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前天 10:49 |
---|
签到天数: 192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16 23: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评陈宁主编高校专业《教材》中的劣行
[原创]再评陈宁主编高校专业《教材》中的劣行
在历史的特定时刻,批判的尖锐性是不可避免的,它是唤醒人们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摘自宋文淼博文 2008-10-17
自西安参加全国第五届生物化工年会(俗称“骡马大会”)归来,打开电脑一观,赫然見到在上篇博文(《“浅薄”、“媚俗”、“浮躁”、“事权贵”的歪风在高校专业教材编写中的典型表现》)后面有人评论道“陈宁还编了一本《酶工程》,也是轻工出版社出版的,大篇幅地转录郭勇先生、罗贵民先生等的相关《酶工程》著作内容。唉,这已经不足为奇了。”这段评论不由得使我回忆起了在我的首篇谈陈宁主编的《氨基酸工艺学》草稿中作过的一些比较分析资料,也同样说明以陈宁主编为首的这一帮中青年“专家”、“教授”太急于想“成名成家”,不惜带有抢班夺权的气势,以突出个人业绩,以便速达“学而优则仕”,青云直上的个人奋斗目标。这是典型的个人野心恶性膨脹症状,这哪里还有和谐共济的氛围?这些都是当前我国科教战线上,阋于固有的剛性体制下所谓“选拔人才”、“大树特树”过时理念泛滥的恶果。
例如,在陈宁主编的“氨基酸工艺学”,轻工出版社,2007年1月首印本中,洋洋60万余言,笔者作了同由该校的張克旭先生(注:"我国著名氨基酸专家张克旭先生"因病于2005年10 月31日,在天津逝世享年64岁)
主编的《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轻工出版社,1992年4月首印版,2003年8月第7次印刷版本内容比较分析。可以说,该新“教材”基本上是在張氏版本的基础上编写出笼的,未見有陈氏等人个人“突破创新”性科研成果章节表述。粗略计算了一下,全书共15章,除去第8章以外,每章后面均引用了張老先生版本原作内容。手段真是高明至极,不费吹灰之力就摘取了别人毕生奋斗的智力财富之果。难道張老先生内心不起波澜,能安之若素吗?据笔者推断,張先生仍属老当益壮可以在科教工作第一线起作用的专业人士。怎么现今在体制内“大树特树”起耒的像陈宁主编这样的“教授”,就这么迫不及待地把原学术团队内的老先生“边缘化”、“靠边站”。恕笔者直言,连国人起码的传统道德观念“天地君亲师位”都不顾,这简直是有点“巧取毫夺”、“仗势欺人”,这也太不合常理了吧!
笔者须得忠告《氨基酸工艺学》主编陈宁教授,头脑切勿恶性膨脹,要自重,不自重的人最终要遭公众與论及业内人士所不恥;当然,如果你信奉“厚黑学”,那当別论。实言之,一个健康和谐的学术团队形成,要有老中青数代人的通力合作,相互尊重,协力同心,拚博奋进,方可形成气候。像你以这种急火攻心似的方式“拉山头”,粗制滥造地不惜违规,无視道德底线存在的操作手段主編高校专业教材,也太想急于出名了吧!到头耒只可能是怡笑大方,落得个搬起石头砸了自已的足。当然,你也可以說像你这样的“主編、”“主译”不在少数,当前确有如过江之鲫之势。难怪別人不无聊耐地慨叹道:“很多教授研究员都是拿国家的钱耒腐朽,许多科学研究纯粹是在浪费国家的财力,我们这些小人物又能怎么办呢?”我们要揭露,要批判!主旋律式的语言文字己经对这种人不起作用了,如隔靴搔痒,尖锐的批判是不可避免的。否则难以避免摧折贤良,想要收获科学和思想的金色秋天仅仅是主观願望而已。
还是川江行船的船工諺语说得好∶不是撑船人,焉能提篙桿,煞时东风起,连船滚下滩。奉劝陈宁主编,作为一名资格的学者,特别应注重个人修养及社会形象的塑造,摆正“功名利”三者的位置,否則难免陷入“浮燥”、“越矩”的泥坑,于个人、家、国何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61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