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难过 昨天 21:21 |
---|
签到天数: 192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新和成,这个曾受污染困扰的医药上市公司,以“提价—业绩暴增—股价暴涨”的轨迹正完美上演着牛股神话:从2007年至今,由5元到35.2元暴涨604%,每次调整幅度也不过20%,远远跑赢涨幅26.27%的大市。1 G1 ~/ l3 n& o+ R
' A6 K/ U9 A: K$ S1 g1 B( M
新和成最新公布的2007年年报显示,在股价暴涨的背后,鹏华基金是最大的推手,前4位流通股东均是由鹏华基金管理的资金。
% w- i& b1 m- v# I: a) E _4 K" [: r. f7 G( z
鹏华连续买入股价同步飙升
, q( x6 F0 m3 A8 t% Z9 {
) c' ^; k+ S9 w因多次提价,新和成股价飙升有了充分的理由。据本报记者发现,在新和成和广济药业股东中,都隐含着鹏华系基金身影,而深套广济药业的鹏华系却在豪赌新和成。2 b" p' v' _+ i/ G# j
( t* Q$ M5 ?7 E& t
有趣的是,鹏华系介入几乎与新和成提价同步,其斥资约4亿元(本报粗略计算)在去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分批进入。在第三季度,普惠证券投资基金和社保一零四组合分别新进470.79万股和405.47万股;第四季度,鹏华动力和鹏华优质分别新进1120万股和552.47万股,普天收益买入293.39万股。
( u; I- x3 I+ F: i) S A
; A$ B$ ^0 S" s9 L3 J) d Z( _值得注意的是,由鹏华系操作的社保一零四组合“胃口”越来越大,也于第四季度增持至800万股。截至2007年年底,鹏华系旗下的4只基金和社保一零四组合进入新和成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共计持有新和成3759.68万股,占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比重的73.14%,占整个流通盘的27.8%。按照4月3日新和成收盘价35.2元计算,仅鹏华系基金一家持有的新和成市值就高达13.23亿元。
' Q8 `# z) `3 P+ N) M) M, Z: {; ~7 t8 z8 U q( G
反观鹏华系操作广济药业的案例,时间点和运作手法都极其相似,不同的是鹏华动力已全身而退,鹏华优质仍然深陷其中。- T6 Z( G! o. ^- w: M4 ~) d
7 e% y! _5 ?" E: x9 h
2007年二季度,鹏华动力和鹏华优质分别新进475.99万股和182.97万股;在去年三季度和四季度,鹏华动力先后两次出货175.99万股和300万股。
# _5 H; A( n3 g" I0 X& g/ j5 t& f, x# O* ~9 U( |6 o$ g
以广济药业去年4月19日第一波拉升时11元的成本价计算,三季度45元和四季度30元的出货价,鹏华动力总计获利约1.168亿元。对于鹏华优质基金,因为去年三季度以来广济药业暴跌76.58%,其很有可能处于套牢状态。
8 Y- S, |% K7 H* {( ]# N
0 [5 A; E1 U( m3 J# h鹏华基金为何会如此规模地买入新和成?预期业绩的大幅提高是原因。3 v& F& B6 w- b+ ^( Y+ Q% X3 ?; u
' X5 w2 j7 a g5 o$ ]0 J: G3 [9 X, `! J产品提价使业绩暴增3000倍
! o0 B! `: w# z
& O5 o/ t$ r0 Z0 _8 L. V3月24日,新和成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2008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约为2.3亿元~2.8亿元,而在去年同期新和成净利润仅为7.82万元,同比暴增2940倍至3579倍。粗略计算,一季度预增利润足足使新和成的每股收益达到0.67元至0.82元。: \8 Z- }0 o0 u
5 w& \: H0 x( I _2 ^5 C9 a; q
事实上,新和成利润暴增的直接来源是提价——公司主导产品VE、VA和VH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涨价,新和成随即多次产品提价反映在主营收入上。去年以来,新和成将VE价格累计提价4次,VA提价2次,VH提价2次。
2 U, Y8 v0 v y' A$ h) N& P, a. m1 C. q/ I- A s
公司方面表示,新和成合同期一般为3个月,今年2月21日的提价标准将在5月份以后开始显现。
3 x# g8 V7 B5 e M- b& N" c$ ^5 O$ n* K1 d: _) B& H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按照今年2月21日VE提价120%、VA提价60%计算,2008年新和成业绩很可能达到3.5元左右,岂不是一只新的百元股将水到渠成?0 Q+ f9 B9 X( x2 O g& V
1 U4 v: J/ s5 C$ ^- Z5 l& m5 K+ |
投资者应提防产品价格逆转* g* ^( T( T, |3 l& V* o1 p
: c. e) p! s! j“维生素系列产品本来就属于大宗原料药,价格变动确实有周期性,只是在目前环保治理成本和原料成本提高的情况下,这种价格下跌的可能性被延长而已,所以现在去分析新和成市盈率和每股收益是没有意义的。”上海本地某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即使价格跌下去也很难再跌到原来的低点。& e7 ?* I' N- ^3 D+ Q2 s
7 c$ r: u3 ~9 r+ j0 b& l, s
据了解,新和成VE、VA提价主要依据竞争对手,特别是国际生产巨头DSM和BASF的提价。
0 |% I; M* A+ H" }$ z; v9 t8 d" ~5 K5 \1 G) W- h
在行业研究员看来,目前新和成短期内复制广济药业模式的可能性并不大。第一,新和成产品集中度高,前期投入大,进入壁垒也较高;其次,在行业景气度上,VE和VA比核黄素景气度高;另一方面,从全球供需结构来看,整个维生素产能都处于偏紧状态。
3 U+ L7 e: j8 N$ z5 B2 l( L7 F7 Y
5 r9 ?) z) v) m此外,以目前国内原料药的情况,很少有品种是真正的供不应求,大部分产品即使因为厂家限产等原因造成短期货源紧张,也很快会得到补充,因为长期在谷底徘徊,价格偶尔奇峰突起也难持久。因而,成本上涨和市场的垄断成了提价唯一真正动力,而目前VE、VA涨价已经持续将近2年时间,一旦该行业获利空间巨大,就会有更多企业加入,而此前在竞争中被淘汰的相关企业也可能复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