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前天 10:49 |
---|
签到天数: 192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座落于武汉市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始建于1956年,是全国唯一的专业从事病毒学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机构,2002年被批准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序列,学科重点由原来的普通病毒学扩展到医学病毒和新生病毒性疾病的研究。
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科技目标是面向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人口健康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需求,面向病毒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重点开展农业病毒(农业微生物)和医学病毒研究,力争在科学前沿作出原始科学创新,通过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发展生物农药、重要人畜病毒病的检测及防疫技术,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健康和国家安全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贡献。
科研布局上设有分子病毒学研究室、生物防治研究室、分析生物技术研究室和中国病毒资源与信息中心。拥有中国科学院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中-荷-法无脊椎动物病毒学联合开放实验室、HIV抗体初筛实验室、湖北省病毒疾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病毒资源科学数据库等研究技术平台。共设有13个研究学科组。技术支撑体系由大型设备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动物中心、《中国病毒学》编辑部、网络信息中心组成。管理系统设置综合办公室、组织人教处和计划财务处三个职能部门。
中国病毒资源保藏与信息中心是亚洲最大的病毒保藏库,保藏有以昆虫病毒为特色的各类病毒800余株,其中昆虫病毒占我国已发现病毒的90%以上,为世界已公布病毒数的40%左右。创建了具有现代化展示手段的我国唯一的“中国病毒标本馆”,集学科性、特色性和科普性于一体,是第一批“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技活动示范基地”。
建所48年来,经过几代科学家艰苦卓绝地努力,在病毒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促进国家工农业生产发展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科技成果218项,获奖成果80项(国家级奖12项、中科院奖23项、省部委级奖31项),发表有学术价值论文1700余篇,出版专著35部,申请专利110项,授权专利51项,对外学术交流频繁,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英国、荷兰、德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学府及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20多名中外知名学者、专家兼做所客座研究员。作为国内少有的几个培养病毒学高级人才的单位之一,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现有微生物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已培养出病毒学相关专业研究生300多名,在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70人。主办的《中国病毒学》是我国生物学医学核心期刊和病毒学权威刊物,长期被美国BA、CA等国内外文摘刊物和数据库收录。
武汉病毒研究所拥有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高水平研究队伍。现有职工150人,专业技术人员111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0人,其中正高级14人,中级47人,初级14人。研究员中,45岁以下的占50%。从事科学研究人员78人,平均年龄38岁,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占72%。从国内外引进“百人计划”人选4人,“国家杰出青年”3人,国家“跨世纪百千万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人。一批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在国际学术舞台崭露头角。
本所拥有优越的科研支撑条件。有多种类型、价值2100多万元的先进科研仪器设备。建有p3实验室和一栋使用面积约600平方米的实验动物房,湖北省微生物学会和武汉微生物学会挂靠本所。
武汉病毒研究所秉承中科院“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院风,全体职工在知识创新的大潮中团结、奋进、开拓,在宁静、优美、和谐的科研环境中创造着祖国科技事业的辉煌。
科技成果转化
武汉病毒研究所自建所以来,除高度重视基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重视学科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以及人才培养外,同时,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开发方面也给予高度重视,历来就有专管的所领导负责,并投入相当的人力和经费。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等多种方式,将我所的多项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同样也为我所科研可持续发展增强了经济实力。
我所在生物杀虫剂、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开发优势。棉铃虫病毒杀虫剂、苏云金杆菌?B.t?杀虫剂、球形芽孢杆菌?B.s?杀蚊幼制剂均具有对目标害虫毒力高、特效期长,对人畜安全和不破坏生态平衡,及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这些产品和生产技术深受用户和企业的欢迎。多年来我所通过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和技术转让,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生物杀虫剂的迅速发展。通过对各种害虫的生物防治,挽回巨额经济损失,有效地保护了我国广大地区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累计为病毒所创造直接经济效益600余万元。
我所还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合资组建公司,开发或直接转化科研成果。1996年合资组建了武汉天奥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家生物制品二类新药"奥平干扰素栓剂"用于妇科病毒性疾病的治疗。1997年,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合资组建了"武汉星辰现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国内首家使发酵法生产天然β-胡萝卜素产业化获得成功。1999年合资组建"武汉兴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功获得微生物杀蚊剂生产许可证蚺┮┑羌侵ず蜕??ǖ愕ノ弧:献髯榻??湖北生物制剂工程中心"进行新型生物制剂的研制和开发。另外,还同武汉春天集团公司、武汉亚鑫生物有限公司、湖北随州油脂厂、湖北天亚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及武汉和平科技集团等分别就重要疾病诊断技术、DNA芯片的研究开发、基因工程免疫制品的研制、细菌杀虫剂新品种的研制、发酵法生产微生物油脂进行了联合开发。微生物磷酸酯酶C作为国家一类新药己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目前正在寻求新的投资伙伴。
上述只是概括性的总结我所科技开发的主要内容和成就,具体项目的开发或转化状况将一一分叙其后。
(一)? 成果转化项目
1959年
(1) 棉杆皮和野生纤维的微生物脱胶法
1960~1969年
(1) 页岩油含酚废水活性污染处理的微生物学研究
(2) 皮革防霉的研究
1970年~1979年
(1) 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及其利用
(2) 微生物降解沥青的研究
(3) 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水下金属结构的微生物腐蚀调查与处理
(4) 紫云英根瘤菌抗药性菌株的获得与初步应用
(5) 乙型肝炎抗原的分离与免疫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6) 昆虫多角体病毒及其杀虫剂研究——昆虫病毒杀虫剂
(7) 杀虫杆菌——武汉杆菌
(8) 江陵凤凰山168号西汉古尸研究
(9) “172”枯草杆菌蛋白质酶的研究及其应用
(10) 玉米根系固氮细菌的研究
(11) 纤维素霉及其应用研究
(12) 防止天然气管道微生物腐蚀的研究
(13) 柽麻根瘤菌的分离和应用
(14) 放射性同位素免疫
(15) 大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在防治茶叶害虫上的应用
(16) 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离鉴定
(17) 放射性同位素免疫分析技术在乙型肝炎抗原检测中的应用
(18) 79型自动转管多用恒温箱
(19) 棉铃虫病毒杀虫剂的研究
(20) 连续六年以武汉杆菌和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研究
1980~1989年
(1)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
(2) AU-110型微量气动超速离心机
(3) 我国柑橘裂皮病类病毒RNA互补探针的合成及其在诊断上的应用
(4) 乙基含氢二氯硅烷用于光学仪器防雾的研究
(5) AU-70、AU-50、AU30型气动超速高速离心机
(6) 猪白细胞干扰素的产生及其抗病毒作用
(7) 以菌治虫连续九年控制马尾松毛虫的研究
(8) 轮状病毒亚群研究及其肠炎患儿的免疫状态和治疗
(9)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及应用
(10) 家兔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兔出血性肺炎
(11) 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研制和应用
(12) 棉铃虫病毒杀虫剂中间试验
(13) BOD微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14) 高效无毒BS-10细菌杀蚊剂研究
(15) 乙肝病毒DNA检测药盒
(16)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杀虫剂的研究及应用
(17) 固氮螺菌耐高温铵突变株与玉米、小麦联合体的固氮作用
(18) 湖南省柑橘裂皮病诊断技术研究
(19) 耐高温酿酒酵母的研究
(20) Bs-10杀蚊剂研究
(21) OKT单克隆抗体检测人T淋巴细胞酶免疫法
(22) C3-41杀蚊剂的研制与应用
1990~2001年
(1) 5′-核苷酸生产工艺的研究
(2) 耐高温生香酵母应用于白酒的研究
(3) 草鱼出血病防治技术研究
(4) 绞股蓝总甙生产新工艺的研究
(5) 粒状有机肥料的研制与效果试验
(6) 胡萝卜素生产菌的应用研究
(7) 智能酶电极血糖测定仪研制
(8) 人巨细胞病毒DNA探针和单克隆抗体制备在诊断中的应用
(9) 棉铃虫病毒杀虫剂新剂型(乳悬剂)的研究与开发
(10) 非细胞系EB病毒基于探针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
(二) 部分科技成果介绍
1. 球形芽孢杆菌C3-41杀蚊幼制剂
开发方式?课题组开发、技术转让
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 Neide?简称B.S?)中的某些 H-血清型菌株是蚊幼虫病原菌,C3-41菌株是我所自行分离筛选出的一株对蚊幼虫具有很强毒杀作用的高效B.S菌株。1986年“杀蚊菌剂”?即杀蚊菌的生理及制剂研制?项目正式列入“七·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75-71-07-07?。“C3-41杀蚊幼制剂的研制与应用”是完成“七·五”攻关的主要
研究成果。C3-41杀蚊幼制剂可应用于多种类型蚊虫孽生地防治城镇蚊虫。
1990年该项目通过成果鉴定并获奖?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其后的10余年间,对该项成果即C3-41杀蚊幼制剂的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 课题组开发,在虫菌组负责人张用梅研究员的带领下,课题组自行开发C3-41杀蚊幼制剂产品,每年生产制剂50~60吨,累积达600余吨,在广东省的深圳、东莞、惠州、虎门、桥头等市镇,海南的海口、三亚、陵水等市县,累积应用面积达25万亩,有效的控制了当地蚊虫的危害。在此期间,课题组累计创收100余万元,极大地补充了科研经费。
(2) 技术转让,1991年,我所将“C3-41杀蚊幼制剂生产工艺和技术”技术转让给山东省荷泽地区生物技术研究,该所在未增加任何投资的情况下,接受该技术转让后,成功地生产出“C3-41杀蚊幼制剂”,并将其产品销售到山东省的一些市县及其他省份的市县,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我所在转让该项目时,获得5万元的转让费。
2000年,我所成立了兴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C3-41杀蚊幼制剂”为主导产品,进行规范运作,该公司获得“C3-41杀蚊幼制剂”登记证,生产许可证及生产定点单位,注册了产品商标,制定了产品质量标准,为该项科技成果?即C3-41杀蚊幼制剂?的实质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也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目前该项成果转化正吸引新的投资伙伴,谋求更大地发展。
2. 发酵法生产天然β-胡萝卜素
开发方式?技术入股合办公司
β-胡萝卜素?β-carotene?简称β-C?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维生素类产品,它是维生素A的前体,在机体内是一种高效抗氧化剂,能淬灭氧自由基,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缺乏症,还具有防癌、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老年性眼病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目前β-C作为食品着色剂和营养强化剂己广泛用于食品、饮料,β-C还可广泛用于医药保健、化妆品和饲料加工业。
“发酵法生产天然β-胡萝卜素”系“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6-C03-01-08?,为使发酵法生产天然β-C实现产业化,我所与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在完成中试合作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经各方协商,与武汉星辰实业有限公司共同合作,于1997年3月共同组建了武汉星辰现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800万元人民币。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以发酵法生产天然β-C的专有中试技术入股,两研究所各占10%的股份。
武汉星辰现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组建后,在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关南工业园征地16000余平方米,总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了专业生产β-C的微生物工厂?包括发酵车间、提炼车间、成品车间及其动力车间、锅炉房和办公楼等?。我所派出6名专业科技人员,全面参与并负责发酵、提炼和成品加工的关键技术,经3~4年的努力,全面解决了发酵法生产β-C工业化技术。10m3发酵罐发酵β-C含量>1400mg/L,提取收率为70%,并在车间成功地生产出类同于国外同类产品。2000年11月,该项目己通过国家生物工程中心的项目验收。2000年12月,中国科学院在武汉主持了该项目成果鉴定会,专家鉴定组认为,该项目所开发的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属先进。
目前,β-C产品已在国内形成销售,一些知名的企业?如统一集团在国内的几家公司?已经成为使用β-C的稳定客户,β-C产品市场正在逐步扩大,月销额可达数十万元人民币,开始获得经济效益。
武汉病毒研究所在开发β-C工业化生产过程中,也获得相当经济效益。其中在洽谈该项目合作时,湖北中天集团、武汉星辰实业有限公司共支付可行性调研费5万元,在组建武汉星辰现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后,从1997年7月至1999年5月,公司支付我所该项目相关费14万元,从1999年6月1日起至2001年9月,总共支付我所5名专业科研人员工资及其它相关费用约24万元,迄今β-C项目为我所直接创收累计达43万元人民币。
3. 苏云金杆菌杀虫剂
开发方式?技术推广、技术转让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是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细菌,也是世界各国研究开发微生物杀虫剂的重要成员。B.t杀虫剂可防治危害农、林、果、蔬中的许多重要害虫,其防治范围包括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中的多种昆虫。因此,长期以来B.t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研究、开发和应用的生物杀虫剂的最重要的品种之一。
我所在B.t研究与开发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分离筛选出B.t新血清型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wuhanensis?-140菌株。长期以来,除在B.t基础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外,同时在B.t杀虫剂的开发及推广应用方面也做出了重要成绩。
(1) 初期开发——推广固体发酵技术:早在70年代中后期及80年代初期,我所罗绍彬、李荣森、陈涛研究员等先后在荆州地区微生物研究所、孝感地区微生物站和安陆县微生物站,与当地科技人员一起,共同研究推广固体发酵?曲盘式或地池通讯发酵?或一步法固体发酵生产B.t-140杀虫剂,陈宗胜1978年在嘉鱼县推广一步法固体发酵生产B.t杀虫剂。上述推广的适合当地需要的B.t杀虫剂技术均获成功,为当地防治农、林、果、蔬害虫提供了大量B.t-140杀虫剂,有效地控制了害虫的危害,挽回无可估计的经济损失。
(2) 近期的开发——技术转让固体发酵和液体深层发酵:近期的开发是指80年代中期以后,B.t杀虫剂生产技术的开发才具有一定实质性意义,即采取有偿回报的技术转让。
1) 转让固体发酵生产B.t杀虫剂技术:陈涛研究员1989年将固体发酵生产B.t杀虫剂技术转让给枝江第三砖瓦厂,1988年将其技术转让给武汉市江东化工厂,均获成功。枝江第三砖瓦厂利用所转让技术生产的B.t杀虫剂主要就地销售,而江东化工厂的B.t杀虫剂主要销往广东。两家技术受让方均获得相当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病毒所也获得2万元技术转让费。
2) 转让液体深层发酵生产B.t杀虫剂技术:罗绍彬研究员等人1990年和1991年先后将液体深层发酵生产B.t杀虫剂技术转让到黄石化工厂、广东省梅州地区微生物研究所。
张用梅研究员等人1987年将液体深层发酵生产B.t杀虫剂技术转让给湖南省衡阳微生物工厂。
上述转让均获成功,受让方梅州地区微生物研究所和湖南衡阳微生物工厂在未增加任何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下,生产出B.t产品,并形成产品销售,用于防治作物害虫和松毛虫。黄石化工厂在投资不到30万元的情况下,所生产B.t产品获准农业部频发的农药登记证、生产定点单位, 其产品远销广东、深圳等地,上述受让各方均获得可观经济效益?未具体统计?。同时,病毒研究所也获得技术转让费6万余元。
4.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
开发方式?技术协作、技术转让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是我所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通过中试的第一个昆虫病毒杀虫剂。该杀虫剂可用于防治棉花、烟草、番茄等作物上的棉铃虫、烟青虫,它具有杀虫专一、不伤天敌、药效持久、对人畜无毒、不产生抗性等优点,是一种高效无毒的新型生物农药,是防治棉铃虫的有力武器。
(1) 早期的技术协作: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所就与湖北省天门市蒋湖农场协作,率先在国内研制出试验用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可湿性粉剂。80年代在蒋湖农场建成我国第一座棉铃虫病毒杀虫剂的中试车间,但未获得商业开发成功。进入90年代,为了克服可湿性粉剂存在的缺点?即杀虫效果不稳定、贮存性能差、使用不便?,我所与蒋湖生物农药厂再度协作,研制出棉铃虫病毒杀虫新剂型——乳悬剂,并相应开发出主要生产过程采用机械化操作的新工艺,在国内外第一次使一种昆虫病毒由实验室研究转变成商业开发,并投入市场获得成功。
(2) 技术转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成熟,我所张友清、张光裕研究员、张忠信副研究员等将棉铃虫病毒杀虫剂的生产技术逐渐推向市场,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从1990年迄今,在湖北、湖南、河北先后有10家单位?企业或公司?接受了棉铃虫病毒杀虫剂生产技术转让,即1990年河南博爱生物农药厂、河南禹州生物农药厂?1992年湖北仙桃化工厂、河北饶阳生物农药厂?1993年河南信阳生物农药厂、河南焦作生物农药厂?1995年湖北蔡甸生物农药厂?1997年河南汤阳生物农药厂?1999年美国?鄂州?趋势公司?2001年湖北荆门稳健公司。目前,国内还有6个厂家进行该产品的生产,年产量300余吨,产值约1500万元,获利300万元左右。在实施棉铃虫病毒杀虫剂技术转让过程中,累计签约经费达500万元?但实际到位的转让费为60万元。
5. 耐高温酿酒酵母WVHY8的推广与应用
开发方式?推广应用、转让菌种
耐高温酿酒酵母是我所承担的“七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由蒋亚平、罗孝扬、蔡金芝、杨宝玉、严珞康负责完成。在执行该项目中,分离、筛选出优良耐高温酿酒酵母WVHY8,对该菌株的研究与应用表明,该菌株具有以下主要优良特性,即适应生长温度范围广?25~42℃??耐酸?pH3.0能正常发酵??可利用多种农副产品进行发酵?发酵周期短?菌种无退化变异现象。因此,将该菌株用于生产可不受高温季节影响,吨酒精节约冷却水12吨以上,提高设备利用率20%,平均提高1.2%的出酒率。
利用WVHY8进行发酵生产,可以勿须增添设备或改革工厂而达到增加产量和利润的目的,因而受到众多厂家欢迎。自1987~1995年,我所将该菌种先后推广到湖南长沙酒厂、武汉黄鹤楼酒厂、河南南阳酒精总厂、湖北宜昌食用酵母基地、杭州化工厂、湖北荆门果酒厂、湖北枣阳酒厂、广东江门甘蔗化工厂、广东北和糖糖厂、四川粱平国营酒厂、山东滨州化纤总厂、江苏高沟酒厂、安徽蚌埠酒厂等。1987~1995年统计表明,由于使用了耐高温酵母WVHY8,上述企业新增产值8824.3万元,新增利税1634.4万元,节约生产开支537.1万元。该项目1989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轻工部优秀新产品奖,并于1990年列入国家重点推广项目?(90?国科成字?050?号〗,湖北省“八五”重点推广项目。我所在推广过程中共获菌种转让费或技术服务费10万元。
6. 重组干扰素——人白细胞干扰素栓
开发方式?公司开发
干扰素栓——奥平是在完成“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5-03-01-03?所取得的成果及开发的产品,由王春生研究员主持完成。干扰素栓——奥平是将现代生物技术与非常规制栓工艺相结合,将生物制品干扰素制成外用栓剂,用于治疗妇科病毒性感染疾病,如慢性宫颈性、宫颈糜烂等,并对宫颈疮有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该项目还是武汉市科技项目、国家“九七”重点火炬项目、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997年荣获中华医学会优秀产品奖,1999年12月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自1996年取得药品生产批准文号?试字号?,由武汉天奥制约有限公司?病毒研究所参股,占30%股?犑迪植?祷??996年12月至1997年12月新增产值3000万元,新增利税540万元?1998年6月获药品生产批准文号后,年销售过亿元。迄今为止,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近3000家医院己将奥平作为治疗宫颈糜烂的首选药物,取得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几年来,我所通过股份转让和利润分成等获直接经济效益400多万元。
7. “生物导弹”防治农林害虫新技术
开发方式?合办公司
“生物导弹”防治农林害虫新技术?简称BGWM?是以昆虫病毒流行病学理论为基础,以卵寄生蜂?Trichogramma dendroli?e M.?为媒介传播疾病,导致病毒在寄主昆虫种群形成流行病,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该技术具有显著的优点,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畜安全,防治成本比用化学杀虫剂低2倍以上,它不仅节省药用器械费用,而且施用工效比传统方法提高40-50倍。BGWM能广泛用于农业、林业、果树、蔬菜、茶树等害虫的防治,1997年通过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专家鉴定组鉴定,一致认为属国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己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同时还申请了两项专利。是国家科委下达的国家重点推广项目99130501A,“长绿生物导弹”获得2000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该项目由彭辉银研究员及其课题组完成。 为了将该成果转化为生产力,2001年8月我所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武汉永生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了武汉中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500万元?我所占其中20%的股份,外加每年补偿经费40万元?,建成年生产规模防治100万公顷的产品,产值达9000万元的专业生产厂。
8. 生物传感器
开发方式?技术转让、技术入股、合作开发
生物反应器是将间接酶反应和丝网印刷技术相结合,建立多种双工作电极的一次性介体酶系统,研制成可适用于各种工作条件的生物反应器,实现?① 淀粉和葡萄糖的同步测定?其线性响应范围达到0.4%?W/V?的淀粉和20mmol/L葡萄糖,与传统方法同时分析实际样品,相关系数达到0.997?② 蔗糖和葡萄糖的同步测定?其线性响应范围达到10mmol/L蔗糖和15mmol/L葡萄糖,用于检测实际样品,与传统方法比较相关性好?③ 同步测定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葡萄糖化酶活力和葡萄糖,线性响应范围达2Ommol/L葡萄糖和15OU/ml GA。上述这些研究成果均具有快速、灵敏和无需化学试剂的特点,分别可应用到环境污水的测定、微生物发酵过程的监测和医院临床血糖的测定,以及家庭医学保健的检测。
在张先思研究员、张治平研究员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先后与所外相关单位联合,采用多种开发方式,将上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生产或试制出三种类型的生物传感器。
1993年4月,将台式血糖快速测定仪的生产技术一次性转让给湖北宜昌238工厂?转让费 10万元?。1995年,BM-便携式血糖快速测定仪以技术入股方式与湖北拖配二厂共同组建科元生物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病毒研究所与该公司各占50%股份,技术股本金72万元,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该产品已获准生产批号。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其中自动温度补偿为国内外首创,属专利产品?专利号:ZL96204080.0?。2000年8月,与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达成协议,合作开发微生物传感器BOD快速测定仪。
地址:武汉武昌小洪山中区44号
邮政编码:430071
电邮:wiv@pentium.whiov.ac.cn
邮政信箱:71009
办公电话(区位号:027)
所 长:胡志红 87197180 书 记:袁志明 87198120
副所长:陈新文 87199106 副所长:龚汉洲 87199495
所办公室 87198117 所传真 87198072
党办 87199413 科研处 87198921
人事处 87199145 条件处 87199190
研究生部 87199143 财务科 87199170
网络中心 87198114 编辑部 87199157
中国病毒资源与生物信息中心 87199112 分子病毒学研究室 87199106
分析生物技术研究室 87199492 生物防治研究室 87877242
实验动物室 87198353 分析测试中心 871991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