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前天 15:10 |
---|
签到天数: 1941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办学特色一
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就要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把本科教学工作放在中心地位,真正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政策保证教学、教师倾心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经费保障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良好工作格局。多年来,我院在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方面作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学院基本情况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始建于1952年9月,前身为畜牧兽医系、动物科学系和食品科学系,是西北民族大学建校初期最早成立的系部之一。50多年来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3000多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现有临床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3个硕士专业和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61人,专职教师48人,包括教授8人、副教授19人、讲师及助教21人,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7人、在读博士7人、硕士学位获得者23人;实验系列教师11人,硕士研究生毕业4人;行政管理人员2人,1人为硕士研究生毕业。教职工年龄均在55岁以下,其中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49人,占总人数的85%;教师的学历、学缘、年龄、职称结构合理;教师中有“甘肃省优秀专家”2人,“甘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入选甘肃省“333人才工程” 1人,入选“甘肃省555人才工程”2人,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2人,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1人,甘肃省实验室建设先进工作者1人。
学院设有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生物工程与技术实验室)1个,甘肃省畜产品加工中心重点实验室分室1个,此外还有食品工程、食品工艺、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植物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细胞与胚胎工程、生物工艺和分离工程、生化与制药工程、动物生产与管理、草业科学和中心实验室等12个多功能综合专业实验室;投资280多万元进行改、扩、建的生物工程与技术实验室,配备了空气进化系统、超纯水设备和PCR、层细、超滤、电泳、低温保存等设备,目前除承担学校民海生物公司产品研发和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外,承担了省部级项目5项。榆中校区11000余平米实验楼的竣工和1400万元实验设备的投入使用极大的改善了办学条件。
近3年来全院教师出版专著13部,出版教材4部,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在省部级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正在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民委、教育部和甘肃省、兰州市自然科学基金与科技攻关等科研课题近20项。以我院科研人员为主的中美合资企业——兰州民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犊牛血清开发研制为重点,年产值 2000余万元,已成为全国四大血清制品基地之一,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已成为我校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成功典范。
目前,30多个民族983名学生在学院学习、深造。学生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丰富多彩。提升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提高教学质量是我院教学科研的根本宗旨。2006年开始我院以3个硕士点的建设为契机,正在积极为动物繁殖与育种、食品工程(农畜产品加工和保藏方向)硕士点和兽医学一级学科2007年的申报做前期准备工作。
学科结构和学科建设以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为传统优势学科;重点发展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以技术应用为核心积极推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在全院形成多学科渗透交融新格局;理工农相结合,突出重点,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学科传统优势,继续建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力培育和支持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充实内涵,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建设应用技术型学院,增强学院的竞争力,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将是目前和今后的首要任务。
二、学院办学思路
1、办学思路
贯彻学校的办学思想,以教学为中心,培养具有坚定政治方向、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2、学院定位及规划
总体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多学科和雄厚教学资源的优势,加大校企(地)合作的力度;广泛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拓展办学空间;注重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同类院校中独具特色的应用技术型学院。结合区域经济的需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应用为目标,加强基础研究,重视成果应用,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强化管理为手段,努力提高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的水平;加大科技开发力度,不断增强学院综合办学实力。到2010年,实现我院拥有6个硕士学科、1个一级学科,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新的办学格局;力争博士学位点的突破;部分学科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综合办学实力居校内一流,把我院建设成为实质性的教学、研究、应用型学院。
发展重点:充实内涵,把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增强学院的竞争力作为首要任务。
学院办学层次定位:学科结构和学科建设以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为传统优势学科;重点发展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以技术应用为核心积极推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在全院形成多学科渗透交融新格局;理工农相结合,突出重点,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学科传统优势,继续建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力培育和支持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
学院功能定位:建设应用技术型学院,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三、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结合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对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学习与讨论,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教育规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院党政领导从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出发,牢固确立教育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学院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提高办学综合实力,打造我院本科教育品牌。
2、学院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学院至少每二周召开一次党政联席会议,专门研究和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全院教学工作大会,传达学校教学例会有关精神和工作要求,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每学年至少召开六次学院领导和教研室主任参加的教学工作研讨会议,教研室至少每两周要举行一次教研活动,使研讨本科教学工作制度化。落实学院领导听课任务,把听课制度列入干部年度考核指标,按照《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听课制度》规定:学院领导应积极主动深入课堂听课,以了解本学科实际教学状况,分析研究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及时给予意见反馈,指导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院领导每学期听课次数不少于该学期课程开课门数的1/3。听课及检查内容包括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案或讲义等教学材料是否齐全、编写有无问题,及备课情况、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
3、构建以规章制度为基础的教学运行规范,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制度是保障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我院在严格执行和认真落实西北民族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规程、西北民族大学教学管理要点、西北民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办法等各类教学管理制度外,根据学院办学特点与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诸如《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听课制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管理要点》、《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课堂教学规范》、《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材建设规划》、《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青年教师培训计划》、《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要求》、《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等教学方面的配套制度与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得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有了明确的质量标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有了依据,从根本上克服了教学管理的随意性,为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制度保障。
4、构建教学工作监控组织体系,是学科发展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组织保证。为了本科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和学科的长远发展,学院按照学校的总体要求,组成以专家、教授为核心的学院工作分委员会,包括教学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学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教学督导委员会、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年终考核领导小组、教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验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毕业生工作领导小组、财务监督委员会等,对学院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经费的投入与使用、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与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决策。通过咨询与决策环节、管理执行环节、质量评估环节和信息反馈等环节,明确工作职责,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管理执行环节由学院、各教研室和教学秘书、辅导员等相关人员组成,按照学校及学院制定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以定期或随机检查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各主要环节的工作状态进行管理和调控,随时了解教学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质量评估环节由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委员、任课教师、学生信息员及全体学生组成,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评估。按照教育部及学校制定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教学准备工作、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辅导答疑、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考核等),以检查、听课、座谈、问卷等方式,对学院教学情况、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和结果分析,做到广泛准确地收集教学过程信息,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过程控制。
四、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本科教学水平
1、以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以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新设置专业建设和管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多样化人才培养之路。
(1)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遵循“夯实基础、强化专业、突出应用、兼顾特色”的宗旨,培养学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精神。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采用“1+3”模式,即第一学年的通识平台和学科平台课程打通,实施不分专业的、统一的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课教育,二、三、四学年按专业分类教学。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专业第一、二学年的通识平台和学科平台的课程全部打通,第三、四学年按专业分类教学,即这两个专业采取2+2的培养模式。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总体上实行“1+3”模式,即第一学年与我院的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四个专业的通识平台课和学科平台课尽可能打通,后三年分类教学。人才培养过程在注重基础教学的前提下,加强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个性化培养;推行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加强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2)专业培养方案与学科发展方向采取以市场为导向、按需设置的方针,充分整合和利用教育资源。一是巩固和发展我院具有优势的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本科专业,突出我院农学专业强项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为新设专业提供师资。二是加快发展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专业的建设,重点是生物工程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引进和生物材料研发与成果转化。三是努力挖掘我院食品工程专业潜力,加快人才引进;拓宽食品工程研究领域,将民族食品的开发作为研发的重点。
动物医学专业专业方向:动物检疫;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动物性食品安全检验;动物生物材料研发与生产;动物疾病诊断治疗与胚胎工程。其中,动物检疫;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动物性食品安全检验;动物生物材料研发与生产;胚胎工程与动物繁殖技术方向拟建设成为本专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动物科学专业专业方向:动物营养与反刍动物饲料利用;动物饲养管理与环境控制;动物遗传资源保存与保护;动物繁殖技术与胚胎工程;动物生产工程。其中,动物营养与反刍动物饲料利用;动物遗传资源保存与保护;胚胎工程与动物繁殖技术方向拟建设成为本专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生物工程专业专业方向: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物材料工程、胚胎工程、酶与蛋白质工程。其中,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生物材料工程与技术方向拟建设成为本专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生物技术专业专业方向: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培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生物材料研发、胚胎工程、动物疫苗研究、生物工艺上游技术。其中,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生物材料研发、微生物与免疫技术方向拟建设成为本专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方向:食品营养、农产品贮藏保鲜、农产品加工与食品生物技术。其中,农产品加工(民族食品)与食品生物技术方向拟建设成为本专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2、加强课程建设,继续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构建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结构,全面提高我院课程教学质量。
(1)调整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适应人才发展需要。课程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实践,提高素质,增强适应性”的原则,组建模块化的课程结构,设置“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将同识平台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和实践平台环节有机结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各类课程的内容、结构、比例,构建与教师专业化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强化基础知识学习和提高专业能力。
(2)加强优质课程(精品)建设,逐步形成专业核心课程。学院组织和鼓励教授、副教授积极申报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努力建设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符合现代要求、具有特色的高质量课程,并以此打造专业核心课程并带动全院的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最大化的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学院整体教学水平,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研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学术素养的提高,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切实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要求教授、副教授必须承担本科教学任务,近年为本科生的开课率为100%,并鼓励主讲基础课程。学院要求正副教授撰写反映自己课程教学水平总结材料,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均在学期末就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课程体系改革进行分析总结。
3、加快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1)加快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的改革,保证教学计划内实验课的开出率,注重更新实验课内容,努力使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达实验课程的80%以上,每一门实验课程的内容要开出至少20%以上的综合性、设计性或研究性实验。提倡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增加开放实验项目和参与学生人数,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鼓励学生开展科研活动,鼓励承担科研任务的教师吸收高年级学生参加课题研究,将更多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实验,开拓实验教学的新形式、新内容。建立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2)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充分向学生开放。为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为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我院对传统的实验室模式进行了优化整合,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经费和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 做到资源共享。同时, 认真学习兄弟院校实验室管理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修改和完善。在为满足实验课程教学需要的同时,面向全院学生开放实验室,以参与开放实验项目、教师科研工作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就学生实训、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行培养,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3)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近年来,我院相继对省内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对校外实习基地实行定期遴选、调整和补充,从而建立和完善了科学、系统的实习基地体系。在实习基地管理方面, 我们制定了整套管理制度, 包括实习基地建设指导意见、实习基地管理办法以及带教教师管理细则等, 对实习基地的基本条件、义务、检查与评估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带教教师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为实习基地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保证。目前我院已经签约的实习基地包括中美合资兰州民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甘肃华羚乳品集团公司、中牧股份兰州生物药厂、甘肃康美现代农牧产业有限公司、甘肃康兴羊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华新现代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甘肃华龙乳品公司、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实习基地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定期召开实习基地经验交流会, 集思广益, 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毕业实习质量。同时,还与罗益(无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大学草地与干旱实验室、甘肃省药物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承德避暑山庄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兰州中科安泰分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阿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科研院所签订了实习协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使学生既能了解生产和工作的具体操作与管理, 又能深入实际工作。不但保证实习时间和质量,也使学生收获较大,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狠抓毕业论文质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教育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毕业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严格执行学校有关本科生毕业的文件,制定和落实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制度与措施。
认真做好毕业论文选题。学院在第七学期后期召开毕业论文 (设计)工作动员大会,要求各位教师高度重视毕业生论文工作,向全院中级职称以上教师征求本届毕业论文选题,要求广大教师结合省内外毕业实习单位生产、科研实际、教师教学、科研方向及承担的科研项目为毕业生提供论文选题。选题必须要有适当的难度,要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要求。选题项目经汇总和院学术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在毕业生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工作动员大会上向学生公布,学生就公布的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双向选择。
加强毕业论文开题工作。为了论证论文选题的意义及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学院严格按照《西北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定(修订)》文件的要求,召开由专业教研室组织的开题报告会,对每位学生的论文实施方案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学生通过开题报告后,方可进入实习、实验阶段,为毕业论文的撰写积累基础资料。
强化中期检查。在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中,学院、教研室要不定形式、不定方法、不定时间地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质量跟踪,特别是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中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处理,对未达到要求的学生及其指导教师给予指导或提出警示。指导教师认真指导, 每周至少进行1次工作进程与质量的检查,并对实习、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和指导,做好指导记录。
强化毕业论文内容及形式的审查。要求毕业生按照学校统一格式和要求撰写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必须具有诚实、严谨的科学态度,要求撰写规范、资料翔实、结论科学、文字流畅,不得任意捏造、篡改、抄袭数据资料,违者按相关规定处理。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中,应认真指导、仔细修改,严格把关。经指导教师审核认为论文内容达到合格以上水平、撰写格式规范,交评阅教师评阅。经评阅教师评阅同意,方可提交、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毕业生论文答辩。
认真做好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严格答辩程序,合理评定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为了公正公平的评价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水平和对所学知识掌握及运用的真实水平,学院成立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严格执行评分标准。专业答辩组组长由责任心强的教授和副教授担任,答辩组由讲师职称以上的教师组成,每组至少包括4名以上高级职称教师。
(2)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加强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和毕业论文工作过程及质量的监督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其中指导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严谨认真和负责的工作态度是此环节的保证。因此,在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方面,一是由院学术委员会审核同意,选派教学科研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承担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二是通过毕业论文选题工作,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个人对选题题目的认识和教师的了解自主选择指导教师。
5、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为本科教学服务。学院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广大教师和学生使用网络、电子图书馆和多媒体教室,积极支持开发和使用多媒体课件,努力提高多媒体授课的教学质量。多媒体授课占开设课程的70%以上,中青年教师均具有制作和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能力。
6、切实加强教材建设,提高教材的更新率和选优率。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紧密结合高等教育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以新世纪高等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为先导,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核心,深化教材工作改革,突出重点,提高质量,注重特色,推行精品,丰富品种、优化配套。为此,学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材建设规划,以改革促发展、编选并重、增品种重配套为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教材选用审批制度及选用教材效果评价制度,进一步提高对使用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重要性的认识,明确选用这些教材对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积极为学生推介使用质量高、科学适用的优质教材。“专业基础课”课程如微生物学、统计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课程等以重在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素质及能力的主干课程中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的比例为80%,经过对于119门课程的统计,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比例达到了60%以上,其次选用是教育部推选的教材和“十五”教材。
各“专业课”由于部分知识内容更新速度快,技术性较强,因此尽可能选用近期出版(或再版和修订版)的教材,并优先采用教育部推荐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以及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另外,由于部分课程属于教学计划中规定要完成的内容,但是由于所出版的同类教材不适合本专业的定位,结合我院实际,优化选题,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有教学经验的教学骨干编写一批结合教学改革、在内容体系方面有重大突破、反映先进教育思想和当代科技进步的、有较高学术水平和鲜明特色风格的教材。目前我院教师主编与参编已出版教材4部,自编讲义2部,自编实验指导11部,学校批准拟编写出版“十一五”规划教材6部。自编教材的使用要提供校内外2名同行专家关于教材的评审意见,任课教师说明理由,经教研室主任审核同意,报学院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选用。
6、加大力度,积极推进双语教学。针对目前我院的双语教学课程较少的现状,学院将加大力度,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完善双语教学教师选拔和培养机制,保证双语教学效果。
7、加强教学改革和教学法研究。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几年来,教师在省和学校立项开展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学院的46名教学、管理人员分别主持或参加完成甘肃省教育厅和西北民族大学的教学科研课题多项,其中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获校级奖。目前主持的校级教学改革项目9项;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以本科教学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及学校有关管理制度,规范教师行为,保证教师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校内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上,养成高尚师德和优良教风,为人师表,强化敬业精神;教师要围绕打造本科教育品牌,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适应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自觉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并将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内容,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领路人、指导者,要将传授知识与教学生做人与做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起来。严格执行教师科研工作量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科研工作水平,使教师具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提高教师的学科学术水平,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实施教师职称晋升和各类评优的教学考核一票否决权制,对学术水平低、教学精力投入不够、教学不规范、教学能力及效果较差、学生反映较大的教师,不再继续聘任其从事教学工作。
2、建立主讲教师授课资格制度。为保证教学质量,主讲本科生课程的教师均具有研究生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年轻教师上岗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资格合格证后才能正式授课。
3、遵循“引进、培养、聘请”并举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解决总量不足和结构短缺的双重矛盾,实现学术水平与教育水平的同步提升。继续按照“357”人才培养目标推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制度,通过在职培养、攻读博士学位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教师等方式,增加骨干教师的总量,改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学缘结构、专业结构。经多年努力,我院目前师资队伍人员专职教学人员占68%,实验教学人员占26%,行政管理人员占6%,结构较为合理;教学队伍学历结构为博士15%,硕士35%,本科50%,到2009年在职攻读博士人员取得学位后博士将占27。
4、继续完善和深化在职培训制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学院根据学科发展及师资队伍状况,逐年制定青年教师培训计划,通过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单科进修,外语培训ESEC高校教师英语培训,教育学培训,青年教师任职资格教育培训及院内高级职称教师对青年教师 “传帮带”等各种不同的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培训。对中青年教师,尤其近两年毕业分配或引进来校的年青教师以教研室或学科组为单位,分年度、按计划、采取“传帮带”、研讨等形式活动系统地开展岗位业务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要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提高中青年教师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和学习提供的广阔空间;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
六、优化经费使用,改善教学基础设施与条件
1、经费的投入与使用
2004年学校共划拨各类经费包括业务费、实验室建设费等89万余元,2005年划拨四项教学经费19万余元,2006年划拨基本运行费7万余元、四项教学经费28万余元,按财务要求全部用于教学开支和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保障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006年学校下达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建设的专项资金共计1400万元,主要用于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5个本科专业共计12个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经学院认真调研、参数上报并经国资处严格把关,所有设备已全部招标、采购。
2、实验室建设
目前,我院实验教学大楼建筑总面积1.21万m2,其中实验室面积1.18万m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00余万元;拥有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生物工程与技术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和动物生产与管理、草地生态、临床兽医、预防兽医、食品工程、食品工艺、胚胎工程、生物工程、植物生理、生物分离工程、分子生物学及综合检测实验中心12个专业实验室。
(1)中心实验室
学院中心实验室建筑面积1787平方米,下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分室、营养与分析实验分室、公共卫生实验分室、专业基础实验分室、遗传学实验分室5个分室。
中心实验室主要为生物技术专业承担营养分析、动物检疫学、植物检疫学、卫生检验技术、质量监督与安全评价、生物学基础、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及相关科研。
中心实验室共有仪器设备527台(件),总价值600余万元,主要设备有:全自动菌落计数仪、全自动多功能酶标仪、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抗生素快速检测仪、六合一食品安全检测仪、双道全自动原子荧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全自动乳成分分析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凝胶数字成像系统、梯度PCR仪、通用基因突变检测系统等,可开展病原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营养分析、公共卫生、遗传、微量元素检测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生物工艺与分离工程实验室
实验室建筑面积273平方米,拥有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垂直及水平电泳系统、PCR仪、荧光分光光度计、723分光光度计、制冰机、梯度PCR仪、多功能紫外透射仪、酸度计精密型pH、倒置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各种离心机、冷冻干燥机、蛋白质纯化系统、超低温冰箱、超纯水器、二氧化碳培养箱、核酸电泳仪、核酸蛋白检测仪、酶联免疫检测仪、细胞破碎仪、电动搅拌机、密里博超滤仪、层析柜、组织捣碎机等仪器设备32台(件),价值96余万元,仪器完好率为90%以上。主要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的生物工艺学、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等实验课程。
(3)细胞与胚胎工程实验室
细胞与胚胎工程实验室建筑面积153平方米,实验室现有显微操作系统、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垂直及水平电泳系统、PCR仪、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研究用组织培养倒置显微镜、冷冻离心机、冷冻抽干机、蛋白质纯化系统、超低温冰箱、二氧化碳培养箱、大视野体视显微镜、酶联免疫检测仪,以及配套的手术设备、卵母细胞、胚胎及细胞工程操作器械等。10万元以上设备12台(件),仪器设备总值320多万元。还可以利用中心实验室的高压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氨基酸分析仪、原子吸收光度仪、紫外分光光度仪、超速冷冻离心机、分析离心机等仪器设备。为本实验室开展细胞生物技术、胚胎工程、克隆动物、干细胞及组织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创造了基本条件。实验室主要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的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胚胎移植与克隆技术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
(4)植物生物技术实验室
植物生物技术实验室建筑面积112平方米,拥有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垂直及水平电泳系统、PCR仪、梯度PCR仪、多功能紫外透射仪、倒置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各种离心机、冷冻干燥机、核酸电泳仪、核酸蛋白检测仪、酶联免疫检测仪、细胞破碎仪、电动搅拌机、超滤仪、组织捣碎机等仪器设备22台(件)。为本实验室开展植物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创造了基本条件。主要承担了植物病理学、植物生物技术、植物转基因技术、植物分子营养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
(5)生物工程实验室
生物工程实验室建筑面积167㎡,主要仪器设备有:小型旋涡混均器、恒温磁力搅拌器、台式离心机、离心机、电泳仪、二氧化碳细胞培养箱、电泳系统、凝胶数字成像系统、PCR仪、生物安全柜、自动平衡离心机、微型离心机、台式振荡摇床、核酸电泳仪、核酸蛋白检测仪、冷冻干燥机、倒置式生物显微镜等。主要承担微生物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等专业课的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
(6)生化与生物制药实验室
实验建筑面积166平方米,现有仪器设备50台(件),主要设备有:全自动多功能酶标仪、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超净工作台、电子分析天平、凝胶数字成像系统、梯度PCR仪、通用基因突变检测系统等。主要承担生物制品和检验技术、生物制药学、生化制药工艺学、GMP教程等专业课的实验教学及相关科研工作。
(7)食品工艺实验室
食品工艺实验室建筑面积469㎡,目前实验室有醒发箱、远红外线电烤炉、膨化机、嫩化机、斩拌机、手动灌肠机、旋转蒸发仪、液体包装机、真空包装机、均质机、胶体磨、榨汁机、质构仪、超临界萃取设备、乳成分分析仪、旋转蒸发仪、油脂氧化测定仪等仪器设备,仪器完好率为95%以上,为本实验室开展食品工艺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创造了基本条件。主要承担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食品原料学、食品添加剂学、食品保藏原理、乳品工艺学、肉品工艺学、饮料工艺学、罐头工艺学、畜产品工艺学等专业课的实验教学。
(8)食品工程实验室
食品工程实验室建筑面积573平方米。拥有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精密型pH、倒置显微镜、各种离心机、低温冰箱、微生物发酵罐、恒温培养箱、糖度仪等仪器设备10余台,价值65余万元,仪器完好率为90%以上,可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开出大纲要求的教学实验,也可为相应学科的科研提供实验条件。主要承担本科生等的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微生物工程、发酵食品工艺学、食品生物技术、农畜产品低温贮藏等实验课程。
(9)临床兽医学实验室
临床兽医学实验室建筑面积890平方米,目前拥有I—STAT血气分析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CLINITEK尿分析仪、X光机、DMIL倒置生物显微镜等50余件套相关仪器设备。主要承担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影像诊断学、家畜内科学、家畜外科学、小动物疾病治疗学、现代动物医学进展、家畜产科学、家畜繁殖学、中兽医学、兽医药剂学等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同时承担部分临床兽医学方向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工作。
(10)预防兽医学实验室
预防兽医学实验室建筑面积272平方米,拥有电脑型荧光生物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全自动菌落计数仪、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厌氧培养箱、二氧化碳细胞培养箱、全自动多功能酶标仪与自动酶标洗板机等专业设备20多台(套)。主要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的家畜传染病学、兽医免疫学、免疫学及实验技术、动物疫病学、家畜流行病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动物学和动物检疫学等实验课程。
(11)动物生产与管理实验室
动物生产与管理实验室建筑面积236平方米,现有仪器设备77台(件),价值100多万元。主要设备有:倒置式生物显微镜、化学耗氧量测定仪、5日生化需氧量测定仪、红外线CO、CO2二合一分析仪、微电脑激光粉尘仪、单一气体检测仪、CO2浓度测定仪、蛋白高度测定仪、表面张力仪、测膘仪、孵化出雏机、显微投影仪、摆式单纤维静力断裂强伸度机、羊毛细度气流仪、八篮烘箱、电热鼓风干燥箱、便携式微电脑酸度计等。主要承担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家畜生态学、羊生产学、牛生产学、淡水养殖学、家禽生产学、畜牧业经营管理学等专业课的实验教学。
(12)草业科学实验室
草业科学实验室建筑面积138平方米,仪器设备28台/套,总价值达12万元,其中万元以上的仪器有ZLZ-4型植物水势仪、轮转式植物切片机、电脑快速制冷器石蜡两用切片机、人工气候培养箱等仪器设备,仪器完好率为95%以上,为本实验室开展食品工艺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创造了基本条件。目前主要承担草地生态学、牧草栽培学、药用植物栽培与加工、植物学等专业课的实验教学及相关科研工作。
七、培育优良学风,推进素质教育
进一步加强学风,通过明确学风建设的思路,营造良好的学风环境,完善学风评价制度,使全体学生树立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学生的学习观念,保证学习精力投入和学习效率提高。针对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从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出发,大力弘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完善教学管理和学籍管理制度,引导学生参加教学管理和制度建设,严肃学习纪律,严格考试管理,坚决杜绝考试舞弊,努力营造奋发有为、创优争先、崇尚科学的良好育人环境和学术氛围,努力提高我院人才真善美的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计划所预定的目标。 |
|