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12 小时前 |
---|
签到天数: 2000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押宝原料药 华宝策略接手鹏华系基金的烫手山芋: e' T; r* D( E- ]# e* |
% V' ~. b# j' n) f1 u8 ~, Q1 f+ D: h
押宝原料药涨价基金策略各异$ G. s; |5 `, p& B# g" S
) ^, i; o* ^* d# g2 G) ~
在新和成演绎“提价?业绩暴增?股价暴涨”的牛股神话同时,2007年重仓新和成的四只鹏华系基金开始逐渐减持,而华宝兴业多策略增长(行情,净值,基金吧)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华宝策略”)则仅在一季度就增持了660万股,成为第一大流通股东。( G- V- X* E! d4 T+ v
! a. O+ t3 @8 @" `9 J
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对于一只中小盘股医药股的频繁进出,引起了市场的好奇:
, j4 D+ G d4 v. D$ N
3 g' h* j% D1 H* Y& C 是鹏华系基金在相对高位减持,而这“烫手山芋”被华宝策略一口吞下?还是华宝策略慧眼独具,锁定受益涨价因素的个股,成功抓住市场板块的热点?基金公司称:不同的基金经理有着不同的投资策略,对于这样一个主营周期产品的上市公司有着不同的价值判断。! B7 D& R+ t @
8 N6 r4 z) a, i% c9 D7 } 基金进出- Y2 f) M0 i, g- \- u3 S2 |2 D
6 E: a% u2 \2 x4 h3 o8 Z% C
新和成,一家2007年缺乏机构关注的上市公司, 2007年三季报显示,其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仅3只基金,共持有1170.76万股;但是到2007年四季度末,基金开始大举增持,有17只基金持有新和成,共持有5119.28万股,市值达到16.63亿元,此时鹏华系、华宝策略等基金开始陆续进入其流通股东名单。
0 L: d# C( R$ g" j
8 d p4 ?. A7 u8 m 鹏华系的多只基金重仓新和成成为资本市场集体出击冷门股的代表。根据新和成提供的股东信息:在2007年第三季度,鹏华系的普惠证券投资基金新进470.79万股;第四季度,鹏华动力和鹏华优质分别新进1120万股和552.47万股,普天收益(行情,净值,基金吧)买入293.39万股。截至2007年年底,鹏华系旗下的4只基金进入新和成十大流通股东,共计持有新和成2949.68万股,占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比重的57.38%,占整个流通盘的23.65%。
# ?, b2 u9 u+ H+ A1 u
, H9 k; X9 Q& b; [5 d 鹏华基金相关人员对《证券日报》说:“从2007年6月新和成公告主营产品的提价信息开始,鹏华系基金开始深入调研和关注新和成。投资新和成,是鹏华投研团队成功挖掘个股投资机会的典型案例。2008年以来新和成业绩的爆发式增长,完全验证了我们的判断。”2 F7 S# F2 g/ L: X/ ~- X
* A; g0 @; _5 t$ u+ }$ Q 从2007年6月至2008年2月,新和成先后对旗下三大主营品种进行了9次提价。; o' _- S6 }+ z
+ F; T* S# _0 j' c d5 ?" E; |
4月29日,新和成公布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8.18亿元,同比增长118.69%;营业利润3.3亿元,同比增长287.2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51亿元,同比增长320220.09%;实现每股收益0.73元,是2007年全年业绩的217%。以4月24日下调印花税为契机,新和成从39元起再度走强,同时交易量明显放大,截至5月19日收盘于55.15元,上涨41 %,远远强于同期上证指数的走势。
( \1 K, q% J2 y1 ]7 G8 P' t! J: n% n/ `& Z) M
而至今年一季报,新和成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全部为基金,持股数达4398万股,占流通股的35.27%,以3月31日收盘价36元计,市值超过15亿元。其中华宝策略以持股882万股占流通股7.08%,成为第一大流通股东。但是除了华宝策略在第一季度增持660万股外,原本重仓的鹏华动力与基金普惠(行情,净值,基金吧)均在第一季度分别减持了520万股和233万股,从而把2007年4季度新进的华宝策略推上了第一大流通股东的位子。
/ k$ I* H. X9 l& _" [" t
. k/ k6 ]) ?; d8 Z6 {0 {, E 虽然华宝基金回避了在较高的价位增持新和成的理由,但是从鹏华基金的相关人员对于减持的理由可做佐证:“今年以来,市场整体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为应对中小盘股票的流动性问题,防范相关风险,公司对其进行了正常的减持调整。”
$ J4 w4 z% d; W x; @% d4 h$ f5 ]$ k m" U
国泰君安医药行业分析师倪文昊认为:在通货膨胀背景下,位于价值链上游的上市公司明显可以受益。因为他们不仅可以借助价值链将成本上升的利空全部传递出去,而且可以藉此获得快速提升业绩的契机。因此他们的业绩增长屡屡能超出市场的预期,利好被放大,自然被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集体看好。4 d3 p- U: Y O
, U8 |; f) w, m0 o; o
之所以后来基金会大举减持,分析人士表示:一旦认为市场行情转冷或上市公司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时,基金就有可能集体退场。此外,同系基金挖掘的一些冷门股一般盘子较小,流动性较差,同系基金彼此锁仓使得筹码高度集中,减持也是为了逐步分散这种风险。- G- r6 U/ M0 r$ x1 S- Q& _: F
( n: v3 ~" T7 S8 J- K
分歧何在?8 H( Y9 t: [6 b% [
$ u( E& e- R3 w( D! J
新和成董事长胡柏藩对于新和成多次提价的解释是:“导致VA、VE价格持续提升的根本因素是供需关系,几大生产商产能提升有限,目前新和成的产品供不应求。”是否担心随着价格高企而新进入的竞争对手?“VA、VE生产的进入壁垒较高,以VA的生产为例,从原材料到成品需要历经一个月的时间,中间有几十道化学反应程序,并且没有任何中间产品可以采购,生产难度大。”2007年新和成的销售额中三大主营产品VE占40%,VA占21%,VH占7%。: F; ]* K. K7 v0 `9 n9 O# [8 a
% d" Q6 W, P4 g3 Y' F
对于供需关系,广州证券研究员张广文分析:关于VE,全球约有15%的供应短缺,价格走势将表现坚挺;而VA,全球供应略有过剩,未来涨幅有限;至于VH,全球主要供应商集中在中国,供需处于平衡格局。5 l! o) A9 W% G/ X' d, L e
' b7 ]* h2 Y, g/ ?2 L
中投证券研究员周锐、国金证券(600109行情,股吧)研究员严小飞、联合证券医药研究员谷方庆在近期的研究报告中均看好新和成的走势:新和成的产品涨价效应显现,业绩增长趋势明显,短期来看目前的产品高价仍可持续。3 F: o' U8 u' d' n" {( s1 u
$ [9 _/ U! v: H3 ] 但是也有行业分析师担心:新和成产品的价格会和去年走强的核黄素、D-泛酸钙一样??价格急速拉升,然而短期又迅速下锉,股价难以坚挺。像VE这样的大宗产品很难将价格一直维持在高价运行,而如果产品价格出现剧烈的变动,那么新和成的业绩也将受大幅的波动。行业分析师之间的分歧也正是之后有基金大举减持动作的判断依据。
1 ~7 J1 z+ P- i+ r) j/ \/ ^ b2 r6 A8 i0 v; i* S
作为一个主营周期性产品的上市公司,国际市场的平均估值一般都是很低的,因为受景气周期的影响非常明显,高峰期的盈利能力不可能长期持续,在这种基础上计算的市盈率、估值高低没有任何意义。此外,新和成并不具备对于其主营产品的定价权也是各家基金对于景气周期的判断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 X# V) p* j5 y7 X9 E) k& ~
& T6 j5 |. K5 \, | 倪文昊说:“像VE这样的品种,定价权从来就不由中国企业掌控。2001年至2006年VE价格都是一路下降的,那是因为跨国巨头所采取的低价策略,竞争激烈,利润率低;至2007年中,跨国巨头开始改变策略,提高价格,新和成所采取的跟随政策发挥了效用,加上巴斯夫因为原料问题产能出现下降,从而供应也出现了缺口,由此整个子行业进入良性的景气周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