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7 小时前 |
---|
签到天数: 192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楼主 |
发表于 2007-11-9 16: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贴]“八峰模式”启示录
2005年5月31日,江城已显露出初夏的火热。对于我国民族氨基酸产业来说,这是意义非同寻常的一天。就在这一天,湖北省八峰药化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三江航天工业集团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进行强强联合,携手开发民族氨基酸产业。; F" h2 \4 x5 a0 |& b
对于这一天的到来,作为国内氨基酸行业龙头老大的八峰药化已盼望太久。自此,八峰药化向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其打造东方氨基酸王国的宏远理想也变得现实可及。“这是八峰药化的重大转折点,也是八峰人第二次创业的起始点。”中共十五大代表,七、八、九、十连续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八峰药化董事长姚绍斌自豪地说。
8 `$ `( t' P! J- g从一家普通的山区村办集体企业,发展成为一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八峰药化只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纵观其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是科技与人才这对翅膀,使八峰药化逐渐踏上了腾飞之路,其经验法宝概括起来就是:“渐变”、“创新”和“联袂”。- |$ g0 h( j3 Q5 _4 l7 n
【第一篇】 渐 变 创 辉 煌# ^* ]9 ]" a- Z, w/ p1 ?; W
历史的片断印证快速的变迁。二十多年前,八峰药化所处的鹤峰县八峰村还是“山荒、水荒、粮荒、钱荒;行路难、用电难、就医难、上学难”的穷乡僻壤,连发展企业的基本条件都不具备。穷则思变,就是在这种困境下,八峰人在村支部书记姚绍斌的带领下,凭借大山人的大智大勇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苦练内功,抢抓机遇,在改变了“四荒四难”贫困面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不断变革,逐渐办起了氨基酸高科技工业,实现滚雪球式积累,闯出了一条发展壮大之路。* L" h3 w ^1 T* j# Y, l5 M
这一切变化都在表明,在超越了传统意义的村办集体企业阶段之后,八峰药化所呈现的是一幕幕迅速刷新、升级的新场景。审视八峰药化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总结出,八峰药化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它顺利实现了从村办集体企业向股份制企业的转型,建立了适合企业发展壮大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
3 H. v' H, |* a$ d# h6 D从农村小作坊到村办企业,再到股份制企业,八峰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而每个阶段的演进,都需要变革的智慧与魄力。“七五”时期,他们利用传统加工技术,开发本地资源,兴办绿色企业,相继办起了茶叶厂、木材加工厂、饲料加工厂、酿酒厂、养猪场、建材厂等一系列的“农字号”企业,使村里的资源逐渐得到开发利用,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格局。这些村办集体企业使八峰村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的历史进程,拉开了生产力布局,并积累了必要的资金,为今日八峰药化进军高科技、实现大发展打下了第一根坚实的桩柱,也使得八峰药化的宏远战略能在更高的起点上实施。& a& I ?# q$ R% P* A* q( d$ [
但是,当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村办集体企业所具有的局限性便日益凸现了。受区位环境和市场空间制约,其发展潜力毕竟有限,规模上不去,档次提不高,管理体制存在漏洞,发展前途不大。
. L/ E( f6 \: b: I B& R面对难题,何去何从?站在转折的关键时刻,在变与不变的问题上,八峰人一时难以决断。1988年开始,姚绍斌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每次走出山门来到北京,他越来越深深地体会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八峰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是很大。于是,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开始想这样一个问题:八峰下一步棋应该怎么走?像往常一样,他们几个村干部围坐在火炉旁,商讨八峰村的方针大计。通过认真讨论,他们形成了一个共识:要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一步加快八峰的发展步伐,就只有在思想观念上跳出大山的束缚,放开视野,直接面向国际国内的大市场,上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项目,同时还需不断革新,改变传统经营范围和经营模式,并且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建立起适应资本市场运作的现代企业制度。除此之外,别无他途。5 r; Y; z1 ~! q+ n# F$ h% d
变则通,不变则亡。姚绍斌和八峰人意识到潜在危机和发展趋势,便下定改制突围的决心。他们瞄准了其时正在兴起的股份制改造。股份制改造在如今已是司空见惯,但对于其时的八峰人来说,无疑是艰难的。要成功实施改造,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需要先进的理念为支撑,和一整套完整周密的方案作保障。经过充分分析和论证,1997年,八峰民族药化工业总公司作为发起人,吸收了其他5家法人股东,成立了湖北省八峰药化股份有限公司,转换了经营机制,建立了“产权明晰、权责确定、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八峰药化自此去掉了身上的土气,实现了由村办集体企业向现代股份制企业的成功转变,为八峰药化今后的融资扩张、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 R* V- s. R& b6 C) u( u4 J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八峰药化还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的运作。它完善了股东大会的职能,重大事务的决策由股东大会讨论决定。董事会严格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并向股东大会报告工作,并按照国际惯例聘请专家出任独立董事。公司监事会认真履行职能,建立和健全了财务、人事、决策、质量等一系列监督条例和检查制度,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实行董事会聘任制度。同时把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有效结合起来,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严格监督管理,逐步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监督管理网络,形成了“效益促管理,管理出效益”的良性循环。
* I* |( z: |2 i2 e7 M改制后,八峰药化广泛寻求战略合作伙伴,不断拓展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 1997年至今,陆续吸收了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湖北宏源投资公司等为公司股东,今年3月,又引进中国高新投资集团为新股东。至此,在八峰药化1997年改制设立时的全部发起人中,仅剩下八峰药化的母公司一家了,八峰药化现有的其他四个股东全部是通过战略合作方式所引进的。从一定程度上说,八峰药化已经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改造,由传统意义上的乡镇企业演变成了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的股份制公司。
% A& M8 W( d- I/ Y4 ?' V- i#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多年来,形势不断变化,姚绍斌和八峰人却始终能站在战略的制高点,因时而变,与时俱进,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昔日的穷山僻壤,如今展现出来的是一方兼有现代高科技工业气息与世外桃源般宁静的景象;八峰牌产品实现了“下山过海”的神话,畅销国内各大省市地区,出口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发展成为全国重点氨基酸国产化和产业化基地,总资产近四个亿。: Y+ ~/ B! i' T; i. g
" h. K% U9 [% F& y/ q- s+ ?" q
. t4 w2 V# r4 j9 a1 ]1 F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八峰人“一次创业”时期,发扬的是“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的艰苦奋斗精神。到了发展高科技产业时期,除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外,八峰药化还坚持实施“人才强企、科技兴企”战略,使人才和科技创新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活水源头,两个战略双管齐下,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奠定在了八峰药化在国内氨基酸行业的技术优势地位。
( ?' a' R' I8 o$ _4 |! D8 p山区办工业,不仅要克服区位劣势,更重要的还要克服人才方面的先天不足。而对于从事高科技产业的研发和经营的八峰药化来说,要取得技术上不断创新,长久保持生产技术上的优势,就得依赖于拥有特殊人力资本的专业人才,因而必须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尤其是高技术人才。在人才开发上,自创业以来,八峰药化就一直坚持人才为本的方针,树立“为人才构筑舞台、让业绩证明能力”的人才理念,始终把人才当作为公司创造财富的财富,做到像开发自然资源那样来开发人才资源。
# r; |: v0 j/ D F( h; E他们一是大力引进培育人才。在企业起步阶段,八峰没有一名技术人员,采取的是高薪聘请的办法,借脑生财、借梯上楼,请专家现场指导。中国制药工业公司总经理、氨基酸国产化领导小组组长张思忠先生等一批专家先后来八峰指导项目建设。1992年,八峰人以年薪10万元的代价从天津聘来2名氨基酸专家开发新产品,并从县内外聘请了34名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八峰工作。8 C9 C! m2 T& p( g: Q, w6 _& l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他们采取的是筑巢引凤的办法,创造条件,吸引大批大中专毕业生和有识之士进山创业,同时以“厂校挂钩、联合办学”的形式,建立了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多层次挖掘培养人才,大胆启用了一批没有大学文凭,而在实践中自学成才的本地人才担任高新技术企业的厂长、工程师。农民覃友清只有高中文化,在实践中边干边学,技术过硬,被提拔为总公司副经理、甘氨酸厂厂长。1989年以来,八峰还先后投资20多万选派了120人(次)到武汉大学、上海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学习深造,学习回岗后都成了技术骨干。
8 C$ ?# `* ~" ? i6 Q5 D. j$ F现阶段,他们与外联单位开展合作,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和博士后产业基地这个舞台,引进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提高人才,使人才资源更加丰富。今年八峰药化与武汉大学就联合培养博士后签订了协议,两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入八峰药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为期两年的课题研究工作。
3 W O* j8 f. T: t' j) w$ X" ^二是合理配置使用人才。为适应形势发展,八峰药化推行契约型的人力资源观念,实行“竞争上岗”和“末位淘汰”,充分调动人才创业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企业人才队伍从单一的生产技术领域扩展到科研、管理、营销、证券、金融、贸易、公关等多个层面。现有两名中国科学院院士进入了公司的决策层,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占职工总数的28%,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达到60%,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比15%。 j9 v( p3 u9 x$ l M9 H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八峰药化先后制定了《科技创新条例》和《企业效益资金管理办法》,积极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岗位创新。他们还实行科技人才持股计划,与课题项目挂钩,给予期权奖励,并在医疗、保险、住房等福利方面对科研人员给予适当照顾和优先考虑。一系列的激励机制,使人才与企业连责、连利、连心,增强了内部凝聚力,保证了核心人员的稳定,促进了企业科技创新。+ [% E5 a& m I2 U* Y( \, T% K
引进和培养一大批科研、专业人才的同时,八峰药化恨抓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坚持同心多元搞开发、重点突出搞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等举措,推动公司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技术的革新。
, I0 H+ y' }3 B7 p/ w他们建立了湖北省氨基酸技术中心,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科研精英队伍,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产业基地,直接为生产经营服务,新成果源源不断,到目前为止,共有五项技术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星火一等奖,三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近二十项研究课题被列入国家重点火炬计划和湖北省重大攻关计划,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L-丝氨酸生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 w" N, _/ x4 N: k2 m0 P
同时,八峰药化还将自主研究的这些现代生物新技术和新工?笆弊?????Γ?〉昧讼灾?木?眯б妗@?纾?吧?镒??ㄉ?鶯-丝氨酸技术”,2002年12月完成小试,2003年完善工艺并进入中试,2004年4月通过中试鉴定,并建成年产50吨规模的中试生产能力,每年新增产值3000万元,目前正在进行年产300吨规模的产业化建设。这种“自主决策、自主投资、自主研究、自主开发”的技术开发模式,形成了“从市场到科研,从科研到生产,从生产到市场,再从市场到科研”的良性循环。
7 S: `* F2 p4 C- N; ^7 k- M( |0 C此外,八峰药化取得技术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所在,就是长期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武汉大学、天津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20多家单位保持各种形式的长期合作,并在全国范围内聘请十多名专家、教授组成专家团,为企业科研和发展出谋献策,推动企业创新和科技进步。
! f3 Q6 h+ f6 {9 ]: G0 k f2 E+ a0 L8 a! p2 m2 m9 y
今年5月31日,八峰药化与三江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三江集团是我国500家最大经营规模的工业企业之一,资金实力雄厚。八峰药化将以自身的技术优势,与三江集团的资金和管理优势进行强强联合,共同开发氨基酸产业。湖北省人民政府任世茂副省长在签字仪式上发表讲话时,称此次战略合作是企业自发进行强强联手、实现双赢的成功典范,它必将促进八峰药化氨基酸事业的迅速发展和质的飞跃,加快我国氨基酸国产化和产业化进程。8 _. A6 e- T/ C2 G1 d. M+ @
此次联姻缘于这两家企业的老总的一次促膝之谈。今年三月,同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三江集团总经理冯志高和八峰药化董事长姚绍斌在京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会议期间,两人在谈及各自企业的宏图大略时,彼此了解到:八峰药化有一批氨基酸高新技术项目待建,而三江集团在发展军品的同时,也欲加快民品工业的繁荣,但正愁一直未能找到好的项目。于是,两位老总一拍即合,产生了一个美好的动议:三江集团以资金和管理优势与八峰药化生产技术优势进行联合,共同发展民族氨基酸产业。“两会”归来后,冯总和姚总便马不停蹄率团互访,随后双方于3月17日成立了谈判工作小组,就合作事宜进行洽谈。洽谈过程中,双方都本着诚信、务实的精神,至5月中旬,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一切合作事宜便谈判就绪。5月31日,双方在武汉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双方的合作安排是:三江集团向八峰药化注资一个多亿,用于八峰药化建设“年产5000吨甘氨酸”、“年产300吨L-丝氨酸”、“年产200吨L-色氨酸”和“年产500吨L-蛋氨酸”等四个高科技项目。在此基础上,双方共同努力,在武汉或孝感或其它地方开发新的氨基酸高科技项目,联手打造东方氨基酸王国。
/ r# t" b1 h4 h9 B- w, d7 a i) s 这是八峰药化实施资本经营战略的又一次收获。多年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来,氨基酸市场的国内外竞争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日本、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氨基酸跨国公司逐渐加快了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步伐,先后在上海、广西等地建立了氨基酸企业,目标直指中国的民族氨基酸企业和潜力巨大的国内氨基酸市场。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竞争格局日趋明朗,对八峰药化形成了很大的压力。0 F* _: g4 N7 ?9 \
所谓“山外青山楼外楼,不出山门兀自休”。在巨大压力面前,八峰药化并没有退缩。为把尽快把企业做强、做大,他们坚持开放理念,敞开“山门”,凭借自身的技术和市场等各方面优势,运用智慧,在技术、资金、市场等领域广泛寻求合作伙伴,进行战略合作。2000年3月,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达成科技合作协议,为八峰药化的科技创新工程锦上添花;同年4月,公司又与武汉市的一家民营房地产商达成合作协议,在汉口建立了分部,为实施“下山过海”战略找到了根据地,今后八峰药化还将逐步把公司总部从山上迁到武汉;2003年4月,公司与颇具资金实力的湖北宏源投资公司结成合作伙伴;2005年3月,八峰药化又与中央直属企业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该公司以资金入股形式,成为八峰药化的战略股东。十多年来,八峰药化就是在这不断地吸收新的股东、新的战略伙伴、新的血液中,走出了深山,走出了湖北,走向了世界。
) ^6 ~* G# ?# ?, E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昔日的辉煌只属于过去,未来还需继续努力。“十一五”时期将是我国民族氨基酸工业发展的关键阶段,作为湖北省最大的氨基酸工业企业,八峰药化规划投资8.4亿元,重点规划建设年产5000吨天然气连续法生产甘氨酸、年产300吨生物转化法生产L-丝氨酸等六个氨基酸原料药系列新项目,开发新型儿童氨基酸口服液等氨基酸保健品系列,以及准字号新药安脲舒通片、心脑舒康胶囊、优甘颗粒、复方氨基酸口服液等氨基酸制剂系列。计划到2010年时,八峰药化高新技术产品的总收入将达到20亿元,利润规模4亿元,上交税收8000万元,称之为“248”目标。同时,要使八峰药化在管理、技术、质量、品牌、文化等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成为中国氨基酸工业的领头羊和代言人,初步建成“东方氨基酸王国”,并抓住各种有利机遇,不负众望,为振兴民族氨基酸工业和湖北医药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使“深山明珠”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