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难过 昨天 10:13 |
---|
签到天数: 1971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始于2007年下半年的“鞋业地震”,已经让中国制鞋行业感受到进入“冬天”的寒冷,中国两大鞋业基地东莞和温州大批中小鞋企倒闭,幸免于难的温州和珠三角的制鞋企业,纷纷在寻找新的出路或者转型。
) u! e. o4 f# B! m' \
0 z d8 q# q L( P: m1 e “今年做鞋的冬天来了。”5月18日,国内最大的民营制鞋企业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不无感慨。他透露,奥康明年产品批量生产的子公司康华生物制品公司(下称康华生物),将成为其越冬的第二利润增长点。与此同时,早做成本抬高准备的奥康,已将西进重庆作为鞋业翻身的第二个避冬“杀手锏”,并等待时机展开并购。
T( @+ r5 v8 c- p, i! f
8 X/ r& }5 x2 h( R) n6 m: D 突出医药第二增长点
+ q$ E4 u: \; |/ r2 a# ]" u9 o0 e2 J2 B$ E# K! P
2008年伊始,珠三角出现上千家鞋厂倒闭潮,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计划迁移。同样,在中国的另一个制鞋中心温州,也在经历同样的痛楚,成批企业纷纷倒闭,多数企业被迫开始转型。面对突如其来的鞋业“寒冬”,奥康越冬储备之一选择了进入生物制药行业,淘金疫苗业。
' R' T8 V0 v: k1 y; x$ E8 C
" l t5 F$ k9 T( |. z' j( [- I6 b “早在5年前,我们就进入了生物医药行业,选择做疫苗。明年开始批量生产,并大批量上市。”王振滔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 O8 `' U( i0 U) w% J1 D. R' |
/ Z( P" I. j( K! W, K. h c 据王振滔透露,早在2003年,奥康集团就成立了康华生物制品公司,该公司位于四川成都龙泉驿区,主要生产狂犬疫苗、流脑疫苗等多种产品。狂犬疫苗年产量可以达1000万人份,流脑疫苗近2000万人份。该公司生产线已通过国家药监局的GMP认证,目前就等生产批文。1 H; y* y+ `, ~$ d
2 F. |, ^# [6 N) ~- _! f! o
目前奥康集团已将生物医药作为制鞋业之外的第二产业,并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 Y; L& n' t9 C, K
( B) m; g z/ x$ J) ^ “当时选择做医药,也不像今天这样已经有明确看法,制鞋业会衰落,会面临这么大的生存困境。我们选择医药也只是寻找利润增长点,当时,也没有预料到会出现今天这样波及整个行业的影响。”对于进入医药行业,王振滔至今仍认为是先见之明。0 N; R( K4 Z0 g! @
# D0 n6 n! J$ z& a/ v0 B
不过,王振滔没有透露进入医药行业已经投入多少资金,他解释道:“因为做药不同于做鞋,国家对这个审核比较严,在产品没有上市前,我们不想对此进行宣传。”2 M7 D; k& a2 F) M9 K: K
$ k* d1 ]) J7 n 作为制鞋企业,奥康一下子跨入没有任何关联的医药行业,当时业界很不理解,并开玩笑说其利用相同生产线“白天做鞋,晚上做药”。不过,为了避免别人对其做药与做鞋的误解,奥康集团专门起了与奥康名字无关的康华生物作为制药公司的名字。
6 r7 s6 a7 ?$ ~; O: B
" a& |% G2 ?5 o' E! i5 f- _8 `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当确定地震中心离成都很近,地震级数为8.0级时,王振滔的第一反应是,“我的生物制药产业完了”。对于巨额投资有可能化为灰烬,王振滔的心当时几乎降入冰点。
" ~) y; O! o+ X/ E6 ]0 z% E4 K, k+ k% j3 u9 `5 L
第一时间,王振滔迅速给康华生物负责人打电话,“当得知人员未有伤亡,企业厂房设备未受损失的时候,我的心才放了下来。”谈到此,王振滔也还是心有余悸。' c# {8 `! ~7 d" s3 _2 C/ T
# B8 D& @- k1 _/ Y: h
不过,对于奥康进入疫苗行业,上海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彭蕴亮认为,疫苗行业前景还不错,但受国家政策影响比较大,国家一般计划招标采购,存在着壁垒,“不使用非常规手段,不容易进医院”。
' w+ ^$ R/ V8 j1 E- g1 f7 G1 c
" T* g/ r9 Z3 S8 d; l 对此,奥康也早已清楚。奥康宣传部的李海龙表示,康华生物的产品主要也是争取国家计划内采购,这样能有稳定的订单,计划外市场大多为跨国公司所把持,竞争起来不太容易。6 k! A2 Q: ^* ?7 ]- @) C- K, X4 t S
6 y; P% q* q5 s. a9 U' M- M 或趁机展开并购
# B3 o/ c) A& Q% D% P
8 V. L6 r3 n0 ]% H8 R% H “今年温州的制鞋企业感觉很冷,真的不好做。”王振滔表示,温州已有多家中小企业打算放弃自己的品牌,希望给奥康做代工,但目前公司还考虑自己来生产。+ \& g% F8 `* t
% v% n& |. i$ y) b* P- R" n
制鞋业陷入寒冬,这让大多数企业措手不及,但是,未雨绸缪的奥康早在5年前就进行了生产基地的转移。& ?* \5 e( H& M5 b3 o4 S S
; N8 j$ k. \4 u% q$ B 2003年5月,奥康与重庆市璧山县政府签订协议,共同开发建设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并为此设立了重庆红火鸟鞋业有限公司,建成占地137亩的奥康集团生产基地。5 o& x3 Y* o" X9 K2 C( O9 A, d
8 }! i( {# h4 v
据了解,奥康2007年销售皮鞋1000多万双,而通过奥康重庆红火鸟鞋业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就达到700余万双。王振滔预计,2008年产量将达到2800万双,其中重庆红火鸟鞋业的生产销售将占更大的份额。$ x6 ?0 c c* H4 s( x, o: Q2 A
# o# }( Z$ _& _ 据重庆奥康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蒋远武介绍,对于目前单纯依靠成本生存的中国鞋业来说,如果生产基地搬迁到西部,将具有土地、能源、交通运输、劳动力等优势。据估算,与在东部沿海相比,在重庆璧山每生产一双鞋企业可节省20%的成本。
" K j2 N! T$ ~1 F$ I6 Y, Z M% m7 e, J( k3 w
在奥康的带动下,已有近百家东部中小鞋企进驻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记者获悉,原本在东莞为巴西鞋业巨头派诺蒙公司配套加工的20余家鞋厂,也于近期集体迁到了工业园。
/ [; D7 e/ D8 n$ e- `" Q- q1 T0 _! _7 E5 C& s! ~; k
另据重庆璧山县招商局党组书记董奕锋透露,已有8家台湾大的鞋企在与璧山县招商局接触,拟进驻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上述8家台企在东莞都有生产基地,年产量在600万双。由于事关敏感,他未透露上述企业为谁。" R# j0 ^. B2 D7 s
3 J$ L' M/ l3 c6 O4 N' Y: ?! | 不过,与鞋企西进相比,留守东部的企业日子不太好过。温州一位有500人制鞋规模的吴老板表示,现在“是有单不敢接,因为受人民币汇率不稳定等因素影响,有些7、8月份的单子就不能接,搞不好赔得一塌糊涂,只能接些近期的单子”。" y* p# `. ?3 g8 w+ M/ I
. P" K+ J$ Q0 B- z2 }
据王振滔透露,温州一家大的鞋企明年将要上市,该公司董事长已经萌生退意,希望公司上市后王振滔来做他们公司董事长。不过,王振滔没有透露该企业具体为谁。奥康宣传部部长韦开孟表示,“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是最终结果如何还尚待时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