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新时间:2006-11-6 6 L6 S/ x& N+ Q
% L* s6 V% d. m- P" n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和成)创建于1988年,靠10万元借款起家,通过不断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现已成为一家高科技、高成长、高效益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拥有总资产19.8亿元,净资产7.2亿元。2005年公司荣获中国饲料30强企业称号、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50强企业称号。公司生产的维生素E打破国外跨国公司长期垄断的局面,成为世界第三和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2004年公司成为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块第一家上市公司。2005年公司作为全国第二批全流通股改试点企业以99.03%高票通过股改方案。
* o' f" J5 d3 s 新和成之所以能在这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得到高速发展,得益于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企业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自主技术创新之路。
9 [( b* Q M; t9 o( R, u W 1、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关键" j% n' K4 z/ r0 S% y) u( L, c
1)、持续开发新产品的意识 新和成能发展到今天,最关键的是企业领导层有强烈的自
. X6 j& M$ t- ?4 r3 v7 ?' I& A) k$ H 主创新意识。公司创建不久,公司领导层意识到生产低档的大路产品是没有出路的,只有不断开发新产品,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有出路,所以下决心开发自己的新产品。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当时生产新型广谱抗菌素必需的一种医药中间体(甲叉)大部分依靠进口,而且市场上异常短缺,于是组织了当时公司内仅有的几名技术人员进行攻关,1991年3月就解决了所有技术难题,形成了年产50吨的生产能力,当年就收回了投资,改变了我国不能大规模生产该产品的历史,产量一直雄居世界第一,质量和收率居世界领先水平。甲叉的成功开发使我们初步尝到了技术创新的甜头,树立了公司领导层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然而,公司领导层并没有沾沾自喜,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只有持续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强企业危机意识,才能保持企业发展的后劲。+ R% h) J, q; ]( ?5 I9 e( j" ~! j& b
2)、形成系列化发展的意识 公司领导层意识到公司的命运不能仅仅寄托于个别产品,
2 c% p1 F4 H5 I+ i 只有不断地开发新产品,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加上国外大公司对主要原料的市场垄断迫使我们要走产品系列化之路,企业集中力量,投入资金进行维生素E上下游产品的开发。1992年,公司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国内外对维生素 E 的需求量日益上升,由于生产维生素 E 所必需的中间体主环和异植物醇国内还一直依赖进口,其技术被少数几家世界顶级制药公司所垄断,当初我国还没有一家企业能生产,使我国VE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为攻克三甲基氢醌即主环这个产品,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了庞大的科研队伍,但一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和成集中了全部财力和人力,借助科研院校的智力和灵活的激励机制,经过近4年刻苦研究和反复试验,于1994年开发成功并投入工业化大生产。后又相继成功开发出了异植物醇、芳樟醇、β-紫罗兰酮等一系列新产品,使新产品的开发不断地向上游和下游延伸,正是这种系列化发展的意识,使公司的产品成本得到了大副度地降低,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 t/ H+ x$ I" I1 ^0 B, ? 3)、进行资源整合的发展意识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的价/ N9 {. @, u- `/ E8 g* m; C
格不断降低,对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司很快意识到对副产物等废料的循环利用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公司针对生产过程中各个副产物的利用进行新产品开发以及资源整合,所有这些都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课题。经过不断地努力,企业相继开发成功维生素A清洁化生产技术,利用维生素A的母液、脚料开发出了β-胡萝卜素、虾青素、维生素A棕榈酸酯等市场前景很好的新产品。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各种资源的充分整合,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使企业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时时处于有利地位。
, [0 d. H2 K- k) S) l2 W& U9 l 2、正确的创新战略是前提。新和成在考虑技术创新战略时,一是瞄准国际前沿,将国外正在研制开发,国内还没有的新产品进行自主创新开发,以期走在市场前面;二是根据我国和国际生物医药市场的需求,采取“进口替代”的创新战略,大力开发我国急需但还不能大规模生产的关键原料,填补国内空白,企业因此而被一些专家誉为“啃硬骨头公司”。由于我们开发并生产的产品质量高,价格远低于进口产品,很快便能占领国内市场,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新和成公司65%以上的产品出口国际市场,远销美国、日本、德国、巴西等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多只产品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前列。
; w& j; n) K! ]- O1 k0 D% \0 I 3、技术创新的核心是人才。新和成公司在创办之初,就有了依靠科技、依靠人才的发展意识。在开发第一个国家级新产品乙氧甲叉时,公司对科技人员的需求非常迫切,如何引进人才成了企业工作的重中之中,由于公司领导层这种求才若渴的行为吸引了一大批科技人员,使新和成的科技人员比例一直处于同行业的前列,也正是这批高素质的科技人员开发出了一个又一个新产品,攻克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难关,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但是引进人才还只是科技队伍建设的第一步,关键还要看如何留住人才,公司为此建立了一系列激励机制,公司建立了《课题负责制》,在企业内实行课题公开招标,公平竞争,凭真才实学,工作实绩竞争课题负责人。公司还制订了《科技成果奖励制度》,对新产品成果和工艺改进的效益作了详细的奖励规定,做到奖励有章,有功必奖,奖励公开。同时,对科技人员在评选年度先进、职务聘任、职称评定、提薪、住房分配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倾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2 E& w$ a, f3 N9 s$ L; V1 O3 v
“科技为先,以人为本”是新和成的经营管理哲学。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是新和成技术创新工作中的一项长期战略。现已形成一套系统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通过网上求才、直接招聘、兼职使用、导师保荐等多方式多渠道引进人才,2002~2005年度公司引进博士后4人,博士3人,高级职称15人。在人才培养上,通过请专家来传、帮、带及选拔优秀人才去高等学府深造等方式,现已培育博士后3人,博士7人,硕士11人。现在公司拥有博士及专家14人,硕士研究生18人,本科生385人,大专以上科技人员占45.6%。
6 z) v+ E t. R- B: } 4、强大的科研投入是保障。几年来,公司把国家的科研资助、财政贴息及科技免税部分全部用于科技开发,每年企业用于研发的投入一直超过公司销售收入的5%。
6 ] u7 t& j- y* r: [( q 强大的科研投入加快了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公司建立了中央研究室、产品系列研究室、生产技术革新研究室、5个多功能柔性中试车间和1个检测中心,配备了从零下80℃的超低温到600℃以上的超高温、从0.01pa的高真空到上百个大气压的高压等条件的实验设施,具备高效色谱连续分馏、分子蒸馏、薄膜过滤、红外干燥、精密自动控温等现代化实验手段和各种常规反应条件及多种苛刻试验条件。配备了原子吸收仪、美国惠普公司HP1100高效液相色谱、HP6890全自动气相色谱仪、美国瓦里安公司CARY-100紫外分光光度计、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色/质联用仪等当代最先进的科研仪器和设备,给科研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公司更好的开展技术创新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公司还设立了浙江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W7 Y- a+ H9 O: i6 h
5、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自主技术创新模式。科研条件的改善和技术开发创新平台的建立,大量的科技投入和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集聚使得新和成具有了比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新和成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包含三个层次的技术创新体系。第一层次是中央研究院,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及时了解本行业国际上最新科技发展态势,关注世界上先进企业技术中心的发展动态,开发未来10年左右(至少5年以后)的产品,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第二层是产品系列开发研究所,主要从事未来3-5年新产品的开发。第三层是生产技术革新研究室,主要从事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工作,具体包括:产品质量的改进、得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生产效率的提高、环境污染的减少、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 m0 E( f4 U7 T( B/ d& c
同时,新和成在进行产品开发和技术改进过程中也已经形成“以我为主”的技术创新模式,一是自我技术创新模式。即公司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和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自主决定开发什么产品和采用什么样的工艺技术,并由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方案的总体设计和任务分解,确定科研项目。二是“借脑”技术创新模式。根据技术开发的需要,能由企业内部技术人员完成的项目就在内部进行研究,需要借助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力量进行攻关的项目,就由企业与他们组成联合技术攻关小组进行研究。这样的以我为主、自主创新、又充分利用外部科技资源的创新模式,既比较好地解决了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问题,又通过联合攻关快速提升了企业内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有机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进行高水平的技术开发又稳定了企业内的技术创新队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