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怒 2020-6-29 17:24 |
---|
签到天数: 2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2009年9月,我有幸来到西北大学化工学院继续攻读研究生硕士学位。和其他导师一样,我的两位导师也很普通,传道授业解惑也。硕士三年,师从范代娣教授和骆艳娥副教授的门下,我汲取了真正的学识和教养。她们不仅是我学问上的导师,更是我人生中的楷模。
三年前,我还是生物专业的半个门外汉,尽管获取了本科文凭,但当时因调剂而就读的本科院校是一所三流的地方院校而羞于向外人言说。尽管如此,母校还是教给我很多很多,大学四年的艰苦学习、大学老师们的积极引导都对我顺利读研有着莫大的影响。如今,我却能以生物化工专业硕士毕业生的身份,从百年老校的西北大学出发,开始新的征程,我感到莫大的骄傲与自豪。可以说,我之所以能发生如此大的转变,完全是因为我很幸运的遇到了两位好导师。三年来,犹如阳光雨露之于草木,如果没有她们的悉心指导,没有她们的不断鼓励,没有她们的无私关爱,我就根本不可能顺利走到今天。
与范老师的第一次邮件,第一次电话
2008年的9月,当时因为就读的本科院校不是“211”更不是“985”,担心范老师会不会对我另有看法,会不会认为山东广大考民的“高分低能”,我给范老师发了封邮件。邮件里简单的介绍了我本科期间的学习情况,通过了哪些考试和得到过哪些奖励。第二天我就收到了范老师的回复,说“欢迎报考西北大学,欢迎报考生物化工专业”。这封邮件对我的鼓励很大,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认真的准备半年的考研初试。还记得十一放假的前几天,我打电话问范老师想过来实验室呆一段时间,在电话的另一头,范老师语重心长的说“你不用过来,安心准备考研就可以。从山东过来那么远的距离,也太劳累”。范老师当时说的话语,时至今日,每每回想起来心里就一阵暖流流过。
认真读书,打好基础
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范老师把我安排在课题组下面的发酵组,让骆老师直接指导。因此,骆老师算是我的直系导师,而范老师则是我的大老板。记得研一上课,骆老师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你们在研一的时候一定要多看书,把专业基础打牢。”正是因为老师这句话,使我立下誓言: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殷切希望。所以,从研一开始,我除了学习学校安排的课程以外,课余时间就按照骆老师建议的相关书籍去阅读,尤其是在研一下半年我把图书馆里面的所有关于发酵的书籍挨个看了个遍,有的是泛读,有的则是精读。在我阅读过的书籍中,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并且有价值的章节,我都会把它打印出来,然后加以装订,以便更好的学习研究。如今,这些打印资料转交给发酵组的师弟们,以便他们更好的学习理解。研一时期对专业知识的广泛阅读,使我对发酵这个行业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和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我以后的论文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研一下学期,范老师的专业课对我影响最大。这门专业课的主要任务是翻译国外的一本专业书籍,当时老师所带的研究生每人翻译一个章节,不过我的那个章节内容有点多,而且有些内容对我的实验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尽管如此我还是完成了我的翻译,由于当时我的英文不是不好,通过这次翻译我学到很多同时也掌握了很多专业词汇。在这个学期,我也把空余的时间花在了阅读大量的发酵书籍。最后做范老师课堂PPT汇报的时候,将阅读笔记添加了进去。课程结束以后,我将我这学期的学习情况和翻译章节的情况发了封邮件如实汇报给范老师,范老师当时夸奖了我,且课程考核的时候给予我很高的成绩。在此还要再次感谢范老师对我的关怀和支持。
努力科研,认真写作
就这样,日积月累,一点一滴,研一时期的基础理论学习让我渐渐进入科研的状态。研一结束,我正式进实验室了,开始做课题设计了。期间,开始看关于课题的文献了,并且开始动手做试验了,开始学着写文章了。关于看文献,范老师和骆老师都坚持让我们多看一些英文文献,在这一段时间内我阅读了大量的英文文献,这一点对后期的SCI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甚至可以为下一级的文章进行初步校稿润色。
因为当时骆老师出国做访问学者,因此每次我们都是用QQ交流。每周汇报一次课题进展,汇报一次实验数据。当我们遇到问题向骆老师请教时,骆老师都能及时的反馈给我们,并引导我们开展下一步的实验。在此同时,难能可贵的是范老师的敬业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因为,范老师平时忙于科研、教学、行政等事务,难得假日休息,但每次到实验室肯定要去发酵间询问一下我们的实验进展情况,并嘱咐我们注意身体,同时叮嘱我们熬夜以后第二天要好好休息。师生之间的良好的关系,不是建立在严肃的上课和做汇报过程中,而是在实验室师生之间的闲聊,如生活、婚姻和就业等。她们就像自己的“母亲”一样,时而鼓励,时而批评教导。
在学问上,两位导师有时鼓励,有时批评,这会让我既不会丧失信心,又不会自满。每当我的实验进展很顺利时,她们就会勉励我:“看到你的努力与进步,我非常高兴。”我读硕士期间发表的SCI和EI,从选题立意到谋篇布局,无不浸透着她们的心血和指导。想想当时的第一篇SCI来来回来修改了不少于7次,7次易稿,终成我的第一篇SCI。每次看到骆老师用红绿色等细心认真标记批改过的文章,我都感动、羞愧不已。范老师也经常指导我们的写作,同时要求我们一定要多找师姐师兄帮忙改改,作图的时候一定要做的漂亮。她们一方面对我们加以指导,另一方面又放开手让我们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让我们慢慢的学会独立走路。尽管自己生性笨拙,但我甘愿竭心尽力、刻苦钻研。可以说,在学术上,我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凝结了两位老师的辛勤汗水,都离不开两位导师的悉心的指引和扶持。
勿忘浓浓师生情
研三了,周围的同学开始为工作而忙碌了。此时的骆老师还身在美国,每次QQ聊天的时候,她也叮嘱我们“不要忙着写文章,学校凡是有校园招聘的时候也要过去应聘一下,应聘不上也可以增加面试经验,提升一下人际交际能力”。因为范老师平时忙于科研、教学、行政等事务,因此我与骆老师的QQ对话比较多,当然也成了我人生中一份珍贵的记忆。2012年春季招聘的时候(因为以前的师兄师姐大部分是下学期找的工作),范老师的一句话“我可以帮你们推荐推荐”让我们当学生的心中很是感激。在生活上,她们不仅指导我怎么做人,还不时给予一定的资助。我们研究生除了国家的补助以外,实验室还有奖励政策,虽然不是特别高,但也是老师们的心意。另外,每次帮老师办事,她们都是提前就把钱准备好,从不让学生自己先垫付。
像其它实验室一样,我们实验室也有定期的PPT汇报工作。也许有的同学害怕这种形式的汇报,甚至有的对此不屑,其实每一次汇报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和动力。大家将最近的实验情况做一次简短的汇报,课题组的老师做一下点评和指导,为下一步的实验进行很好的规划。在此,我也得到朱晨辉老师、马晓轩老师、米钰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
在西北大学攻读硕士的三年,正是因为有了两位这么优秀的导师的指导和教育,虽短暂,却很美好,这段经历必将成为我一生当中最美好和最珍贵的记忆!我相信在西北大学的所学所识,必将伴随我的一生,让我受益无穷!
回想往昔,历历在目,恍若昨日!
毕业在即,感谢吾师!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