气公司建立合资公司。在此次瓦杰帕伊访华结束之际,印度政府又批准海尔在印度投资3亿卢比建立一家独资分公司。中国的硬件制造商华公司为也在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设立了软件开发机构。
, Z q' X# H, w* s4 {) ?5 W1 y6 x1 k; j+ d8 s& S! N, A
1993年,印度最大的制药企业之一兰巴辛公司在中国广东建立合营企业。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印度几家最大的信息技术企业相继进入中国。1998年,印度最大的计算机培训机构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已在中国设立了100多个培训中心。2000年,印度Aptech信息技术公司在北京建立合资企业。2002年,萨蒂亚姆、信息系统公司(Infosys)以及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进入上海开展业务。
; u5 b+ w* L8 b. R0 U7 G7 c) w/ S* W
二、喷薄欲发的潜能' _4 y/ H' l( S# j; Y5 A+ H
( v6 |! _ ^3 G1 I$ i) b很难全面地阐述中印两国发展经贸的潜能。而且,许多还有待于双方在交往中不断拓展、发现。这里列举几个根据现有基础可以大力拓宽的领域。6 Q7 [( [# g! M6 Y4 R( Y U9 _
5 f8 |( R1 T5 {8 ?/ \/ K' H9 T(一)制药业 印度制药业实力雄厚。主要优势:生产和研究开发的成本低、有优秀的科研人才和世界级的国家实验室、因人种多样而具有优秀的临床试验中心等。而且,已经具备了抵御2005年实施《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可能对印度制药业打击的能力。相比之下,中国的制药业处境窘迫,尽管制药厂多达6700多家,但具有创新能力的却微乎其微,绝大部分是生产仿制药,许多企业都在生产同一种药,大量低水平的重复投资,造成设备利用率不到50%。显然,中国的制药技术不如印度,但是,有基础设施和廉价劳动力方面的优势,还有兰巴辛公司认为的,上游产品如发酵技术和化学合成方面比印度强,因此,中印制药业可以进行这样的合作:印方出技术,中方出基础设施、劳动力以及上游产品,双方尤其可以联合生产高档药品。对印方来说,能够扩大业务获取利润;对中方来说,减少低档药,增加高档药,摆脱制药业的困境。
9 P- ]' S% J) h* ]. l
0 K# O2 e/ Q# ?& \' a, e# A+ h(二)钢铁工业 印度该领域的现状是:铁矿藏量丰富,从铁矿的藏量和质量来说,印度是世界钢铁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之一。但绝大多数钢铁企业的技术设备和工艺陈旧,急需现代化。中国的现况:富矿少,贫矿多,是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大国,产品结构不合理,优质钢材大量进口。在经济发展尤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各种钢材的需求量大。所以双方的合作在于:
, n e0 }4 {3 V& O* i
) U, P' H3 U! Y* ?+ P% A1.印度向中国出口的铁矿砂可以大大增加。 ' g5 s& y$ C1 o: Z$ c% M
) a% i* K3 b( g' O6 J; w$ W9 @
2.占印度钢产量大部分的印度钢铁总公司对中国帮助他们进行技术和设备的更新,一直非常感兴趣,虽已有些合作,但仍大有扩大的余地。印度还认为可以从中国引进发展小高炉和小钢厂的技术、从含磁铁的钛和钒中制造生铁的技术。而中方对引进印度海绵铁生产技术也感兴趣。2 e$ Y; a2 j$ w3 c$ p+ C' d4 \
: Q4 ]+ v9 e: ]6 `8 v, {: o, O
3.根据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钢铁产品结构不合理,印度的中等钢材和优质钢材向中国出口的潜力可以大大拓展。% R& p0 e, I# y; N) X4 k, h( Z0 |1 u
' G( a% ^5 O% N( D! q& O: z. ?& O
(三)煤和炼焦煤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产煤国,年产量达十几亿吨。由于国家鼓励出口煤,这些年煤的出口增长很快。印度由于石油储量贫乏,煤是主要的能源来源,自1988年起,中国向印度出口煤,后又出口炼焦煤,但数量小且不稳定。鉴于这些情况,中国可以向印度出口更多的煤和炼焦煤。同时中国还可以向印度出口深层采煤技术。) t3 ]% I8 S+ I, G& m/ j7 b6 l
$ ^4 I$ H1 E! j" m(四)信息技术业 印度是软件大国。其优势与实力表现为:
! C3 R# B* f& M2 o- d2 Z# [9 @- \; O7 v) D
1.人才雄厚。全国有1900所高等信息技术教育单位,每年可培养7万名专业人员。是世界最大的软件人才库。# ?/ d1 Z X7 |
# a. `0 `, _$ @' v; _2.软件基地林立。除了早有的班加罗尔软件技术园区外,近几年,又在海德拉巴、德里等地建立了像班加罗尔那样的软件开发区,不少邦政府也在建立软件园区。
+ B* R+ K$ h" k9 d% V0 K0 E# E) j* G% f% J
3.出口优势。据麦肯锡咨询公司估计,到2008年,印度的软件产值将达850亿美元,其中出口500亿美元。但是,印度的硬件较差,不如中国。中国软件业的现状是:(1)规模小,水平低。印度的软件已经加入到世界软件的价值链中,而中国还没有进入;(2)对软件需求量巨大。随着各行各业的电子化,加入世贸组织,筹备奥运会,都给软件业带来无穷的商机;(3)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硬件生产基本已经结束了普及型的进口替代阶段,而开始转向附加值高的商品生产领域。并正在迅速地成为全球信息业硬件产品的生产基地,其产值已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 e# r2 }7 s% p$ W# h4 j& t6 g1 h( U( e* J" O
三、两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合作大有可为/ {# F! m8 [9 L7 N
) G9 e( o6 [3 T1 u" V( n1.印度直接向中国提供软件。在中国的软件市场中,本国公司占1/3,2/3被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的公司占据,而他们的价格高于印度。有些西方企业把印度为他们开发的软件再出售给中国。显然,如果中、印直接交易,则可以互相受益,避免让中间商“坐收渔利”。
1 p( N0 U4 F( k3 ]" S
! \2 m! [% }1 z6 P n! u0 w9 o2.印度的软件培训企业在中国的培训业务可以大大地扩展。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虽已在中国开设了许多培训中心,但远不能满足中国的需求。( C! I4 Z7 k& |+ j, _ y4 z
2 r* Z, c1 e" E2 x( O3.电信业的软硬结合。中、印两国人口加在一起达23亿,将是世界最大的电信市场。中方生产硬件设备,印方提供软件,将形成完美的结合。6 r& H3 a! z' u- n" n5 S d8 ^& c2 K9 D z
! a/ |+ y& d6 K! ~6 T/ q
4.联手合作分享世界软件市场。中国的软件人才总体上不如印度,但不乏优秀人才,且劳务费比印度低20%。印度软件企业可以到中国利用中国的硬件优势和廉价的劳务,合作承接软件外包业务。中国在这方面有地缘和文化上的优势,是印度理想的合作伙伴。
" z! {7 J2 l6 ]3 f4 F1 @4 a# \2 M5 O9 G J3 M1 B3 W# e. O0 p b
5.中国家用电器企业到印度建立合营或独资企业。目前进展缓慢,业务量小。这方面扩展的潜力巨大。
$ `( C/ D$ E1 k1 D/ {$ Y3 f- L7 _0 x
四、动力与掣肘, i; s2 d7 r- n8 i/ W) \- D
3 ], j6 e. F, l2 t; y6 m7 I从近年来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关系状况看,要使双边经贸发展的潜能变为现实并发掘更多的潜能,是完全可能的。因为有利的条件在不断增强。
* e& H }, m4 H- C4 T& i
6 z& l3 R% P5 B+ Z1 I! I1.20年来,两国的经济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或较高增长,而且这种势头还在继续。近几年,全球经济增长减缓,两国虽然受到一些影响,但持续上升的势头不减,被公认是世界经济中少有的亮点。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2002年撰文指出,21世纪的前10年,中国和印度成为全球新经济增长点的可能性最大。
! S" r2 g3 d5 @. y9 L- L
; E a: q5 W5 n2 I6 v2.20年来,两国在经济体制、发展战略以及政策上,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向着市场化、全球化转变。尤其是近年来,作为世贸组织成员,都加快了步伐,如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在突破,外贸领域不断减少或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本国市场向外国的商品和资本大大开放,国内的立法步步紧跟等等,力求与国际经济接轨。* x7 _ J2 j8 |) N
# x+ k M C1 X
3.两国政治关系不断缓和的总趋势,为双边发展经贸关系营造越来越良好的环境。1993和1996年,双方签订的边界地区保持安宁和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以及这次联合宣言则强调双方“发展睦邻关系的共同愿望和广泛的共同利益”,都起到了这种积极作用。当然悬而未决的边界争议等重大政治问题,更有负面的制约影响。
4 ]) Q( N* C; r% G4 I
/ @) W2 |5 s* r& o N6 s& S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经历与水平,政治关系中的特有问题,对双边经贸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7 Y$ o2 c* K/ `6 e1 w! @' ?
0 O) k. D+ t8 z* h% i/ A) U3 L1.两国经济结构类同,发展水平接近,导致同质性较强,互补性较小。由于两国工业化程度也十分接近。在这种情况下,两国要提高自己的工业水平,自然是将目光描准发达国家,而不是对方。: O8 N& [/ Q& ]: L+ C& c
, L4 Z: v/ h5 x
2.两国经济结构雷同、水平接近导致竞争加剧。表现为:(1)在一些同类的出口产品中形成竞争,如纺织品和轻工业产品等。(2)在技术和工程项目方面,两国虽然都不及发达国家,但又是发展中国家的佼佼者。他们的许多适用技术和一些“交钥匙工程“项目很受发展中国家的青睐,随着两国大力向外拓展业务,在这类市场上双方的竞争会增加。(3)两国都可能成为“世界工厂”,从而形成制造业产品的全面竞争。
; W& k+ M1 }9 J4 x
' T8 @1 }* t& C" F$ ~3.影响两国国家关系的要害问题--边界争议、西藏问题、中巴关系等,对双边经贸关系的负面制约作用,也不可忽视。此次印度总理访问中国,虽然将大大地推动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但是我们看到在联合宣言中,关于边界问题,仅“阐述了各自的立场”,“重申愿通过平等协商,寻求公正合理以及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与过去比并无新意。有关西藏问题,宣言中印度的表态是1988年以来一贯的,差别只是此次是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表示。0 I# Y4 `7 n7 Q3 @5 x7 a
5 L) C& R, F; F6 T五、方程式的答案
9 M# c3 ~0 d# f+ L$ Q" ~8 J. o' s
: z/ D- F2 B2 Q% w2 ]; Y4 p- r中、印两国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头等重要的任务是继续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实现这个共同目标,作为毗邻,相互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求共赢,是两国经贸关系的惟一正确选择。
( Y* ~0 h0 y7 l0 e3 z8 K$ Y4 B3 b
* f9 {, W$ \5 {; \5 r3 [随着印度国内市场对外开放,尤其2000年4月和2001年4月两次共取消1429种商品的进口数量限制,给中国消费品进入印度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印度颇有中国货“如潮水般”涌入的感觉。在一些企业的要求下,印度政府对中国采取了反倾销措施。2002年,印度商工部的报告指出,自1992~1993年以来,共计立案调查121起,对中国最多,有51起。2001年,印度共实施30起反倾销调查,中国占了10起。0 n* A' k1 M/ J7 q7 r- h& j# x3 E
+ u1 _ O; P3 f4 I
如何认识和处理中印之间的贸易摩擦,对今后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对待才能够共同受益,反之,则可能两败俱伤。
' S# L f1 t: y3 z9 b3 v- Z2 w# o( y$ y& y
1.中国消费品在印度市场大受欢迎,甚至被抢购,是因为价廉物美,是竞争力所致。如,29寸彩电,中国TCL的售价1.9万卢比(约合人民币3800元),印度国产的BPL售价达2.9万卢比(约合人民币5800元)。而且,TCL针对印度经常停电和电压不稳,进行了专门的设计,使电视机在电压140~260伏的状况下均能正常运转。
. T$ X9 L& k8 w; s8 Q( C3 g, n- d; L% ~+ |: R, `7 g0 C1 F4 E. u
2.其他普通消费品,如收录机、CD机等,无一例外都如此。如一块手表,中国造的只卖1.60美元,而几乎一模一样的印度货却要价5.49美元。据印度前内阁秘书普拉萨德估计,中国商品平均比印度商品便宜20%~40%。2001年3月13日,时任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在回答印度记者提问时说明了为什么中国货便宜:“中国由于劳动力价格很低、生产的原材料便宜,产品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这不能说是对外倾销”。- Y- a4 F, z, ] q, W
$ i8 X# @& x% b9 I+ k据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各国竞争力排名榜,2001年中国第39,印度第57。2002年中国第33,印度第46。# t6 ^% O+ h& f* j8 u- H% V8 w
2 ~" \5 w. \8 s6 ~
中国的竞争力同样得到印度人的承认。印度工业联合会(CII)认为,中国的制造业优于印度。其与麦肯锡咨询公司合作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过去10年,普通制造业中国均在印度的前面,人均制造业国内生产总值中国为1322美元,印度才381美元,中国制造业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达1870亿美元,而印度仅80亿美元。4 O# q# o: r- l7 P
' I2 l0 C# s# T3 B3 s: j
亚洲开发银行现任首席经济学家伊夫扎勒·阿里(印度人)在评论印度产业界对来自中国的竞争担忧时也指出,“亚洲的公司必须学会提高生产率,否则就会毁灭在制造业主神中国的手里。” R; ^- E! b; Q
e S0 q- w' g t3.中国的制造业水平尤其普通消费品的水平对印度来说不是高不可攀呢。前面已经说过,印度的工业基础和装备能力与中国大致相当,各有千秋。竞争力差主要是由于长期保护国产工业的政策造成的,而这方面的改革又迟缓。在印度工业联合会(CII)举办的《印度制造业2002年》峰会上,该联合会前任主席指出,“像玩具、钟表等低技术工业能够把印度的制造业振兴起来,并‘制服’中国龙,这是我们可以扭转形势,(对中国)转败为胜的惟一途径。虽然在低技术部门,现在我们输给了中国,但我们可以再起来,通过培训熟练劳动力和提高成本结构等方面的水平,把大众消费品做大进而出口。”
) ] w6 b) J: c" p
, K( R( _9 X1 v, k2 s ?在竞争力方面,印度仍有一定实力。上述印度工业联合会与麦肯锡的联合调查也列出了印度增加制造业产品出口的潜力和优势,如,原料供应好、劳动力成本低、以及优良的设计和技能。但印度工业界强调印度必须向中国学习,加快改革。联合调查总结了中国经济成功的5个关键因素。并据此提出印度应该修改劳工法、改革电力部门、降低税率、减少进口关税、取消对小工业的保留项目等建议,特别提出要加快对制造业的改革。( |- |8 E% A, C7 A2 B0 X/ m' k
" G/ k: J4 X$ T; R4.中印两国均为世贸组织成员,互相都开放了市场。中国入世后,印度政府就认为给印度商品进入中国带来了许多机会。2002年8月,印度工业联合会举行题为《中国入世后给印度的机会与挑战》研讨会,会上指出,印度的渔产品、化工产品、药品以及软件产品都会在中国创造巨大的市场。实际还不止这些。印度向中国的出口正在明显增加,世人把中国的起飞形容为龙的腾越生机勃勃,把印度的起飞比喻为大象的前进沉稳扎实。今天,在充满竞争的一体化世界经济中,中、印之间的博弈是不可避免的,在博弈中冲突和合作都可以发生,只要双方努力把握好策略和行为,就完全能成为一种非零和的博弈,从而各有收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